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两课经济学读后感锦集

两课经济学读后感锦集

《两课经济学》是一本由[澳] 约翰·奎金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3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两课经济学》读后感(一):透过经济学原理,看清世界真相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只要放任市场,一切都会完美的运行。 如果在经济繁荣的情况下,这一理论似乎是正确的。 但面对着经济萧条以及气候变化的危机,这一理论显得不堪一击。 为什么市场自由运行,经济依旧萧条,失业率依旧居高不下?

为什么市场自由运行,人们却得承受环境污染的恶果?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约翰•奎金洞悉了世界的真相,书写了《两课经济学》这本书,为我们解答了这些问题。

约翰•奎金是澳大利亚研究成果最丰硕的经济学家之一,曾荣获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奖章、澳大利亚杰出科研奖、澳大利亚经济学会杰出研究员奖。 书中教会我们运用经济学客观的分析现实问题的思路。 跟随着约翰•奎金,我们将学会如何带着客观、全面的思维看待问题。 01关于失业问题思考 书中提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你为了得到它而必须放弃的事物。” 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是在价格等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机会成本的条件下运行的。 比如,你在一家公司工作,但有另外一个公司给你提供了更好的福利,这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你抓住了这个机会成本,放弃原有公司的工作,跳槽到给你提供更好福利的公司工作。 市场价格的变动,让你做出了选择。传统经济学理论,看似符合现实逻辑。 两课经济学却告诉我们,“市场价格并不能反映我们作为一个社会所面临的所有机会成本。” 比如,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许多公司采取了裁员、降资等措施,跳槽也不是一件易事,能够保持原有的工资,并不被裁员,你就会觉得是大幸了。 虽然,在同等情况下,在其他公司任职,比你所在公司的薪水高。但你可能会担心在任何公司都有被裁员的危机。或许,你在原有公司老实呆着,被裁员的几率更低。 于是,尽管市场价格并不能如实地反映出你的实力,但你依旧不敢贸贸然行动。 这就是为什么传统经济学所提出的机会成本,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市场失灵了,没法给你真正所需。 社会机会成本有更多的因素需要考虑,而不仅仅是市场的价格。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降低工资,却依旧无法解决失业率高的问题。 02 关于收入分配问题思考 有一则实例,有人认为企业主积累了自己的财富,不欠任何人任何东西。

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指着企业赖以发展的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说:“你没有修建这些设施。”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人们积累财富存在着互相依赖的情况。 在现实中,人们在财富积累的过程中,无偿的使用了公共资源,这些公共资源来源于别人财富的贡献。 人们在无偿使用时,却没有考虑到也要为这些公共资源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也没想过,假如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支持,自己也无法获得如此多的财富。 在很久以前,人们靠狩猎、在耕地上种植,实现自给自足。可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致,人们生存需要互相依赖、互相帮助。 传统的经济学忽视了这种依赖关系,也忽视了这些资源实际上并非免费。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帕累托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收入分配的高度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提出了所谓的二八定律,即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富。 两课经济学告诉我们,个人财富的大量积累本身是不可取的,收入的再分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只有财产合理分配,才能确保市场均衡发展。 03 关于环境问题的思考 有一家工厂,因为具有合法的排污权,于是,向河流排污。然而,下游的用户却遭受到这种污染的伤害。 如果按照市场价格,下游的用户有权阻止这家工厂排污;工厂也可以向下游用户支付相应的费用,让他们不行使自己的权利。 可事实上,很少人会行使类似的权利,而是无奈的承受着工厂的排污。 面对着污染等产生的外部性因素,所谓的由价格决定一切的市场经济失灵了。 每一种经济活动都会产生有害的副产品,而对于企业家来说,成本最低的办法就是把污染排放到大自然中。 无奈之下,监管成为了减少污染排放的主要手段。然后,基于成本价格,偷排现象屡禁不止,监管者疲于奔波。

于是,监管者建立了一套排污许可制度,允许持有者产生一定数量的排污。

如果许可证的价格等于污染的社会机会成本,或许,传统经济学中的市场杠杆或许能发挥作用。而实际上,大多数排污许可是免费分配给现有污染者的。 两课经济学认为,发挥排污许可交易和碳税的作用,或许能够解决监管的困境。

将环境要素融入生产者和消费者需考虑的成本,从源头上采取措施,才能产生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写到最后 《沉思录》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两课经济学》也是在教会我们这个道理,不能只看事物的表现,透过个体,看社会。 当我们开阔自己的视野,从大局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发现是,事实比我们想象中的更要复杂,权衡一切的利弊,才能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两课经济学》读后感(二):用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做出更有价值的选择

