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城南旧事读后感100字

城南旧事读后感100字

《城南旧事》是一本由林海音 文 / 关维兴 图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1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城南旧事》读后感(一):春去春又还,何处觅童年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一去不还。

这本《城南旧事》的封底如是写道。在图书馆,拿起这本《城南旧事》,心里嘀咕着是不是邓丽君那个小城故事呢?信手翻了几页,竟然就停不下来了!从一个来自台湾的小姑娘英子,跟着父母来到北京城,在北京城南民居中发生的各种故事。那个时代的北京,发生过很多“大事”,透过这个小姑娘的眼睛,没有看到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争雄天下这样的“壮举”,甚至对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也毫无觉察。她的世界里,她的眼睛里,只有小伙伴们的一起玩耍,运煤的骆驼队还有喂小鸡的保姆宋妈。反倒是这样的“小故事”,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

《城南旧事》读后感(二):城南旧事

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插图版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这本书是很流畅的,有精美的插图看的很快,选择的几个主要人物比较特殊典型虽以孩子懵懂的视角记事仍然不乏深度,内容比较真实质朴让人很有共鸣,文笔感性细腻催发人的阅读快感和情绪起伏。

疯子,贼,兰姨娘,宋妈,爸爸,几个人物贯穿作者不同阶段的成长经历。这几个人除了有独特个性的爸爸,其他几个都属于边缘人,可以说每个人的命运都不是很好的,但是有的绝望到死有的绝望最后有了新的希望,可以感受到的还是写作者对人世的悲悯,不以某些错误而掩盖一个人的闪光点,不以过度的是非心而评价一个人。其中疯子因被男人抛弃,生下的孩子被扔而致疯,虽疯但具有女性的柔美对童年作者很好以致作者不顾别人的眼光很喜欢她。贼虽偷东西但对家人懂付出真心和作者交朋友。兰姨娘虽对作者父亲有点暧昧,但从小被卖到烟花巷后来跟了比自己大几十岁的老头子被赶出家门后仍性情活着具有反叛精神。宋妈虽对主子家的孩子照顾的面面俱到,自己的儿子却因为丈夫赌钱而落水溺死,如果不是因为儿子死了也不会去找送人的女儿,因为女儿不值钱。

可以看到社会大环境对人观念的影响,观念的力量对弱者的扼杀,而在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下新思想萌芽给人带来新的希望。

《城南旧事》读后感(三):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时隔多年,再回过头去看这本书,已然忘了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开始经历和结束但这一次还是能毫无芥蒂地融入其中。当时还是小孩子,到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因为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写这样一本城南旧事,为的是纪念那些在生命里留下重要痕迹最后又不得不走的人。秀贞,兰姨娘,宋妈,那个树荫下的好人,还有父亲和母亲。“我”的童年被这几个重要人物分割成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又不是互相隔离的,而是交互并行,带着我的时间一起拉着我长大了。到他们一个一个离开,我也一点一点告别童年。

不知道小时候读是怎么感觉的,现在读起来,满是孩子的世界观。疯子不是坏人,小偷不是坏人,世界上哪有什么坏人好人。所有人生活都不易,有人被生活逼疯了,大家却都只怪她而不怪她的命,有人被生活逼的偷窃了,人们还是一样。大人的是非观都太分明了,好人就好到底,坏人也坏到底,是一点都不可以接触的。可在“我”眼里,他们都只是能陪我玩的人啊。

所以才说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淘淘吧。长大了以后,要背负太多,也要有标榜起来的明确的是非观,不能成为异类,也不能有特立独行的生活。那一种标准模式,是既定的天意。

就这样淡淡的,城南变成了旧事,我的童年溜走了,陪伴我的人也不在了。只能回味,回味,回味。

Ps:这一版的插画画的很有味道~像是电影画面的串联~

《城南旧事》读后感(四):感恩生活 珍惜陪伴 笑面无常

读林海音老师的《城南旧事》,思绪仿佛回到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伴随着一幅幅翔翔如生的彩绘插图,脑海中又浮现出小学语文课本上那些充满着故事的绘图,满满的童年记忆如电影片段般一帧帧袭来。

