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读后感锦集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读后感锦集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是一本由南怀瑾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1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读后感(一):没那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没那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各种佛教乃至修行弄不好绝对会你走火入魔。这些东西看看就行,就像书本里南老头子引用孔夫子说的那句话那样“观过而知仁”。不管有用或者理解与否,能够引起我们的反思并对自己一些思想行为作出改正就是好的。

南老头子让我们这些慧根一般的凡夫俗子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学会用一种客观正确的态度看待中西文化,学会在其中取舍。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读后感(二):可读、可看,但不必完全当真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在2000年之后与学生之间的问答谈话,经整理分成五个部分、九十五则形成此书。这五个部分是:有关宗教、有关学佛、有关修行、有关打坐、有关人生。书中的问题与回答均直接清楚,可见南怀瑾先生对人上之学的体悟与论断。对于修炼者个人来讲,只要他没有圆满,其言行所现,仅在于其修炼之过程中;对于宇宙之法来讲,即使修炼圆满之人,其言行所现也只是在法的不同境界中。故南先生之言,可读、可看,但不必完全当真。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读后感(三):修行不易

薄薄一书,很快就能翻完。若不是只寻门探个轮廓,其中对于一些修佛方面的专业术语还需参其他书。

其中写到若是以为灰了心便可以来学佛,是万万不可的;若是以可以长命百岁而学佛,打禅,是万万不可的。那些都是想走捷径。学佛如学其它,没有花力气,没有尝得失,没有人憔悴,哪来得道,哪来悟道。学佛还不像学其它,花了力气,尝了得失,也不一定能放下,能得喜。这讲因缘,讲修行,还是三世。

婆娑世界,说婆娑是梵语,意即残缺。世上本无顺遂,在世既是修行,人生难得,修行不易。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读后感(四):大德之人之言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我是站在博库书城里读完的,内容虽然不多,读来却令我深思,感想不少:

轻易不要学佛,南师说了学佛的人,不见得有好运。历史上也证明唐朝凡是请佛舍利,之后皇帝都很快会OVER。风水上也讲求房子对面不要有宗教场院或衙门,过分看空,人生就失去了进取的勃勃生机,而且一般人容易流于形式,自乐而已。

古人学佛,讲求先小乘,先利已再利人,而今都是先学金刚经,心经、维摩诘经,先大乘后小乘,就误了道。

另外学到一定境界,性欲会极强,人言降龙伏虎,就是降此龙也。

要乐观,要积极,要笑,要欢喜。南无欢喜弥勒佛!

要忍辱。不怕人家谈论,不怕人家嘲笑,不怕人家埋怨。

要更多实行布施。可布施之物很多,如言语鼓励,如财物,如关心与关注。

精进。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读后感(五):读书笔记

1,修行要先修“资粮位”——两个资本,一个是有福报、福德资粮,另一个是智慧资粮。

有福报没有智慧,有智慧没有福报,都没有资格学佛修行。

修行第一位是“资粮位”,这个资本先找好,要多行善事、做好人。

在有了资本后,修“加行位”——打坐、念佛、做瑜伽、练身体、修戒定慧。

加行努力以后,修行了,“见道位”,真正见到空性了。空,不是一句话,有它的境界的。见道以后是修道位,修菩萨道。最后是“究竟位”,成佛。

学菩萨道先修喜相;喜,慈悲喜;舍,一切放下。四无量心是基本要学的。(慈悲喜舍)

2,现在一般人学佛,都从大乘的角度来,《金刚经》、《楞严经》,这些都是大乘的教义,是佛晚年的修法。

佛年轻时,基本用来带领弟子的是小乘的佛法。何谓小乘?小乘就是为己。

先利己,后利他。

大乘佛经p26

3,要先做脚的运动。会发酸、发冷是身体内部有风寒,身体里头有风,表面看不出来,平常怕风;有寒的人,非常怕寒;里头发炎的,怕热。

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至于密宗行者修拙火修得好,不怕冷可以,那要辟谷以后,完全清了,专门修拙火。但修拙火修得好也没有用,生命能量用得过多的缘故。

4,迷信:一个不知道的事情随便去相信。

5,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离世间的鸿福。

好事跟痛苦是一体的两面而已。好事他能够真丢开的话,痛苦来一样可以丢开,所以痛苦也是一个很好的测验。

6,道德就是价值。观念不同了,道德还是有的。

7,慈悲喜舍,慈悲作蜡烛

8,不要把昏沉当作入定,不昏沉、不散乱,这才叫“定”。

9,人家对你恭敬,是他在培养他的福田。

10,你觉得一切功名富贵、男女饮食包围你,是魔障;没有(但处于寂寞),也是魔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