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儿童文学的乐趣读后感1000字

儿童文学的乐趣读后感1000字

《儿童文学的乐趣》是一本由(加)佩里·诺德曼 / (加)梅维丝·雷默著作,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54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儿童文学的乐趣》读后感(一):浅谈儿童文学的功能和作用(二)

此外其涉及的方面也非常广泛。如儿歌《歌唱二小放牛郎》有助于儿童认识历史;绘本《小威向前冲》有助于儿童认识自我;问答歌《什么虫儿空中飞》有助于儿童认识自然等。 其次是引导教育的功能。在认知的基础上,儿童文学还具有一定的引导教育的功能。儿童文学对引导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正确引导儿童的价值观;帮助其培养好习惯、改正坏习惯;帮助儿童良好品格的养成等。其以生动优美的笔触,丰富细腻的画面,循循善诱的方式影响着儿童的思想走向,帮助其心理层面不断成长。如《驴子回忆录》告诫孩子不要骄傲、任性,而应和蔼、谦逊;《木偶奇遇记》教育儿童不要说谎;《菲菲生气了》则向孩子们示范如何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等。

《儿童文学的乐趣》读后感(二):浅谈儿童文学的功能和作用

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提供和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以读者对象的年龄段为标准,儿童文学一般被划分为幼儿文学、狭义儿童文学和青少年文学。以文体来划分,又包括儿歌、儿童诗、图画书、童话、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寓言、儿童剧、科学文艺、儿童报告文学等形式。无一例外,对于儿童都有着促进其认知发展、引导教育、审美培养、娱乐消遣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是认知方面的促进作用。儿童由于思维较为简单,认知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很难接受概括性、抽象性的知识。而儿童文学善于使用口语和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较为简单的词汇和句型,它的结构也非常简单,常使用相同句子结构在同一个叙事片段内反复重复的手法进行表述,贴合儿童的认知结构,更容易使儿童接受。

《儿童文学的乐趣》读后感(三):浅谈儿童文学的功能和作用(三)

第三是审美方面的培养的功能。基于儿童大脑发育尚不完全、思维能力不强的特点,以及对于图画、色彩、人脸、声音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特殊偏爱,抓住这些特征创作的一些作品既可以使得儿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可以陶冶儿童的思想情操,并培养他们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其中以绘本最具代表性。处于学龄前的儿童思维活跃,没有什么压力,对鲜亮颜色较为敏感。特别是代表明亮的、温暖的、鲜艳的、快乐的、娇美的、柔软的、生动活泼的、纯真等的色彩都是儿童比较偏爱的,因而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大多数绘本作者具有相当深厚的美术功底,这从绘本本身就能体现出来。如《我们玩捉迷藏》、《小蓝和小黄》、《画了一匹蓝马的画家》等等。这些优秀绘本尤其注重色彩搭配均衡,颜色丰富、鲜艳,更能抓人眼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儿童审美的形成和发展走向。

《儿童文学的乐趣》读后感(四):小孩使世界扩大,孩子们带给父母的收获,也许超过父母带给孩子的

文|弥小木

孩子们带给父母的收获,也许超过了父母带给孩子的。

这两天在读《儿童文学的乐趣》,里面有两位作者对自己的介绍。

作者之一佩里·诺德曼,分析起自己来,是毫不留情的。佩里·诺德曼从自己的犹太身份局限说起,聊到男性视角的局限,聊到身份的局限。深刻地剖析自己,冷静地认清自己的视觉盲点,佩里·诺德曼所有的“自我介绍”,无非是告诉读者,阅读这本《儿童文学的乐趣》,一定不能局限于他的观点,一定要有阅读者自己的思考。

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佩里·诺德曼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就一直给孩子们读书。孩子稍稍大一些,佩里·诺德曼在阅读这件事上,会继续和孩子们分享自己读的书。

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里,佩里·诺德曼发现了孩子们的“迷人、古怪”之处,联系到他自身的经验,佩里·诺德曼得到的经验是:因为孩子们是独一无二的,因而,孩子们的阅读经验,也是独一无二的。

《儿童文学的乐趣》的另一位梅维思·雷默,很巧,她也有三个孩子。

从小跟着父母搬家的梅维思·雷默,在父母身上学到了很多。比如,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就主动融入新地方,主动建立联系。建立联系的方式,可以是了解当地特色建筑,也可以是走出去,与当地的人们认识,还可以通过阅读。

当梅维思·雷默的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因为她本身的文学专业,对于即将开启的亲子阅读,让梅维思·雷默感到困惑的是,不知道该选怎样的书,和孩子一起读,不知道孩子会从阅读中,获得怎样的收获。

