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海上繁花读后感100字

海上繁花读后感100字

《海上繁花》是一本由杨怡芬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页数:32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上繁花》读后感(一):东极一夜

近日读完了作家杨怡芬的最新长篇《海上繁花》。提起繁花,书名似靠拢前些年金宇澄的《繁花》。《海上繁花》由金宇澄的《繁花》想开去,或许可与之对观的是,里面的人物非常多,各等人物出场都有合适的镜头般跳接,着墨均匀却又气脉相承,大有点群像小说的意思,或又正好容纳作家多年的经典阅读积淀所要展开的纯熟自然的写作技法,其笔头的扎实松快或许因应与《离觞》的主题不同,某些段落甚至可以感受到手指在琴键上跳舞的自得写意,随口而出的三两个看似日常的圣经典故,于我也不曾留意。书中没有藉人物来辅以大段的评述,开阔的视野下却葆有对历史及当下的关切所要触及的广泛论域,值得欣喜并以臻于作家本人的特色或者展现高级感的是,她始终把内心涌动、现实纷繁的人事流于笔端却能节制富于留白,这也许还是作家体察人性与文明幽微后良好心境的表现。记得书中有执笔写里斯本丸三个中篇的我,女朋友香织,伊恩、敏妮、乔一家,东极岛上的阿卷,被俘在日本劳工营达三年多的约翰。 《海上繁花》的故事,由舟山的视角看,自然是经由二战后期,押送英国战俘的日本船里斯本丸在东极岛附近的洋面受到鱼雷攻击沉没之时,岛民于当天傍晚到夜间奋勇前往救人而展开。本市有其他作家或以命题作文的担当,也曾围绕里斯本丸的前后有过细致的书写,或许还在当年实际走访时留下了一批宝贵的口述史材料。而本书作家的可贵之处,她说出了当年里斯本丸事件的历史处境,也说出了东极岛民救人一命、天上一星的诚恳单纯,却在不动声色的看似零碎言谈中,顺带完成安放了更多的议题。比如中日视野下的历史、国家与个人,比如年轻人如何完成自我、走向生活,比如老年人如何自处。可以说,曾有的东极一夜,不仅是二战史上的一页,透过作家的笔,又自然地接通了当下的世界与生活。 这种如一位武林高手连消带打可随意出入人群的功力,或许像近期一次诗歌分享活动中本市另一位作家在调侃提醒写作不要过于取巧时所说,我、杨怡芬,我们这些作家都是传统的老实的一笔一划写出来的。我想如此手艺得到的作品呈现定能使人感到文学的可爱与充实,《海上繁花》如是。

《海上繁花》读后感(二):家中五人,后来两死一疯

前几周读了《轰炸战》和《地狱的熔炉》,都和二战有关,没想到开了本小说,依旧是二战背景下的故事。 《海上繁花》以历史上真实发生的“里斯本丸沉船事件”为背景,为我们展现了这艘地狱航船的恐怖模样,以及当年的亲历者所受的种种折磨。

开头便是一个生活富足的五人之家:做贸易的伊恩带着妻子儿女,并雇佣了一位女佣,这是一个来自英国的小康之家。 那是1941年,一家人生活在当时看似孤岛、与世无争的香港。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局势动荡,他们的母国英国对日宣战。 妻女只能迅速收拾行李离开香港暂避风头。 而父子二人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后回到家中,却发现安娜已经躺在床上,她死了。 还没有来得及伤心,日本兵就将二人俘虏。 战争的消耗是巨大的,日本却是一个本土资源短缺匮乏的国家,他们选择“以战养战”来维持战争的可持续。表现在小说中,则是他们将俘虏的英军通过里斯本丸号这艘船运回本土作为劳动力。 伊恩和乔就在其中。 这里,作者通过故事带我们重回历史现场,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种种经历再现了当时那段悲剧惨案: 船上的他们基本不得见光,更别提呼吸新鲜空气,连基本的上厕所都成了难题,还要受尽船上日军的羞辱,以他们为逗笑的乐子…… 战俘中,有期盼着和心爱之人结婚的、有挂念着家人安危的,他们大多都曾是很体面的人,却因为战争,丧失了尊严,也性命难保。 因为是将战俘充当劳动力,对日军而言,这样不光彩的用途是不愿也不能为人所知的,这艘船并没有作为战俘船的标志。在舟山附近,美军发射的鱼雷攻击了它,船沉了,日军堵塞了战俘逃脱的出口,想让所有的战俘随船沉入海底。船上的英国人齐心撞开堵住他们的木板,躲避着日军的攻击和状况莫测的水流,终于被岛上的中国渔民所救。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伊恩的儿子乔被卷入旋涡,没能顺利上岸。

