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快煮慢食》的读后感大全

《快煮慢食》的读后感大全

《快煮慢食》是一本由欧阳应霁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80,页数:18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快煮慢食》读后感(一):小小失望一下

其实我本来都想买港版的来着,80多块。其实里面的不止在MILK上,在《城市画报》上又炒了一次冷饭。说实话,比起《半饱》来,我觉得这只是一本狗尾续貂之作。菜倒也不差,但比起前一本来,境界差得远。

《快煮慢食》读后感(二):他书里的饭菜,我的妈妈都为我做过

从面条那一页开始,后面的菜我越看越熟悉。

后来丢给妈妈看。

妈妈喵了一眼,翻了几页:写成这样,就卖34块了?改天你把我的菜也都拍下来……

我:妈,人家是写的好。

是的,作为一个男人这么懂食材,除了蔡澜挑不出其他了。

《快煮慢食》读后感(三):做菜能拯救世界?

为了听讲座特地去买来的书

结果没看两页就睡着了 说是milk上的专栏集合而成

我看到的果然也只有milk水准

不知是否我本身太老派

如果心血来潮要烧饭

还是乐意参考《家常小炒300道》之类的老派书籍

我有天不辞辛劳煮了一锅咖喱 结果老派的我妈说:

好吃 但是下次不要了

说回这个讲座 我竟然看到了多年未见的桃小宝以及未曾谋面的赵小白

也算是不多的收获之一了

讲座本身爆点全无 甚至让我有些些困

可能对着只能看跟听的食物实在味如嚼蜡

全场最好的问题我以为是:蔡澜写吃、沈宏非也写吃、你也写吃

你如何与他们有分别

欧阳老师的答案总结起来是:他们只写吃的感受 我还写做菜呢

这个答案真难以说服我。

说到食评 我更喜欢蔡澜李碧华跟沈宏非

他们对文字的驾驭能力都炉火纯青 各有特色

蔡澜写吃 生活感很强 看到末了通常以会心一笑结束

李碧华的 旁征博引 可看性高

还有沈爷 说到最后就是食色性也

相形之下欧阳应霁似乎陷入了一个哪里都轧一脚

哪里都不特别突出的尴尬境地

以至于当我们要给他定位时 只能给出'写书的"这样一个苍白的答案

看杂志上 书上 他与朋友共同烹饪的文章

似乎主角总是场景、器具和方式

关于食物 他似乎站在了一个形式>内容 外表>味道 的层面

这是老派的我不敢苟同的 但这也有可能是其他人喜欢他的地方

可是真的能在家照他这样作秀般的做菜的 又有几人?

我本身最推崇的是食物的原味 除了口味微咸外

烧菜采取能少步骤就少步骤 能少调料就少调料

最看不过眼的就是乱七八糟大杂烩 是什么都看不出来的菜

书里这样的就有很多 好好的橙子直接剥皮吃掉才是对它最大的尊重

硬要在上面加一些莫名其妙的调料配菜

请问橙子是有得罪你了嘛?

写道这里 我想起很久以前的一件小事

那时候的欧阳老师写他看到一个小朋友省了半年零花钱

不为买波鞋 只为吃一只黄金大闸蟹 的故事并相信这个小朋友的未来

定如那只黄金大闸蟹一样灿烂

被感动激励的我

内心虽然也在怀疑那个小朋友最后是不是

只是变成了一个贪吃的胖子

还是乘着金秋时节独自端坐在家门口新开的饭店里

吃了一只不知道是不是大闸蟹的螃蟹

并期许自己了一个金色的未来

我是多么喜欢写下那些文字的欧阳应霁啊

而不是这个透过milk看到的欧阳应霁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龄渐长的关系 人也变得圆滑而没棱角起来

<我的我的天>里那个把现实血淋淋剥开在我们面前

被康永喻为热冰淇淋的欧阳应霁 似乎已经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这个出些鸡肋食谱跟二流设计的欧阳应霁

这是多么令人难过的事 你说你希望用食物去影响别人

可是 请问 你要如何影响? 是叫人去买一大堆贵到爆的厨具

然后做一些不明所以的菜 这样吗?

话说回来欧阳老师本身气质很好 体态也显修长

态度温和 签名合照都很配合

最后我还是要说 你的画我实在很喜欢

如果还有能量继续画画的话

你的画册我会出一本买一本 其他的就算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