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边城经典读后感有感

边城经典读后感有感

《边城》是一本由沈从文著作,14.00元出版的2011-1图书,本书定价:18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边城》读后感(一):这一次我读出了成长

时隔两年,重温《边城》,发现记忆深处有些东西早已模糊了,真有一种“人生初见”的感觉。我常想精读《边城》,但拿到手上却又没有勇气翻开,犹记得当初看路遥的《人生》,情节正是男主同女友你侬我侬之时,手贱直接翻到结尾处,发现男主孑然一身,与两位红颜虽有缘却无份,落得一个孤零零的下场,导致我现在还没看完《人生》,或许再也看不完那本书了。《边城》亦然。我以为有些美好的东西看一回便少了一点,多看几次,从前能引发悸动的也只能渐渐归于平淡了。

《边城》的文学价值无疑是极高的,作为一个读者,我也只是如盲人摸象一般,谨慎探索罢了。

其一,沈从文先生对乡土社会的描述,是偏纪实的。对照着《乡土中国》,我觉得很多情节都是可以作乡土社会研究材料的,特别是沈先生后期创作的小说《长河》,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边城》只是短篇小说,着力点主要在翠翠的爱情上,故只稍稍营造了一个乡土社会的大环境,寥寥几笔绘“边城”深浅,《长河》不同,它是长篇,沈先生在其中对乡土文化的描述可谓是全方位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各行各业,凡沈先生在湘西眼见耳闻的,都被写进了书里。

其二,“不忧伤”的悲剧。《边城》所讲述的故事,明面上是个爱情悲剧,但它给我带来的情绪却是平静的,我欣赏傩送的敢爱敢恨,惋惜翠翠的情窦初开,对老船夫的畏缩谨慎深表同情,为天保的死感慨万千,可独独没有伤感,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边城》把几个少年少女的爱情撕得粉碎,把翠翠的生活也撕得粉碎,但当一切归于平静,回过头来,你会发现,这些鲁莽率真的年轻人,在最好的年龄,做了他们觉得最好的决定,成长的代价或许大得难以承受,可伤疤痊愈之后,又是崭新的开始。这其实是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像极了一句鸡汤,“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借沈先生一句话收尾,“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说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 ”愿各位都能找到勇气与信心。

《边城》读后感(二):也许明天回来

总算读完了,开头看起来真的非常拗口,有些词汇晦涩难懂,还有大段大段的景色描写,不过读到中间逐渐沉浸其中了。

那个独属于湘西的小边城,那条溪边每日守渡的老人与孙女,他们的世界多么小又多么大啊。

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在两年端午盛会上分别见到了翠翠,这个风日里青山绿水养大的女孩标致极了。

第一个端午,傩送和翠翠因误会有了一场难忘的回忆。从那时起,两人心底都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第二年端午,天保也喜欢上翠翠,于是便托人向爷爷提亲。爷爷很重视翠翠的意思,就向天保说出两条路的主意——走车路,就是正经提亲问过翠翠;走马路,为翠翠在对崖唱上三年六个月的歌,唱软翠翠的心。

天保和傩送知道对方都欢喜翠翠,便约定每人在碧溪岨对崖唱歌,谁得到回应算谁赢得。

可当夜傩送开口后,天保就羞于开口。于是傩送为翠翠唱了整夜山歌儿,翠翠夜间便随着歌声在山上采了一夜虎耳草,醒后她也未察觉,只以为是一场极甜极美的梦。

天保准备下驶离开茶峒,好忘却翠翠,可船却在茨滩遇难,天保的尸骸也未寻到。从此顺顺与傩送都对翠翠和船夫有了心结,顺顺是不愿让间接害死自己大儿子的女人嫁给二儿子的。傩送虽欢喜翠翠,但船夫误以为他决计要娶王家姑娘。两人误会许多,这暧昧不明的态度叫傩送着恼,他和父亲吵过后下了辰州。

