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凌烟阁》的读后感大全

《凌烟阁》的读后感大全

《凌烟阁》是一本由于赓哲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202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凌烟阁》读后感(一):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凌烟阁是唐太宗仿汉麒麟阁,云台的先例,为表彰追随自己南征北战,夺得皇位的功臣所设,将包括长孙无忌等一共24位文臣武将画像置于阁内,以示彰显功勋,激励后人。又经后世皇帝们的添砖加瓦,总数超百位之多!本书收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24位加以详细介绍,以点带面,如纪传体史书一般回顾大唐兴衰300年! 这济济一堂的凌烟阁数百余人,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太宗朝初始成员。即我们熟知的凌烟阁24功臣,翻开列表,可谓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作者以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秦琼,程知节,李靖,魏征等作为代表,以个体的经历,勾勒出隋末唐初波澜壮阔的历史,带我们重回那个诸侯割据,英雄辈出的时代!这些人出身背景各不相同,但都为唐统一天下和太宗夺权立下赫赫功勋,或者精于政务,为初唐的经济政治发展贡献了力量,奠定了“贞观之治”的基础。

中唐中兴,再造之臣。玄宗后期,宠信杨贵妃,重用佞臣,不理朝政,引发安史之乱,大唐陷入亡国危机。幸得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成功扫平了叛乱,为大唐续命100多年。因而唐代宗论功行赏,进行了太宗后第一次凌烟阁人员增补,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毫无争议,但一同入选的居然还有鱼朝恩,程元振两个不干人事的宦官,说明此时凌烟阁已经变质,侧面反映了皇权的式微,为晚唐宦官专政埋下隐患。

沧海遗珠,拨乱平反,日久弥新。唐德宗,唐宣宗时,又进行了两次人员增补,包括褚遂良,张九龄,苏定方,刘文静,张巡等入选凌烟阁。他们都属前朝人士,文治武功,才华出众,但要不因身份特殊难以入选,要不身处前两次增补的中间阶段,没有入选的机会,此次入选当然实至名归! 鱼目混珠,滥竽充数。不提也罢!

一卷凌烟阁,半部唐朝史。个人的人生经历就是我们的历史!于赓哲老师用仅仅24人的生平,就几乎串起了整个唐朝史!全书读起来通俗易懂,看完全书,可以从初唐的豪迈,盛唐的繁荣,看到晚唐的衰败。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凌烟阁》读后感(二):《凌烟阁:大唐风云人物启示录》——登上凌烟阁,看大唐三百年

大唐帝国有着近三百年的历史,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有多少辉煌,又有多少晦暗,有着多少波澜壮阔,又有着多少惊涛骇浪? 《凌烟阁:大唐风云人物启示录》是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专家于赓哲的全新力作,作者以大量史料为依据,以大唐凌烟阁功臣事迹为索引,为我们串联起大唐三百年的盛衰史,也让我们在不断地探寻中,透过那些历史、那些人展开更多的思考。

或许我们有无数的方法去追溯历史发展的脉络,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那些闪耀的历史人物都能够让我们能够走进一段历史,了解一段时光。不得不说,作者在这本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精妙的角度,那就是大唐的凌烟阁的“功臣图谱”,当作者选择其中的代表人物为我们一一细数的时候,也让我们身临其境地置身于大唐的风云之中,去体味它的兴亡与衰落。

凌烟阁原本是唐代太极宫内的一个并不起眼的小阁楼,但它却在一瞬间成为天下人眼中的焦点。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将二十四位在建国战争和玄武门事变中功勋卓著的功臣图像其中,用以标榜功劳。画家阎立本画像、书法家褚遂良题字,李世民亲自作赞,如此高的规格也让凌烟阁成为一种标志,更是无数人的向往。后来,又有多位皇帝将当朝或前朝功臣增补其中,总数最终超过百人。

凌烟阁中的功臣有文有武,他们是唐朝开国元勋、凌烟阁第一功臣、太宗离世前托孤大臣长孙无忌;是智勇双全、功高盖世的尉迟敬德;是被太宗称为运筹帷幄、坐安社稷的房玄龄;是文武双全、南平吴会,北定沙漠的李靖;是智者尽言的青史谏臣魏徵;是被唐肃宗评价为“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的郭子仪;是去职被视作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的张九龄;是守一城、捍天下的悲壮功臣张巡……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故事,而他们的故事却足以串联出一段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凌烟阁折射出来的历史意义也各有不同。初唐时,它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表彰建国功臣,更包含了唐太宗更深的政治意图;中唐时,唐德宗饱受战乱之苦,增补凌烟阁功臣,是为了提倡忠义、激励士气,重新整顿国史;而晚唐时,宦官的画像出现在凌烟阁,也反映出整个唐朝的没落。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凌烟阁是建功立业的象征,更是大唐三百年悠悠历史的脉络。凌烟阁随着大唐王朝的灭亡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而那些功臣的故事却没有随之消散,凌烟阁是那个时代的烙印,依旧熠熠生辉,更是我们民族永远的记忆与财富。

