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飞翔的耳朵》读后感1000字

《飞翔的耳朵》读后感1000字

《飞翔的耳朵》是一本由付娜著作,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0.00元,页数:38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飞翔的耳朵》读后感(一):艺术的最狂野的殉道者

似乎天生带着金牛座的倔犟,不善言辞,是一个“普通人”的样子,在一生中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习惯尝试也习惯放弃不适合自己的事情。

他的一生追求真实,追求简朴,但他的绘画却散发着火一样的激情。用强烈的色彩、奔放粗犷的线条、扭曲夸张的形体来表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

即使忘我地投入绘画之中时,他也从未停止对平衡、秩序和理智的明确考虑。

他并非狂妄的天才,他的热情中隐藏着强烈的自制,对于美术有着深刻的涵养以及广博的学识。

绘画是文森特·梵高的生命,梵高的生命也因绘画而璀璨夺目,当他发现无物可画时,他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是艺术的最狂野的殉道者。

《飞翔的耳朵》读后感(二):细水长流的爱情,是这个时代最华丽的奢侈,连失恋都是恶作剧

喜欢一个人需要理由吗?如果有,那所有的不欢而散一定是上帝编造的借口。

1876年,23岁的梵高结束了在古比尔画廊6年的职业生涯,从社会这所大学毕业了。谁也不会想到,当初在泰晤士河畔左右逢源的得意门生,最后除了失意和单相思,什么都没带走。

就像大多数人常常不明就里地中了一箭一样,梵高的初恋来得那么猝不及防。原本他只是专心致志沉浸在自己喜获提拔的小天地,一到伦敦就给自己置办了一顶高礼帽。也因此,衣着打扮向来随性的他在父母心里燃起了小小的一丛火焰。

不过,再耀眼的火焰都抵不过一场春风拂面。从梵高来到伦敦的那一刻,命运的齿轮就开始转动了。他悄悄地恋爱,爱着那朵盛放在春天里的盎格鲁特花,爱着每天清晨温柔的呼唤:梵高先生,起床了。

他爱得热烈又深沉,以致于他从前的孤僻在这时都乖乖地收敛。世界焕然一新,无论他躲在多么不起眼的角落,总有一束温暖的光轻轻打在他身上,幸福和喜悦溢于言表。试想,一个每天都积极向上,满怀希望的人,怎么会不发光呢?毫无疑问地,他又晋升了!

不同于这个时代的急功近利,青涩的梵高始终相信,爱情应当细水长流,而后水到渠成。他一直在等待着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等了一年,他终究还是等不及了,这一次,他想把自己的成就分享给他心爱的姑娘,并大声说出藏于心底的爱恋。

但无论他在职场多么优秀,在那位美丽的姑娘看来,他不过是一个木讷的“红头发傻瓜”。他的确是个傻瓜,他从来就没想过,在他入住前的每个清晨,眼里含笑的姑娘也是这样温柔地唤着别人的名字。在他一头扎进丘比特的恶作剧时,女神早已和前房客定下婚约。他的初恋,一开始就写好了结局。

Separation,Edvard Munch

求爱失败后,梵高的世界开始坍塌,他又回到阴暗的角落,沉默寡言,郁郁寡欢。哪怕在画廊创造再好的业绩,那些曾经让他存在感满满的数字现在真的只是数字。

和众多爱而不得的人一样,他也心存侥幸:只要她还没结婚,自己就有机会。可心上人一层不变的冷漠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无论他多么热血沸腾,在她那里都能瞬间冻成一块千年寒冰。他变得极度自责和内疚,认为自己是个特别讨厌的人。这可害苦了古比尔画廊:不仅折损一名模范职员,还横生一个怒怼客户的马虎精。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历此情劫,梵高觉得,只有表现出艺术家痛苦的作品,才是真实的、深刻的。他的画作里布满了深邃的笔触和张狂的色彩,好似对命运的控诉,对悲痛的领悟。一个心里本身就没有光的人,遇到一点海市蜃楼的幻象,都觉得是莫大的恩赐。

人世间,可怕的不是失去,而是本来无一物,却总是自惹尘埃。好在,梵高化悲痛为力量,尽管历尽沧桑,却把悲伤画成了动人的诗,镌刻自己,激励世人。

《飞翔的耳朵》读后感(三):文森特·梵高——在无爱的世界奔逃

关于文森特·梵高的传记,笔记,在名人之林中可谓是首屈一指的繁多。这本书,是我首次正式的接触梵高,而在此之前,我只是在一些碎片化的阅读中,偶然瞥见这个伟大的灵魂一角。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提到梵高,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叼着烟斗的自画像》,一个割掉自己耳朵的疯子,一个神经错乱的天才画家。是的,梵高曲折复杂的经历,坎坷离奇的人生给人的尹相杰就是如此。我以为他是个天赋异禀,狂狷不羁的伟大天才画家,可我万万那没想到。他诡谲精彩的人生经历欺骗了我,在那些斑驳的影子之下,我看到的梵高,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常人,他没有天赋,不善言辞,因为上帝的恶作剧,不得不展与命运抗争,迸裂出灼热的闪耀的光。

