绿林网

我们头顶的星空的读后感大全

我们头顶的星空的读后感大全

《我们头顶的星空》是一本由余恒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28,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头顶的星空》读后感(一):挺好的,有用

我是一个心血来潮型的自然爱好者。

所谓心血来潮型,就比如:下完雨路边长一朵蘑菇,我就很想问一下这是什么蘑菇,它有点什么有意思的小事儿;再比如前几天天气特别好,晚上遛狗的时候,星星贼亮,我就想知道一下那几个贼亮的名字,为啥叫这种名字。

但要说我对蘑菇和星星有特别大的爱,希望深入了解什么科学知识,那也没有。

好奇心,有,不多。

所以我日常吐槽各种科普书工具书,很多书根本没有考虑过我们这类人,压根没有我们这类人的使用场景。

有些书像故意设计了迷宫路径的超市,完全没有清晰的脉络和索引,必须从头看起,但凡漏看了一行都看不明白下一页,学到能发论文的水平才能搞明白路边那棵树是什么。

还有一些正相反,浅入浅出,像学龄前儿童认字的挂画,这是苹果,这是梨,讲完了。

举个正面例子,我每年夏天都要拿出来看的DK蘑菇大百科,它在蘑菇旁边会按比例画上一个手,作大概的尺寸对比,这很棒,真的太棒了,作为读者感觉作者看到了我:路边看到一朵蘑菇,显然没有尺子,只能和手合个影。

所以我说这书挺好,因为它是按月份分的,虽然前面也有一些开天辟地宇宙洪荒之类的传统科普,但是它毕竟是按月份分的啊!

就,秋高气爽,抬头看一眼天,翻到这个月那章,看一下贼亮的是谁,完事儿。

挺好用的。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一本观星册子,毕竟这个时代,随便打开一个观星APP,都能转着圈把星星看全了。

看全了之后那些宇宙八卦,不,宇宙知识,才是本书的重点。这书名字起得挺好的,我们头顶的星空,古今中外,同一片星空,不同的瞎编……

真的,对着星图,我就死活看不出来他们编的那些,仙女座到底哪儿像仙女儿了,水瓶座到底哪儿像水瓶了,海豚座到底是怎么跟葫芦架子联系在一起的……

我很认可三角座的名字,因为它确确实实真真正正是一个三角形……

有了古代的宇宙八卦,还有现代的宇宙八卦,这部分要更有趣一些,奇奇怪怪的星云,共舞的双星,垂死的恒星,无可挽回的命运,是一种冰冷的美。特别是作者加入了天文学发展史之后,就有一种人类虽然微渺,但是做出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探求的感觉。

我对这本书的主要意见是,注释和索引和交叉索引太少了。

有用,还可以更有用一点。

ps,现在夜空最好看的应该是飞马座,它是一个壮丽的四边形,里面还有一些星系在进行以亿万年为单位的战斗,好像打得还挺激烈的。以上是我昨天学到的一点大自然。

《我们头顶的星空》读后感(二):最好的愉悦都是免费的,比如看星星

也许你曾被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博士关于地球的一段演讲深深感动:

“那是此地,那是家园,那是我们。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所知的每一个人,你所闻的每一个人,曾经存在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一生——悬浮在阳光下的一粒尘埃上。”

也许你曾对经典科幻电影《银翼杀手》中的著名片段印象深刻,人工智能在死去前吟咏:

“我曾见过人类无法想象的美,我曾见过太空战舰在猎户星座旁熊熊燃烧,我曾注视c射线在天国之门的黑暗里闪耀,而所有过往,都将消失于时间,如同泪水消失在雨中……”

也许你也曾隔着遥远的时空,感受着古人笔下的诗篇产生共振:“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

以前曾听说过一句话,最好的快乐和愉悦都是免费的,之前一直不是很明白它的意思,直到有一次回到外婆家,在夏夜的院子里乘凉,一抬头,和满天繁星就这样相遇了。

看星星就是这样一件能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快乐的事情。

在今天的城市里,宇宙与星空都太过沉默,以至于我们常常忘记它沉淀着人类从古自今兼具理性与感性的浪漫想象。我们的古代先民曾以天象星空作为判断时间流逝、进行农业生产的工具;它也曾勾起感性的诗人叩问世界起源和人类存在意义的冲动;即使到了以科学、理性对蒙昧进行祛魅的启蒙时代,西方的知识先驱依然说,“用两种事物填充情感,持续保鲜和不断地赞赏及崇敬,愈是经常和持续思索,愈益充盈:繁星苍穹在我之上,道义之法在我之心。”

