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幸福,光临当下》读后感锦集

《幸福,光临当下》读后感锦集

《幸福,光临当下》是一本由周思洁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191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11-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福,光临当下》读后感(一):把握当下的幸福

幸福其实很简单,但是也需要人们的悉心经营。

周思洁的29堂心灵成长课,正是告诉我们如何经营幸福,把握幸福。人生的运程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如何去改变命运,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自我提升,改变自身的环境,进而去改变我们运程。

《幸福,光临当下》读后感(二):把握临在的幸福

周思洁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天降大火,让她一夜之间负债几千万,她却没有逃避,她说:能还多少,就还多少。

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身边有很多小孩,论文写不出来,就跳楼自杀。人生啊,绝对不可以以这样逃避的心态来面对的。

就像周思洁在书里写到的,今生修不完的功课,下一世还是要继续面对。今天你所面对的困难,也许就是上一世你不曾完成的功课。把生命当做一个循环,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逃避的必要,就会从绝境中生出勇气,也生出希望来。

感谢周老师的这本书~~~在最后看到它原来的书名《生命其实可以重来》,是的,不管你拥有怎样的过去,只要把握好当下,都能拥有宛若新生的美丽人生。

《幸福,光临当下》读后感(三):寻找自己的幸福《幸福,光临当下》

寻找自己的幸福《幸福,光临当下》

看过很多关于人生的心理学书,其中最核心的问题,也许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那就是寻找幸福。每一个人都试图找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每个人都试图寻找到自己的幸福。可是无论如何寻找都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你可以,找到爱情,找到婚姻,找到工作,找到事业,找到孩子,找到理想,找到金钱,甚至找到成功,可是却发现自己很难找到幸福。

也许人无论处在任何环境中,无论过什么样的日子,对幸福的感受都是很短暂,很稀少的。正因如此,才会有很多人都在寻找她,都在追求她。从《少有人走的路》到《活出全新的自己》,从《重塑心灵》到《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无数次提问,无数个答案,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其实并不在外界,而在我们的内心,要寻找我们心中的幸福。道理的确如此,可是我们都不是佛祖,也不是耶稣,我们无法达到那种境界,我们还是会从我们的环境中感受到我们的喜怒哀乐。也就是说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我们并没有真正说服我们的内心接受这些理论,其实我们还是很在乎外在的成功,因为我们的环境很难改变吧。你想要过那种超脱的日子,最好跑到深山,远离尘世也就远离了很多烦恼。留在红尘中,你就避免不了红尘中的烦恼。心灵立志的书也许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感觉很震惊,可是看得次数多了,心也就麻木了。想要改变自己真的很难。想要改变自己对幸福的感受,也真的很难。就好象这本书中的开头所说的,玫瑰的种子开出来的还是玫瑰。

作者周思洁是台湾的一位心理辅导老师,她本来是一个歌星,虽然不那么红,但是也比较成功,在成长的过程中,她就特别注重自我学习,参加了很多心灵成长的课程,并且受邀也经常到各个公司进行演讲。不过一次大火烧毁了她独资的公司,成为了她生命中的一个转折。从此她走上了出书,和讲座的道路。

在台湾这种针对成人的心理辅导课程已经成为了一个产业,而且很多老师还纷纷来大陆出书和发展。听这样的集体讲座毕竟要比专门的心理治疗要省很多钱,而且对于中国人来说看心理医生还是有点不好说出口,而听一次心理辅导课程就要好得多。听一次这样的讲座就相当做一次心灵的按摩,一次疏导,其实对于生活压力这么大的现代人来说是很必要的。如果我们身边这样的课程比较少,那么经常看看这样的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幸福,光临当下》读后感(四):《幸福,光临当下》读后

《幸福,光临当下》读后

这本书的感觉有点炒作的嫌疑,part 1,很无感。生命是永恒的探索,里面只是说前世未来的事情,读完了吴九箴的书之后,感觉这本书说的太苍白无力,不敢苟同。

从part2开始有点感觉了,感觉作者对于金钱的观念还是不错的。花钱的时候,如果懂得疼惜别人,金钱自然也会比较懂得疼惜你。不要害怕别人赚钱,花了钱又后悔,或者趾高气昂的花钱。而应该时刻投资自己,孝顺父母,回馈社会。

其中的幸福人生永葆安康六部曲其实是一个对待任何事物很好的思维方式。值得应用。

幸福人生永保安康六部曲

第一部曲:试想最好的状况。一定要想到最好的状况才有打拼的动力。

第二部曲:试想最坏的状况。一定要思考周密,审慎盘算。

第三部曲:问自己承担的起吗?人生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第四部曲:如果可以就好好的去做。不要边做边怀疑,怀疑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诅咒。

第五部曲:成功要懂得感恩,回馈。真心感谢那些在生命中烘托你的人,事,物。

第六部曲:失败要开发错误的价值。失败不会成为成功之母,除非你把失败的原因找出来。

最喜欢的一段就是

“人生也是如此,不管你的人生画布是美是丑,最后都得自己完成。也许不如预期,但是只要自己愿意接续,最后的每一幅画都一样美丽。人生的过程里常有不速之客造访,也许会把你的生活搞得乱七八糟,但只要你懂得运用智慧,不断学习与提升,就能在人生里有惊喜的获得。不要给自己制式的规章,不要让自己过得一板一眼,才会活得快乐啊!

