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安的智慧读后感精选

不安的智慧读后感精选

《不安的智慧》是一本由[美] 阿伦·瓦兹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安的智慧》读后感(一):过去决定现在,现在影响未来

我们无法抓住生命,就如同无法抓住流动的水,而这份水流向何处,我们也未可知。在面对着未知的方向,和不确定的将来,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感觉到焦虑,可是生命中发生的事情不会是四平八稳。就如同,如果你将水流放置在了容器之中,看似好像你抓住了一切,但是你也将它们永远的困在了原地。未来之所以神奇,恰恰是因为哪些无法掌控,哪些不确定构成了每一种可能,而让我们对于未来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憧憬。

在过去几年的经历中,我也曾经陷入慌乱和不停的焦虑,但是随着看到的事情越来越多、经历的人世多种多样,我也逐渐走了出来。其实摆脱各种焦虑最根本的核心就是——放下,我们是因为执着、因为想要得到却无法拥有,因而产生了各种情绪。但是如果你想的开,你想得远,关于未来那么多种可能,你可能面对的虽然不是你现在想要,但是说不定是你未来想要,焦虑就会i逐渐减少。

未来恰恰是因为没有到来所以才被称之为未来,我们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规划了太多,然后又因为无法完成预期让现在的自己陷入不安。那么我们就是因为那个不可知的未来,又舍弃了我们所拥有的现在,如果我们无法包装我们的现在,又要如何去满足我们所规划的未来呢?

我们现在的焦虑更多的源于我们思考了太多,“当人类一开始思考,上帝也会发笑”,我们每个人本质上是无知的,所以总是会想很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想象的可能并不会发生,反而是因为哪些想象影响了当下的心情,让我们没有更多的动力为未来去努力。

那些焦虑来源于我们的无知,来源于无知后产生的不安全感,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向着目标努力就好了。不管未来的结果会怎样,至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拼尽全力,我们没有轻言放弃,过程中感受到的一切远比结果更加重要。生命过于短暂,不应该将有限的时间消耗在没有意义的焦虑不安上,而是要学会享受,享受当下的每一个瞬间。

《不安的智慧》读后感(二):在焦虑的年代解放身心,愿你我人生皆美好

众所周知,禅学源于东方,却兴盛于西方!更确切的说,禅学在印度与中国产生,进而传播到日本,再经由日本传播到西方,尤其是美国。

禅学说穿了,是修身养性。说到根子上,是定和静的问题。

是曾子《大学》七证中“定"和"静"如何达成的问题。

当我们知道了止于至善,就能定。

“止于至善”是一个至高标准,人们很难做到,包括圣人。但一个人经过不断的修身养性,可以日益精进,可以是一个向上无限接近的状态。

比如老子,孔子,王阳明,曾国藩。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说法,人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改变性格。

如正直这一品格,如果一个人遇事照着做,就会逐渐破除心中的“贼”,通向善良和良善的一面,从而惠及世人,利他,他者贡献。

定,是志有定向。人如果知道了那当止的去处,就走有定向,无所疑惑。

静,是静心,心不妄动。所要去的地方定了,心里有了主张,就不往两边张望了,不乱动了,所以说“定而后能静”。

也就是说“世界是反的”,你现在认为正确的,细思则刚好相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人认为的“天圆地方”认识被打破,天地是一个整体,圆形,地球是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从本书“不安”和“智慧”的链接,你就会明白这一点。

原来焦虑一直伴随着人类,并非迈入21世纪的某一天才开始,或者进入互联网时代开始。

他最著名的话莫过于这一句:

因为回忆和预测未来正是焦虑的原因。

活在当下,与时间同步才是正经事。

他的神学博士和哲学家头衔,让他的禅学愈发焕发出特有的、智慧的魅力。

既然每一刻都彻底活过,我们就会有一种充实感和完整感。

原来事物的意义就是事物本身,就像《活着》的作者余华总结作品时说的那样: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活着本身就是意义,其它意义都是活着本身派生出来的!

如果用阿德勒心理学解释,世界如此简单,每个人随时都可以获得幸福!

焦虑的年代,解放身心,简单到只要“认知”改变了,一切都会改变。

人活在主观世界里,只要将人生设定为“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的信条,焦虑会自然消失,人生自然美好。

我信本书和作者的观点,假如让我透露为什么看这本书,那么一定是玛丽亚·波波娃的一句评语震撼了我:

谢谢,看过此书,我们与阿伦更近一些,与老子更近一些,与智慧更近一些,已足够!

