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读后感锦集

《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读后感锦集

《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是一本由陈丹青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23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读后感(一):书不错 装帧的比较失败

封面有杂质嵌入纸内 封皮和书皮胶合处竟然有胶带残留

90页一处错别字:“纸质组细得宜”应为“粗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读后感(二):丹青卖萌中。

在先锋草草翻完了这本价格不菲的书,里面收录了陈丹青近年来画的一些写生及人体,大多未完成。看他在画旁的注释,还是一如既往无所谓的口吻。也许一个已经获得了成功的人,口气都不免大了起来,隐藏起过去的困顿和苦难,就像给了自己一针吗啡。

陈丹青的书出的是一本接一本,看了《纽约琐记》,《退步集》及续编,还有《荒废集》,对我来说都是大部头,洋洋洒洒的几百页,但画画上,却在没出什么能像西藏组画那样让我有所触动作品。

前些日子在人家给我的名片上看到某人的头衔是画家,诗人及作家。天呐,一个人究竟要多分裂,才能同时是一个画家,一个诗人和一个作家。陈老师现在面临的,也是对身份的定位这样一个问题,在面对各种采访专栏的同时,如何给自己留下一个画画的心境。画画和写作一样,在进行之前,都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空,才能够有深入探索的余地和可能,否则就会心浮气躁失去耐性。

不过我们也可以这样安慰自己,我们的攀登,只要曾到达过巅峰,哪怕只有一次,哪怕之后就是陨落,也心无所憾。

《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读后感(三):主要还是说说讲座

从首都图书馆出来时已经17:46了,我的火车票是18:16的。照理来说这时正是检票开始,20分钟,不塞车的情况下,我指空无一车的马路且忽略红灯,我是能赶上的。但等我打到车的时候,已经18:00了......于是为了陈老师寥寥三笔的签名,我误了火车。

但是我还是激动不已,因为他听我说了一句话,一句我最近一直在忙活却从未真正洒脱的说出来的话,就是这句话让我现在只身一人来到帝都。而今天,整场讲座听下来,他的每字每句都好像是说给我听的。这些话也许不会永远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但至少有一段时间,或者说是未来某个建立的新时段是绝对会受其影响的。

我并不是油画爱好者,之前也没看过他的书。唯一能让我联想到他的如“老愤青”或者清华辞职,我也想到钱锺书。但是他貌似没怎么提过钱先生吧,我不清楚。由于我不了解也不敢妄下断言,不过就这本《归国十年》画册来说,他的油画是写实的,多数是人物,基调有些沧桑。另外一些是临摹的作品,用油画来重新体现水彩或者书法,我觉得很新颖,至少我没有见到过(我很OUT)。

另外一本书是《陈丹青音乐笔记》的再版《外国音乐在外国》,这个应该算是陈老师的业余之作吧。但是文学,绘画和音乐,这三者向来是一体的,所以也不能算是业余。用画家的视角来听外国古典音乐,阐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也是令我很期待很想去读读的。

至于那些老生常谈的大家都有意识但是无法改变又只能随波逐流的东西,比如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生命理想自由价值,这里就不说了。分析时事很累又得罪人,我不会用那种多么高端觉悟的眼光看社会,道理摆着,用不着一遍一遍去提问去探讨,说了观点又如何,这是你想当然就能改变的事实么?大环境就是要我们顺从,你一时兴起逆反了一下,然后受伤了必然骂天骂娘,这有意思吗这?所以整场听下来,我觉得陈丹青老师不是愤青,而是个很有理智的愤青。也就是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

我觉得能简单的看事情就不要弄复杂了。陈老师给我们的演讲不是要我们激情澎湃的去为理想奋斗,而是让我们学会对社会现象对自由泰然处之。我们憧憬的应该是一个轻描淡写的理想国。

《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读后感(四):后悔的事

刚刚做了件冲动的事,就是买了这本书,在书店逛啊逛,终于等到了那漂亮的小姑娘来换班。然后我准备买书。

本来想弄两本中国建筑史的。两本书很厚。虽然这两本书我是肯定要看的,但现在不急着看,可虚荣心做怪,拿着这么专业的书,在人家书店小姑娘面前多有面子,呵!本人可不是只会看个畅销小说的啊。

然后一本正经的拿着书去租(书店的书既卖又租的),书店姑娘轻轻的敲了键盘,说:“一百三十二”

