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苏格拉底前后》读后感锦集

《苏格拉底前后》读后感锦集

《苏格拉底前后》是一本由【英】弗朗西斯·麦克唐纳·康福德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17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苏格拉底前后》读后感(一):本书是英国著名古典学家F.M.康福德的演讲稿及论文合集。

本书是英国著名古典学家F.M.康福德的演讲稿及论文合集。在本书中,康德福说明了为何苏格拉底的生活和工作标志着思想史的转折点。他展示了苏格拉底如何革新了哲学的概念,将哲学从对自然的研究,转向对人类灵魂、善与恶的意义,以及我们生活的目的的研究。

这本书事实上是关于希腊哲学的整个创造性时期的——从爱奥里亚学派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到苏格拉底自己,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本书分析了他们各自作出的不同贡献,展示了在三个世纪之内,希腊哲学如何变得成熟,并产生了丰硕的智力成果。

《苏格拉底前后》读后感(二):前沿

前言

不管是哪个学科领域的学者,如果被邀请给普通听众做讲演并在四个小时之内讲清他的研究旨趣和要点, 他不得不围绕着他所涉及的学科来陈述。他明白专家也许会不赞许他的某些表述,认为内容上不可靠、语气上太武断,专家还会对很多未及详查的遗漏问题作出标记。不过,静下心来,摸清主线,对他确实有好处,因为主线经常被细节所遮掩。毫无疑问,在分配给我的时间段里,我必须以苏格拉底为中心人物来叙述,我要做的就是揭示苏格拉底的哲学从研究自然到研究人类生活这一转变的意义。为此,我首先试图描述早期的爱奥尼亚科学,以便揭示它为什么没能令苏格拉底满意,我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体系是利用苏格拉底发现的结论来阐释世界的一种尝试。通过阅读亨利•柏格森的《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一书(该书是在我准备这些讲稿的过程中得到的),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苏格拉底的发现。

就在该系列最后一篇论文发表前不久,我听到了谷德沃斯•洛斯•迪金森去世的噩耗,他是一位睿智、和善的人道主义者。我们特别邀请他主持“希腊对现代生活的贡献”这项研究的开幕式。自雅典灭亡以来,有时候,我们这个世界所忘记的东西似乎比学到的东西还要多。在这样一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位英国学者能够比他更好地通过其人品(甚至超过他的著作)证明苏格拉底的精神如何能够重新焕发生机。

弗朗西斯•麦克唐纳•康福德

1932年8月

《苏格拉底前后》读后感(三):古希腊最伟大的人苏格拉底开创了一个时代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年)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他曾自问:什么是哲学?他自答: “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 苏格拉底在2000年前提出了“知识即美德”的神圣思想,他的思想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苏格拉底提出肉体易逝,灵魂不朽,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

苏格拉底在白天闹市中就常会进入到深深的禅定中,在他身上常有神迹现象出现。在古希腊,有一回,有位叫凯勒丰的来到以准确的预言而闻名的德尔斐神庙,向神提出问题,求神谕告诉他谁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女祭司传下神谕说,没有人更智慧了。苏格拉底并不认为自己是最有智慧的人,他造访了一个又一个享有智慧声誉的人,发现这些自认为聪明的人,最不聪明之处就是以自己所不知者为知。于是他终于明白,神谕通过苏格拉底告诫人类,最聪明的人是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微不足道的人。

柏拉图自二十岁起师事苏氏,前后八年,苏格拉底亡故时,柏氏才二十八岁,老师的死,使他受刺激很大,因此他看清了雅典的民主本质,明白了群众的无知,柏氏受苏格拉底的精神感召,变成一个酷爱智慧的青年,自柏拉图开始,人类开始有大学制度了。柏拉图非常敬爱他的老师,他常说:“我感谢上帝赐我生命,······;但是我尤其要感谢上帝赐我生在苏格拉底的时代”。苏格拉底还被称为是西方的孔子,因为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不是靠政治的力量来成就,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更多内容: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0958801000bzx.html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