宇宙,星空,与我们的日常有什么关系?为何明知只是美好的期许与象征,我们依然选择在流星划过天际时许下美好的愿望?当我们囿于生活琐碎,柴米油盐时,仰望星空是否还有意义?或者我们可不可以停止对“有什么用”的追问,只是单纯地抱着孩子似的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依循直觉,去追求一种不可名状的美的震撼体验呢?试试跟随这本《我们头顶的星空》,去推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吧。

第一步,是选一个天朗气清的夜晚,抬头仰望那些或明或暗的光点。咋一看它们似乎杂乱无章,但只要稍微学会一些小技巧,就能把自己的眼睛变为“望远镜”,比如你知道自己的手臂和手指也可以当作测量器械吗?如何利用手指和拳头对星空进行大致的测量?方法其实很简单,跟随本书一起做就可以。

实际上关于星星的学问,前人的研究已经非常充分,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相关背景,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星空大有益处,其中的一些知识其实非常时髦。比如,当下十分热门的星座概念,其实源于欧洲人创造的“黄道十二宫”,它们是分布在太阳运行轨迹(黄道)上的十二个星座(或者区间),太阳大致每个月停留在其中一个星座中,于是人们就把那个星座作为在此期间诞生的孩子的守护星座,并和出生时刻的行星位置一起用于占卜。

当然,那些遥远的天体并没有影响人生的神秘力量,不过相信占星的人们的确藉此调整着自身的信念,从而作出真正的改变——星星以这样的方式把光辉洒进我们的生活。

了解了东西方古人不同的星空观,行星与恒星的基础知识,还有观星必备的小技巧之后,我们就可以跟随作者,把视线投向我们头顶的星空了。

俗话说“斗转星移”,在北半球,不同的时间抬头望星空,我们所见的星星也不完全相同。在春季星空,我们能看到三月的巨蟹座、四月的狮子座、五月的室女、后发、猎犬座;夏季会有天秤座、天蝎座、夏季大三角出现在我们眼前;还有秋季的天鹅座,展开双翼掠过夜空,海豚座高高跃起;冬天,猎户座大星云在能见度较高的夜空中璀璨闪耀……作者按照一年12个月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全天的88个星座,它们看似散乱,遥远,陌生,但只要愿意花点时间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就会发现它们和我们人类的历史一样,是如此深邃迷人。

在跟随文字进行我们的星空之旅时,如果觉得略显深奥或者枯燥,还会有精美的图片作为补充,或是在故宫宫墙下掠过八角飞檐望向苍穹,用星轨记录下时间的流逝;或是在春天的油菜花田里抬头,同时领受鲜花和星空这两样无价的自然的馈赠;或是跟随着镜头来到夏季的明长城,直面人类奇迹与星空相互碰撞时的震撼美感……

也许星空的魅力从不在于我们了解了关于它的多少知识,而恰恰在于我们抬头时,获取的一种超越理性的直觉,一种与广阔而浩瀚的未知直面的稀奇体验。头顶的星空会无声而庄严地提示我们,我们未必就是万物的尺度,而仅仅只是宇宙中微尘般的存在,这样想来,星空是不是能在我们低徊的时刻,赐予我们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静力量呢?

不论如何,跟随《我们头顶的星空》开始这一趟绝不会后悔的旅行吧,它关于星空,关于自然,最重要的是关于美,在星空这一存在的坐标系里,更显得我们作为人的存在是多么有尊严、有意义。

《我们头顶的星空》读后感(三):一本平易近人、阅读感极佳、能点燃兴趣的天文学入门书

孩提时,我常常和奶奶在星空下纳凉,听她慢慢讲星星的故事。“参正南,要过年。” 这句老人教给我的谚语,大概是我知道的第一个天文学应用小知识。如今天老人已经故去,但她讲的那些故事,在我心里埋下了好奇的种子。

每当我仰望星空,脑海里除了会呈现出过往那些美好温馨的画面,还会有无数个问号,我想知道关于星空更多的事。我曾经试着去认识去了解那些眨着眼睛的美好的家伙,但那些名声在外的“天文学入门书”却把我拦在了门外。不是这些书不好,而是它们对我这个天文小白来说,体系过于庞大,内容又太枯涩难懂,所以它们的命运没有躲过在书架上吃灰。

