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戈达尔访谈录》读后感100字

《戈达尔访谈录》读后感100字

《戈达尔访谈录》是一本由大卫·斯特里特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戈达尔访谈录》读后感(一):硕果仅存

他的回答几乎都是否定的,这位真正的电影史家,目光深邃。

72好莱坞简直毫无生气。

81(与金·维多对话:)我预算最高的一部电影没有您们的小成本电影预算高。

84(观众问:“拍电影和进行社会批评哪个重要?”)我觉得这两者没有差别。

说实话,新浪潮这批人当年风生水起,但真正有识的,也就一个戈达尔而已。

硕果仅存。

《戈达尔访谈录》读后感(二):不

说“不”的方式只有一种。但戈达尔有一百个途径。电影涉及到艺术的多少角落,多少角落便都会有戈达尔的存在。

与《纽约客》专栏作者宝林·凯尔的对话,使得他像一个无赖,开始针锋相对,后来选择了退让。也许这是他面对优秀女性的一种“方式”。

关于《电影史》的对话价值非凡。如何与为什么警惕“大众”这一问题,终于说得更加圆融了。

具体到书的内容安排,限于原书编者框架,访谈最终日期是1996年,还可以谅解,但2010年出版的书,戈达尔年表只是截止到1997年,便很是草率冒失了。

2011.11.30

《戈达尔访谈录》读后感(三):笔记整理

序言

1,争一导演与批评家的身份一挑战观众一改变世界

2,电影的迷恋与电影独白的迷恋,没有这是我的电影作品的念头。1979如果没有当电影导演,会做散文作家

3,1965的反叛,1971的毛革,1985的精神性沉思

4,摄影机即钢笔,以好莱坞类型片为起始点;矛盾的态度也是主要主题,传统之美与现代的反叛

5,主流电影沦为资产阶级堕落和美帝霸权的工具

6,吉加·维尔托夫小组的反叛与失败

7,70s中期,散文电影

8,评论和分析的矛盾。佩内洛普·吉里亚特戈达尔传1976“他想到了什么,于是轻易的将它发表出来,但同时这种表达可能与他之前发现的有冲突,于是他觉得自己又可能错了,便接着再拍一部电影来反驳自己。”辨证思考与调皮。

9,哲学家与爱人的真实世界与隐藏的权利主体操纵的电视世界。录像一我看见,正是电视的被动和漠然使电视变成了不想看见的人的媒介。

10,理智的准则,不息的直觉,创造性的灵感。

11,本想把精疲力尽拍成现实主义的黑色电影,结果拍成了爱丽丝梦游仙境。60s中期,想拍大制作。

12,1968.重要的不是个人的观点看电影,而是以政治的观点看电影。

13,新浪潮或许也像一场婚姻?最初的神圣,过程的分崩离析,结尾的相濡以沫于怀念?

14,技术创新的热爱开辟新的领域

年表

戈达尔家庭优越,典型的中产,学的人类学,父母后来离婚,拍第一部电影纪录片(订件),老妈不幸离去。高产,一年至少一部。

让一吕克·戈达尔与《随心所欲》 汤姆·米尔纳/1962

1,新浪潮的梦想就是拍高预算电影。

2,原则被左派误用,无关政治,对自己负责就是原则

3,享受电影的乐趣。美苏,新现实激起拍片欲望。我对生活的全部认识来源于电影,而我最初拍的即影迷的试水之作。

4,两类电影,弗拉哈迪与爱森斯坦,证明只有看大导演如何转换。随心所欲是个句号。

5,特吕弗:不受大众认可的电影就是一部失败的电影。戈达尔并不赞同,辨证,要真诚也要走到观众前面。

6,观念性表达与刻意解读。电影本身的内在张力,既有欢乐亦有悲伤。

7,剪辑的重要性。《精疲力尽》剪辑三种,快,中,活泼。镜头的直立与作家的画板,提到马蒂斯和布拉克。注,与戈达尔的即兴创作有关,有意思。

8,喜欢中景。谈到罗西里尼的拍摄距离与观众距离问题。注,戈达尔是想说中景更容易总向人物内心世界吧。卡宾枪手是导演第一次以群体而不是以个体出现。

9,p51。即兴创作。严格意义上不是,剧本是依照写好的拍摄,但是开拍两三分钟前写好,演员以演员工作室来说也不是临场发挥,演员没有准备时间,台词是临场写好的,我喜欢这样,我就是这样慢慢确立自己的风格。我喜欢从背后接近演员,抓住闪亮和鲜活的瞬间。精疲力尽与随心所欲的背影。

10,一直想拍一部古典主义作品!!!季洛度是法古典主义代表。电影的魅力在于,真实。舞台剧死了,演员活着,电影死了,那个人也死了。戏剧通过电影变成真实。戏剧的特别之处在于纯真,戏中人的独白!电影就是拍这种纯真的光芒!注,圣女贞德。

11,累了,不再从电影的角度,不再关系画面效果,不知道是好是坏。

让一吕克·戈达尔:生活与电影一样 吉恩·杨布拉德/1968

1,第三世界代替地下电影

2,好莱坞已经out了,朋友都悲剧了

3,对于沃霍尔25小时的片,吐槽电影院的椅子,放在家的雕塑

4,《已婚女人》被当成色情片放映,戈达尔绕开回答了配音的问题,无声之美,比如放大

5,吐槽苏联电影和好莱坞。即兴创作,不,这是生活。

1,吐槽《邦尼和克莱德》结构过时,追捧《黑社会》,本·赫克特的剧作

2,戏剧与电影一致。注,戏剧独白的纯真性与戈达尔的独白

3,拍片比例问题。《筋疲力尽》3:1,《中国姑娘》10:1

4,制片人没钱,干脆自己当制片人

5,给美帝写信,10万美金没有分成,吐槽

6,除去大城市,电影上座率。电影只在大城市上。《卡宾枪手》唯一有编剧的,首映上座率两三个人,第二天没人。

7,拍片不难,难在放映。

8,性在电影中与生活中同等重要

9,国家制的弊端,艺术家越来越少

10,布莱希特,艺术都是剽窃来的

1,艺术并不是现实的反映,而是反映现实这一过程。重申了筋疲力尽是梦,拍的是电影而不是梦。

2,故事说清楚就去当作家啦,用电影的方式去了解自己要说什么

3,电影的投资问题。最高一部没有好莱坞小成本预算多。再次提到本·赫克特的原创剧本问题,好莱坞的衰落,文学的复制品

4,找一些人,虚构一个情景,让他们完全放松,不管场景的虚构,因为人是真实的,他们会去应对。

5,强调表现演员的重要性,要求演员在剧本的基础上要有个人的东西

6,再次强调电影不是梦,要演员从剧本中解脱出来,融入自己的生活。注,融入生活,你也可以做到,街道!

重心。 编剧一场面调度一音乐和独白

要演员学马列,都没听我的。注,牛逼!

没有象征,正如生活没有象征

我是有叙事线索的,因为有才拍的下去,才能即兴创作

法国古典主义导演,谈到文学,不追求戏剧性。如福楼拜和普鲁斯特,而不是哈代或福克纳(戏剧性的)

媒介的衍生还是独立 不解释。。。

拿破仑最爱之一 思想的结构,别人在找不同而我在找相似

影片中抽象的自我,其实就是理念多了、个人风格减弱了。哈哈,提问者把戈达尔问懵逼了

电影是一场实验、一场秀,秀是不需要解释的

跟踪镜头具有道德感,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技术手法与道德感有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