主人公小英子的一系列遭遇,让她的人生不断丰富,也是源于这一幕幕的悲欢离合,让她最终从一个懵懂的孩童成长为一个“大人”。不论是疯子的喃喃碎语,小偷的不耻行为,兰姨娘的风尘往事,还是宋妈的底层艰辛,在孩子的世界里,都包裹着初始的善良和纯真:疯子浓郁的母爱,小偷送给自己的小佛,兰姨娘对自己的鼓励,宋妈带自己去吃美味的驴打滚……都是一幕幕妙趣横生的温馨瞬间。再联想到小英子生活的那个时代,纵然战火纷飞,政权更迭,但是孩子的眼中没有一丝乱世的残忍与冷酷,取而代之的是生活细微之处的美丽与温情一连串的回忆拼接起来,成就了北京城南作者童年里最瑰丽的童话。

书中的一条主线是“离别”。在反复出现的李叔同《长亭外》悠扬伤感的旋律中,亲眼见证了疯子、小偷、兰姨娘、宋妈、父亲等身边一个个带给自己快乐的人相继离开,对年幼的小英子来讲,无疑是残酷的。尤其是全书最后一章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令人动容。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啊!院子里父亲亲手栽种的花儿一棵棵凋零,残败的花瓣无力地摇曳在风中,被刚刚小学毕业的英子观察到,也许就在那一刻,她真正意识到生命的变幻无常、离别的无可奈何与自己从此要肩负的责任,才会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我不再是小孩子了”。也正是那一刻,让小英子眼前唤起了那些历历在目的见证,开始懂得了团圆的弥足珍贵。而这,也能直观诠释全书结尾处《追寻母亲的足记》一章,年迈的英子欣赏到《lost》画作时,那种发至内心的悲戚与动容。

小英子终究是幸运的。童年的悲欢离合,塑造了一位洞察人情世故,平和处世的新女性,也成就了有血有肉的作家林海音。而我们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读罢林老师温婉童趣的《城南旧事》,又何尝不应感恩生活,珍惜陪伴,笑面无常呢?

《城南旧事》读后感(五):记忆里的美好

记得在我三年级的时候,电视里放过《城南旧事》的电视剧版还是电影版什么的,课本上也有,只是觉得它很红,没有其他感觉。

那天在图书馆吸引我的是它的插画,标标准准小学语文课本里的feel,鲜亮的颜色,美好的画面,勾起了我对小学时光的回忆,尤其语文课,每一张插图后都是一个记忆深刻的故事。

林海音的叙事风格我好喜欢轻轻地,淡淡的,像唱歌一样,一个美好的故事就讲完了,书里的每个故事我都想穿越着去看一回,妞妞,那个小偷,兰姨,我老是把这里的事和骆驼祥子里的情境联系起来,繁华的小街上,有人吆喝着:“糖葫芦,糖葫芦,老北京糖葫芦”。

第一个故事我最喜欢,看到英子和妞妞母女策划着要逃跑的时候,我着急死了,跟看电影一样激动,大雨磅礴,小英子又感冒,眼前必定是一片朦朦胧胧恍恍惚惚,配上音乐,真是好电影!真本书最让我称奇的是小英子这个小孩,在外人看来她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可大人的事她却比谁都懂,大人在成长中丢失的美德她这里都有。最绝的要数撮合兰姨和书生那段,小孩子天真无邪下的小心眼看起来无比可爱无比萌,小心机,小脾气,小迷糊,装无知,想到自己小时候总是拖着两根鼻涕傻乎乎的哭,真是汗颜,要是将来我也有这么一枚女儿就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长大了”最为全书的结尾,配上一片桃木夹子花瓣,意境简直美到爆,这小女孩的人格魅力简直要逆天了!(最近喜欢看一些女孩励志的东西,冬天的骨头,大地惊雷,风雨哈佛路,看完充满正能量,这本书也是!)

都怪我表达能力有限没法好好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反正就是推荐推荐!一定得是这版的,有插图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