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域考古器物图谱》经典读后感有感

《西域考古器物图谱》经典读后感有感

《西域考古器物图谱》是一本由[英] 奥雷尔·斯坦因 著;巫新华 主编 / 奥莱尔·斯坦因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页数:3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域考古器物图谱》读后感(一):又爱又恨的图谱,更多的是遗憾

拿到这本《西域考古器物图谱》的时候为它的厚重古朴感动,接近400页西域考古图谱,制作非常精美。 裸背锁线装订,用纸考究。 这是斯坦因三次西域探险考古出土文物的集中展示,分为泥塑、陶塑;绘画;织品、刺绣;木牍;文书、经文;杂品。 每类每件文物都注明其出土地,这些出土地遗址形成了斯坦因西域探险考古的路线图,也构成了古代西域东西方文明交流、交融、互鉴的历史人文地图。 书中展示的文物涵盖了斯坦因发掘出土文物的全部种类,这些文物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历史真实状况。(以上内容抄的豆瓣简介,因为它就是这些哈) 这是一本纯图录,看着精美的图片真是爱了! 可是看到作者:(英)奥雷尔•斯坦因。五味杂陈,单说恨也不是不可以,这就是他三入西域新疆掠夺走的文物图片,这些西域新疆地区的文物现在都藏在大英博物馆和大英图书馆里。这就是他可恨的地方!自己的文物要远涉重洋才能看到,这是每一个被劫掠民族的悲哀吧。 只是,话又说回来,没有他们的劫掠,这些文物会好端端的在原处供人研究供人瞻仰吗?想想这百年光阴,战乱以及种种或者到如今商业化,每一样都会怎么样呢?也是不敢想象! 文物,也有其命运吧!更多的是遗憾,没有斯坦因的挖掘和劫掠,世界可能还认识不到东方学的博大精深,东西方交流曾经的辉煌。 主编巫新华的前记写得非常中肯,简明扼要,介绍了斯坦因,以及他的经历以及他四入新疆和西域地区,每一次劫掠的文物,也评价了他的考古探险,破坏我国古代历史文化遗址,损害我国主权,另一面又对国际学术界做了贡献。 “丝绸之路”在这本图录中收录的多样性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本纯图录,文字对应还得去看广西师大出的斯坦因系列著作。 爱好者可以对照研究,普通读者也可以做为艺术品欣赏。

谢谢出版社和主编的用心。事已至此,我们必须努力,在东方学上做出成绩。

《西域考古器物图谱》读后感(二):期待这些国宝有一天能全数回归

今天,走进位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西北路581号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如果时间足够宽裕,如果机会足够多,当然还得加上足够好的运气,是有相当大的可能性欣赏到近3.2万件珍贵藏品的。这些藏品中,至少有一级品288件。

不要觉得现在的新疆位于边疆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那里的博物馆大约也会乏善可陈。事实上,考虑到新疆历史上的繁荣场景和悠久历史,考虑到丝绸之路开辟所带来的东西方文化、文明的交流,那里的文物至少不会比陕西、河南、山西地下的文物少多少,或许在青铜器上的种类、数量上有所欠缺,但要论起多种文字书写的文书、简牍,其他博物馆还真不能和自治区博物馆相提并论,更别提具有斯基泰文化特征的青铜器以及新疆各兄弟民族的服饰与工艺品馆藏品了!此外,得益于地理气候以及沙漠气候,新疆出土的古生物化石和古尸标本等也别具特色,研究价值非常高,非常值得一看。

之所以前面要说这么多,其实是为了衬托一个更大的遗憾。这些遗憾,就是被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一个原籍匈牙利的英国人借探险之名,分别于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1930-1931年进行的四次中亚和新疆直至敦煌的探险中,掠夺走的大量珍贵文物。假如这些文物都留在中国,今天的自治区博物馆能够拥有多少格外珍贵的文物,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

斯坦因的四次“中亚探险”,前三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只有第四次等于是无功而返,而其无功而返的原因,恰恰是得益于当时中国政府出台的文物保护法令以及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强烈抗议等其他因素。第一次探险,斯坦因发掘了和田地区和尼雅遗址,写出了《沙埋和田废墟记》旅行记,正式考古报告则是《古代和田》,这次考察中的发现物现主要藏在大英博物院东方古物部和大英图书馆东方部。第二次探险,斯坦因发掘了古楼兰遗址,并且在敦煌莫高窟骗走大批敦煌文物,著有旅行记《沙漠契丹废址记》和正式考古报告《西域考古记》。第三次探险,斯坦因重访了尼雅、楼兰遗址以及敦煌,再次卷走大量文物,著有《亚洲腹地》和《在中亚的古道上》。

