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穷人读后感精选

穷人读后感精选

《穷人》是一本由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20元,页数:5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穷人》读后感(一):居然笑着看的

150页,一个小时多一点儿看完。

虽然苦情,可我居然是笑着看完的。

我想看看作家的技俩:穷掉底儿了也就如此吧。

感谢上帝,终于有人肯给他100卢布了。再不给就憋死我了!

然而,幸福总是那么短暂,没几天,写信人也匆匆的离开了。

中间凑钱买《普希金全集》的情节,很感人。

作者大概这样描述:他很穷,手里有一点儿钱,都会买书。

可惜这个情节的最终,老父亲揣着书挣扎在儿子葬礼的泥泞里面...

书后题解讲这是作家的处女作,后期删掉若干冗长和不必要情节描述。总的来看,节奏紧凑,中间稍稍有点儿墨迹,结局稍稍有点儿仓促。

4.5分?

推荐购买。

《穷人》读后感(二):杰武什金的“羞耻”

《穷人》的主人公马卡尔·杰武什金的姓来源于“少女” (девушка, девический)一词。他在给瓦连卡的信中这样写到:“穷人在这方面最怕羞,可以说,跟你们少女一样(девический)。”这种由金钱上的匮乏导致的羞耻是单一的,对比于《地下室手记》中出现的30多处的“羞耻”,这样的羞耻看上去简直不值一提,甚至有矫揉造作之嫌。但是实际上,从杰武什金的羞耻到地下室人的羞耻,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来源于一种“贫乏”,但是它们之间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索洛维约夫的伦理学理解。在索氏那里,羞耻感是道德最重要的基础与来源,因为羞耻感是对较低事物的不满,从而使人趋向高等事物。很明显,在《穷人》里,“羞耻”还不具有道德价值,杰武什金与瓦连卡的故事还停留在私人领域。而在《地下室手记》里,羞耻是反复螺旋的,从刚开始对于社会地位关系的羞耻,最后上升到内心对自我、对爱、对他人的羞耻。可以看出,在这里羞耻已经有着面向上帝的含义了。可以说,“羞耻”是伴随着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不断成长而成长的一个词,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生的最后,它也发出了最耀眼的光芒——那就是我们看到的在卡拉马佐夫三兄弟内心里的种种不同的羞耻。从这时候开始,羞耻就不像以前一样仅仅是使人遁入地下室那么简单了,它更是迫使人在罪恶感与无力感的折磨中寻求超越上帝。陀思妥耶夫斯基察觉到这是极其危险的,可是他为什么还要写下来呢?他本人是否也在忍受着出于不敬神的羞耻?

写于18年6月7日

《穷人》读后感(三):《穷人》—穷人的相互慰藉

两个在生活边缘挣扎的人互相通信,希望能够得到一点点的安慰。大叔是个抄写员,和其他俄国小说里的小人物别无二致,做个小小的文官,时刻为上司的一点点行为心惊肉跳、对周围的人的细微反应过度解读,平庸而贫穷但却十分在意名誉,还有些虚荣。女孩做点针线活,身体不好,身世坎坷,回忆起幸福的童年会忍不住痛哭。

作为作者的处女作,《穷人》塑造了两个很鲜明的人物,还有家庭教师和他的父亲这样让人触动的配角,他们却都逃不过悲剧的结局,这既和当时的社会脱不开干系,他们自身的性格也在这当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女孩嫁给了痛恨读书却有些小钱的贝科夫,最后选择去当了“把所有地主太太都比下去”的地主太太,尽管大叔绝望的甚至想要通过跑到车轮的下面去阻止她,两人长期的通信还是就此戛然而止了。虽不及读《地下室手记》时为作者对“人”看的过于透彻的敬畏,这一篇也让人读过之后有些思考。

女孩真的获得幸福了吗,答案大概多半是否定的。而大叔失去了“小天使”,在工作上似乎终于得到上司的怜悯之后仿佛也难以再有所突破。“穷人”的穷,不仅仅是囊中羞涩的穷,也是无依无靠,无人交心的穷。这段通信的日子两人互相慰藉,敞开心扉说着过往的悲痛,今后怕是要落得无人倾诉,更加难过了。

让我觉得有些耐人寻味的是大叔的动机,即使自己过得再不好,再尴尬,甚至没有一件好的衣服在上班时遮羞(这对于他这样的小文官是很重要的),也要给女孩买糖果,资助她的生活,可能已经超出了同情的范畴。我不知道该把它看作是大叔自尊和虚荣的一种延续,还是该看作同是落魄人的关怀。

一百多页的小说,虽然打动人,但确实看了很久,一直难以一蹴而就。有太多讲述大叔给女孩帮助的段落,其实略显冗长了。

《穷人》读后感(四):癫狂的底层读书人

4《穷人》这是一个穷人的爱情故事。主角是个不入流的文官,却爱上了一个美女。穷人对其百般呵护,美人最后却和富商离开了。这种捉襟见肘的爱情真的是致命啊。尤其是这个美女还向往富贵的生活,主角的节衣缩食也无法满足美女的基本需求啊。主角在给美女的书信里从起初的默默关心到初显爱意再到最后不舍的歇斯底里。聪明的女孩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东西,她会采取行动一步步得到。而傻瓜的男人却进入一个一个圈套,死里逃生。穷人的爱情当唱给穷人听,如果沾上钱或权,必定死无葬身之地。这是陀耶托斯夫基第一篇成名作,也奠定了其以后写作的基调,描绘那些穷人的日子,那些阴暗不阳光的生活。这些东西会让达官贵人觉得不高兴,但是在陀看来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记录。穷人拮据的生活,危险的处境,歇斯底里的情感,卑微的怜悯。10《化身》陀老的一篇中篇,描写了一个底层公务员的悲惨生活。工作上受到同事的歧视,上司对其也避而远之。而主人公为了靠近上司不择手段,却落得更加不可收拾的下场。陀老的伟大之处在于能把小人物的生存窘境描绘的入木三分。主人公想要体面的生活却没有相应的收入,只能留连于各大商场缺只能买一个小饰品回家。上司举办的舞会,唯有他没有得到邀请并被从正门轰出去,主角不甘于被边缘化被排斥,偷偷从后门溜进去,径直走到上司身前想要说自己真诚的祝福,然而因为紧张闹出了笑话,羞恼成怒的主人让人把主人公从正门扔了出去。从此以后,主人公发现一个和自己同名同姓而且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进入了自己的生活。不仅在一间办公室工作而且吃喝住在一起。成为了主人公的化身。11《九封信的故事》陀老的几篇短篇,比较略萨的书信体小说《给青年作家的信》和莫言的《蛙》陀老的短篇更具可信性,更耐人寻味,结尾也更有艺术性。这部短篇通过每封信里设置的悬念,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两位信的主人自说自话,各执一词。需要读者自己去推测真实的情景。而最后夫人的两封信将故事推向了更大的悬疑与高潮。陀老的每本小说里必有书信,而陀老的书信迥然不同于其他作家,陀老的书信总是那么真实,读者不会开启上帝视角,在主人公写信前就了解了写信的内容亦或是在写信后能目睹事情的发展。陀老的书信总是随着情节一起发展,并不是情节可有可无的修饰,它本身就是情节。写信人和回信人两者之间充满了误解,并不会通过写信就能改变各自的心境与看法,而是要经过事态的逐步发展,各位角色的性格与灵魂得到质的生化,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