一阵雷雨击垮了山后白塔,也带走了老船夫的生命。

翠翠伤心极了,爷爷的尸体下棺后,碧溪岨就只有老马兵和那条黄狗陪着她。一日一日,每日黄昏老马兵都会讲故事给翠翠听,讲爷爷生前,讲素未谋面的可怜母亲,原来的一切翠翠都知道了。天保的死,顺顺父子对爷爷的冷淡,她俱知晓了。

四七一过,顺顺准备把翠翠接到家中,不过翠翠没答应,她与老马兵依旧在碧溪岨驾船渡人。日子天天过去,坍塌的白塔已修好,可那个唱歌如竹雀的青年还不曾回茶峒来。

结局没有说明傩送会不会回来,他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

合上书,我依然想着那叫翠翠的女孩。在边境茶峒小城里,这样一段朦胧懵懂的爱,也许是当时动乱中国最温柔的一隅。

《边城》读后感(三):在那遥远的边城

许多人因为沈老的《边城》而去了湘西的凤凰古城,

而我却是因为去了凤凰而开始读《边城》,

更因为读了书而去找了电影看。

相比一些其他的小说,

《边城》算是比较短的了,

花了一天多把它看完。

书中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的,民风纯朴的边陲小城,

不禁让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次凤凰游中,

那边的人,

的确如书中所说的那般质朴。

老船夫和翠翠都是一个命运坎坷的人。

老船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尽忠职守,

守着那一方渡船。

唯一的女儿却在留下一个女儿之后也随着自己的心上人走了。

而翠翠,

原本船总的两个儿子都喜欢她,

她也喜欢其中一个。

后来大的因为意外死了,

他们家人却多少有点怪罪于她。

等到爷爷去世了之后,

船总同意了让他俩的婚事,

作为弟弟的却因为不知道而负气走了。

其实在这么一个边陲小镇中,

我并没有看到过多的封建礼数和所谓的阶级思想。

相比我们现在的所谓社会主义新社会,

我们比民国时期的他们更加物质化,更加势利。

我不禁要想,

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们的社会中需要像老船夫那样子的人,

但是作为我自己,

我并不认同他的那种生活方式。

说好听吧,尽忠职守。

说难听吧,不思上进。

这里面并没有什么对于老船夫的不敬的意思,

只是当他作为一个个人的时候,

他那样子做无可厚非,

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但是,

他不是一个人啊。

他有过老婆,有女儿,后来有孙女的。

作为家中的顶梁柱,

他却甘愿一直那样子生活下去,

丝毫没有想过让家里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善良淳朴到如此地步,

我不禁感慨,

作为一个局外人,

他值得我尊敬,

但是他却注定不会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爷爷。

而翠翠呢?

不知道要用什么文字来表达。

但是有一点,

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就那么相信一见钟情?

并没有真正的去接触,

很随意的就喜欢然后结婚什么的。

我大胆猜想,

就算她和二老真走到了一起,

未必也就真那么幸福,

毕竟谁也不知道他们性格是否合得来。

这又体现了当时婚配传统对与人们的约束。

因为去过凤凰古城,

亲身感受过那里的山水人文,

所以读起书来更有感觉。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有机会还是亲身去湘西感受感受吧~

《边城》读后感(四):评《边城》

《边城》讲述的是湘西边境的叫“茶峒”的小山城内一个叫翠翠的女孩的爱情故事。翠翠的爷爷是个老船夫,划渡船的,为人善良慷慨,爱帮助别人却从不肯接受别人的好处,所以他们一直过着很贫苦的日子。

掌水码头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是两个既能干又善良的小伙子,都是弄水的好手。而且他们在当地也算是比较有钱的人家了。但他们又同时喜欢上了年轻貌美又贫苦的翠翠。天保在追求翠翠没有回应后坐船下河走了,没想到却在途中被淹死了。傩送认为此事是翠翠的爷爷造成的,因此心里有阴影,后来坐船下桃源了。老船夫不久后死了,翠翠住进了顺顺的家中,一直等待傩送的回来。

