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侯孝贤电影讲座》读后感精选

《侯孝贤电影讲座》读后感精选

《侯孝贤电影讲座》是一本由卓伯棠 主编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页数:2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侯孝贤电影讲座》读后感(一):生命的本质是一种能量

和吴念真先生一样

侯孝贤先生 也有一种

在朴实亦或是不起眼的外表下

更在或许无华的文字里

有一种力量 蓬勃 碰撞 坚定

这是一种生命的沉淀 历练

刚开始看书的时候 其实有点不感冒

专业术语有点多

对于电影 我更是一窍不通

慢慢看下去

发现 其实 戏如人生

侯先生对于人 有着“第三只眼”的观察力

你的每一句话 每一个动作 代表的是你的过去 你生命的过程

你遇见过人和事 你感受到的爱 受到过得伤害

对于生命 侯先生认为需要碰撞 才有能量

这样的人生是有力量的

can‘t agree more

对于侯先生自找麻烦的行为

佩服又感动

就因如此 才会有澎湃的力量

最后自我期许一下好了

希望有一天

我也修炼的

在朴实的外表下 有澎湃如海的激情 更有生命的初心

或许 先做的是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与别人不一样的自己

《侯孝贤电影讲座》读后感(二):看错

看错了你了老侯,你还真不是一个内敛含蓄隐忍谦虚的人

所以,还真爱你呢!

(看这样的讲座整理,显然,比看天文天心们的文字更能熨帖我——比如,我最得意的是老侯说南国南国,不但是他觉得最有意思的一部作品,而且,娘啊,他说那些电影圈里的牛人们都最喜欢这电影。

要知道,南国绝对是被我排在“我最喜欢的老侯的电影”名单里第一位的。第二是“好男好女”第三是“恋恋风尘”或者“红气球”)

成都北京,一个往返,五个小时;加上等公司开工的那一个小时,把这本书看完了。有点儿后悔扔掉了舒淇的书封——老侯说舒大姐拍千禧曼波的故事,看到剪完的片子后,舒淇自己一个人对着镜子哭得泣不成声。从那儿之后,舒淇才知道自己是一个演员。自此舒大姐接的“短镜头电影”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我就知道,我喜欢老侯是有原因,我喜欢高捷是有原因的,我喜欢纽承泽也是有原因的

只是这原因,他不说我原来并不知道

欢欢喜喜的,在云层之间流着泪。就像数年前看两生花,反复好几次之,哭得稀里哗啦,我有限的白衬衣上,泪迹再没洗褪。

《侯孝贤电影讲座》读后感(三):野人講座。

書還沒有讀完,半半落落的地方,卻突然很有講話的欲望。

侯孝賢提到一個野字,記憶猶新,他身上有種氣質,很喜歡。電影對有些人來說,可能高高在上,華貴飽滿,對有些人來說,可能就是一種表達的介質而已。是他說的,找到某種狀態。

我太喜歡他所描繪狀態了,就像是書里面講座的整個過程,也是一種狀態,不是事先準備好的條框,一個主題,信馬由韁,幾十年的積累,歷練,可以講得蛛絲馬跡,甚多。

他提到拍片現場的“自殘”真有趣,保持一種真實的狀態,想想那種氛圍我都忍不住有點小激動。

書里的確有些老生常談的段落,比如朱天文送沈從文自傳的段子。我感興趣的不是這件事情本身,而是他結識楊德昌那批科班出身的電影人之后的小懵。太有趣了,一個野路子聽到種理論種術語后的迷茫不安。但是理論和術語不能幫人們找到某種狀態。電影是這樣,寫作,畫畫與藝術相關的大都如此。

突然想到那個法國電影里面,毫無基礎的婦女畫的蘋果,艷麗的要死,接近靈魂。

某次在電視臺驚鴻一瞥近年的侯孝賢,一個離去的背影,之前提到他對物質世界的漠然。印象中阿薩亞斯的片子里,他也是一副不好形容的姿態,可能還是他說的 野,里面多了很多溫和平和淡然處之的感覺。有些KTV里面有侯孝賢的歌,每次看到都覺得親切。

