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终极美味读后感精选

终极美味读后感精选

《终极美味》是一本由[法] 妙莉叶•芭贝里(Muriel Barbery)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终极美味》读后感(一):人之将死,思绪万千。

著名美食评论家即将走到人生的尽头。他回想着人生很多个瞬间,从童年到老年,从生活上到工作上,从初出茅庐到声名鹊起。周围的人和物也纷纷发表了对将逝者的人生总结。有恩爱的发妻、器重的侄子、怨恨的儿子、懵懵懂懂的小孙子、被抛弃的情人、被打压的餐厅的老板、打酱油的门房,还有狗呀、冰激凌呀、威士忌呀。

每人一段。很热闹却很清丽的小说。小说结尾,美食评论家点名要吃最廉价的超市里买的小甜点。这就是终极美味吧。就如周星驰说的“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食神,或者人人都是食神。”所有的言论尘埃落定,一切盖棺定论。

一个人的逝去,犹如宇宙中的流星陨落,每天都在发生,平常之平常。人生不过如此。

《终极美味》读后感(二):我触及了上帝

相形之下,我拙劣的文字能力,无法描述这本书的好。

我只能大概描述下你该如何体会。

选择一个你心情平静的下午,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可以是阳光明媚的公园一角,或者是一个咖啡不错但是人迹罕至的Bar,都很好,或者说下雨的星期天,总之,你需要给自己一个平静的内心。

如果说,你想从这本小册子里去寻求美食,像食谱一样,或者说,是仅仅是食物的愉悦,大概寻不真切。

它体会出,对食物,对生活的热爱,那详尽的细腻的文字,你可以把这些美食想像成你曾经吃到过的最好的东西,然后,你跳出了这本书,却像一只风筝,被这本书牵着……

生活始终是主题,感情,或者性,有时候淋漓尽致,有时候轻描淡写,好像是一顿不错的法餐,十分有起伏。

我很喜欢。

《终极美味》读后感(三):吃货有感

实不相瞒,全书都是在我把头枕在搁着凳子的左脚膝盖上的夜宵时光中度过的,它让我这几天的夜宵有如三等舱升成了头等舱一般。

这本是纯粹食欲上的共鸣。仅仅通过略带丝丝情色感的文字,鼓舞着我的咬肌和味蕾对夜宵笃悠悠滴进行咀嚼与吮吸,满足深夜肠道的轻微控诉。对吃货来说,吃的精妙之处不在于吃的多好多贵多快,而在于有持续进食的一种欲望,一股无法遏制的战斗力。这种状态就和解做不来的数学题一样虚度光阴,汁水在牙缝间不均匀地滑过,肥嫩的舌头有着远超佩涅罗佩编织的勤快,不放过任一滴油面筋包肉上的浇头,扁桃体开开合合将食物小块的残渣挤入细小的凹陷里,一切的终点唯有空碗里清水难以冲去的油腻。

但这样也很难达到通常说的饱的状态。吃只会不断去突破大胃王的界限,以至于饭前来个融着芝士的甜点也是随着性子来了。基友一度推荐我靠自助来达到正常合理的一日三食,不过去年冬天尝试了两个礼拜后倒是深刻地发现,自助对吃货其实诱惑也一般。吃三个钟头,前半小时可能对各色肉类海鲜充满神秘与新鲜感,而后的两小时就只是不断去机械重复之前牙齿对餐盘行刑的轨迹,带来的口感就和连着三天在阿娘面吃面类似,不用第四天就对端上来的混着麻油的汤料见都不要见了。所以吃自助说是说对胃口大的人很友好,可以吃回本,但没了那种两眼放光的兴致,其实也不见得。

相比于此,人多一起点菜吃可能会带来“哦我可以多吃点不同花样菜”的欣慰。但盘子消灭的速率和人数也成正比,前一种的嚼劲还未失,后面还带着丝的肉就吞了下去。一切都在赶,人人都在暗地里勾心明面上斗筷子,本来想着饕餮的美味反而成了最原始的贪婪,大声扯话题也破坏了祖传的吃饭要细嚼慢咽的奥秘。

但贵的,吃得是真得香,霸道的香,爽到像中华小当家在樱花林间神游裸飘的那种。不过事后看看支付宝余额,想想性价比,心理落差其实会适得其反,甚至还有点懊悔,但是真得爽。

