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东坡有佳作》读后感精选

《东坡有佳作》读后感精选

《东坡有佳作》是一本由陈鹏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坡有佳作》读后感(一):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有厚度,值得好好读一读。

正如封面上所写的那样: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典雅趣致的中国浪漫,自由无碍的欢愉灵魂,从容不迫的人生姿态。

这些都是苏东坡,这些也都是本书所要呈现的。

本书一共十七个专题,梳理苏东坡的人生轨迹和创作路径,探寻历史,试图找寻他的所感、所思以及所追求的人生价值。

当然,一本书必然带着作者的主观性,这里的苏东坡是作者理解的,尽管参考了史料,也不可避免带着作者的情绪与感受。

作为读者,读这本书时,就像找到了一位同样热爱苏东坡的朋友。一壶茶,一杯酒,在洒满阳光的下午畅聊一番。

本书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不失为了解苏东坡和他的诗词的一个窗口。

《东坡有佳作》读后感(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读《东坡有佳作》

世人皆爱东坡,爱苏轼的才情,更是爱他的豁达乐观,爱他的不骄不躁,爱他面对人生坎坷的云淡风轻。苏轼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一位诗人,他从小就才华横溢,更是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原本以为自己的仕途能够前途明朗,但是奈何却是起起伏伏,让人不禁一声叹息。苏轼进入官场后,当时的王安石正在大肆主张变法,而苏轼非常敬重的欧阳修和一大帮官员表达出了强烈的反对之情,苏轼紧跟着欧阳修的脚步站到了王安石的对立面。当时的庙堂被王安石一党掌握在手中,使得苏轼屡遭背后使绊子,就这样苏轼被一贬再贬,好在他始终保持乐观向上,勤勤恳恳的生活态度。在他担任湖州知州的时候,因一篇诗文被人拿来大肆做文章,认为苏轼在这篇文章里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对皇帝的讽刺。乌台诗案的袭来,也曾让苏轼措施不及,他惊惧、不安、难过、焦虑,陷入人生最大的困境当中:以身许国,却因言获罪,功业未立,却被放逐江湖,成为戴罪之身。被流放黄州之后,苏轼的人生也进入到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变。以前的苏轼不在了,现在活着的,是中国伟大的文豪苏东坡。狂放的天才亦须经历淬炼,才能成就纯粹的人生——放下荣辱得失,扫去团团迷雾,坚定而自由的向前行走。苏轼创作了大量的诗词,表达出他内心深深的情感,也让人读后心旷神怡。

苏东坡的诗词流传了千年,很多成为了人人皆知的经典之句。陈鹏先生的新作《东坡有佳作》一书以苏轼的诗词创作对他一生的经历,以及他内心的成长等做了一个深入的分析,解读了苏轼在不同场合下的内心所想,让我们能够根据诗词中的内容了解苏东坡这个人。读懂了东坡的作品,我们便能真正了解历史上一个真实的苏轼,了解他一生所经历的坎坷,让我们更加清楚苏轼在面临种种挫折后,为什么还能保持一颗洒脱旷达之心的原因。就如作者在序言里开篇所说,“东坡的宏大丰盛,隐藏在他的每一首诗词里。”全书以十七个篇章,阐释了东坡的人生历程和创作之路,以作品解读人生,又以经历注释作品。本书选取了不同时期的诗词,既有经典作品也有很多冷门佳作,通过这些创作来探索还原苏轼的所思、所感,解读他人生的喜与悲,乐与怒,让我们更加清晰的看到那个从不随波逐流,充满理想主义,始终相信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苏东坡。也让我们明白,人生在世,风云变幻是常态,以不变应万变,超脱于物外,方不为情绪和外物所役,才能活的安然自足。本书语言流畅,通俗易懂,让人阅读起来轻松愉悦。对苏东坡的解读不拘泥于传统,而是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对苏轼作品的解读既不拘于成见,也不仅仅停留在作品,甚至不单单局限于苏轼本人,而是透过这些作品揭示着生活的真相,让我们明白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面对人生的风雨,必须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正如林语堂所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在一个盛夏雨后迎来凉爽的下午,喝着清茶,拿起这本书,就如同与好友闲聊一般,细读东坡先生佳作,与陈鹏先生一起梳理东坡的人生,用完整的东坡让自己更明白世事岂能如意,但求无愧于心的道理,有缘时惜缘,无缘时随缘。细读书中每一首诗词,想象着自己成为苏轼这样的人,不乱于心,不困于情,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属于自己的潇洒人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愿余生,一切安好。

《东坡有佳作》读后感(三):《东坡有佳作》:感悟东坡,诗酒趁年华

苏轼大概是我们最熟悉的古代文人了,从我们的中小学课本就有十九篇之多,以后或许还会多。日常人文所能遇到的东坡故事就更是不胜枚举了。

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列;书法,他又在“苏黄米蔡”四大家之列。他究竟是怎样一个全能人物呢?然传记太长,历史太远,不如就从东坡先生的诗词佳作入手,来品味那诗意的日常点滴吧

本书作者用东坡先生的诗词穿起他不凡的一生,17个专题,一个苏轼,多样情怀,走近一点,在字里行间,品味东坡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东坡先生的生活不在别处,只在当下,他到哪里,哪里就有诗意。最初的他也经过了一段从不适应到超然的过程,从初入仕途“凤翔府签判”的无奈,到漂泊中感悟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他忙完了工作,就去寻找感受当地的美好。如密州超然台。黄州遇到似曾相识的海棠,感叹这莫不是大雁带来的种子?“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

回复朋友的都是诗,感慨,我们也是为了碎银几两在奔波。如果你有朋友可以倾诉,已经幸福了三分。其实,心就在手中,只是没去找,也没有感悟罢了。

其他篇章中,有诗词中的才情与“酒”,有对世间那些美好的女子的赞美,欣赏,有度,与诗词佳话;她们给了苏轼灵感,动了心弦,如“《蝶恋花》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更有“《永遇乐》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更有为百姓发声的《吴中田妇叹》

说着写着看着,不觉人就觉得自己老了,包括苏轼

从二十七岁,就开始感叹老了,“此身无计老渔樵”

后来又多次在不同的地方提到,老夫聊发少年狂,依然有满腹的壮志。

大概是随着心境走吧,我有时也会说老了。。。

和王安石的关系同时苏轼也是个人间至情的人,对父母、对兄弟、对妻子、对朋友都是至情至爱,即便因为意见不同与王安石等也无私人恩怨。

虽说是品读东坡先生的佳作,但书中也有不少篇章谈及当世名流。变法的王安石、苏门四学士、传闻“河东狮吼”的陈季常等涓介风流众生相。穿插在东坡先生的诗词里,跃然纸上。对于一些“道听途说”的典故,诸如白居易与关盼盼,苏洵《辨奸论》、陈季常是否惧内都做了剖析

关于苏轼,可说的实在太多了,好诗太多,我却只想诗酒趁年华

一颗诗意的心,领略到人生的一点不同就好。东坡实在是可以“学的”,今日之孤单,即便写不出诗来,能发现自己的心也是好的。“此心安处是吾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