整个故事似乎都沉浸在湘西山中一片绿色的世界里,那里有高大青葱的青山,倒影着青山的绿水,还有在绿水中行驶的渡船,还有一个大山孕育出来的翠翠。美丽的环境中出来的人也是个个都很善良纯朴,所有事情都是基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民俗民风下和美丽的自然环境下发生的。像天保,一次又一次向老船夫表明对翠翠的心意,执着地追求着翠翠,愿意为她唱一辈子歌,撑一辈子渡船。傩送更是为了翠翠唱了一个晚上的山歌,跟父亲明白表示要“渡船”不要“碾坊”。这种建立在纯情基础上的选择,真是令很多现代人汗颜啊。我看到一个报道说,现在的女孩子是“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结婚的条件是有房有车,这房子和车是比真正的爱情来得更重要的,现代都市人的选择的确比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来得更物质,更市侩。沈从文在《边城》里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与我们现在的都市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世界。你看,在这个世界里,辛苦摆渡的老船夫从不收坐船人的钱,要是别人硬要给他,他一定会把钱塞回到他们手上,并且为过路人准备茶水、烟叶,要是有人赞美他的烟,他一定要塞一大把给人带上的。

卖肉的见了他一定要送他好肉,他却执意不要。这样民风淳朴的美好的地方可真说是世外桃源啊。

可是令人感慨的是,在这山好水好人更好的地方,翠翠的爱情还是走向了悲剧,翠翠所爱的傩送至少在小说所描绘的范围内,没有能够成为翠翠的伴侣。小说的结尾是:“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无底洞似的等待揪着读者的心。那么在这个纯美的世界里,翠翠的悲剧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来看沈从文是怎么写的。

首先,两兄弟中,翠翠喜欢的是傩送而不是天保。遗憾的是,可能因为太过年幼或者说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些事情,翠翠总是显得十分羞涩,不轻易表达自己的心意,她把心事藏得很深很深。唯一能看得出来的就是,天保过来的时候她有一点点的不高兴,傩送过来的时候她羞涩的躲开了。那谁又能看出来她这些情感的变化呢?在情感这方面翠翠显得不够大胆,使得大家都不知道翠翠到底喜欢谁,导致老船夫一直不能正面回答天保和傩送。也使天保一直不死心,老是想着要追求翠翠,导致了天保后来坐船下辰州被淹。书中说:“天保是被水淹坏的。”大家都知道,天保那么熟悉水性,怎么可能被水淹坏呢?这说明里面有问题。而且天保落水后并没有挣扎就直接死了。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天保是自杀的。换句话说,就是天保殉情而死。

后来也因为翠翠还没有主动表达过心意,傩送的父亲顺顺又想要傩送娶“碾坊”,傩送吵了一架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家中。虽然沈从文写道:“他可能再也不会来了,他可能“明天”就回来。”但一个不确定的结局使得翠翠的等待像一场赌局,其中包含的悲剧性是不言而喻的。就算傩送回来了,他和翠翠就算结婚了,他们的生活能逃脱他哥哥的死带来的阴影吗?很难。这种阴影会一直积淀下去,直到有一天爆发出来。

翠翠是善良的,这个毋庸置疑。爷爷为翠翠找想,不枉下决断,也是好意的。但在傩送眼里,这老头的心眼是坏的,是存心要杀死他哥哥的。天保更是善良的。傩送因为哥哥觉得唱歌比不过他,自动情愿当“竹雀”,一个人唱完所有歌,一段代表哥哥,一段代表他,看翠翠接哪句,翠翠就归谁,傩送是为哥哥着想的,傩送也很善良。船总顺顺也是善良的,并不嫌贫爱富。这些全都善良而平凡的人,就算有过错,也是无意识中造成的,这爱情的悲剧完全是在在阴差阳错之中产生。

王国维在论《红楼梦》时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他认为这第三种之悲剧才是悲剧中的悲剧,前两种悲剧因为罕见,读者读了之后会觉得自己是可以幸免的,唯独第三种悲剧似乎和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都有关联,每一个人都可以说为悲剧的最后导致添了一把柴,都负有导致悲剧的责任。但归根结底又不能说把这最后的结果怪罪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身上,他们可能都不是故意的。这人间百态,生活中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人间疾苦似乎都跃然纸上,这才是真实的世界,才是最令人感慨的,也是悲剧的最高境界,《边城》就写出了这最高境界,读完之后,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