生活在经济剧变的时代,我却一直都不懂经济学。这几天,通过阅读作者澳大利亚国宝级经济学家约翰▪奎金撰写的《两课经济学》,对经济学才有了些许了解。

疫情期间,西方国家给居民发现金,我当时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做。看了《两课经济学》才明白原来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援助穷人最好的办法是资金援助,让他们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候消费,而不是援助特定的商品和服务。

《两课经济学》是一本经济学科普读物。书中通过对经济运行现实的梳理和洞察,解答了市场如何运转、危机因何发生、失业从何而来,如何弥补贫富差距,以及宏观调控是否有效等经典经济问题。

全书分四个部分,前两部聚焦一课经济学,解释市场经济如何在价格等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机会成本的条件下运行,以及如何利用基础价格和机会成本概念的政策达到公共政策目标。

后两部分聚焦两课经济学,用其解释失业、垄断、环境污染和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以及收入分配、传统公共政策和如何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解决宏观经济问题。

为了方便零基础读者阅读,作者在每章末尾贴心附上了延伸读物介绍。

阅读《两课经济学》,了解用经济学分析现实问题的思路,比如用机会成本分析大学毕业是考研还是工作这一问题。

1

以前研究生毕业,找到好工作的机会很多,然而近些年研究生毕业就业远不如以前容易,且岗位薪资都不如以前。

比如以前研究生毕业,想去大学当老师,很多大学都会伸出橄榄枝,而现在大学招老师的基本要求是博士毕业,很多还要求名校或海外留学来背书。

但连年来考研人数却不断攀升,考研难度也不断增大。有统计数据表明:2021年有有377万人报考,录取率是30%;2022年457万人报考,录取率是24%,;2023年有474万人报考,录取率16%。

年轻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热衷于向教育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和钱,而教育的回报却越来越少。

表面上看,这种情况很矛盾。但假如我们用《两课经济学》中讲的机会成为来理解,就明白了其中缘由。

这里出现一个很多人不懂的经济学中唯一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机会成本。

2

什么是机会成本?

它是指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你为得到它而必须放弃的事物。

在经济学入门课程中,常讨论孤岛求生的鲁滨逊和星期五进行贸易交易。假如鲁滨逊最好的选择是摘椰子,而他却花一天时间钓鱼,那么他晚饭吃鱼的机会成本是他本可以在陆地上摘椰子、晚餐吃椰子的快乐。

或者他可以把鱼卖给星期五来换取烤山羊,那他晚餐吃山羊的机会成本就是他交易出去的鱼。

这个例子过于简单,我们看书中举的一个复杂例子:

你得到一张免费的明星A的演唱门票,当晚明星B的演出,是你的最佳替代选择。去看需要花40元买门票,但在以往为了看明星B的演出,你愿意花50元买门票。那么,你去看明星A的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分析一下:

看明星A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最佳替代选择,也就是看明星B的演出。这一替代选择的价值是:明星B的门票是40元,但对你来说价值50元,所以去看明星B你将获得10元的净收益。

而这10元,就是你去看明星A演唱会的机会成本。

3

现在我们用机会成本,来分析毕业时是选择工作,还是选择考研深造这个问题。

上研生的机会成本有考研读研的花费和通过大学文凭进入劳动力市场所带来的回报。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上研生所放弃的工资比考研读研的花费的货币成本要高。而且,大学毕业人数每年都创新高,文凭没有以前那么吃香,研究生找工作也越来越难,工资也在降。

但是,相对来说研究生要比大学生找到工作的几率大。你看很多招聘都是研究生起步,比如学校招聘老师,不止是中学,就连小学,招聘时都注明要研究生。在高失业时期,这一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所以,尽管考研读研的难度和费用都在增加,但机会成本却没有增加那么多。同时,接受研究生教育,能拓展人脉、关系和合作伙伴的来源,放弃读研的机会成本包括这种潜在的关系网络以及其提供的向上流动的机会。

因此,不上研究生的机会成本却是增加了更多。所以大学毕业是工作好,还是考研好,一目了然。

《两课经济学》教会我们用两个相反相的视角透视经济,让我们理解市场成败、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从而能够清醒认识世界真相,有利于在复杂和不确定的未来做出更有价值的选择,让人生向好方向改变。

《两课经济学》读后感(三):《两课经济学》:从什么角度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经济危机是如何发生的?

人们为什么会失业?

贫富差距如何弥合?

大学学费越来越高,为什么入学竞争却越来越激烈?