不可否认,从斯坦因的学习以及研究履历来看,他确实是一名货真价实的考古探险家、地理探险家以及学者。但对于中国新疆、甘肃地区的诸多文化遗址以及文物来说,斯坦因却是一个如假包换的“硕鼠”和大盗,对中国考古事业造成的损失不可计数、难以估计。特别是看到《西域考古器物图谱》这本书中所展示的诸多出土文物图片的时候,更加觉得难以忍受。

《西域考古器物图谱》这本书除了一开始书的译者所写的“导言”,“正文”部分都是图片,包括泥塑、陶塑、绘画、织品、刺绣、木椟、文书、经文以及其他杂品。从文物本身来看,堪称珐琅满目;从损失来计,书中所展示的,肯定只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仅仅就书中所展示的,已足够令人感到触目惊心,更无论其他。

此外,《西域考古器物图谱》这本书还留有的一个“不足”大概在于,图片丰富,但配套的说明文字几近于无,对于阅读者来说无异于一个巨大的“障碍”——比如,那些各种各样的文字,除了汉字文书,其他文字书写的内容,除了专业研究者,其他人大概多半会根本看不出什么门道来。如果有再版的机会,希望在这一方面能有更大的改进。

《西域考古器物图谱》读后感(三):看完斯坦因盗走的文物,我们还要记住些什么?

斯坦因,西方备受推崇的考古学家,在中国千夫所指的大贼。他不只盗去大量文物,还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这样的伤痕和损失至今难以修复。

斯坦因从新疆和甘肃的多个地区获得近10万件各类文物,《西域考古器物图谱》搜集了他历次探险所得,分为:泥塑/陶塑、绘画、织品/刺绣、木牍、文书/经文、杂品六个大类。

在这些被盗取的文物中,最为人知的是大概是敦煌莫高窟第17窟中的藏品。它们包括用粟特、突厥、回鹘、佉卢文等语言书写的经文、写卷、印刷品;色彩艳丽、线条优美的绢画、纸画、丝绸幢幡;图案精致的刺绣、花绸和织锦……我在书中看到了许多熟悉的样貌,比如水月观音、菩萨和毗沙门天王画像,和敦煌壁画非常相似。是的,它们本就来自同一个地方,如今却四处流落,只剩下高僧洪辩的寂寞身影驻守在藏经洞中。

左:书中 右:敦煌壁画

左:书中 右:敦煌藏经洞洪辩塑像

书中一幅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绢画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它已经缺损得厉害,但仍可以看到画中女子灿若桃花的美丽面容。她也被埋在了墓地里吗?她的骸骨是否已经被无情地掘烂?她的头骨是不是被带去了异乡?阿斯塔那墓地埋葬着汉人和车师、匈奴、粟特等人群,吸引了多个西方探险队。在书中陈列的各种随葬物品中,除了绢画,动物造型泥塑也吸引了我的注意——它们看起来生机勃勃,我甚至还看到了用面粉做的各种花式点心。

雕塑和壁画是西域文物中的重要品类,斯坦因自然不会放过,焉耆明屋和米兰遗址的收获无疑十分丰富。我查了一下,明屋是维语“千间房子”或“千佛”的意思,总之是古焉耆国一处规模宏大的寺院区。焉耆明屋的塑像风格十分多元,我看到了酷似希腊萨提尔神的头像,来自南亚的犍陀罗造像,以及中亚和西亚其它地区元素。斯坦因在米兰遗址的最大收获是从寺院墙裙剥取的“有翼飞天像”蛋彩壁画。这一造型是那么特殊,来自西方的画工将天使形象融入了东方神灵,成为日后敦煌飞天的过渡产物。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的通道,西域文化中自然也少不了汉元素。除了上述所及,我在书中还看到汉文书简碑刻、伏羲女娲图、戏曲人物版画,以及从汉武帝五铢钱到“咸丰通宝”在内各个朝代的钱币。

本书主编巫新华提请读者注意:中国文明起始就是人类文明的高地,而古代新疆(西域)是丝绸之路的最重要核心通道区域。我想这或许是他收集大量资料编辑此书的用意。斯坦因盗走了我们的瑰宝,也在东方学研究上取得丰硕成果,绘制了大量精准的地图,拍摄了大批珍贵的照片,并且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他的学术成果至今无人能够企及。今天我们要记住的不只是失去,还有那些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好在,中华文化生生不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