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100字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100字

《伊豆的舞女》是一本由[日本] 川端康成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一):物哀之美与自然之美

隔了几个月又读了一次川端康成的文章。这本是我期待已久的书《伊豆的舞女》。名字起的很美,川端康成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总是被他赋予美的特征。书的名字也是起的很文雅清淡。《美丽与哀愁》、《古都》、《千只鹤》、《花未眠》、《雪国》......光是听见名字就能想象出一个美丽的故事。

这本书是由12篇短篇构成。第一个故事就是书名,“我”,一个年轻的学生,与流浪艺人熏子在旅途中结识。熏子,是一个年少的舞女,在与她的几个接触后,我对她产生了爱慕之心。她只有14岁,却娇俏可爱,姿色出众。我在伊豆的时候,随着与他们结伴同行,对她的爱意也随之逐渐加深。但是我们之间的阶级是很难跨越的距离,最后只能与之分别。成为心中一段年少时真挚美好的爱恋。

第一个故事写的还是很美的,带些许伤感和遗憾。这般的翻译,读起来也很流畅。之前读川端康成其他书的翻译,一句话翻译的也很美,但是有些句子和词,总要多读几遍才能更深领悟。这个翻译,感觉更活跃,对于川端康成小说一贯善于描写的外景和人物心理让人也能感受到每个故事的意境美。

后面的11个短篇,比较喜欢的有《温泉旅店》、《春之景》、《铁楼梯》,在川端康成所描写的爱情里,be结局占大多数。但是往往这些轻易逝去的回忆,会占据内心很重要的部分。日式物哀之美,在川端康成的笔下展现的淋漓尽致。或许你没读过川端康成的作品,但你会听说过,这个作家写出的文字很优美。

本书的最后一篇《水晶幻想》,着实让我感到有些深奥难懂,他的这种写作风格,还是第一次在他的作品里读到,有点迷离扑朔,晦涩难懂。夫人对小姐的感情,以及她的丈夫,她在自己不幸福的婚姻生活里出现精神分裂,对丈夫越来越厌倦,折射出夫人复杂的感情和社会的人性。

读川端康成,他书里面蕴含的物哀之美与自然之美往往使人内心感到宁静,就算读不懂略带深意的句子和文章,也会被一些细微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触动。这大概就是川端康成的魅力、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二):爱恋下的其他

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选取了十余篇中短篇小说,篇篇包含的情愫在悸动中又添了几分怅然与伤感,在这个世界上有几近于完美的童话也有现实到让人咬牙的真实,与书名同名的《伊豆的舞女》和《温泉旅店》是我认为最有这种感觉的。

《伊豆舞女》讲述了一个旅行的大学生和舞女邂逅彼此产生感情的故事,薰子天真清纯又活泼,也是个坦然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的人,这样的一见钟情多么浪漫动人,任谁都愿意看到一个好结局。

但是在两个不同身份的人愉快的结伴而行的时候,旁边总有刺耳的声音传来,比如说老婆婆对待巡回艺人前后的两幅面孔、容吉岳母对男学生的同行表达出的排斥以及对舞女想看电影的阻拦,无不说明了两者之间身份的隔阂和距离,显然已经为这个故事的结局奠定了基调。

哪怕明知会怅惘,但对薰子的灵动很难让人不喜爱,看她羞涩又大胆的男主说话,从不着衣从浴场跑出来欢快挥手的孩子气,对弈时的专心致志,爬山时为男主抖土和在小路上亲近的交谈,以及为不能去看电影而表现出的失落,还有送男主离开时的悲伤与不舍都留在记忆中,也让人惋惜。

而《温泉旅店》中的泷子因为父母的缘故养成了独立吃苦的坚韧性格,她不相信男人且保护身边的人不要被男人欺骗,她清醒的让人怜惜。而雪子本来是读书的好苗子但却不得不辍学讨生活,家中后母的存在让她想要离开那个家,甚至天真的想要靠“法界小调”四处卖艺。而对于泷子的几番告诫和提醒,她终究还是没听得进去,和仓吉一起离开才知道缺少了庇护,那道天真的想象终将会被撕的粉碎。

一个想要往上走,跳出这个地方的女孩子最后落得被卖掉的命运,实在让人唏嘘。不知为何,看到雪子的命运心情很沉重,选错了人就要遭受更苦的人生,不禁想问往前走一步为什么那么难呢?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三):再读《伊豆的舞女》

今年似乎是“川端康成年”,好几个出版社都重新编辑他的书。封面和赠送的明信片,凭着雅致、唯美的设计,一下子征服了对颜值有要求的我。虽然有电子书的我,还是忍不住入了一套。再次读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这本书,由12个故事组成,每一个故事虽短小,但精悍。

川端康成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也叫日本美学)的代表之一,在196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亚洲第二位获得此荣誉的人。

和书同名的《伊豆的舞女》的故事,关于初恋。19岁的“我”,在假期去伊豆旅行,邂逅了一位活泼的舞女(真正表演跳舞的)薰,两情相悦的“我们”发生了一段懵懂的感情,最后“我们”因为身份、现实原因,无奈离别的故事。

有人说,川端康成的小说过于含蓄,就感觉在喝白开水,淡而无味。我再次看完这个故事,悲从中来,莫名的有种淡淡的哀伤。

意气、侘寂、幽玄和物哀是日本的四大美学。

意气,从心里涌出的情感,也是我们常说的“抒发情感”。

侘寂,一般指朴素、安静的事物,我理解的是禅意,有远离尘世的感觉。

幽玄,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与“含蓄”相比,更多的还有点神秘性。

物哀,感动、感慨。不是哀伤,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动,是褒义。发自内心的情感,可以是喜悦,是愤怒,是恐惧,是悲伤,是低徊婉转,也可以思恋憧憬。

网上查到关于物哀的资料,其中一条说物哀是把美寄托到景物上,可能是鹅毛大雪,亦或漫天晚樱,“伤感樱花之早凋,秋色之渐浓如人生之幻灭”等。

其实,美的终点是哀,美到极致,便是物哀。

关于《伊豆的舞女》里的物哀,有人说,是在“我”和舞女离别时,早上秋风萧瑟,舢板猛烈摇晃,舞女欲言又止,直到船远去的时候,她才挥舞手中的白色毛巾。

为什么会这样说?资料里写到,这段文字作者营造了一种人的悲欢离合与自然之景相融合的感伤氛围,使读者沉浸于这种忧伤哀怨的情境之中。这不是物哀吗。

我的实体书,翻译是落落,电子版本的翻译是叶渭渠。川端康成的作品最先在中国,就是叶渭渠翻译的。我在看的时候,特别对比了两者的翻译,发现有三个地方的不同。

第一,落落的翻译更符合现在说话的用词和语气。

第二,落落频繁使用短句,让文章更好读。

第三,落落的翻译更让我有代入感,仿佛书里的故事是我亲身参与的事一样。

叶渭渠的翻译,偏书面用语一些。

《伊豆的舞女》,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没有感动天、感动地的情,只是淡淡的,淡淡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