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塞罗文集(政治学卷)读后感锦集

《西塞罗文集(政治学卷)》是一本由[古罗马]西塞罗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0.00,页数:51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塞罗文集(政治学卷)》读后感(一):精彩书摘

《西塞罗文集(政治学卷)》箴言摘选:

没有哪一个问题比深刻理解我们出生是为了正义,法权不是基于人们的意见,而是基于自然这些问题更重要。

人类不存在任何差异。如果存在差异,那么单独一个定义便不可能界定所有的人。那独一无二的、使我们超越于其他动物的理性,那使我们能进行推测、论证、批驳、阐述、综合、作结论的理性,毫无疑问是大家共同具有的。

尊重正义和虔诚,它们不仅对于你的父母,对于你的亲人们,而且对于你的无比伟大的祖国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不存在自然,便不可能存在任何正义;任何被视为有利而确立的东西都会因为是对他人有利而遭废弃。

法律乃自然中固有的最高理性,乃自然之力量,它允许做应该做的事情,禁止行不应该的行为。

法律在它可能强制的范围内制止欺诈,哲学家们依靠理性和领悟来制止欺诈。就这样,理性要求人们做任何事情不可诡诈,不可伪装,不可欺骗。

一个人具有美德如同掌握某种技艺,不加以运用是不够的,并且技艺即使不加以运用,它仍可以因谙熟而继续存在,然而美德却全赖于对它的运用。对美德的最好运用在于管理国家,并且是在实际上,而不是在口头上,实现那些哲学家们在他们的角落里大声议论的东西。

《西塞罗文集(政治学卷)》读后感(二):《西塞罗文集(政治学卷)》的序言

西塞罗的全名是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他是古罗马著名演说家、国务活动家、哲学家、拉丁语大师,一位多产的拉丁散文作家,是古代希腊罗马传世作品较多的作家之一。

西塞罗于公元前106年出生在拉丁地区东南部小镇阿尔皮努姆(Arpinum,今Arpino)附近他父亲的一座庄园里。“图利乌斯”原是一个贵族姓氏。在罗马王政最后一位国王“傲王”塔克文统治时期,族中曾经有人被国王处死。塔克文统治被推翻后,族中有人出任过公元前500年的执政官,在粉碎塔克文的复辟阴谋中立有功劳,后来该氏族显然中落了。阿尔皮努姆原属奥斯基人的居住地域,公元前303年才获得罗马市民权,公元前188年在西塞罗的祖父时代才获得选举权。西塞罗一家长期居住在那里,较为富有,且受人尊敬。“图利乌斯”氏族的“西塞罗”(Cicero)分支可能源自西塞罗的祖父辈,“西塞罗”(Cicero)原意为“豆子”(cicer),由外号而成为家姓,与先前的图利乌斯贵族世系没有关系,只是由于西塞罗的父亲获得骑士称号,才进入骑士等级。西塞罗本人是该家庭中第一个担任高级官职的人,因而他一再声称自己属于“新人”(homo novus)。西塞罗的父亲一直生活在乡间,一生未从政,但他很看重文化修养,喜欢学术,关心儿子的成长,从而使西塞罗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后来西塞罗在父亲的带领下,与弟弟昆图斯 (比西塞罗小6岁)一起来到罗马,投拜于当时在罗马执教的希腊教师门下,继续求学。

西塞罗具有很高的文学天赋,十五六岁时就开始写诗,其中包括长诗《马略》参阅西塞罗:《论法律》,Ⅰ,1-5。,还翻译过希腊诗歌。不过他对演说术却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那是当时年轻人步入政坛的必备条件,从政的必要手段。西塞罗的青少年时期正是罗马著名统帅马略(Marius,公元前156-前86)活跃于政治舞台的时期。马略与西塞罗同乡,也是西塞罗的长辈亲属。此人虽然出身于社会下层,却颇有才能,以杰出的军事功绩跻身于社会上层,从而在家乡享有盛誉,受人崇敬,这对西塞罗树立人生志向显然不会没有影响。与此同时,罗马广场是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中心,那里浓烈的政治气氛和频繁的政治活动对年轻的西塞罗也是很好的熏陶。西塞罗在罗马学习期间师从名门,例如曾随著名的法学家斯凯沃拉(Scaevola)学习法学,随费德鲁斯(Phaedrus)学习伊壁鸠鲁派哲学,随菲隆(Philon)学习学园派哲学,随狄奥多托斯(Diodotus)学习斯多葛派哲学,从而使他在原有的文学素养基础上,又获得了广泛的法学和哲学知识。