爱思考、爱学习的梅维思·雷默,看到有儿童文学的课程,当即加入学习。后来,在与三个孩子相处的过程里,梅维思·雷默也有了自己深深的体会。梅维思·雷默说:想要阻止孩子们不接触成人世界的知识和疑问,以此来保持他们的童真,完全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老舍先生写过一篇《有了小孩以后》,开篇介绍的就是有了孩子之后的身不由己,不能再好好写作,甚至说“家庭之累,大半由儿女造成”。等再看下去,才发现,老舍先生真正想说的,可不是有了孩子后的束缚,而是“小孩使世界扩大,使隐藏着的东西都显露出来。”

佩里·诺德曼从孩子们身上,获得的经验是:孩子们的阅读经验是独一无二的。梅维思·雷默从孩子们身上,得出的结论是:想保持孩子的童真,阻止他们主动探索的方式,是错误的。老舍先生从孩子们身上,感受到的是:小孩使世界扩大。

有了小孩以后,我们又从孩子身上,得到了哪些独一无二的经验?

我是弥小木,一位真诚的阅读分享者。欢迎关注,共同成长~

《儿童文学的乐趣》读后感(五):引发大人关注的教材插画,若孩子也关注了,不妨从另一角度思考

文|弥小木

最近孩子教材中的图画,引发不少人的关注。个人对于孩子的教材,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没过多关注孩子的教材。因为这次的讨论,速度打开孩子的教材翻了翻,还好是不同的版本,没什么问题。

网上的讨论从教材,延伸到其他的童书,有人分享自家孩子看的童书。其中有一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讲的是动物故事,主题却是“暴力”,小故事的结尾还有总结。总结的内容是,如果故事中动物的妻子,不怎么样,就不会挨打了。

原本对于有这样“总结性”的书籍,并不是很喜欢,再看到这样的“总结”,非常地惊讶。这样的童书,能称之为童书吗?

童书是孩子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孩子看的童书,价值观的引导,是潜移默化的。童书的创作主体大多数是成人,建议都看一看《儿童文学的乐趣》这本书。

两位加拿大作者佩里·诺德曼和梅维丝·雷默,在《儿童文学的乐趣》里,分享了成人阅读儿童文学的状态。

成人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最容易陷入的是“猜测”的状态,“猜测”作为儿童读者的反应、认知能力等等。但“猜测”往往是不准的,尤其是没有根据的“猜测”,更是有偏差的。

如果想脱离这种“猜测”的状态怎么办?努力找出儿童文学作品中的“隐含读者”。什么是“隐含读者”?《儿童文学的乐趣》里,给的定义是:表示类型、刻板规定、真实读者阅读时的口味和兴趣、邀请读者扮演的隐含角色。

“隐含读者”往往需要读者主动去寻找、体会。“隐含读者”大部分是“儿童”,即使成人再怎样努力,也成不了“儿童”。看起来是很矛盾的一个话题,成人既然成不了“儿童”,又如何找出并体验“隐含读者”的“儿童”呢?

让阅读自然进行。

在寻找“隐含读者”的时候,阅读者往往会忘了最真实的阅读反应:自己的阅读反应。而自己的阅读反应,不仅真实还很宝贵。

让阅读自然进行,读完后,思考“隐含读者”邀请的扮演角色是什么?需要怎样的知识库和阅读策略,真实的孩子与“隐含读者”会有什么不同?思考这些问题,会让成人阅读者更了解儿童文学,也能认识到真实儿童的阅读状况。

说回引起广泛关注的教材中的插图。

有不少的家长,在看到教材中的插图后,觉得不适,侧面问过自家孩子对这些插图的感受。孩子们的回答,有的是无感,有的压根没关注,有的觉得画面无神。对这些插图的感受,孩子或许没大人那么强烈,但总体来说,不是积极的、向上的。好的插图,不仅能让孩子对文字内容,有更深刻地理解,还能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如果,创作、审查这些教材插图的成人们,在教材出版之前,能对教材中的文字、插图,通过“自然阅读”的方式,并且在阅读后思考“隐含读者”,也就是孩子们会有的反应,或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了。再不济,将创作出的内容,试着拿给真实的孩子们阅读,观察、交流他们的阅读体验,也能得到很诚实的反馈。

说起来我开始关注童书,也是因为发现孩子阅读的有些童书中,会有价值观的偏差。课外阅读,我们可以主动选择,而孩子们用的教材,却不能。哪怕是现在发现问题,也不太可能一下子就调整过来,需要一点时间。

那么,在这个阶段,大人们可以做什么?

如果孩子对于这些教材中的图画,没有太大的关注,大人们也不用和孩子太多讨论。要是因为大人的过多关注,而让孩子过多关注,反而适得其反了。

如果孩子已经关注到了,家长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引导孩子去思考:什么样的书,是值得我们阅读的?童书作家管家琪曾分享过“要培养对任何事物的品位,都是需要时间的。”既然遇见了,不如将它当成例子,好好讨论一番。

分享《儿童文学的乐趣》里的一句话:

我是弥小木,欢迎关注,共同成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