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书情书色二集读后感摘抄

书情书色二集读后感摘抄

《书情书色二集》是一本由胡洪侠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219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10-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情书色二集》读后感(一):抄书写掌故,乏善可陈

抄抄掌故抄抄书,除此之外也没什么了。作者文笔一般,淘书经历也乏善可陈,所以也只能这里抄抄那里摘摘了。全书三百篇,做了标记的不过十三篇。以后应该也不会再买胡洪侠的书了吧,最起码单从书情书色一二集两本书来看,他的文章不值得掏钱。

《书情书色二集》读后感(二):一本见真性情的好书

中华书局策划的这个精装系列掌上小书,印装都很精美,内容大都与书有关,可称“大书话”系列。作者都是50上下的读书人,作品也都有很高的质量。但我个人更喜欢大侠,无他,就因为他的作品见真性情:不摆谱、不卖弄、不故作高深,在严肃的写作中不时流露出天趣和质朴。

《书情书色二集》读后感(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书情,而这个情比较多

这本书是无意中在图书馆看到,非书名吸引,是作者的名字吸引。他是我见过比较幽默的主持人(经常客串做讲座主持)

以最快的速度游览目录,挑出几篇文章吸引我的,作者写的不深,总是令人有自我深入无限的遐想。比如提到作者的母亲是个不识字的人却有一本用来放钱或者重要的小物体的《红楼梦》,最奇怪的是,爷爷是小县城里的中医。

李鸿章后人卖书易米,那本书还是挺出名的,这里就不说了。

看这本书,可以了解好多80年代或者时候发生的小事情,对我来就是小道消息。作者很爱书,也藏了不少书,搬家时,那些书装了好多箱子都装不完,搬家工人还说这些纸卖出去值多少钱?书这东西,真不能用纸的价格来衡量它本身的价值。

说到价格,书中提到一页纸也可以值得上千两黄金。

作者遇到不少跟书有关的人,淘书的人、旧书商人、偷书人、的烧书人等,都写在这本书上,也就只有爱淘书,常常接触书的人会有感触吧。

少量的读书方法、贪官与书、书的命运、买书发生的事等等,这本书怎么发,都有自有的乐趣。

我想,当时的人很少能拥有自己的书(处于饿书的状态),导致以后猛的买书,到底有没有全部看完就真不晓得。说到我自己本人以前买书,买一点,看一点,后来书便宜了,就买很多,谁知道有些不好看就直接放在书架上,然后就没动过了。这样不对,应该想好自己想看什么书,再买,也就考虑买回去到底会不会看。

《书情书色二集》读后感(四):书背后的人

阿眉

胡洪侠先生的《书情书色二集》是在书店翻了觉得喜欢买的。回来上网一查,用胡先生自己的话说——其“兄长”《书情书色》在网上书店还有,于是顺手下单。两三天后,《书情书色二集》读完,《书情书色》刚好送来。两本书这么连着读下来,却觉得:这两本从书名装帧体例都一脉相承的书是兄弟没错,然而却是两位个性大相径庭的兄弟。

两本书都是笔记体书话,记录着那些或痴或狂的读书爱书藏书之人的故事。《书情书色》主要写的是欧美和我国老一代藏书家的故事,《书情书色二集》则把目光放到了当代,特别是深沪港三地的新一代藏书家——包括胡先生自己。

因此《书情书色二集》是一本处处可见作者本人影子的书:海内外的访书见闻,得书的狂喜和失之交臂的憾恨,与其他藏书家酒酣之际谈书那带着酒意的书香,看到一本已经买过的书沦落书摊,不惜重复购买以“救风尘”的痴心……读来处处亲切。而上集《书情书色》的绝大部分篇幅里,作者却披上了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读者几乎难以觉察到他的的存在。

这很难说孰优孰劣,两种风格的作家都不乏其人,两种风格都有人喜欢。有人专注于从书中获取知识、信息和事实,其他一切都视为浪费。另一些读者喜欢看带着红尘烟火气的生命体验,看一本书,就像也过了作者的那半辈子。而同一作者同一系列的上下集风格如此迥异,倒不多见。两本书读下来想起一个问题:作品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作者?