西塞罗约在公元前1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步入社会生活,从事诉讼。他本人发表的第一篇演说辞是公元前81年的《为昆克提乌斯辩护》(Pro Quinctio)。公元前80年,他发表了《为罗斯基乌斯辩护》(Pro Roscio)。这篇演说辞为他赢得了很好的政治声誉,因为他在该案中竟然胆敢把抨击的矛头指向独裁者苏拉(Sulla)的宠人。公元前79年,西塞罗前往希腊,自称是由于健康原因,同时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演说技巧和其他学业西塞罗:《布鲁图斯》,303-314。他在雅典逗留了约六个月,主要研究哲学,结识了后来与他成为终身挚友的提图斯?蓬波尼乌斯?阿提库斯(Atticus)。然后他去到小亚细亚,最后去到罗得斯岛,在那里随著名修辞学家阿波罗尼奥斯?摩隆(Apollonius Molon)进一步研究演说技巧。他在罗马时便曾经听过摩隆的讲学。西塞罗这次学有成就,吸收当时的阿提卡风格和亚细亚风格的长处,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演说风格。他的演说才能和技巧使摩隆称赞不已,慨叹道:“西塞罗啊,我称赞你,称赞你的技艺,但我也为希腊而痛心,因为我看到,我们唯一的优势和最后的骄傲——科学和演说由于你而去到罗马。”参阅普卢塔克:《西塞罗传》,4。

两年后,西塞罗回到罗马,开始从事类似后代律师的职业。他成功地为一系列重要案件进行辩护,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声望。年仅三十岁的他于公元前76年被选为下一年度的财政官。他的财政官任职是在西西里履行的,为自己留下了好名声。盖尤斯?维勒斯(Verres)于公元前73年-前71年任西西里总督,任职期间滥用权力,残酷地掠夺当地的财富。西西里人在维勒斯卸任后依法对他进行控告,委托西塞罗为他们辩护。西塞罗认真接受了西西里人的委托,其对手是比他年长、在当时很有名气的演说家昆图斯?霍尔腾西乌斯(Hortensius)。西塞罗的有力辩护使西西里人的控告获得胜利,维勒斯本人未待宣判便自动流亡,霍尔腾西乌斯也宣布放弃为维勒斯辩护。维勒斯案为西塞罗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西塞罗的威望剧增,成为罗马第一演说家和诉讼辩护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信任。上述这些业绩为西塞罗在政坛进一步发迹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他在竞选官职时一路顺利。他于公元前69年出任市政官,公元前66年出任裁判官,最后在贵族的支持下,成功地竞选了公元前63年的执政官,达到罗马国家官职的最高点,他自己从此也完全站到保守的贵族元老派一边,维护罗马贵族共和制。西塞罗任执政官期间,成功地揭露和粉碎了以破落贵族卡提利纳为首的企图篡夺国家权力的阴谋,使他的政治声誉达到最高峰,被视为共和国的拯救者,被称为“国父”。

《西塞罗文集(政治学卷)》读后感(三):【转】王双洪:政制与德性——西塞罗的最佳政制和立法问题

【摘要】西塞罗与他的希腊前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样都在探求政治共同体的最佳政制和立法问题,但不同的是,西塞罗的最佳政制是古罗马的混合政制;在立法问题上,他最为重视的并非立法与教育的关系,而是重在利用惩戒和欺骗来确保政治共同体的秩序。从西塞罗对政制与立法的思考中,我们可以窥见政制、法律与道德分离这一现代问题的端倪,同时他的思考也提醒我们注意政治共同体中人的德性问题。

【作者简介】王双洪(1975—),女,河北泊头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北京社科院哲学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西方古典哲学。翻译有:柏拉图《伊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8.05)、尼柯尔斯《苏格拉底与政治共同体——《王制》义疏:一场古老的论争》(华夏出版社 / 2007-1)。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2010(02)

延伸阅读:

巴洛:《论共和国》中的“学而优则仕”