昨天的经历好像可以说明一下这段话,昨天去健身房,其实是因为周一的时候犯迷糊,在班车上才想起鞋子忘记在办公桌底下了。于是周一的运动取消。周二是搏击操,喜爱程度一般吧,不过练下来还是挺锻炼人的。结果到了之后发现,大家都在跳一种很奇怪的舞蹈,没关系,可以先感受一下,跳着跳着感觉像在跳广场舞,没有一点运动量,于是只好作罢。转脸看到旁边有骑自行车的,还有一个空位,就进去了,也没注意那是个什么班。结果进去了,是个很可爱的胖子老师,嘴超贫到欠抽得程度,自己好像不太舒服,所以只是在场内到处巡视,看着学员练,自己不上车。他真是嘴一点都没有闲着。不停的跑到各个学员面前,口中喊着,快了,快了,慢了,慢了,要不然就开始给我介绍这个背景音乐的相关历史和八卦,好像里面有个曲子是一个同性恋男的给他男友唱的,教练如果不说,我还以为是个女的唱的呢。多亏了这么个可爱的胖子老师,要不然。。可能坚持不下来。

一进去,老师就让大家站起来。站着蹬自行车,各种加速,慢速,加速,慢速,要不就是在自行车上作俯卧撑,本来做什么基本都不流汗的我,开始发现,汗水开始一滴一滴的往下淌了。刚刚开始就是很吃力了,但是想了想,既来之则安之,人生总有很多东西,让人难以预料,享受当下,最重要。观察大家的动作,尽量跟上,发现在这个自行车的高级班里,也没有那么难承受。反而呢流汗流的很开心。

人生确实会遇到很多你想不到的事情,希望每次都会运用智慧,获得惊喜。无论人生的画布,被添上了何种色彩,总可以把它变成惊喜。

《幸福,光临当下》读后感(五):做自己的“生命教师”

第一次听到“生命课程”,是在三年前。那时我的香港朋友H,正深陷婚姻的圄囫,参与了一个有关生命的课程疗伤。而在我印象中,这个“生命课程”却是以做“义工”为主要内容的,旨在用“爱与行动”来拯救“濒临破碎的心灵”。课程效果不错,朋友H很快就从阴影中走出来,独身带着读小学的儿子奔走在深港两地,学习汉语及乒乓球课程,日子过得快乐而充实。

这是我对“生命课程”最初的印象。其实,在我看来,拯救朋友H的,正是她自己。那时,她不断地读书,不断地与我分享她对婚姻及生活的感悟,并希望我能介入帮助,积极地向我拿书单,执着地将我读过的书买来一一读过,再和我细谈书中感悟。那时候,我不觉得她的“生命”存在什么问题,她完全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她那积极的心态,深深地影响了我。如果真有一种叫做生命的课程,真有一种叫做“生命教师”的教师,那么,这课程,便是生活,这教师,便是自己。用多年前的那一句流行语来说,便是:上帝只救自救之人。

而今天读到的这本《幸福,光临当下》,更是肯定了我先前对“生命课程”的认识。这本由自诩为“生命教师”写下的“人生教程”,实在是有着太多的荒谬,太多的不可思议。如果用这样一本书来指导人生,如果读者牙口不够好,肠胃不给力,就很有可能轻则“消化不良”,重则“食物中毒”。

读书人不打诳语,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这样一个神七飞天,嫦娥绕月的的年代,作者竟然大肆鼓吹“来生”。在开篇的章节里,作者这样写道:“如果(你)过往的岁月非常平顺、快乐、该有的都有,那就代表你上一次生命旅程(前世)很多学分都修得相当高;相反,如果到目前为止,你的生命过程非常混乱、坎坷、无论是家庭、事业、爱情都出了很大的问题,那就代表着你上一次生命旅程(前世),很多学分考不及格……”这样一段话,我看了三遍,确认无误后,直接在旁边批上:什么逻辑!而更雷人的是,作者在接下来的篇章里,将现时的社会现象归结于前世今生的轮回,她这样说道:“这种种的迹象都在告诉我们,许多人把前世没有学会的功课带到今生来做,才会造成世界的乱象。”这一次,我没有批下任何文字,只想打电话给责任编辑,想问问他(她)的职业素养。

我不知道,这位作者是怎么成为“生命教师”的?也不知道,在这样的“生命课程”下走出来的人,如何能客观真切地认识自己,以及自己的人生?又如何去获取属于自己的幸福?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这本书真是写得太“神马”了,缺乏自然科学的基本常识的不说,还远离生活的基石,竟然会拿《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攘星大法”延续生命这样的神鬼桥段来做“大自然力量”的证明,真是开人眼界,原来,课程还可以这样写!作者在书中说,我们应该多读书,这话倒是说对了,但作者自己做得如何呢?依我看,关于类似的《生命课程》她一定是看过不少的。

这位作者,我与她素无瓜葛,更谈不上私心使坏,之所以这篇书评写成这样,全因了一个读书人的良心。在此严肃提醒各位:书市有风险,开卷须慎重。

* * *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