我覺得用天才來形容他有點俗氣。

《侯孝贤电影讲座》读后感(四):侯孝贤导演的电影3

对待电影的态度:

自觉。自觉的意思就是要认清楚电影的形式是什么?主流电影的形式,你要理解那种事的方式,换一种角度来看别种电影,如果你没有一种自觉的话你就没有办法去抛开。不需要准备。就是你要把你以前的某种观影习惯抛开,其实就是那么简单。如果你是凭直觉看,你觉得它不好看就是不好看。我的感觉就是很准的,而不是一定要研究电影然后再看,我感觉那是不行的。所以你就没有办法去训练你的眼界。因为鉴赏力就是多看,你今天看不行,别看了就一直想要去解释,不需要的。你背唐诗背了半天,你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当有一天你的年龄到了,它自然就到了。所以基本上看电影是越放松越好。越放松你可能接受的越不一样。

内部自我观念与集体观念的变迁:

在北京电影学院讲座的时候,一堆人都说他们都喜欢看我以前的片子,而且大多是年轻人,这个有点奇怪。我20年前拍的片子,他们现在看非常有感觉。这是什么意思?基本上这是需要去认真思考的。其实我去北京也有个感觉,我感觉他们是有这种文明的累积的。所谓的文明的素质,城市文明的累积,或者说西方过来的规则的累积,在内地是没有的。所谓的没有就是人与人之间通常会有一个自我空间,像西方讲的,香港更清楚,台湾也在慢慢受到影响——所谓的一臂一距,我们是有私人空间的。在任何场合,你不能一下子就贴近。这种贴近很难讲是语言的、行为的,但都有可能。我感觉到内地的学生是没有这个自我空间的。因为以前是一个集体意识,从建国以来累积从开放到现在也才二十几年,所以它的这种时间的累积跟香港、台湾是不一样的。

《侯孝贤电影讲座》读后感(五):【书摘】侯孝贤电影讲座

其实我们在童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了一个眼光,是逃不掉的,不自觉的。其实那个时候(童年)已经认识世界了,只是我们还说不清楚,也没有人告诉过我们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所以这一段时间就会先隐藏起来。

写实是所有戏剧性的源头。如果违背了生活上的规范、社会结构,或者我们习以为常的风俗、或者人伦,你想叛逆,想逃脱,就会跟正轨的发生冲突。你越想理解生活的底色跟结构、规律、标准程式,越容易看到戏剧性,不是简单的有个人死了,或者有什么不孝、虐待、杀人。有时候阴沉的东西其实更令人恐怖。有一种人就是损人不利己。人这种东西很复杂。

其实,文学、文字书写比影像深邃。为什么?因为文字的使用非常需要抽象思考。有时候我看外国人拍的一个片子,他最后只讲了一个道理,我说还用那么麻烦?说半天还比不上一篇文章,一篇文章渗透出来的宽度、广度、深读都比电影强。所以电影千万不要附炎于理论。

(《风柜来的人》)它的主题是这样,生命就是饱满,但是还没有造型,还没有融入社会,其实融入社会有时候也蛮惨的,它融入一个社会规格里面,慢慢地这些东西就被束缚了。

所以开始拍,你什么都会拍,其实你忘了,每一个你捕捉的物件,捕捉的场景,基本上是直接反射到你的。假使有了这种感觉,一直训练下去,你就会非常准确地,会有一种鉴赏力,其实最难得的就是你的鉴赏力,那就是你的眼光。

你了解自己,你才会发现别人的不同。你不了解自己,就不会发现别人的不同。

认识自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其实最难得,可能你看一辈子,到最后还是没认清你自己。你会掩盖自己的弱点。

你不知道生活中有多少荒谬,所谓黑色是从生活中的荒谬来的。黑色电影,其实是看你怎么看透现实生活,然后使用,没有什么才是比较深刻的。我告诉你,深刻不深刻关乎你的眼界,看你有有没有这个鉴赏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