《凌烟阁》读后感(三):一座凌烟阁,一部兴衰史(附勘误)

太极宫中的一座普普通通的阁楼,因为其中陈列着功臣的画像而被历史铭记,它就是凌烟阁。皇帝将这里作为表彰功臣之所,臣子们将这里当作毕生追求的荣耀殿堂。

本书更正了我一直以来对凌烟阁的错误认知,原来凌烟阁里并非只有开国时的24功臣,到唐亡时已增至百余人。本书选取不同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24位功臣,印证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作者于赓哲老师将轻松的风格融入其中,使本书兼具通俗性、知识性、趣味性。于老师并没有单调地介绍每个人物的生平,而是结合史实对人物进行了评析。这些人物大多数都通过个人努力创造了辉煌功业,他们的事例也反映出唐代政局的变迁,随着唐代中晚期宦官和藩镇节度使进入凌烟阁,标志着君权逐渐走向衰落。

正如作者所言:

每个成功者都有着过人的才能与辛勤的付出。本书收录的24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历史中的他们,没有神兽神兵的加持,也没有神灵星宿的护佑,凭借着一身本领,在战阵中出生入死,在朝堂上斗智斗勇,辅佐君王廓清海内,开创盛世。

人无完人,这些大人物在性格上和处事上也都有着“瑕疵”。比如骁勇善战的程咬金缺乏全局意识,足智多谋的房玄龄选择明哲保身,敢于直谏的魏徵沽名钓誉,忠贞耿直的褚遂良诬告他人。至于鱼朝恩和程元振两个权阉,身无长物,只知玩弄权术、陷害忠良,他俩能够进入凌烟阁,是宦官专权乱政的表现。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

24位人物也构建出唐朝近三百年的发展状况。隋末乱世,李渊在李世民、刘文静、柴绍等人的辅佐下于太原起兵,拉开了唐王朝序幕。在平定天下的战斗中,李世民身边聚集了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徐世勣、屈突通等名臣,他们虽然大多数是归降而来,但英雄不问出处,他们为唐王朝的统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在玄武门之变中也有上佳表现,帮助李世民登上帝位。唐太宗在魏徵、房玄龄等人的辅佐下政治清明,徐世勣、李靖、侯君集、苏定方也在对外战争中取得辉煌胜利,开创贞观之治。高宗时,苏定方继续稳定边疆。朝廷之内却出现了立后之争,这实际上是新贵族与旧关陇贵族间的斗争,最终长孙无忌、褚遂良被贬死,标志着关陇集团的消亡。武则天时酷吏横行,只有娄师德这样的“终极忍者”才能保全性命。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没过多久就开始奢靡生活,他不理会张九龄的肺腑之言,任用奸佞,安史之乱爆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张巡坚守睢阳留下千古佳话,郭子仪、李光弼等人浴血奋战平定叛乱。此时的唐王朝早已不复当初的盛况,宦官、藩镇、党争,继续威胁着皇帝的权威。鱼朝恩、程元振两个宦官把持朝政、陷害忠良,志大才疏的唐德宗引发兵变,助长了藩镇嚣张气焰,无休止的党同伐异最终要了仆固怀恩的命、寒了马燧的心。公元907年,唐王朝亡于节度使朱温之手,凌烟阁也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一座凌烟阁,一部兴衰史。从进入凌烟阁的人物身份上,能够反映出唐代政局的变动,最初只有对功勋卓著的人才有资格进入凌烟阁,到了唐代中晚期,宦官和藩镇节度使也能进入凌烟阁,标志着君权逐渐衰落,唐王朝日薄西山。凌烟阁如今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无数的英雄故事,和一个庞大王朝由盛转衰的无尽感慨。

第204页 第3行 :“户问尚书”应为“户部尚书”。

第204页 第13行 :“驽弓”应为“弩弓”。

第263页 第4行:“右使记事”应为“右史记事”。

第376页 第2行:“郭将”应为“部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