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品牌的起源》读后感1000字

《品牌的起源》读后感1000字

《品牌的起源》是一本由[美]艾·里斯 / [美]劳拉·里斯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64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10-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品牌的起源》读后感(一):经典,经典,经典!

这本书是重新译的,原来看的是《品牌之源》,特劳特中国公司火华强译的,这本是里斯中国公司寿雯小姐译的,都不错,反正这本书要一读再读,建议都买来反复读几篇,中国企业要是掌握了打造品牌的真谛,一定能够创造很多世界级品牌

《品牌的起源》读后感(二):聚焦才免于陷入“泥泞的中间地带”

这本书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来证明,未来商业的前途是分化而不是融合,新品牌的起源也来源于分化、打造新品类。聚焦才免于陷入“泥泞的中间地带”内容很充实,文字很流畅。另外这本书翻译很棒,译者很专业。值得一读。但是,所有品类不可能无限制的分化,现实中也存在融合的成功案例!!

《品牌的起源》读后感(三):书中的内容叫人茅塞顿开,但真正要实行,还得看个人的道行。。。

花了一周的空余读完了这本书,书中的内容叫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但真正要实行,还得看个人的道行。。。

作者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联系到品牌,用独特的角度阐述了品牌的建立,案例分析很有说服力,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是发现新品类,但这个真的太难太难。。。但相信有了这样的意识,朝品牌就迈进了一步。。。

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有志创立品牌和立志于品牌营销或者有这方面爱好的童鞋都值得好好阅读一下

《品牌的起源》读后感(四):“生命的起源”

以“生命的起源”理论来看待商业环境。

商业环境何尝又不是一个生命的环境呢?从品牌产生起,到分化,产生各种各样的新品类和新品牌。

1. 处于中间位置的品牌是会逐渐消亡的。比如价位中等;质量中等。这样的品牌很危险;

2. 或者高端,或者低端;一个品牌不能同时兼备2者;

3. 本书理论来源在于作者与特劳特的成名作《定位》。

4. 占据第一,第一位生存;

5. 第二位也有生存的可能;但要原理第一者的区域,以免被他遮住阳光。

Anyway, 我仍然是定位理论的支持者。

目前,某果汁饮料(国际大品牌)开始要分化他的segment,也就是品牌延伸。这样的趋势对他的发展不利。但长远看,这个品牌是否还会继续他的延伸路呢?这样长期发展好不好呢? 毕竟理论还是理论,具体结果如何,还待时间去考验。

《品牌的起源》读后感(五):融合与分化?品类与品牌?——茅塞顿开,开阔眼界

应该按理说读里斯的书的话应该从他的经典之作《定位》读起,而这次是我第一次读里斯的书——《品牌的起源》

书中里斯谈到的核心问题主要是“融合与分化”、“品类与品牌”。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他的思想基础,里斯指出市场发展的动力是“分化”(当然其中伴随着调整式的进化),而不是融合。融合抓住的是人们的想象力,更多的是其便利性驱动的,而“分化”更能进入人们的“心智”。但是“融合”一词被媒体夸得天花乱坠,现实大都表明融合是不对的,只会模糊人们原有对品牌的心智,经理人还是力棒“融合”,因为在字面层上体现出来的是功能强大、实力强大,不过长远看商业规律体现出来的不是整体大于部分,而是部分大于整体,要延伸产品线,必须增加区隔、形成新品类,推出新品牌。里斯更推崇多品牌战略。

不是品牌驱动品类,而是品类驱动品牌。人们思考的是品类,然而表达出来的是品牌。要创建一个品牌,实质是创建心智,一个新品牌需要打入已存在的品类是很难的,必须要做已有品牌的对立面,区隔越明显越好,否则,人们对此新品牌的心智实质是在转移到此品类主导品牌的心智中。最好、最成功的品牌战略,里斯认为是开辟一个新品类,使品牌成为这个品类的第一,使品牌与品类锁在一起,新品类的开辟要以原有品类为敌人,并且新品类的开辟是个缓慢的过程,应该像飞机起飞的过程、蓄势而飞,公关手段在其中很重要。

企业的发展要学会修剪、不要被“融合”的概念迷惑,要把握好分化的规律,不要以为什么都做就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要扩大所谓是市场,不是延伸,而是分化。品牌发展赌的不是数量,而是消费者的心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