郑戈:共和主义宪制的西塞罗表述

刘训练:在荣耀与德性之间——西塞罗对罗马政治伦理的再造

顾枝鹰:西塞罗《图斯库路姆论辩集》书名发微

王双洪:西塞罗和他的《论演说家》

于璐:西塞罗论自然法和理性的限度

于璐:西塞罗《论共和国》中罗马改制的理想与现实

舒国滢:西塞罗的《论题术》研究

《西塞罗文集(政治学卷)》读后感(四):西塞罗《论共和国》《论法律》摘要

版本:《西塞罗文集》,王焕生 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

《论共和国》

【第一卷】

论共和国开篇历数了罗马历史上为抵御外族入侵立下功勋的军事将领,赞颂他们为拯救国家做出的贡献。以批评伊壁鸠鲁学派。“自然赋予了人类如此强烈的德性需求,如此强烈的维护公共安宁的热情,其力量能够战胜一切欲望和闲适产生的诱惑。(P5)”

美德如同技艺,应当加以运用。对美德的最好的运用在于管理国家,并且是在实践中实现哲学家所讨论的东西。西塞罗认为,政治实践胜过单纯的哲学思辨。“哲学家们有哪一篇讲演如此精辟,以致于应该受到比靠公法和习俗完美构建起来的国家体制更大的重视?”(P6)

保卫国家所要奉献的辛劳是值得的,即便是生命可能面临的危险。“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个人被自然和老年耗尽比有机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生命更加不幸,因为那生命反正迟早都是要归还给自然的。”(P8)

国家主义观念的一种辩护: “事实上,祖国抚育我们,并非对我们无任何有如赡养之类的期待,而只是为我们的利益服务,为我们提供过平静生活的安全庇护所和安谧的休息去处,实际上它从我们的精神、才能和智慧中提取很大一部分作为抵押,以满足他的需要,而供我们个人利用的那部分只是在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之后才可能的剩余。”(P9)而反对者认为智慧的哲人不应该接受管理的缰绳,而那些参与国务活动的人都是些不配做高尚事情的人。

“人类的德性在任何事情中都不及在建立新国家或保卫已经建立的国家中更接近神意。”(P11)

引出本书的主体内容,即斯基皮奥等人的一场讨论。

普布利乌斯·阿非利加努斯(小斯基皮奥)家中,昆图斯·图贝罗第一个来。两人开始讨论“第二个太阳的问题”,即公元前129年由于空中冰体折射形成的太阳双影现象,后来该现象被解释为斯基皮奥凶死的预兆。斯基皮奥引述苏格拉底的观点认为探讨自然问题超出人的智慧许可或是与人类生活毫不相关。这时执政官菲卢斯、哲人莱利乌斯、斯多葛派哲人普里乌斯、法尼乌斯与昆图斯等人都来加入了谈话。

有关两个太阳的自然现象对讨论,因莱利乌斯的观点而发生转向。他认为应该研究那些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为什么……询问的竟然是可以看见两个太阳,而不是询问为什么在一国之内有两个元老院几乎可以说是两个人民?”(P25)并且莱利乌斯还认为“我们应该研究那些能使我们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的科学。”从而向斯基皮奥提出,什么样的国家体制是最优越的。

通过斯基皮奥的观点可以看出西塞罗乃至罗马人对待希腊文明的态度:我对杰出的希腊贤哲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撰述而遗留给我们的那些著作并不满意,但我也不敢认为自己的看法比他们的更完善。因此,在你们听我讲述时,请你们把我作为一个既不是对希腊人学说一无所知,也不是把他们的学说视为优于我们的学说的人。而是一个由于父亲的用心曾受过广泛的教育,从小便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不过主要还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家庭教训,而不是依靠书本得到知识的罗马人。(P27)

接下来正式进入有关国家体制的讨论。“国家乃人民的事业,但人民不是某种随意聚合的集合体,而是许多人基于权利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这种聚合不是因为人的软弱而是天生的聚合性。人类天性不好单一和孤独。”(P29)接下来提出了政体的分类:王政制、贵族意志统治、民主制。三种政体各有各自的优劣。最合适的政体是三种政体的混合政体。但如果一定要对其中某种单纯性的整体更赞赏,则支持王政。(P37)

斯基皮奥对王政体制作出的几种论证:1)罗马历史上都存在王政。“那些富有智慧的人,并且是些并非远古的人都曾经希望有国王,那么我便拥有一些既不古老,也不愚昧和野蛮的证人。”(P39-40)【西塞罗对历史性的尊重,既然王政是曾经长时间存在过的政体,则不应以简单的愚昧和野蛮来对古人的选择进行批评。】2)人们希望自己心灵的各部分处于王权(智慧)的控制下,因此也同样应该在国家中支持王权政体。“如果权力不是单一的,便任何权力都不可能存在。”(P42)3)我们不会同意在自己的家庭的宅邸中除自己之外还让别人掌管我们的事务。(p43)4)和平无事时,人们不会意识到王政的重要性,但一旦发生危险,人们往往只会向一个人求助。正如将船只或病人托付给医生和舵手。5)君主制的失败不是制度本身而是因为君主个人的失败。“一个人的不公正败坏了整个这种国家体制。”(P45)

