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发现李庄:一本战时风雅笺的读后感大全

《发现李庄:一本战时风雅笺》是一本由岱峻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现李庄:一本战时风雅笺》读后感(一):战乱时代的风雅记忆

《发现李庄》多次再版,新版已经变成三卷本,本卷收入了许多历史文献,这些不经意留下的文章不仅有相当的可读性,也是珍贵的第一手历史记录。

说实话,这套书做得非常雅致,娟秀的字体配合历史图片,文学感和现场感溢出纸外,裸脊装和淡雅的牛皮纸封面,内敛中又张扬着书卷气。

这套书不仅写文人,她本身也非常文人化,如同一位穿着灰布长袍戴着眼镜的民国老先生玉树临风一般站在你面前。

我们可以想象,李庄那段历史给当事者曾经留下何等深刻的记忆印象,我个人觉得,对李庄时期的生活描写最为生动经典的或许是钱钟书的小说《围城》,这可能是中国不多的由一个知识分子和学者写成的文学小说,用虚构的手法写出了非虚构的感觉。

《发现李庄:一本战时风雅笺》读后感(二):《发现李庄》:一本战时风雅笺

《发现李庄》一共有三卷,是文史学者岱峻三次再版,荣获第五届四川文学奖的优秀作品,本次阅读的是《发现李庄》的第三卷:一本战时风雅笺。

本书的设计感满满,扑面而来有浓浓的文艺气息,封面摸起来很有质感,略显粗糙的触感仿佛抚摸到了历史的脉络。裸脊线装的设计使得阅读到任何一页都能180°平摊,阅读体验感良好,可能是考虑到线装露出来不太美观,所以又贴心地设计了书封,淡雅的烫银字体或是图样篆刻其中,光影变化下极美。

既然本系列的主题是“发现李庄”,我这样从未听闻李庄的人便忍不住要发问:李庄在哪?翻开书目,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张拍摄于1940年李庄的老照片,李庄位于长江边上。在序言中,岱峻先生以李庄为中心,串联起了一连串书中所要记录或者注解的名人大家的诗句、诗歌或是文章信件。结合这点来看,本来看着一头雾水的目录便有了合理的解释,分别先后以人名、年代名命名,有条不紊,条理清晰。

岱峻先生的文风袁庭栋先生简直是我的嘴替:写作风格独树一帜,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有自己的洞见,区别于专业研究,他的作品故事更精彩,文字更隽永典雅,较少学术规范的束缚。文中的大量诗文旁总会穿插着对应名人大家的书法真迹,常言道字如其人,领略了他们书法水平之高超,也是对自己眼中他们形象的不断完善,一些早已阅读过的诗文也找到了它们的主人,这是一个很神奇的融会贯通的过程。

林徽因与李庄也有不解之缘,我很喜欢的这首诗——《春天田里漫步》是林徽因一家来到四川南溪李庄上坝月亮田张家大院,翌年春天,大病初愈的林徽因所创作的。“古今仍是一样,河水缓缓的流”,初读这句,我仿佛看到了月色掩映下的河水亘古地旁若无人地流淌,我更看到了天地的永恒、人类的渺小,一颗敬畏自然之心升起……

附录贴心的收录了出现在这本书中的主要人物简表,涉及了主要人物的姓名、字号、年龄、籍贯、主要业绩这几项基本信息,表格的呈现形式使得读者一目了然,便于阅读时候的查阅,可谓用心之至。本书的参考书目一一列出,感兴趣者可以自行阅读购买。

这是一场保存中华文化命脉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让我们能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抗战之中国,期待阅读其余两卷感受全方面的李庄。

《发现李庄:一本战时风雅笺》读后感(三):李庄:文化的缩影

李庄是一个很小的地方,可以说在地图上都找不到。但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李庄,在抗战时期却给当时以中研院最高学术机构为主的学术团体一个躲开了危险的生存之地,让我们的中华文化得以传承。 《发现李庄—一本战时风雅笺》这本书是《发现李庄》里面三卷里面的第三卷,前面两卷分别讲述里李庄当年的历史以及当时存在在李庄的学术团体,而第三卷,顾名思义,其实就是一本集聚了当时战时的风雅笺,让我们可以看到在乱世之中,文人学者们对我们文化的坚定,对学术的严谨,还能通过诗词文章看到了当年学者们的所忧所虑,也可以看到他们当时的积极心态,对胜利的坚定。我们也从书中看到,即使在当时可以说大家抱团取暖的一个境界,学者们也不会因为大家的相依为伴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反而会很坚定自己的理念,对于理念不合的伙伴,也会争辩,吵得面红耳赤,感觉真的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地方。这也难怪大部分的学者们在年老的时候都会对当时的李庄充满了怀念,写了不少文章去回忆当时的生活。 这本书收录了当时李庄学者们的诗词歌赋,书信日记还有回忆的文章,为前面两卷书的历史介绍,以及人物解读提供了更细节的信息,我们可以在其中了解到当时学者们的心情,并且每一篇下面都有作者所注释帮助我们理解。所有的诗词文章都表明了出处,真的感觉特别地严谨,也可以让感兴趣的人可以更容易地找到相对应的文献进行深入地研究。 我个人很喜欢书里面的插图,插图基本上是当时的照片和手稿组成,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绽放。而且附录中附上了当时迁入李庄的单位,书里主要人物的简表,让我们针对他们的单位和职业对他们的著作有进一步的理解。 这本书既可以作为一本文学读物来看,因为它的文学味道特别浓厚,里面的每一篇诗词文章都值得细细品读,回味无穷。这本书也可以作为一本历史著作来看,因为他收录的就是当时的事实以及学者们的所见所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了当年的艰辛以及大家的努力和奉献。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