不安的智慧

评价人数不足

[美] 阿伦·瓦兹 / 2023 / 岳麓书社

《不安的智慧》读后感(三):如何在焦虑的年代解放身心?只有活在当下

我们如何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世界里生活?

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我们并没有感到喜悦,反而越来越没有安全感。ChatGPT到来担心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经济不景气担心会被辞退没有收入来源,还有年龄增长、亲密关系、家庭生活的种种问题……我们对不可知的未来感到迷茫,无法停下对于未知的恐慌。好像被“焦虑”裹挟住了。

如今焦虑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弥漫于这个世代的普遍焦虑,其实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被一位美国的心灵大师——阿伦·瓦兹精准地描述了出来。

你无法抓住生命,就像你无法将一条河装入水桶带走。如果你尝试用水桶截下奔流的河水,显然你不理解水性,而你注定会失望,因为桶中的水不会流动。要“拥有”流水,你得解放水,让它奔流。

阿伦·瓦兹是美国著名的神学博士、哲学家、禅学大师,以其对东方哲学的深刻诠释闻名于世。

▲ 阿伦·瓦兹

在互联网还尚未流行的50年代,阿伦·瓦兹已经开始在美国电视上发表演讲,为观众进行东方哲学阐释和布道。他将青年文化、当下时代内容引入禅宗,用佛学思想解答生活中的禅学问题,吸引了“一个军团的固定听众”。

▲ 阿伦·瓦兹的电视演讲

阿伦·瓦兹的思想并不局限于东西方宗教和哲学的某一领域,而是将佛陀、科学、基督教教义、经院哲学、印度吠陀教等思想精华融合在一起,为读者提供具体可行的指引。他挚爱东方哲学,他常说,他希望成为沟通古代与现代、东西方、文化与自然的桥梁。

时至今日,我们在视频网站搜索观看“Alan Watts”的视频,仍然会被他精彩的演讲所吸引。上个时代的内容在当下继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精神。

视频下面的观众评论说:

“视频里的这个人已经死了很多年了 而我还在不停地思考。”

“与其说这位先生说让我们‘活在当下‘,不如说这位先生是想告诫我们不要‘活在梦里’。,他不是想让我们拒绝追求,从这位先生对刺绣的绝对欣赏就可以看出,告诉自己,我想做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然后活在每一针每一线,无论是开始,过程,还是结束。”

“毋宁说瓦兹是个哲学家不如说他是一个禅宗的解读者,瓦兹从来不是一个学院派的哲学家,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个‘哲学娱乐家’。”

阿伦·瓦兹的声音、演讲现在甚至被沃尔沃、微软等公司作为激发观众想象力的广告旁白使用。

在这本《不安的智慧》中,阿伦·瓦兹同样从禅宗的智慧出发,去阐明时代背景下“焦虑和不安”的本质,直指人心的内核。他告诉我们,焦虑和不安的根源在于分裂的心智,而要摆脱焦虑,最重要的就是拥有一颗开放的心。

《不安的智慧》既是焦虑的人们的心灵自助书,又是一本洞悉时代弊病的诊断书。

不安的智慧

暂无评分

[美] 阿伦·瓦兹 / 2023 / 岳麓书社

我们时常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不安全的时代。

自以为掌握在手里的生命、金钱,正在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减少;因为无法保证物质丰富、生活舒适、精神充盈的生活能够持续拥有,所以难以安心享受眼下的“好日子”。

除了改变,没有什么会是持续不变的。当所有的东西都缺乏保证,生命也随之成为“没有未来”“没有希望”的东西的时候,留下来的只有焦虑和沮丧。

事实上,我们这个时代并没有比其他任何时代更不安全。贫困、疾病、战争、改变以及死亡,都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即使在最好的时代里,我们所期望的、对于未来的“安全感”,最多只是暂时与表面的现象罢了。那些我们试图了解、抓住的东西,都是徒劳的、毫无意义的。

阿伦·瓦兹认为,如果幸福总是仰赖对于未来的期待,那么我们其实是在追逐行踪缥缈、永远无法掌握的东西。大多数人为了显得我们的生活有价值、有意义,不断为抓住生命、为了自己掌握和保持生命努力。但是只要你尝试抓住生命,你就永远无法了解生命及其奥秘。

