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李煜词集》读后感精选

《李煜词集》读后感精选

《李煜词集》是一本由[南唐]李煜 / 王兆鹏 导读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20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煜词集》读后感(一):梦里不知身是客

後主的詞,實在是太好,好到即使熟悉如身體髮膚,偶然念起“春花秋月何時了”,淩厲的問句依然氣勢不減,劈空而來,而“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則有一種難言的音韻間的通暢。他最好的地方在我有三,一是身居高位者的氣象終不是一般人所能比,三曹和李璟李煜詩文中的開闊讓人心折。二是後者的純情絕非矯揉造作的敏感,更近似于浮世變化中一點頓挫,這讓他的詞有了依託,不再是提起落花秋風就悲的陳詞濫調,氣象大開。三是才情,溫庭筠等人,常常頭兩句妙到不行,但到第三句就莫名軟下來,雕琢痕跡太甚。後主的一氣呵成,讓他如太白不受格律束縛,生機勃發,王國維口中的神秀也

《李煜词集》读后感(二):愿以后,庙堂之上无后主,乐坊之地见李煜。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其本身像才子胜过像君王,奈何命运造作,身堕帝王家,心醉风流坊。论其命运、才华与徽宗的趋同程度,沉迷于诗词游乐、珍奇异物,又都颇有文学造诣,性格上懦弱且是情种,不禁让人感叹是否命运轮回,让李煜来还身亡异国之报!以诗词的感受来说,多数作品让人垂首拭泪,黯然神伤。李煜是一个情感极其细腻,并多愁善感的人。诗词美妙却极度情绪化,乐时尽显春风得意,苦时无比悲凉凄楚,如此起伏落差,以君王而言全无气魄,只能说作为凡人无错,君王有过。从词中大可看出,后主对宫娥之情,远远大于对社稷之悲。南唐,对李煜来说是个欢愉之地,是家非国罢了,他所眷恋的仅是那份奢靡和惬意。从小养尊处优,平地升君,本非社稷之福,再放其归国可能也逃亡国的命运。 国初,江南遣徐铉来朝。铉欲以辨胜,至诵后主月诗云云。太祖皇帝但笑曰:“此寒士语耳,吾不为也。吾微时,夜自华阴道中逢月出,有句云:‘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万国明。’” 李煜以诗叙境,又以境述情。从诗词对场景的描述,更易将人带入到词句的意境中去;让人在触景生情的感受下催生对作者的共情心理。 愿以后,庙堂之上无后主,乐坊之地见李煜。

《李煜词集》读后感(三):李煜:艺术来源于生活

有人问我如果穿越了想去哪个朝代,我说五代十国时期,去南唐看李煜吧。想见他,据说他神骨秀异,英俊潇洒[憨笑]当然,这不是主要的,主要因为他写的词是艺术,而这艺术又来自于他的生活。

李煜是南唐的皇帝,也是亡国之君,所以人生起落,将他的词也分成了两个阶段。前期的他从皇孙到帝王,生活风流奢靡,极尽享乐,词中自带富贵气象,好词也带着宫廷宴会后的酒兴。亦或是他写与小周后的词,虽然重情,但描写也颇为大胆。这些词并不稀奇,反倒是他人生的后期成就了别具一格的千古词帝。

南唐灭亡,宋太祖将他囚禁,成了俘虏,巨大的心理落差,绝望,哀鸣,无奈充斥着他的世界,此后,那一首接一首的词成了他的宣泄方式,这种真情感的抒发,开拓了词的境界,提升了词的品质。他的愁“剪不断理还乱”,不多不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的回忆太多,今昔对照,“天上人间”,一晌贪欢,却道“梦里不知身是客”,梦中之欢,醒后悲伤更甚。他也常失眠,虽知“深院静,小庭空”,可依旧“无奈夜长人不寐”。这大概也是宿命,只有南唐帝王被俘,才能轮到千古词帝上线,南唐的存在和覆灭,也许只为成就李煜,也成就了之后的宋词。

《李煜词集》读后感(四):一种消魂是李郎。

冯煦在《论词绝句》中写道:梦编罗衾夜未央,秦淮一碧照兴亡。落花流水春去也,一种消魂是李郎。我觉得是对李煜最恰当的评价了。

除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及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四首人们耳熟能详的词以外,其余的李煜词再没有这样通篇佳句,但其中还是有许多只言片语让我十分喜欢。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乌夜啼(昨夜雨兼风)。在古龙小说中数次看过这句词,想来每个男生都有一个江湖心,每个江湖心都得配上一个浪子的身份,也许醉乡就是浪子的家吧。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子夜歌(人生愁恨谁能免)。明知难免,无奈销魂。人生大多都是一场悲剧。巨丧。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别来春半)。其实这整首词都极佳,只是没有前四首那么出名。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对这种清而且丽的词句真是一点抵抗力都没有。

归时休照烛花红,待放马蹄清夜月。——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风雅疏狂(陈廷焯语),清致之极(我言)。

沈谦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徐士俊说:“后主、易安直是词中之妖,恨二李不相遇。”确实是如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般的人生憾事。

《李煜词集》读后感(五):我的本国书(十六)——《李煜词集》

近几年来,我读诗比较多,读词却很少。当发现现代的、外国的已经翻得差不多,很难找到像样的白话诗时,自然就转向古代,既读也买,总的数量即使不算多,也不能算少了。对于词却不大热心,以前把它和古诗当做一个整体,同等地喜爱,后来竟冷淡了,而且冷淡得厉害。老实说,现在翻开词集,我也提不起一些兴趣。之所以如此,可能一则觉得许多词只有空洞的抒情而没有像样的描写,抒的也大都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愁,千篇一律。二则觉得词的形式比诗的还要不自然,句子长短不一,还要讲究平仄押韵,既让作者难写,也让读的人看起来不舒服。 不过,还是有一个词人留给我很好的印象,买了两个版本的集子,许多次想回头再读一遍,虽然至今未成,仍存一个念想。这便是李煜。他的词前期快乐而后期沉痛,写得真实感人,且在表现上出神入化、天才卓绝,古来没有几人能达到这样的情辞俱佳。《望江南·多少恨》《清平乐·别来春半》很好,《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又是另一种好。他的作品真不是依曲调一字一句来凑,磕磕绊绊,而是行云流水,天生自然,让人完全忘了这是一首形式上受各种束缚的词。 他所有词中,我最喜爱《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其末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中的“也”字实在用得别开生面,令人叹服再三。虽然是学李商隐的“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但是它明显为己所用,非写相思而写忧愁,并且感慨极深;李商隐在这里把诗当散文来写,李煜则把词当散文来写。历代词中,有几首敢用虚字?果然庸才循规蹈矩,是规则之奴隶,而天才视若无物,以我为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