据后来救人的老渔民回忆,当时海上其实飘着很多布匹物资,对他们而言无疑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发现还有很多人时,他们都选择放弃这些身外之物,要救人。 从黑暗轮船到绝望深海,他们终于在这座朴素渔民生活的岛上晒了晒人间的太阳。很快,日军来此将英国战俘带走,而勇敢善良的渔民们还是尽力保护救助了包括伊恩在内的三人。 他们历经艰辛,在很多仁人义士的帮助下,终于将这一切暴行公之于众。救人一命,天上一星扎根海上,生出繁花 就在伊恩经历着这段非人遭遇的同时,她的妻子也因为女儿的变化发疯了。一个好好的人家,在战争的摧残下,二死一疯。而这些,都只是悲剧的冰山一角。

《海上繁花》这本小说是双线叙事,另一条时间线则是21世纪初,调查研究沉船事件的“我”同日本女友分分合合,虽然是半个多世纪之后,仍然有很多人持续受到影响。 我注意到舟山这个地名。其实在我国,它并非什么籍籍无名之地,但是若非专门去过博物馆或者研究过相关史料,我们又如何能了解这样一段惨痛又充满斗志勇气和人性光芒的历史事实呢! 作家叙事流畅,将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形象和遭遇塑造得极为生动,令人共情。

《海上繁花》读后感(三):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1942年,一艘载着1800多名俘虏的日本船“里斯本丸”号从浙江一代出发前往日本。不幸的是,这艘船因没有悬挂载有俘虏的旗帜,被美军误认为是日本的战船,于是这艘“里斯本丸”号在美军发射的鱼雷下沉入了海底。

令人发指的是,“里斯本丸”号上的日军在船即将沉入海底的时候选择将船舱用木板和防水布固定,试图将这1800多名俘虏沉入海底。一些战俘合力撞开木板,却发现他们的是日军的机枪射杀。直到舟山附近的渔民驾驶小船将战俘救起,日军才故作慈悲地将海里的战俘救上另一艘船。

日军辛辛苦苦将战俘送往日本,却在这时不管他们的死活,这究竟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想把沉船所造成的损失全部算到美军头上,但中国渔民的突然加入让他们不得不改变了策略。

这是一件时隔多年,读起来依然让你咬牙切齿的事件。

杨怡芬的《海上繁花》就是以“里斯本丸”沉船事件为背景所创作的故事。书中的约翰、伊恩、缪、王、唐等人都可以找到历史原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何为地狱,何为人间,何为恶魔。

这本书的主线有两条,一条是以“里斯本丸”号为主线,一条是以作者“我”为主线。两条主线相互独立但又有所联系。 “里斯本丸”又称“地狱航船”

其实,不仅是“里斯本丸”被成为“地狱航船”,当时所有运往战俘去日本的航船都被成为“地狱航船”。航船之所以被称之为“地狱航船”,不仅仅是因为战俘需要相沙丁鱼一样居住在拥挤的船舱里,更是因为这些战俘在踏上这条船之后再无尊要可言。

在拥挤不堪的船舱里,他们只能赤身露体;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他们只能通过假寐来麻醉自己的膀胱;曾经抬头可见的蓝天白云以及新鲜空气,此时却成了奢侈品;为了喝到淡水,他们不得不在日军的嘲笑声中像鸟儿一样高高扬起自己的脖子。令人气愤的是,战俘用尊严得到的淡水却是日军的尿液....

隔着书本,我们都能感受到日军的残暴不仁和战俘所承受的非人折磨。

与地狱相对的天堂,对于战俘来说,“里斯本丸”是地狱,东极的渔民就是天堂。 尽管被渔民救起的战俘在渔民家里只待了短短的一天,但这一天让这战俘感受到了天堂,感受到来中国渔民的胸怀。

救人一命,天上一星

救人只凭内心,不图回报。他们相信救下一条人命,他们将来死后会化作天上的星星保护他们的子孙后代。

渔民的生活不富裕,他们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住的是石头房子,睡的是石头床,吃的是白薯饭。但他们却在钱财和人命之间选择人命,他们对那些漂在水上的绫罗绸缎视而不见,一心只想救人;他们宁可自己吃烤黑了的白薯,也要让战俘吃白米饭;他们宁可自己睡地上,也要让战俘睡床上......

书中最感动的地方是伊恩等人的内心活动和渔民的所作所为。伊恩尽管选择相信渔民,但骨子里对渔民还是有所保留。因为在鸦片战争时,他们是渔民的敌人。而现在,渔民选择救他们的敌人,这让他们无法全心相信他们。直到他们问“如果是日本人救不救?渔民毫不怀疑的告诉他们救”时,他们才真正了解了这些看似闭塞实则拥有大智慧的中国渔民。

写在最后

这是一个读起来让人倍感压抑、气愤的故事。尽管战争让一些人变成了恶鬼,让普通的货轮变成了地狱,但天堂与善良永远存在与“恶鬼”的左右。

这是人们活下去的动力,也是人类追求的极致永恒。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