文森特的父亲是个神职人员,长相英俊,被周围的人成为“英俊牧师”但他并没有继承父亲的美貌,相反他的弟弟,提奥天生英俊。文森特有两个弟弟,三个妹妹。但事实上在他出生之前,他的母亲就曾生下一男胎,取名为文森特 ·梵高 ,但可惜这个孩子早夭。所以当梵高出生时,便沿袭了这个名字,这也是母亲在以后梵高的成长过程中一直缺乏应有的关爱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森特小时候上学,精通英语和法语,也会用德语写作。后来就做了画商,业务成绩非常好,便被调去了伦敦,在伦敦的这段时间可以说是阳光明媚,春风得意。可梵高却坠入情网,喜欢上了房东的女儿,在他鼓足勇气表白时,却遭到了姑娘果断的拒绝,原来姑娘早有婚约。文森特失意之下,调离伦敦,虽然依旧做画商,可他早已心灰意冷,业绩低下,终于被辞退。

在失意的这段时间里,文森特喜欢上了圣经,沉迷于圣经中光怪陆离的世界,因为从小接受熏陶的缘故,他血脉中的博爱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在他写信给家人透露关于神学方面的意向时,家人就高高兴兴的让她回家,专心学习,并请了最好的神学老师,辅导他以准备神学考试。可文森特却对这种专业化的,程式化的教育感到厌烦。一封书信,便离开了家。

他来到了一个矿区,成为一个正经的传教士,他将自己的爱倾情挥洒在这些苦命的人身上,被称为当地的上帝,后来他的事迹传到福音会,于是便委任他为当地的传教士,并给予50法郎每月的薪酬,文森特更加坚决了自己在这里的决心。可好景不长,矿上发生了变故,发不了工资,有发生了瘟疫,在这危机时刻,文森特释放自己所有的能量来拯救这帮工人,自己衣衫褴褛,工资也全部用来购买食物分散众人了,福音会派人来看见了作为传教士的文森特竟然如此丢人现眼,便撤销了对他的委任。雪上加霜,文森特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产生了信仰上的危机,也就是在此刻,上帝没有出现,于是,他放弃了上帝。

这之后,文森特才开始正式他的画家生涯,这是他最为精彩的,坎坷的十年,他先后爱上两个妓女,喜欢上表姐,但都无果。多舛的情途给予他极大的打击,但幸亏他在这冷酷残忍的现实中有一个知音,他的弟弟提奥。他在巴黎想办沙龙,集合了一大帮人,寻求提奥的资助,请求他辞去现在的工作,为他们做经历,这帮年轻的疯狂的画家,挤占了提奥的家,开始艺术的讨论。文森特是个古怪的人,与你提奥严谨的个性完全不符,两人发生了些许摩擦。沙龙没有办成,因为艺术方面的分歧,文森特最后离开了,在巴黎的这段时期让他受益匪浅,既接受到印象画派影响,又认识了一堆有才气的画家。他还收到了浮世绘的巨大影响,成为一个“哈日”,当然不光是他,那时期的大部分人都如此。

他来到阿尔,即颇负盛名的“黄房子”,这是他艺术喷薄的一个黄金时期,高更的来信委婉表示自己的境况糟糕,他便邀请他来一起住,黄房子够大。两人便开始同居时期。两人互相影响,在艺术领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两人只在生活上聊得来,艺术上决然不同。于是高更出走,梵高进入圣雷米精神病院。

这段时期也是他才华的井喷时期,著名的《星月夜》就是此时创作。梵高的精神病是周期性的,而且很稳定的发病,所以梵高仍能保持创作。

梵高后来病情严重离开圣雷米,去往另一个地方接受治疗,加歇医生照顾他。可就在这时期他用手枪自戕,结束了这个伟大的生命。

原因大致有三,首先失业的提奥很难在资助文森特,并且提奥有了孩子,身体状况很不好。第二,文森特对加歇医生的女儿萌生爱意,无果。第三,他即将迎来病情爆发期。总之在这多方面的影响下,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回顾文森特的一生,他一生没有得到爱情的滋润,他与家庭的关系时好时坏,他在生活上总是捉襟见肘,总是离不开弟弟资助。文森特伟大在什么地方?他总是没有停止过创作的笔,在每个时期,他都不停的努力的创作,他的钱全部用来租房子,雇模特,买花颜料画板上了。他对自己的吃穿毫不在意,这也很严重的影响了他的健康状况。

我在想,上帝给予文森特的爱也太少了,他的才华,他的桀骜把他整个人淹没掉,恐怕只有提奥了解他那缺少爱滋润的枯涸心灵。

他是一团火,他没有等到别人前来取暖的时刻。路过的人只看到烟,便各自赶路去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