......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不妨读读《两课经济学》,它会给你需要的答案。

作者约翰·奎金,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经济系教授及社会科学院院士,在经济学论文数据库中,学术排名稳居世界前5%。

他曾荣获澳大利亚杰出科研奖、社会科学院奖章等。

他的著作《僵尸经济学》被译为8种文字,畅销全球。

在本书中,作者以现实事例精彩讲授了市场如何运转、危机因何发生、宏观调控是否有效等经济问题。

即使你是零基础读者,也可以通过本书轻松掌握用经济学分析现实问题的思路。

现在我们来了解机会成本是如何和现实联系的。

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01什么是机会成本

作者说:

“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你为得到它而必须放弃的事物。”

就是说机会成本的概念与选择密不可分。

当我们在两种选项中做出选择时,选择其中一种,意味着放弃另一种。

就如罗伯特·弗罗斯特所说:

“选择了一条路走下去的机会成本是在未选择的路上可能发现的一切。”

未选择的路我们没有走过,因此也没有任何货币可以衡量。

这是对我们在作出选择时,所要付出的成本的最恰当表达。

比如:

《鲁滨孙漂流记》中,如果鲁滨孙最好的选择是摘椰子,而他却花一天时间钓鱼,那么他晚餐吃鱼的机会成本,就是他本可以在陆地上摘椰子、晚餐吃椰子的快乐。

02家庭和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如何和我们日常消费联系起来呢?

当我们每天决定买什么和买多少时,我们面临的机会成本通常由市场价格决定。

比如:

我们手头现在有一笔闲钱,我们可以买一件漂亮的新夹克,也可以去餐厅愉快地享受一顿美味,但不能两者兼而有之。

这样,如果我们选择夹克,它的机会成本就是我们用同样的花费可以享用的一顿美餐。

夹克的市场价告诉我们,在外出就餐或其他可选的消费方式中,我们必须放弃多少才能得到它。

还有,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钱消费时,我们的选择是要么放弃消费、要么透支信用卡负债。

如果决定用负债解决账单问题,那么,机会成本就是一个月后账单上增加了信用卡债务和由此产生的利息。

同时,在收支的另一边,我们必须挣钱来支付账单。

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加班获得额外的收入,也可以不加班;

尤其对于有孩子的夫妻,他们工作时间的机会成本就是照顾孩子的时间。

03上大学和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如何和上大学联系呢?

我们先来看看现实状况;

一方面,上大学的成本越来越高。

首先,全球大学都面临学费上涨的问题。据调查,美国州内上公立四年制大学的平均学费自1990年以来实际增长了近60%。

同时,大学的回报不如以前。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一直在下降。到如今,经通胀调整后的工资水平比1970年还要低。

另一方面,进入名校的竞争从未有过如此“激烈”:哈佛大学每年的标准学费和寄宿费超过60000美元,2013年每一个名额都有近20名申请者。

为什么教育回报越来越少,而年轻人却对教育投入越来越多的钱呢?

我们用机会成本来解释:

首先,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不仅包括学费,还包括通过高中文凭工作所带来的回报。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上大学所放弃的工资比学费的货币成本要高出很多。

其次,虽然大学生就业严峻,但高中生工作的实际工资一直在下降。

没有大学学位的工人就业率比有大学学位的工人低很多。

因此,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其实没有增加很多。

更重要的是,“教育远比找一份工作更有意义”。

通俗地说,精英教育是一个人脉、关系、和合作伙伴的来源。

在当今社会中,这些资源越来越重要。

放弃教育的机会成本包括失去这种潜在的关系网络及其向上流动的机会。

因此,高学费和激烈的入学竞争并不矛盾。

04决策与机会成本

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犹豫是否要坚持原有的选择。

这是因为我们纠结于“沉没成本”之中的缘故。

什么是“沉没成本”呢?

作者说:

无论决策结果如何,都无法节省或收回的成本被称为“沉没成本”。

其实,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我们的决策,因为我们无法改变他们。

就如一句谚语所说:“不要花钱填无底洞”。

在我们生活中,从大学学习到人际关系,我们都要决定是否坚持下去。

一方面,我们可能认为,在一个项目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以后,我们应该不顾未来的成本和收益,坚持到底,而不是浪费我们以前的努力。

另一反面,我们可能得出结论,不管将来发生什么,这个项目一定是弊大于利的,因此我们应该立即放弃它。

到底哪种决策是正确的呢?

事实上,这两种推论都与机会成本的逻辑相矛盾。

就某个决策而言,我们要考虑的是,现在可以选择的替代方案,而不是过去已经发生的成本。

05写在最后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会让我们耳目一新。

在本书中,作者还解释了失业是怎样发生的、市场价格不能反映机会成本等,你所关注的许多问题。

不妨一读,它会让你茅塞顿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