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千年的志气》读后感锦集

《一千年的志气》读后感锦集

《一千年的志气》是一本由野村进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13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1-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千年的志气》读后感(一):如何看这本书

这本书不是用来研究的,但是里面提供了很多故事可以参考。

将其作为一本集大成的日本百年老店志是不错的。

思想性的东西就少了。

这大概是很多日本人写的书的通病。不太建议大家购买。

就这些。

《一千年的志气》读后感(二):一千年的志气---传承の力量

1.在创业300周年之际,福田金属多次被媒体报道。当时副总经理福田诚治先生说:“对我们每一位职工来说,300年其实没什么特别的。”

他的话听起来格外低调。

“在外人看来,也许会觉得创业长达300年的确了不起,但实际上对我们来说,并没有活了300年的实感。这只是一种结果罢了,对吧?一天一天,年复一年,累积起来就成了300年。这跟500年其实没什么两样。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地累积,就看能否坚持到500年了。

我渴望知道的是,300年屹立不倒的老店企业背后,究竟是什么在支撑?

福田金属的掌管人从第一代算起,到了福田诚治先生这里,已经是第十一代了。他说:“一成不变始终贯穿福田金属的,我想可能是一种恪守本分的思想吧。我个人是有这种感觉的。泡沫经济的时期,好多人都来一个劲儿劝我买地皮什么的,可我总觉得人嘛,应该恪守本分。自己又不是做地产买卖的。其实我心里很明白,绝对不可以偏离自己的核心使命。”

我想起福田金属的创始人福田鞭石先生亲自写下并传承至今的家训。这句被命名为“家苗”的家训中有一段话,告诫子孙:与喜欢投机冒险之人“为伍必害己”,交友应择“木讷心诚之士”。

《一千年的志气》读后感(三):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自己和日本的一些企业,如伊藤忠、丸红、三井等单位有过接触,虽然不算特别深入,但是日本企业给我的印象非常鲜明。勤奋高效、精明干练,讲礼数、守信用,尤其是对细节的重视,特别让我印象深刻。

读过课上推荐的《一千年的志气》一书之后,结合我工作中的实际体会,简单谈谈我的一些比较突出的感想。特别要思考的问题是: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究竟该向这些日本的百年老店学习什么呢?

一、对于细节的精益求精,一步步做到极致

无论是产品还是管理,日本企业对于细节从来不会放过。无论是户田工业的磁粉,还是爱普生东洋通信的人造水晶,抑或是福田金属的超薄铜箔,无一不是在自己既有的技术上不断钻研、改进,一次次地突破原来的边界,在自己的细分市场内保持领跑者的身份。在今天,我们特别需要这样能坐得住,沉下心去探索的专业人士,一拥而上的虚假繁荣带来的也许只是一时的快感,风暴过后往往还是一地狼藉。

二、对于“核心使命”的坚守,不是一切“向钱看”,而要有更远大的目标

田中贵金属的原则即是恪守本分,投入工作是为了“利人”,是为了更美好的社会和生活,那么工作本身也就几乎成为了一种修行,既然是修行,那么做事情就较少抱怨,较少浮躁,凡事比较有底线,不会被眼前的小利所诱惑,看得更高走得更远。大前研一和稻盛和夫两位先生也有类似的观点,后者甚至曾经明确表示,超越单个企业和单个人的利害得失,把“作为人”应做的正确行为贯彻到底,光明正大,无愧于天地——这已经成为以我为首的全体员工最根本的行动规范。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内部“做大做强”的呼唤声此起彼伏,然而很多企业为了暴利大发不义之财,例如某些生产企业违规排污,对当地的水源已经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出现了癌症村的恶劣现象。一方面我们应当严格执法,而另一方面我们的某些企业管理者也应该向日本的百年老店至少学习一下“底线思维”。

三、 逆境中不轻言放弃,压力下寻求转型突破

勇心酿酒资金链断裂,日本各大生物技术企业对勇心老板德山先生的专利技术也虎视眈眈,但是在这样的困难之下,德山先生继续坚持,顶住压力,反而沉下心来,在对传统酿制清酒技术的深刻领悟中,完善了“米能精”技术,从而完成了一个传统酿酒企业到生物医药技术企业的转型。

冯仑曾说:“伟大,都是熬出来的”,谁也不知德山先生到底经受过多大的折磨,但是他乐观的态度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最终让他走出了泥淖。

《一千年的志气》一书,宣扬了日本这些老字号的正能量,但是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个人认为,固然我们需要学习那种精神,但是有些做法我们也不能一味的盲目崇拜,还是要结合实际,用运动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首先,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适度多元经营和专精于一项,二者并不矛盾,尤其是对于一些已经形成平台效应的互联网企业而言更是如此,战略性的扩张是完善自己对于产业生态关键节点的控制,抢占先手,完成早期布局,在激烈竞争的市场格局中不落下风。这一点不是囿于民族主义的盲目自大,中日互联网企业的影响力,在当今世界上的对比已经可见一斑。

其次,很多的日本企业是家族式企业,或者是遵循严格的儒教传统,有着非常森严的等级制度,这样的制度很容易形成一言堂。高层的决策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命运,索尼是曾经电子娱乐业界的领军企业,在音乐播放器方面更是占据了高端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但是后来Ipod的出现完全暴露了索尼的问题,不是索尼的产品不精美不够匠心独具,它的设计依旧出类拔萃,而是时代变了,iTunes打破了平台之间的限制,让消费者有更广泛更自由的选择空间。

另外日本的民族性中更加强调集体主义,压抑小我的个性,讲求隐忍并以此为美德,而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加速更新迭代的互联网时代,它呼唤更多离经叛道的颠覆者,鼓励反其道而行之的急先锋,技术的不断进步让竞争加剧,机会稍纵即逝,不可能给你多少年的时间去完善一个让你陶醉于其中的手艺。我毫不怀疑户田工业的磁粉技术会继续精进,然后量产出更为清晰画面的录像带,但是录像带这个产业还有复兴的希望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在错误的路上,越早停下彻底转型,越是最有效的止损,万万不可沉溺在百年工匠的迷梦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