混合政体的优越性:巨大的公平性与稳定性。其他几种基本政体很容易变成与它们相对应的有严重缺陷的状态。国王变成主宰,贵族变成寡头集团,人们变成一群好骚动的乌合之众。(P48)

【第二卷】

罗马人强调在历史的经验中理解一个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国家与制度。“我们国家的存在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而是许多人的智慧,不是由一代人,而是经过数个世纪,数代人建立的……”(P52)

接下来开始叙述古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发展历史。古罗马人的祖先罗慕卢斯是战神马尔斯之子,他与兄弟被丢到台伯河边由母狼哺喂,长大后勇气和体力都超过常人。经过考量在台伯河口岸建立了罗马城。罗马城起初人口稀少,在罗慕卢斯的命令下发生了抢夺萨宾妇女的事件。最后与萨宾国王一度共同执政。罗慕卢斯在位时创立了国家的两个重要支柱:元老院和占卜。第二任国王蓬皮利乌斯主张和平,反对劫掠他人,教导人们尽心耕作土地和平生产。同时也扩大了占卜活动,在他去世后遗留下的两件事:敬神和宽仁。蓬皮利乌斯死后,图卢斯·霍斯提利乌斯成为国王。开始赋予人民一定的权利。随后是马尔基乌斯,随后是塔克文王。高傲的塔克文王是一位不公正和残暴的统治者,最终被人民所推翻。这便是第一个僭主的诞生。

西塞罗对此作出的总结包含了一种将人与政体相混合的观念,人构成政体的一部分:“国家政体类型是怎样由于一个人的过失由好的变成非常不好的。”(P72)

在继续描述了罗马政治后来的发展历程后,图贝罗开始质疑:莱利乌斯询问的不是关于我们自己的国家,而是在所有的国家中什么是最好的政体。而在斯基皮奥的答案中仍然无法得到结论。(P82)斯基皮奥的回应出现大量残缺。

【第三卷】

第三卷开始部分残缺,但是在奥古斯丁《上帝之城》中有过叙述:菲卢斯提出了有关正义与非正义的观点,并支持非正义,反对正义,认为前者对国家有利而后者对国家有害。莱利乌斯开始为正义进行辩护,认为只有高度的正义才能够管理和维护国家。斯基皮奥回到他谈话被中断的地方认为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并且是基于法权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人们的集合体。加入国王行事不公正便成为僭主,贵族行事不公正则沦为派别集团,人民本身行事不公正则国家已经被破坏,因为它已经不是人民的事业,而被僭主或派别集团所掌握,人民也将不再是法权的一致和利益共同的集合体。(P86-87引述自《上帝之城》)

正文:菲卢斯被要求为非正义进行辩护。他认为法不包含任何自然因素,天生正义之人是不存在的。(P96)王政、贵族制和平民制度发生问题时便转化为腐朽的制度。当一方害怕另一方时,谁也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便会在人民和强有力的人们之间出现类似契约的东西,由此产生了斯基皮奥称赞过的混合政体。实际上,正义之母不是自然,不是愿望,而是软弱妥协。(P99)【已经隐约产生霍布斯思想的萌芽和雏形】当我们需要在以下三者中作出选择时:1)行不义之举,自己不受害;2)不行不义之举,自己不受害;3)行不义之举但是自己受害。最好的选择是行不义之举又不受惩罚,其次才是不行不义之举也不受惩罚。(P100)明智要求我们扩充权力和疆界,统治尽可能多的人,尽情享乐,拥有权力,建立王政,实行专制。但是正义却教导宽恕所有的人关心他人,不侵吞国家和他人之物。显而易见的是应该遵循明智而非正义。对于哲人的反驳:“高尚的人生活没有恐惧、烦扰和不安,相反,邪恶的人心里经常充满忧虑。没有一种好处,任何一种靠非正义获得的利益如此巨大,以致于值得让一个人你经常处于恐惧之中,经常担心某种可能的惩处、损失降临……”(P101)接下来又举出了类似理想国中玻勒马库斯对苏格拉底的诘问,即一个正义却遭遇人们唾弃与折磨的人,和一个非正义却受人敬重,赋予权力与荣耀的人,没有人会选择成为那个正义的人。同样的道理对于国家也是一样。(P102)