我是没钱的,兜里就一百块。然后说明了是租的后,人家说这书是不租的。

……

那姑娘一脸冷漠的看着键盘,我认识到了我的多情。不恰当的比喻,好像对牛弹琴的可笑。还品味?人家姑娘看都没看你拿的什么书的,或者看了也只是一瞥,机械的刷标签,谁还对你有兴趣?把时间给你几秒呢?啊!一秒也没!人家满脑子想着吃什么宵夜呢,没时间给你几秒钟的联想。

当时有点乱,自己的行为没达到目的,行为受挫,受挫的人都比较冲动的,回头我就看见架上安静的摆

着的《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了。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想的,拿起就交给那冷冰冰的小姑娘说我要买了。大概是少年时期未消退的逞强吧。

打了八折,还要五十多块。我答应过我妈以后不乱买书,还有是我一般也不买画册的。还有就是现在很烦陈丹青,烦他那文字了,翻开他的书就是那不变的语气,这家伙写什么都是那种又沉重又轻松的语气。这家伙的书畅销吧,一本又一本出个没完。

不过他的那土耳其速写画的真是好,看的我也有拎起铅笔画上几笔的冲动。速写应该是不追求目的不追求效果的那样的轻松状态下画的好看。

油画啊,感觉这家伙画的油画不好看了,他自己快成了评论家了,看他写的文字,感觉他好像是画没画完就已经有了给自己画的评论了,画的的太清楚了。不是物体刻画清楚,是对自己清楚。

可是画这个东西,画完放那里沉淀上一段时间,就又有自己看不出来的自己了。

我到现在还在后悔买了这本书,五十多块啊!

陈丹青我是真喜欢他的,也是真讨厌他的。还有是这家伙说话总是浅浅的点下,啊哈哈,让人很烦恼。(买书,是对于作者的尊重支持,我认为不能让写书的人受穷,价格高点也好,不过他们都有钱了,我这穷学生是更穷了)

《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读后感(五):读《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

我不收藏画集有好几年了。但这本从印厂出来最多半月的《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我在美文翻了一下,便决定留下。书厚重而不觉的压手,还有一种久违了的能唤起残存在很遥远记忆里的纸味油墨味,它可以让已修的皮厚脑褪的我,在这一刻重新拥有感念和伤感。平装本,那封面咋看就是一张白纸,质地很好的那种。书名字体最多是方正12号的样子。这符合陈的性格。看上去平平白白,内含着充沛的张力。他惯用这种漫不经心的姿势,掌控自己的爆发力。

已经习惯了。因为是陈丹青出品,我一点也不担心这书的品质和力量。百余幅他归国后的作品。配两万字的文字,物有所值的让人无话可说。近些年由于陈丹青的文章和他落在纸上说理道事时的好文笔,更有他的文集,出色的让人忘了他是业余写字的,画画是他的专业。也有些文人写不过他,但总是恶意地在提醒陈丹青,你是画家。他们按自己的本事以为,陈丹青这些年老跨界,已不画画了,画也不行了。好了,现在这本书公布了陈的隐私,他的画没被写作搞的支离破碎。这十年,他一直在画画。

能看出陈丹青对自己的专业和手艺的自信。这个画册的作品,他全拿最吃功夫的速写说话。要知道现今画坛有不少名家,画个山画匹马画个虎画朵花还真是大家,但没几个敢象陈这样亮活的。陈这样做内心一定很享受,他这样写道:“为什么画这些无聊的玩意呢?一半出于谦卑,因我从未确信自己把握绘画的法度;一半,说实话吧,其实是骄傲.......。”

我在想,陈丹青这样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不存在着跨界,他做什么都会是顶尖的那部分。世界上是有这样人的,象林肯象邓小平象蒋经国象克林顿,如果不从事政治,一样会成为最顶级的艺术家科学家。只要他们想做。

虽然这本书图是主体,但陈关于这些画的文字一如既往地牛逼。文字和语气构成的氛围很接地。在他画的《央美温州四人帮 》旁,我注意到画家这样写着:“这四位温州青年在同一所当地绘画班毕业,然后考上中央美院(为首站立的帅哥,尤勇,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在我上学的年代是不可思议的。30年前。全国各大区仅有几所美院,各招收数十人,一省之内如有一两位中榜者,已属稀罕。如今学院与考生是否同比增长,我不确知,但我甚至听说,某年,仅烟台市即有近二十位考生同时考入中央美院-----正告老愤青:难道这不是时代的进步么?瞧,他们穿的多时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