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債時代》读后感1000字

《大債時代》读后感1000字

《大債時代》是一本由約翰·蘭徹斯特著作,早安財經文化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50,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債時代》读后感(一):哪里有卖的呢?

哪里能买到?或者电子版? 深入浅出 的德国记者写的 关于经济的书

哪里能买到?或者电子版? 深入浅出 的德国记者写的 关于经济的书

哪里能买到?或者电子版? 深入浅出 的德国记者写的 关于经济的书

《大債時代》读后感(二):[有聲書評]《大債時代》凱宇專訪世新大學經濟系教授王怡修老師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k2NTM4ODUy/v.swf

從現在到未來,債務問題將成為全人類關注的焦點。你自己、你上班的公司、你選出來的政府,全收陷入債務中!然後,就像我們在金融危機中所看到的,這些債務會被包裝、組合成各種「商品」,再賣回給我們!有一天,不但將拖垮欠債的國家,你我都將遭受波及!作者約翰.蘭徹斯特用最白話的方式寫下這本書,為你全面解讀這場全球金融危機!

《大債時代》读后感(三):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 並非真能有效自我管理!

本書書名看似關注當下國際經濟中最受困擾的"債務"議題. 但其實它主要內容是探討2008年金融風暴的前因後果... 其中涉及20世紀末資本主義的勝利(自由經濟打敗社會主義計劃經濟). 金融活動的去管制化. 衍生性商品的無遠弗屆. 房地產的泡沫. 及金融業追逐利益所引發的信用泡沫等等主題... 雖說金融風暴距今又已歷數年. 其所造成之經濟創傷目前已被歐美政府債信問題所覆蓋了. 但這其中互為影響之因子是息息相關的. 作者在嘗試分析各層面的信用泡沫來由時. 提供了相當不錯的見解. 值得我們借鏡.

信用對一個現代經濟體來說. 就如同氧氣對人一樣的重要. 當金融機構信用出問題時. 自然影響了經濟活動的良性循環. 而當一國政府的債信出了問題時. 那麼就必然形成一場政經風暴了.... 本書可說是一種自省式的報導分析. 用以貶抑英美二國所領導的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 並無法如自由派經濟學家所預期的. 市場本身具有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東亞華人圈裡. 這幾年也存在著"不動產泡沫化"的問題(是很明顯的泡沫). 而本書內容所觸及的許多他山之石的例子. 都可讓我們反覆思考風險與投資間的平衡關係... 事實證明. 資本主義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 並非真能有效的自我管理. 處在一個全球化經濟世界裡. 金融陷阱(或說合法騙徒)處處存在. 多一點投資智慧便能保護自己得以趨吉避凶.

《大債時代》读后感(四):从逻辑的角度解释次贷危机

如果想了解2008年美国发生了什么,《大而不倒》配这本书就够了。前者是回到决策层和运作机构的现场,看每一个决定是怎么拍板的,后者是通过基本概念深入浅出的讲解,从逻辑上告诉我们为什么演化成这样。

简单来讲,给城市贫民0首付贷款,为什么会发生,而且还是AAA风险评级?银行傻吗?

银行愿意这么做,是因为金融衍生品的发明。它让银行把一堆破棉絮、包裹成漂亮的洋娃娃卖给别人,等棉絮漏出来的时候,银行已经脱手了。

风险传递,使得银行不再惧怕风险。那最后是谁买单?历史告诉我们,是政府,政府的钱是谁的?纳税人的。

讲清楚这些,这本书的任务就完成了。

另外有一个很有价值的质疑。

金融自由化是不是代表着先进与现在?

《经济学人》每篇文章的结尾,都是一样的内容:号召更多自由、很多竞争。但它确实正确吗?金融并不太自由的加拿大,经济情况可以比美国更好。

还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

1.“快乐水车”

人们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快乐却不断地向远方退去,退到刚好抓不到的地方。为你带来快乐的,永远是下一次的加薪、下一次的购物、下一个你要搬去住或者度假的地方。

2.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工作就是注意每一件事、思考每一件事,然后用一个工具,而且只有一个工具去对付:利率。

这个工具,至少会影响借款水准、授信水准、经济活动水准、通货膨胀水准各种东西。不过它也很粗糙。

就好像中央银行官员坐在主控台前,桌上有成千个闪烁的灯,电子数字和悬挂式显示器,把大量的数据倒进来,而这些官员只能靠移动一个控制杆来回应,移动方式只有前后一直线,很可能一次只能移动一点点。

