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们如何来到现在》读后感精选

《我们如何来到现在》读后感精选

《我们如何来到现在》是一本由(美)安迪·凯斯勒(Andy Kessler)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28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0-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如何来到现在》读后感(一):梳理会让人有清醒感,历史总在重演,又是一个由科技引发大变革的时代。

梳理会让人有清醒感,历史总在重演,又是一个由科技引发大变革的时代。

有了方向,前进还需要些时日。这一次当砸机器的人又再出现,也不用惊讶,厌恶变化一直占我们基因的三分之一,另外两份,一份是喜新厌旧,也可以表现为锐意进取,永不满足,另一份是旁观不语,也可以表现为为所当为,或者随波逐流。所以最终还是潮流大势,新世界已出现,砸了机器也回不去了☺

《我们如何来到现在》读后感(二):商业视角重新解释了一遍始于工业革命的科技史

小时候历史课上读的书里说:“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开始了”,“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世界充满光明”,看了这书后才知道,不是这样的

之后一直感慨于这么好的书为啥没人翻呢,作为一个三流的翻译,断断续续得自个折腾,08年至今近3年时间才翻了一半出头,现在终于有人翻好了,任何再多的评价都是对这书的亵渎,我可以安心洗洗睡了

《我们如何来到现在》读后感(三):流水账

对于想了解技术和商业历史的人来说是一个好的选择,在这方面是较好的知识普及,只是全书跟流水账差不多。

本书的关键点就在书的背后:

时间教会了我赖以生存的五个简单的信条:

1. 较低的价格才能驱动财富。

2. 智能已经脱离了网络的边缘。

3. 横向要优于纵向。

4. 资本会四处分散以寻求最高的回报。

5. 军事可以促进商业的发展,反之亦然。

瓦特和爱迪生是工业革命与电气革命中最伟大的科学企业家,瓦特的企业已经消失,而爱迪生的通用电气依旧基业长青。深入思考技术和商业,跟下一波浪潮共同在。

尊重知识产权才能够推动技术的进步。当然对于工业革命时期的美国,拿来主义,对于电气化革命的日本,拿来主义。对于互联网的中国,拿来主义。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还真落后,没有原创技术和思想的国家,要过多久才能尊重知识,我们才能迎接自己为主导的技术革命浪潮呢?

技术革命的出现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正如一本商业畅销书所说的,那些天才恰好生活在一个对的年代……

是需要各种巧合的匹对的,本书或许是想一一介绍这样的“巧合”所以才会让我有流水账的感觉。我觉得在当事人之中,真的能够意识到这些巧合会“汇聚成”一场革命吗?

多读多看多思考吧。

在这个时期,投资人要犹如最顶级的猫科动物,耐心的等待猎物出现,三年不发市,发市吃三十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