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金墟读后感1000字

金墟读后感1000字

《金墟》是一本由熊育群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022-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墟》读后感(一):《金墟》写得真的是好!!

看完才来评论,《金墟》写得真的很好,叙述很扎实,故事不走套路,很真诚,不像现在某些备受吹捧的小说,都套在创意写作的套路里,出不来。题材很有价值,有现实高度。小说把文体的融合做得很好,创新意义也是在国内文学作品里少有的。思想厚重,在史实材料处理、时空转换、人物命运处理方面,很讲究。虚构与非虚构的融合很好,把虚构写出真实,让读者身临其境,很考作者功夫。

看到评论里有的人说的虚构与非虚构的问题,大概率是没读完的,纯文学不同于网络文学,阅读难度是有的,真的不是每个人都有看明白的水平。

也看到评论中有人说文笔的问题,如果认为那种美文里的才是好的文笔的话,估计对文笔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中学时期的欣赏水平。《金墟》的叙述非常扎实,质疑文笔让人无法理解。不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阅读阶段,相信多阅读好作品,而不是总无选择地看网络爽文,总能提高水平的。

《金墟》读后感(二):读《金墟》,感悟家国情怀

记得在一次访谈中,《金墟》的作者熊育群谈道,“这是我人生中最难的一次写作,我也是有一点野心,希望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就像著名作家陈忠实说的,想写一部垫枕头的书。《金墟》的题材非常好,我好像抓到一个宝贝,时间跨度一百多年,空间从中国到北美大陆,非常复杂,光是小说结构就想了两个多月。”

果真,熊育群成功了!

《金墟》作为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项目,入选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得到了“扬帆计划·中国文学海外译介”的推介。

《金墟》,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呢?

答案就是:一个讲述侨乡赤坎古镇百年风云变迁的长篇小说,从它的旅游开发切入,以司徒氏和关氏两大家族代表人物为故事主角,网媒是这样总结《金墟》的故事,“通过两个家族百年的恩怨史,表达的是一种家国情怀。”

《金墟》的故事发生在开平赤坎华侨古镇,因侨而盛的赤坎有着371年开埠的历史,拥有600多座骑楼,是全国规模最大、界面最连续、保存最完整的侨乡骑楼建筑群,于2007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作者的文笔干净随和,似乎这么评论文笔不妥吗?这是我的一种感觉,看《金墟》一点都不累,虽然故事贯穿东西方,时间跨度也大,现实和虚构的都糅杂一起,但这样一种迥异于其它小说的叙事方法让我读起来津津有味,那里是我不熟悉的地方和历史,但我愿意拉着作者的衣角,一步步向前去探究、去思考,整本书都带着值得信任的真实感。

毕业于建筑工程系且多年记者出身的熊育群2019年江门体验生活整整两年,期间采访赤坎古镇项目的征收者、被征收对象、海外华侨,深入华侨家庭,在美国实地探访天使岛、伐木场、太平洋铁路、渔民村,采访有40多万字,收集资料千余万字。

据悉,藉由《金墟》小说的影响力,江门市充分发挥侨文化资源,举办了“回到《金墟》故事发生地——赤坎”系列活动,贯彻落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金墟》读后感(三):赤坎古镇——中西合璧的华侨之乡

"本埠市政之发展,如有日之升,光芒四射,灿然可观。”此之谓"金墟"。 抱着尝试的心态,断断续续的花费了近四天才读完这本共585页,38万字的“大砖头”。 本作开篇讲述了一个男人拿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数目——五十亿,声称要投资,要买下赤坎墟。而后便是以赤坎古镇镇长司徒誉为主视角,讲述着古镇的旅游开发历程。以及百年前,太平洋两岸的司徒氏和关氏的跌宕历史。 本书作者熊育群为一级作家、教授,曾获鲁迅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等,现任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著有诗集《我的一生在我之外》等作品。本书,于形式上奇数章写现实,偶数章写历史,可见作者对虚实结合手法的熟练。 本书主要围绕赤坎而写,赤坎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笔者也是通过本书逐渐了解了些许,赤坎是侨民之乡,具有大约三百五十年的悠久历史。拥有悠久的历史便会有许许多多的风云人物,其中司徒氏和关氏就是其中的代表。从两家族如何驻扎在这片土地,到两家族的争论不休,再到海外的拼搏努力,都为我们展示了真实无比的实况,仿佛历史就在眼前。除去历史,赤坎古镇的建筑描写,作者也花费了大量的笔墨。这是一座浪漫,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钟声、骑楼、碉楼、图书馆等独特景象,成就了一番别有趣味的意象。 “帮我准备后事吧,明天酉时我就走了。”这是司徒誉的阿爷司徒不徙仙逝前的一句话。在后文中,司徒不徙确切于酉时离世,这就为本书蒙上了一股朦胧的色彩。阿爷的离世,站在墓地前的司徒誉想起从前长辈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离世。死亡从来都是人们避而不谈的话题,因为我们害怕,害怕死亡。生死无从知晓,它会随时出现,会带走一切,也会带来一切。墓地是家族血脉的前世,他们已经凋零。后世是其血脉的延续,只要血脉在,家族的生命就在。老一辈的族人总会止步于规矩,将自我封闭在规矩之中,失去了自我。人其实可以不必执着于规矩,不必执着于自我,放下执念,去除杂念,投身于自己所热爱,所向往的,寻求自己的价值,便是血脉的最好延续。 历史总会落幕,存于记忆之中,或亦不为人所知。真正不会失去的是乡情,是一个人对故土的眷恋,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中怀着对故土的思念,就能支撑着自己不断前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