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汉娜·阿伦特》影评精选

《汉娜·阿伦特》影评精选

《汉娜·阿伦特》是一部由玛加蕾特·冯·特罗塔执导,巴巴拉·苏科瓦 / 珍妮·麦克蒂尔 / 尤莉亚·延奇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汉娜·阿伦特》影评(一):哲学家电影《汉娜.阿伦特》

1960年,以色列宣布抓捕到前纳粹德国高官、素有“死刑执行者”之称的阿道夫·艾希曼,并于1961年在耶路撒冷进行审判。已在美国居住多年的著名犹太女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巴巴拉·苏科瓦 Barbara Sukowa 饰)受《纽约人》邀请为此次审判撰稿。 当汉娜·阿伦特前往耶路撒冷观看审判后,却在艾希曼的阐述、民意和自己的哲学思考之间发现了分歧。当阿伦特将艾希曼当年的行为提高到哲学的高度,她的文章不出所料地引发了社会上的恶评和抨击,一些汉娜·阿伦特的老友甚至和她绝交反目。这个当年海德格尔门下最得意的女学生在急风骤雨中想全身而退,却发现一切都已经不像自己预计的那样简单。

《汉娜·阿伦特》影评(二):小记

汉娜是有勇气的 是理性的 敢于剥离自己的种族 剥离自我经历 绝对客观的思考理解一件事物 她也绝对不是在为纳粹辩驳 但我依然认为她是自负的 不明智的 首先作为面相大众的文章 没有用易懂的方式对这么一个敏感话题进行 详细清晰的解读 反而用一些模糊的 文学性的比喻来阐述自己的思想 而且就其思想本身也并不是值得称赞 纳粹主义的集权会使人丧失个人个性思想 会趋向遵从与集体 这种集体一但从事邪恶的事件 那么邪恶就变得简单 单纯粗浅了 这样的思想很多人都了解 实际上社会学会专门研究这个 这甚至不是哲学问题 而惊醒人们去思考 更是自傲 难道只有她自己一个人会思考 会保持清醒吗 相反有更多的德国人在风暴来临之前就走掉了 她不能要求其他人必须和她一样 抛弃伤痛 愤怒 用绝对理性理解她在模糊语言下的从众心理分析 或者邪恶的本质吗 这是反人类的

《汉娜·阿伦特》影评(三):无解的矛盾

一切矛盾的根源来自于对他人拥有不互通的强烈要求。知识分子要求大众违背天生的情感,认可理智分析的神圣必要性并努力学习,而大众要求知识分子尊重理解他们的被上帝认可的情感。只要人群有这样的划分,这样的冲突就不可避免。 说实话,我十分尊重汉娜的分析,部分认同并欣赏将艾希曼的恶单独提炼为''不做道德判断'' ''不思考'',也全然同意对个人的正义审判不应该掺杂附加情绪和实际不相干的历史负担。但我不认同汉娜选择在大众媒体上发表如此伤害他人情绪的做法,不认同她试图跳过情感表明真理和事实的做法。她的确是无情的,我希望的知识分子、社会引导者和真理发现者是柔软的(对,此时我也不可避免地在用我的情感需求要求她。),但我更期望的知识分子是坚定维护真理的。(我不喜欢做二选一的题,也觉得这样的题没意义) 至于怎么看待她的见解,看了书再说。

《汉娜·阿伦特》影评(四):奥运背景

在今年奥运的背景下观看这部电影是一种巧合,微博上前两天有人在大肆转发“牢记与日本的血海深仇是我们每个人的出厂设置”这样极度恶意且极度工具化和机械性的言论,小S支持运动员被骂,还有好多好多别国的运动员被骂,显然我们也十分不幸地正在经历汉娜阿伦特所经历的事,只不过我们与她的角色不同,我在观影之前就一直认同她对于艾希曼的判断,所以我不认为pinky是罪大恶极的,但我也不认为他们是无过错的,我猜测人在那样释放恶意的时刻是能够获得复仇的快感的,所以我不太相信这一切都是集体无意识的行动。我也不知道艾希曼在做无罪陈述的时候,是辩解还是真的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任何事,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其实都提醒我们应该要时时警惕和反思,以防自己变成法西斯,但思考的力量能否抵御住法西斯本身对人的诱惑力,影片和汉娜阿伦特对这个问题都是未知的,但我想如果我们可以做到思考,而不是做一个像微博转发中那样有出厂设置的假人,最起码情况不会比不思考更糟,当然也许这也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

《汉娜·阿伦特》影评(五):汉娜·阿伦特:思考的能力是人类独有的品格

《汉娜·阿伦特》剧照

她在课上说:「我们通常将思考称作,我开始与自我的沉默对话。那个最为人类所独有的品格,那就是思考的能力。思考所表现出来的,不是知识,而是明辨是非的能力,判断美丑的能力。我希望,思考能给予人力量。在这些不多的时刻里,在危机时刻,阻止大灾难的发生。」

不可否认,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