首先想起的自然是“文如其人”的老话,老话有老话的道理。一个人说一句谎话也许不难,而有系统有逻辑地把自己不相信的观点罗织成文,说几千几万字谎话,不说不可能,至少是一个艰难得多也痛苦得多的过程。因此除去一些极为特殊的历史时期,创作者提起笔来却满纸违心之言的时候毕竟罕见。

说起来,在心灵的层面了解一个人,是一段何其莫测的旅程。一路上会遇到黄砖路还是黑森林,桃花岛抑或恶人谷,甚至是把整艘船瞬间吞噬不留痕迹的百慕大……全凭运气。而通过作品了解作者,应该会更准确一些,也全面一些。

在某个层面上,一个创作者的作品,才是其人最靠得住的自传。如果读得懂,即使并非三毛那样的自传体文字,字里行间也精准记录着一个创作者每个阶段所相信、关注和喜爱的一切。而随着时间流逝还能读出:相信的有时会疑惑,关注的变得漠然,而喜爱还是喜爱,只不过不再是当初的对象。另一方面,作者会变,但作品像照片一样留住了一去不返的初心。就比如,提笔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永远是凝固在时间切片中的、那个为信仰毫不犹疑从容赴死的少年,不因其后的任何事改变。

关于作者和作品的关系,钱锺书老先生的比喻自然最为著名: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这下蛋的母鸡呢?年岁愈长,才愈懂得:钱老的话是对的,不能更对。

《书情书色二集》读后感(五):来生愿做一蠹鱼

胡洪侠在书里说,书痴有四期,先是只买要读的书,继而搜买想读的书,再则立心读遍存书,最后捧回家的全是些装帧美丽的老书,就算读不懂书中的绝种文字也硬要买来玩赏。

胡老师是第四期书痴,我只能算第二期。

《书情书色》系列写得轻松愉快,读得悠然自得。都是随手拿起来翻看,看到哪里是哪里,故意反反复复舍不得读完。

那些和书有关的故事,真是读多少都不生厌。

我和书的渊源,要追述到小学时代,世界文学名著宝库青少版一套28本,就是我愿望的全部,陆陆续续的买回家,至今还是未能读完。想来从那时开始,我的全部书痴本质就有所流露。还记得那是第一次看《浮士德》,所带来的震撼,绝非一枚小学生可以承受,同时它也是我的性启蒙读物之一。

后来发展到初中时每周100元的伙食费,在周一就全部用来买书,余下的日子就只能吃馒头充饥,这样的情况一直到目前为止,都未曾改善。

我的藏书癖好一直持续至今,开始时只针对于想读的书。后来看到喜欢的封面也想方设法的弄进书架,但也仅限于此,尚未对古籍珍本产生兴趣。也许我收藏的书,有一日也会变成古籍珍本,谁知道呢。读书也有怪癖,那就是只读买到手的书。借的捡的偷的一律无法阅读,最怕读的就是从图书馆借来的书,被盖了戳,供无数人翻阅,在图书馆读过的书,简直就不能称之为读过。也许我性格里所有的夹生和玍古都反映到了书上,在对待书以外的任何事情上,都是平和和宽容的。

周围很多同年纪的人,他们不读书,没有了手机和电视,他们简直都不知道要干些什么才好。而我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读书上,这使我越来越无法轻易陷入一场交谈之中,所以养成了随身携带书的习惯,杂志也可,尴尬时就低头假装翻看,光是看看文字的排列也能够安抚焦躁的内心。最享受的还是深夜里只点一盏小灯,只备一碗香茶,钻进被窝,只读一本书,读完即可入睡,在梦中能有书香袅袅。

我的人生还未走完1/4,但我相信,只要有书相伴,总会有奇遇。我也是一直凭着这样的信念,来渡这并不欢愉的人世的。

当然也有烦躁的时候,就是书海茫茫永生不可阅尽,想到死时若只有书本陪伴,那些未曾开启的仙境,不知要遗留多少遗憾和不甘。

如有来生,愿做蠹鱼一只,这辈子看不完的书,下辈子全都吞入腹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