直到遇到了这本《我们头顶的星空》,我才彻底改变对“天文学入门书”的看法。怎么会有如此美丽又好读的天文学科普书呢?《我们头顶的星空》是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余恒老师的科普著作,它的每一张内页都长在了我的审美上,还打在了我的痛点上。于是,它成了我第一本顺利读完且意犹未尽的天文学入门书。

为什么只有这一本我能看下去呢?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从看得见的星空入手,没有距离感。

多数天文书会从太阳系各大星体的详细介绍或离我们近却不知其所以然的天文现象开始,带我们走上越来越看不懂的“太空熬油”之路,而这本书从每天都能看见的星空入手(拉近距离),从大家耳熟能详的星座着笔(引起兴趣),将小白有必要了解的天文学基础知识和相关的中西文化穿插在有趣的故事呈现出来(读有所得)。

2. 目录上都透着的对天文小白的友好。

目录一目了然,其中没有看不懂的专业名词,一年十二个月份占据了主体。想知道哪一天的星空是什么样子,找到目录上对应的月份,翻到那一页,就可以看到当月的星图,再按作者教的方法即可推算出那一天的星图,甚至可以找到某一时间某个星座在天空的大概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书里的星图是以北京为观测点而绘制的,中国读者用起来再顺手不过。

3. 全天88星座的讲述有趣且科学,可读且可查。

全天88星座是本书的主角,它们按在夜空中升起月份分布在各章节中。作者用平实科学的语言介绍星座的构成、发现过程、命名,以及中西文化中的相关传说或象征,重点着笔在该星座中重要的天体成员和天文现象的科学介绍上,同时兼顾了人类探索太空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科学成果,盘点了星座的前世今生,做到了从科学角度给各个星座立传。

作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夹了带大量“私货”,读完此书后,黑洞、暗物质、吸积盘之类的专业名词或术语不再苦涩难懂。这种的写作方法貌似暗合了克拉申提的“i+1”理论,即容易读下去,又能读有所得。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讲现代天文学的同时,穿插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星官系统的知识。这在以舶来著作为主的天文学图书市场上,几乎是独一份。

另外,如果你不想按部就班地通读,而只是想知道某个星座的事,翻到书后的“全天88星座表”按图索骥即可。这张表不仅列出星座的拉丁文名和缩写,还列出了在书里出现的位置。这个安排对不按顺序读书或不想通读的朋友很友好。

4. 图文结合,视觉盛宴。

这本书的图文比高达1:1。 一半是美图,一半是美文,说的正是它。全书300多插图(70多张天体照片),张张插图高清全彩,光看图片都享受。这样高质量的插图放进A4纸大小的书里,读起来眼睛和脑子都不会累。

5. 通俗易懂,老少皆宜

虽然它是写给成年人的,但事实证明,它还可以给孩子看。

当我把书摆在八岁的儿子面前时,他说他是摩羯座,想看看摩羯座是怎么回事。

于是在“全天88星座表”的引领下,他找到了摩羯座的那一章,并读了一会,然后便和我讨论起摩羯到底长什么样子。因为书中提到,摩羯座在不同的文化时里有不同的形象。儿子和我约定,在冬天的时候,要一起在天上找到它。

我和孩子可以一起读的书又多了一本。

以上便是我作为一个读者的感受。不得不说,作为一本入门读物,《我们头顶的星空》是极其优秀的。

除此之外,这本书的作者和编辑都是我的好友,我太知道这本书背后的艰辛。这本书从作者开始着笔,到编辑加工,再成为书本来到读者手中,历时4年,经历了无数次推翻重来和修改。恐怕连作者本人都难以从成书中看到它初稿的模样。

优秀的作者+优秀的编辑=一本好书。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你在别的书上看到本书特约编辑的名字,请不要错过,把它们带回家吧。请相信好的编辑不仅能带你时空,还能带你打破学科壁垒,消除阅读障碍。

在知道这本书的编辑是我的好友后,一个知名出版社的HR问我是否能介绍他们认识一下,他想挖人。 我说:“你挖不动的,她有自己的见解。”

不相信我,也请相信专业出版人的眼光。

书,作者,编辑,他们都是人间值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