《大債時代》读后感(五):你們創造.我們埋單

小時候老師常說︰「以後的世界就是你們的了!」我小小的心靈不期然想︰「既然是我們的,為甚麼你們要逼迫我們做這麼多我們不喜歡的事情?」這句話不止我的老師,連我老師的老師也常掛在嘴邊,我老師說當時她心想︰「那你們這些大人要幹甚麼呢?真不負責任。」直到她當上老師,採取自由放任政策,絕口不說這一類「鼓勵」學生發奮向上的話︰「我很努力地不把上一代的爛攤子交給你們。」是的,你只是把你的爛攤子交了給我們而已。我幫她整理資料目錄時,不禁想。

書名︰WHOOPS大債時代

作者︰約翰.蘭徹斯特著,林茂昌譯

出版社︰早安財經文化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初版38刷)

八十年代,英國因福利國家政策,受困於高福利開支、低收入,經濟結構差的環境。歐洲推行福利國家政策,相繼遺上英國病。戴卓爾夫人(台譯柴契爾夫人)上台,實行貨幣主義經濟政策,扭轉了二戰以來的經濟困境,至今仍被視為現代史上最能幹的領袖之一。

戴卓爾夫人出任首相之時,正正是香港從製造業轉為金融服務業的「魚翅潄口」黃金年代。雖然《官商同謀》很多方面證明港府施政並非全由英國操控,但某程度上,借香港來實驗貨幣主義,或者香港跟隨英國政府的政策,也是有可能的。本書作者年幼時曾在香港居住,目睹香港金融操作和社會現況,加插自己在英國的房貸經驗,淺白而幽默地解說全球金融亂象的成因。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討論美國發生莫拉克台風後,數百平民受災,此時某些機構紛紛抬價,發災難財,受盡抨擊。作者指出︰「資本主義的平質無關公平──它不會公正分配經濟成長的報酬,相反的,是建立在贏家通吃的基礎上。」恰好對應自由巿場學派,沒有「公道價格」的觀念,常人的貪婪深入骨髓、商人的貪婪深入靈魂。

二千後,西方興起黃禍論,恐怕中國堀起,對西方世界自17世紀以來的領導地位受到挑戰。我時常笑言,輸出二億同胞到西方國家,發起不排隊運動。每個重要車站分配一百名同胞,遇車就擠,絕不排隊,西方人無可奈可,上不了車,只好跟從,不出兩年西方文明想不滅亡都難。沒想到原來黃禍早已經潛伏在西方國家之內,金融體系裡面那一連串賺錢不賠本工具產品的學術理據,竟然是中國人發明的。

李祥林這個名字並不為人熟知,他在1990年代由共產黨政府派到西方學習資本主義,二千年,他把「高斯聯結相依函數」應用在衍生性商品之上。此後衍生性相品,能無限量地分級,用一種普通人難以理解的方式無限量增長。

「巿場用盡一切辦法要滿足我們內心深處的慾望,是胃口創造了產品,而不是產品創造胃口。」人皆有欲,這是世人共通的毛病。這群人厲害的地方不止是發明了一大堆別人搞不懂,只讓數字翻陪的東西。更厲害的是他們強逼國民埋單。這是怎麼造成的呢?

早前在書局翻了一下《大到不能倒》,並不是看得很懂,但情況大體和通用汽車事件相似,因為公司「產值」太大,影響大量國民生計,政府不得不注資解困。大多數國民的血汗錢,就被這小部份人敗光了,而神奇的是,這些人好像半點都不在乎,沒有意識到當中出了甚麼問題。

「並不是每個人都在駕駛座上睡着了,而是沒有人願意抓起方向盤,勇敢地轉彎。」中國古代重農輕商,時常覺得商人謀利,是農工的副業,不能讓副業凌駕其他產業之上。又恐怕商人藉巨富要脅官吏,干預朝政。從理念上看,古人的智慧挺有道理。當一切事情都無法由小巿民控制,眼白白看着那一小群「菁英」操控社會走勢之時,我們到底,有甚麼方法,令世界轉換過來?

上兩月看讀書好,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訪問中論及年青人的出路,司長反覆強調年青人的未來和他們那時代一樣,必須不斷的自我增值,終身學習才是長遠之計。湯禎兆在 《日本中毒》裏引述三蒲展的《下流大學使日本滅亡!》,談及日本2007年的大學學費,公立每年896000日元,私立1011000日元。按這個價格計算,每位大學生四年的學費可以買一台平治房車,使得愈來愈多大學生畢業破產,學歷膨脹使得年青人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社會要求提高,為了滿足這個社會的需要,人除了知識增值,還需要資產增值。要想資產增值,保守的儲蓄已經沒有用,銀行不會發利息。買國家債券以前是最穩妥的方式,可現在連國家都會破產。看來,最精明的方法還是進到投機公司,大大的賭一場、撈一筆,反正輸了,國家和人民會埋單,怕甚麼?一旦出了甚麼事,金融業者還可以派發高昂的奬金,而下一代的人嘛,最壞也不過像冰島的芮可那樣,一覺醒來,國家破產了,提款卡提不了錢而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