莱利乌斯称:真正的法律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适用于所有的人,稳定,恒常,以命令的方式召唤履行义务,以禁止的方式阻止犯罪行为,但它不会徒然对好人行命令和禁止,对坏人命令和禁止以感召。……元老院或人民的决议都不可能改变这种法律,(这种法律)无需说明者和阐释者,不会在罗马是一种法律而在雅典是另一种法律,现在是一种法律,将来是另一种法律,对于所有的民族所有的时代,它是唯一的法律,永衡的不变的法律。并且也只有一个对所有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率的神,他是这种法律的创造者、裁断者、立法者,谁不服从他,就是逃避自我,蔑视人的本性,从而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尽管他可能躲过被人们视为惩罚本身的那种惩罚。(P105)

莱利乌斯的辩论结束后,众人皆表示认可。并且,斯基皮奥分别接着描述了在三种政体之下,不公正便意味着这个国家不再成为“人民的事业”,也因此不成其为一个国家了。

【第四卷】

第四卷内容基本散佚。

【第五卷】

第五卷以诗人恩尼乌斯的诗歌开篇: “古代习俗和人——罗马国家存在的基础。”(P124)传统与人的关系:我们的祖先的习俗本身培养出了许多卓越的人物,而杰出人物本身又维护了古代习俗和祖辈们的遗制。

转引自其它文献的散佚部分:图利乌斯在《论共和国》中说,国家统治者应该是无比杰出和博学的人,从而也应该是一个明智、公正、克己、富有口才的人,能够以流畅自如的语言展示自己心灵的奥秘,使平民服从统治。他还应该通晓法,知道希腊著作。(P125)

“对于国家管理者来说,目的是要使市民们生活幸福,使市民们的生活财源充足,财富充裕,因赞誉而荣耀,因德性而尊贵。我希望他是世间这一最伟大、最美好的工程的缔造者。”(P127-128)

【第六卷】

第六卷的主要内容是斯基皮奥叙述其梦境,在形式上似乎借鉴了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结尾部分。斯基皮奥提到他曾经到非洲预见北非努米底亚国王马西尼萨时,被王室盛情款待,并且多次谈论到斯基皮奥的祖父,那晚斯基皮奥因旅途劳顿和情绪兴奋,因而进入了比平时更为深沉的睡眠。于是他梦见了老斯基皮奥。老斯基皮奥指着迦太基城对他说,他将以执政官的身份摧毁它,并因此得到自己的功绩。并且预示了后来格拉古兄弟改革给罗马城带来的动乱。在国家的动乱中,老斯基皮奥称斯基皮奥将以独裁者的身份恢复国家的秩序,但同时也预示了斯基皮奥死于其亲属的谋害。

老斯基皮奥为了让他坚定地保卫国家,告诉他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天庭为其划定了一块地域,可以让他永远在那里幸福地生活。(P137)没有什么比按照法结合起来的市民社会更能够让神满意。国家保卫者从那里出发, 然后又回到那里。随后,斯基皮奥的生父鲍卢斯也出现在梦境中,告诉他应该尊重正义和虔诚,这种生活是通向天空,通向那些已经结束的生活,摆脱了肉体的束缚。(P139)“请你在各种最杰出的事业中磨炼自己的灵魂吧!为了国家的安康尽心尽力便是最高尚的,受其激励和磨炼的灵魂会更快地飞来这处地方和它的住所,并且如果当他们被束缚于肉体时便能超出体外,观察身边的一切,尽可能使自己远离肉体,那时他便会更快地实现这一点。……凡是让自己屈服于肉体快乐、使自己如同仆人般服从快乐、受命于快乐的欲望好的激励而冒犯神明和人间法规的人的灵魂,在它们脱离了他们的肉体之后,将会在这地球周围飘荡,只有在经过许多世纪的徘徊后,才可能回到这处地方。”(P145)

论法律

【第一卷】

论法律的内容背景就发生在西塞罗自己的时代,西塞罗本人就是主讲人。总体内容上接续《论共和国》的思路,探讨对法律的认识。西塞罗的国家与法律思想,都明显受到斯多葛学派的影响。文章开始于西塞罗(马尔库斯)与其弟昆图斯,挚友阿提库斯有关市民法的讨论。“自然赋予人什么恩惠,人的心智蕴含怎样巨大的创造完美事物的能力?我们出生到世上是为了履行、尽到怎样的责任?人们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人们之间存在怎样的自然联合?把这些问题解释清楚了,我们便能找到法律和法的根源。”在西塞罗看来,法的本质问题不能诉诸于十二铜表法或裁判官的法令中寻找,而应该诉诸人的本性和哲学。(P157-158)

