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兵马俑真相》的读后感大全

《兵马俑真相》的读后感大全

《兵马俑真相》是一本由陈景元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兵马俑真相》读后感(一):本书与繁体版的对比

呵呵,终于找到了一本繁体版,比较了一下,简体版就少了两篇文章:

《“世界第八奇迹”的奇谈怪论》

《最近发生的一场学术较量》

我在论坛里贴了,大家可以去看看

《兵马俑真相》读后感(二):CCTV10【探索·发现】兵马俑的神秘主人(上、下)

去年10月份,央视10套就陈先生的学术观点制作了两期专题节目《兵马俑的神秘主人》

视频地址如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U4OTY5NjA=.html

《兵马俑真相》读后感(三):沉思

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给我的感觉除了震撼就是震撼。我曾经在西安上过几年大学,很清楚的知道这些兵马俑对西安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那是文化,那是精神,那是瑰宝。 而今作者经过几十年的考究,通过实物跟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震惊了整个世界!这不得不让我们陷入沉思,大凡我们所认定的知识 都是1+1=2的模式吗?我佩服作者的思想,佩服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精神。

这是一本颠覆的作品,这是一个作者的精神,这是做学问的精神。敢于怀疑,那就是奏起冲向真理的号角!

《兵马俑真相》读后感(四):这本书只能说明一件事情

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位师傅还是这位师傅一直攻击的那位师傅到底谁说的是正确的,其实我觉得这本书说得比较有道理的,但是我又不能确定我如果看另外一个师傅的是不是也会觉得有道理,总之,这个学术可以争鸣嘛,但是我有点不喜欢这个师傅的是说话有点倾向性比较强,其实他先说另一位师傅很多事情是臆断就为自己的观点加上了砝码,不明白真相的读者比如我这种外行就觉得说得有道理,但是如果我读到另外一个师傅也觉得有道理这个信任的前提就大打折扣了,到底谁说的是正确的呢?

其实这本书最大的用处就是表明了现在中国做学问学术腐败的现象还是很严重的,特别是书里提到某些学者自己加了一些东西到文献里面,看得我心惊肉跳,连客观的文献都可以篡改这个东西就比较不靠谱了,看来看去我还是比较担心,要是这个师傅也是自己篡改的怎么办呢,毕竟他列举了那么多文献我也没有看过啊,这个东西谁都说不清了,,,,

所以这本书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学术腐败在兵马俑这个上面是存在的,就和我去兵马俑参观的时候导游给我说的,她感激秦始皇,要是没有他就没有现在这么多工作机会,谁还去管到底这些陶人属于谁呢。

《兵马俑真相》读后感(五):书的标题过于华丽,应该用:兵马俑探讨

立场方面:

书中开篇写道:

司马迁说的话就一定是正确的?《史记》说阿房宫是秦始皇临死前几年才建造的,而《汉书》说阿房宫,是由秦始皇的高祖父秦惠文王始建的。《太史公自序》说,《史记》130篇,52.65万字。《后汉书·杨终传》记载着,"杨终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被删后的《史记》,仅剩下10余万言,而如今的《史记》,却有55.56万字,由此可见,这近46万字,都是经过后人改写或者掺杂进去的。难怪马雍先生在《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各篇年代和历史背景》一文中要说:"《史记》当中有的记载,错误百出,其材料来源多出伪造,可凭信者十无一二。"

既然《史记》几乎仅一二可取之处,为何书中通篇仍然一而再地选取《史记》的内容作为作者其他观点的佐证?似乎作者确信他用到的《史记》材料才是这“十之一二”。其实作者应该也是明白这样的道理的:在没有更准确的史料面前,《史记》是可以当作一个重要参考的。但是作者只认可自己同意的部分,这就有点偏颇了。

逻辑方面:

谈到俑坑发现“吕不韦戈”时,作者的解释说是起义军遗落的,而不是建造俑坑时的物品,原文是:“尤其进坑不久,得到"上等"兵器之后,有意无意地扔下一些自带兵器,也是情有可原的。”(这种推断性的言论通篇都是,就当观点无误)。

但是作者有单独几个篇目,论证了“俑坑中都是过时的劣等兵器”和“秦代铁制兵器已成为主流”。

作者说“俑坑中都是过时的劣等兵器”和“秦代铁制兵器已成为主流”的时候,是为了证明俑坑年代是秦早期,而非秦始皇时期。

但是起义军是秦末,照作者观点,应该是普遍使用铁兵器了。那么:秦末起义军带着先进的铁制兵器(即“吕不韦戈”)去俑坑换取秦早期劣等青铜兵器。

以这样的观点来阐释俑坑中出现“吕不韦戈”。这似乎是逻辑混乱了。

等等等等......

作者似乎一直是在为了反对而反对,容不得他人的见解,这样的所谓的学术立场值得探讨。况且作者的学术观点大概不应该是叫学术,应该是算做:十万个为什么...

总之,怀疑精神是需要的,但是需要有充分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方法。用怀疑的精神写出来的文章,不是这样断章取义,而是对比考证。

王小峰提到了学术权威和学术腐败,这似乎有点儿过了。就好像我去找巴菲特探讨炒股理念,他估计也会懒得理我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