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城南旧事》读后感1000字

《城南旧事》读后感1000字

《城南旧事》是一本由林海音著作,12.00元出版的2009-8图书,本书定价:188,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城南旧事》读后感(一):回忆

这本书真的是童年回忆了。上小学的时候,班上的语文老师是教导主任,在班里设置了一个图书角,从图书馆搬了不少书过来,再加上班上同学各自带的书,在小学期间我真的看了很多书,现在想来,对文学和阅读的兴趣就是在那时培养起来的吧。 话说回来,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篇,让我想起小学毕业时的光景了。目前经历了四次毕业,每次毕业都有一个3个月甚至更久的假期,但四段假期时光各不相同。小学毕业时,不曾经历过离别的我被打得措手不及,萧条了一整个夏天,整天借干吃泡面消愁,说来有点好笑;初中毕业时,在补习机构度过了一整个暑假,提前学习了高中知识,现在想来,真的很感谢那时能沉下心来学习的我;高中毕业时,旅行、阅读、补番,把高中三年没能尽兴的全部体验了一遍;大学毕业时,也就是今年,在旅行中重新探索自我,认识自我,还计划找一份实习,补充一些社会阅历。总之,四段毕业季,同为炎炎夏日,经历却截然不同,这也不失为还算有趣的一件事,不是么?

《城南旧事》读后感(二):细腻充满童趣的山水人情

全书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描绘了旧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

总能被作者三言两语却又细腻生趣的笔触感动到,她满含怀旧的笔调,将自己的感情不着痕迹地表现出来。一切是那样的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寻女的“疯女人”秀贞、乖巧懂事的妞儿、长着厚嘴唇的男人、寻找归宿的兰姨娘、慧质朴实的宋妈,所有童年的玩伴都远离了自己,直到疼爱自己的爸爸也离开人世,13岁的“我”在不合适的年纪里过早地担负起了家的责任,从此童年就是一幅回忆的画卷,只在独身自处时细细翻阅。每当一个人离去,不仅是英子,我也跟着淡淡难过,因为我知道那不会是一个多好的未来。

英子与我在某些地方是有相似之处的,我们都能很好地与“异类”相处,不会武断地评论一个人是好是坏,谁是疯子,谁是偷儿,谁又是圣人了?越长大,越明白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非黑即白,越不敢轻易地评人是非。哪有天生的恶人,谁又比谁高洁无暇?

《城南旧事》读后感(三):一起回忆那逝去的童年

人到30多岁,才读这本关于“童年”的回忆。不知是否是因为自己正处于愤青与世故转变的混沌状态,总有种看到的是悲凉世界的感觉。

骆驼队,看到时光的逝去,没有人能够走回程路,到后来,只能剩下回忆,而不能回去,多少遗憾,只能在剩下的岁月里,漫长地后悔。

每个人的童年的时光的记忆里,总有那个傻傻笑的“秀贞”姐姐或阿姨,她们干干净净,她们眉清目秀,她们活在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回忆里,她们能够在父母的羽翼下安全无虞。可是,随着我们的长大,懂得了她们的故事,却也听说,没有了父母的照应的她们,兄弟姐妹们的对待,是那么的不靠谱,那么地让人心酸。

我们看海去,懵懂的英子,无意间,“出卖了”为生计奔波的败家少爷,那是童年的朋友啊。在大人的世界里的便衣,读来怎么那么像包藏祸心的大尾巴狼呢。

兰姨娘和德先叔一起了,英子的“狡黠”或可一见,这样聪明敏感的姑娘,怎么就不是算命先生口中未来的女校长呢。

名叫驴打滚儿的小吃点,黄色面粉做的,宋妈给买的,可宋妈的小栓子、小丫头子,她再也找不见他们了。宋妈对弟弟的爱,是在悠长岁月的带娃中慢慢建立的,她和自己娃娃的感情,那种天生血缘的牵挂,在现实的社会面前,只能放在一旁,甚至是失去。可以说,在这本书里,从秀贞篇的碎嘴婆娘,到驴打滚儿里的满腔母爱,和雇主家的亦仆亦友,我对宋妈,是越来越爱。

爸爸生病了,小院的花草没人打理了,玉簪花、石榴花,都不那么鲜活红艳了。小英子也毕业了,她也代表毕业生发言了,爸爸也永远离开了,她的童年结束了,从此之后,她必须跟妈妈一起担负起家庭的责任了。

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在失去以后,才懂得怀念。就像《童年》那首歌,“⋯⋯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盼望长大的童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