“诉讼产生于对法的无知而不是对法的了解。……法律是植根于自然的最高理性,它允许做应该做的事情,禁止相反的行为。当这种理性确立于人的心智并得到充分体现,便是法律。”(P158)西塞罗认为法律应该被赋予“选择”的概念。并且强调法根植于自然,在自然的引导下开展讨论才不至于发生迷误。

西塞罗首先提出在众多生物中唯有人是具有理性的存在,没有什么比理性更美好,它既存在于人也存在于神,人和神的第一共有物便是理性,同时还是正确的共同理性。因为法律就是理性,因此应该认为人在法律方面也与神共有。具有法律和法的共同性的人们应该属于一个社会共同体。(P160-161)

灵魂是人与神之间的联系的纽带,任何人在回忆和认识自己从何而来时,实际上就是在认识神。人和神之间的一种共同的德性,就是达到完善,进入最高境界的自然。自然赋予人生存的各种所需,在自然的教导下人们发明了技艺满足生活的需要。同时,自然赋予人敏锐的心智,赋予人与其他动物所不同的独特秉性。“当自然让其他所有动物倾向地面取食时,它只让人站立,使人仰望天空。”(P162)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语言起着中介者的力量。

西塞罗认为没有什么问题比深刻理解我们出生是为了正义,法权不是基于人们的意见,而是基于自然这些问题更重要。没有哪种生物像我们这样彼此近似,我们不同的心灵中都有着共同的理性。阿提库斯对于上述讨论进行了一番总结,即法源于自然,并且这基于如下的分别论述:1)我们似乎是由神的礼物装备和美化的;2)人们中间存在一种同样的、共同的生活法则;3)人们彼此之间由某种天生的仁慈和善意以及法的共同性相维系。(P166)

人们应该追求正义和高尚的德性本身,而不是为了追求某种好处和利益。正义不等同于成文法律与人民的决议,如果不存在自然的话就不会得到任何正义。任何因为有利而得到确立的东西都会因为对他人有利而被废弃。德性不是基于人们的看法,人们的意见也无法改变正义本身。为正义寻求报酬本身便是最大的不义。(P172)

【第二卷】

“法律不是由人的智慧想出来的,也不是各个民族的什么决议,而是某种凭借允许禁止之智慧管理整个世界的永衡之物。”(P183)“真正的第一条具有允行禁止能力的法律是至高的尤皮特的正确的理性。”是“神明的灵智。”(P184-185)这种正确而合理的法律是永衡的,不随成文的法规一起产生或消失。成文法律如果是有害的、危险的,不合于正义的,那将不再被认为是法律。(P186)

自然事物的运行和变化中必然包含着理性,否认这一点,仅认为人们自己享有理性是愚蠢而狂妄的表现。(P187-188)随后是西塞罗提出的一些有关宗教的法律要求:纯洁地接触诸神;不得有个人的神;保留家族和祖先的礼仪;崇拜那些如神的人;履行宗教礼仪;节日不诉讼;祭司安排;大祭司是战争与和平的决断者;妇女不得在晚间献祭;偷窃圣物与杀父同罪,作伪证、乱伦的极刑、不得向神敬献土地、让祭祀永远保持。

【第三卷】

本卷主要讨论了有关官职的问题。“官员的职责在于治理和发布正确的、有益的、与法律相一致的政令。犹如法律指导官员,官员也这样指导人民。因此官员是说话的法律,法律是不说话的官员。”“没有什么比治权与法的自然特性更相一致。没有治权,便不可能存在任何家庭、市民社会、民族和整个人类。”因为即便是宇宙也服从于神明,服从于最高法律的命令。(P217)

西塞罗有关国家权力的立法纲要:权力应该是合法的,市民应该顺从地、无异议地服从它。对不服从的有罪的市民,可以加以惩罚。市民可以提出申诉,但不得对战争统率权的命令提出申诉。战争指挥官发出的一切命令都是合法的。官员要被赋予占卜权和审判权。应当设立市政官管理城市、粮食、赛会。监察官调查公民的基本情况管理城市庙宇道路国库和赋税。裁判官是市民法的监护人。(P219)有关立法:在人民会议和元老院会议上要保持适度。不得使用暴力。不得提议关于某个人的特别法,市民死刑法案只能在最大的市民会议上,且监察官应当参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