只有当我们看到生命没有目的时,生命才显得有意义;只有在确信自己对宇宙毫无所知时,我们才能了解 “宇宙的神秘”。

我们会羡慕动物和植物。它们吃了睡、睡了吃,生活没有什么烦恼,也不用为工作和未来担忧。对于它们而言,快乐在于眼前。但人几乎不可能满足于此。

人们期待愉快的记忆和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令人愉快的事件”,有了这些,即使当下极其悲惨,他们也能够忍受。如果没有了这些,则会陷入凄惨的情绪漩涡之中。

人们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即将到来的手术,可能是下个月的房租问题、战争或社会混乱形成的威胁、储蓄是否足够应付老年,或最终的死亡问题。这种情绪困扰可能即使到了未来也不会出现。它或许来自我们过往经验、曾经某个创伤留下的回忆、某个过往失检的言行,以悔恨或罪恶感搅扰现在。记忆和期盼的力量如此强大,以至于对大多数人而言,不属于现在的过去和未来却比现在还真实。除非过去已经被“清理”,而未来保证“光明”,否则他们现在不可能活得开心。

▲ 阿伦·瓦兹

在阿伦·瓦兹看来,我们若是无法充分活在现在,那么记忆和预测的能力也没什么意义。

未来迟早会变成现在,因而未来其实没有多大意义,也没什么重要的。规划一个不会立即成为现在的未来,差不多就跟规划一个日后会发现我“缺席”的未来一样荒谬。而这个我所规划的“未来”来到我眼前时,会发现我是直直望着它的背后,而不是与它面对面。

很多人为了赚取更多的金钱,愿意忍受占去生活主要时间的工作,只让自己在偶尔的生活间隙拥有短暂的休闲活动。他们在赚钱和积累财富方面的知识远胜于如何使用和享受财富,他们没有意识到那些偶尔的休闲活动,才是从事工作这种必要之恶的真正目的。他们不是真正地活着,因为他们总是在“准备”去活。因而到了可以放松时也无法放松。许多“成功”人士退休后为了避免被年轻人取代又重新回去工作。

我们如果必须先确保幸福的未来才能享受愉快的眼前,无异于“缘木求鱼”,我们根本不会得到这种保证。比起确定性,最好的预测也只是可能性而已。更何况,我们每个人最终都将受苦和死亡。

那么,我们如果不能在欠缺未来保证的条件下快乐地生活,必定也无法适应生活在一个尽管有最好的计划,却会有意外及死亡的有限世界里。

除了现在的真实生活,没有其他的真实生活。所以,即使一个人可以毫无止境地活下去,为了未来而活也只会让他永远错过真正的生活。

我们该怎么办才能在焦虑的时代解放身心呢?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面对恐惧的冲突永远会在内心搅扰,因为生命是漫长的处理未知的努力过程,是我们生活其中的真正的当下,生命在成为当下前是未知的。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学会跟生命本身共处。我们每一刻都小心谨慎、犹豫踌躇、处于防守地位。而一切都是徒劳的,因为生命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就将我们扔进未知。与其对抗,就跟在咆哮洪流中游泳一样白费功夫、让人气恼。生活在这种“困境”中的艺术,既不是漫不经心地漂流,也不是恐惧地紧抓着过去和其他经验的知识,而是要对每一刻充分敏感,视每一刻为新鲜而独特的,并且拥有开放与完全接受的心胸。

我们如果继续使用过往记忆中的叙述来理解当下,用已知的事物去推测未知,用死信息理解活生命,就会愈发了无生趣,生活也愈因缺少欢愉而令人沮丧。我们的真实生活像是拥有乌龟的外壳,以至于当柔软的躯体需要走出“外壳”时,我们被压抑的对未知的恐惧浪潮就会一泻千里,不可收拾。

生活在“困境”是一种尝试。一个人必须通过这种尝试才能理解,这样做可以发挥全新的适应生活的力量,即吸收痛苦和不安全感的力量。心智看到在痛苦面前没有退路,就会服从、吸收它,完全意识到痛苦,而没有任何“意识我”去感受或抗拒它。它经历痛苦的过程和经历愉悦的过程一样完整与不刻意。

痛苦是当下的自然成分,而我们必须与生命共处,活在当下。

当你了解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了解你就是活在此刻,而不是任何其他时刻,而且除此之外没有过去和未来,你就必须放松,必须充分体验生活,不论欢愉或痛苦。很快,你就明显地看到为何这个宇宙会存在,为何会产生有意识的人类,为何有敏感的器官,为何有空间、时间、变化。试图让物换星移变得合理,以及让人生的未来有意义的这个大问题,就完全不存在了。

不安的智慧

暂无评分

[美] 阿伦·瓦兹 / 2023 / 岳麓书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