经多年总结的经验,三四个月不吃的店,吃一次嘴巴砸砸喊灵,连续吃第二次即使换不同的菜点也后悔进错了店。不过最好吃的还是老妈烧的,主要可以体会到菜丝的不断精进和某一天盐放多或蛋清没打匀的断崖式体验。

最后放上一张这些年吃过最amazing的食物(正当中乳黄色的酱),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酱,我也一直很想搞清楚这是什么酱,但其实一直猜不透一直也不去了解也是一种乐趣。讨论过应该也就是水、鸡蛋、盐、奶酪、玉米几样简单的食材加工混合而成,但那入口浓郁又俗,咸甜在舌边和尖部交替出现,即使干吃,也不会有任何粘滞的感觉,虚无的口感、不可捕捉到的味道还没渗入就滑进了食道,遗憾当时没在菜单上找到对应的名称。不过其实没有再点一碗也反而使这酱料成了终极美味了。

《终极美味》读后感(四):油炸小天国

对美食评论的热爱从来都无法自拔,无论是唐鲁孙只能让人空羡慕的镶红旗美食经历,还是沈宏非嬉笑怒骂的不正经美食考据学,从殳俏细腻至幼儿园肉丸子的俏皮,到蔡澜信手拈来的朴实风范,美食评论似乎永远无法叫我觉得厌倦。

所以,这本《终极美味》属于那种我不用拆封就会结帐的书。剪头发的空档,加上一两点钟被自己愁得睡不着觉的挑灯夜读,只消大概3个小时你就可以读完这本105千的作品。

该从哪里说起呢?

先宣布结论是通过《终极美味》,我找到了自己眼里的终极美食评论。

一.

由于没有序,所以前几篇一开始是不怎么看得懂的。好在作者真诚又华丽的字句会抓着你不放弃地求索下去。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这样描写食物,不理解的人也许会说她夸张神经,理解的人会血脉贲张有种想流泪的冲动:

“只能以赞叹两个字形容。在我齿间滑过的,既不是固体也不是水,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物质,保留了前者的形状和并不虚无的口感,以及后者的滑动感和无比的轻柔。真正的生鱼片不必咀嚼,就能在舌头融化。它适合我们缓慢灵活地轻咬,并不是要把它碾碎,就能在舌头上融化。对,滑嫩:就不是柔软也不是滑口;生鱼片是薄如蝉翼的天鹅绒和丝的组合,两者都涵盖到,在神奇的炼金术中挥发如气体,但依旧保留了云朵所没有的牛奶版实体。”

“生的番茄,在花园里一采下就狼吞虎咽地吞下,温热又充满沁凉,如果放在冰箱、加醋或是加状似高贵的橄榄油都是侮辱,都会掩盖它本身的丰富。它到底是糖分、水、水果、果肉、液体,还是固体?生的番茄,在花园理一采下就狼吞虎咽地吞下,是所有纯简的感官的极致,想瀑布般在嘴里蜂拥,集合所有的愉悦。饱满的外皮稍微抵抗着,柔软但有弹性,里面的纤维融化,带籽的汁液溢出嘴角,我们毫不怕脏地用手指抹去,这个丰满的小圆球在我们体内吞吐出大自然的洪流:这就是番茄,这就是探索。”

二.

作者没有仅仅是在写美食,反而笔触走得更远。可是绝不是那种借物咏志的文体,因为你确信她是一个热爱食物本身的人。这里插一句我看蔡澜的节目最喜欢看他一看到好吃的先独自赶紧享用,过了瘾罢再跟旁边的小姑娘们说,啊,来,你们也尝一尝。这一点不绅士的细节反而为他更添一分可爱,让你佩服,这个老头儿,到底是有多爱吃。

妙莉叶的每一步更远,都是因为她散播在周围的神经网络,让她总是感受到感触到,更多食物以外的东西。

“科乐城农场前百年老树下,在男人们愉快兴奋谈论野猪在行李箱的故事中,我吃到了生平最美味的一餐饭之一。那餐饭简单而美味,但我狼吞虎咽的不只是生蚝、火腿、芦笋和鸡,他们都美味可口但居于次要地位,主要是和他们的交谈闲聊松散,没有主题但充满热情,让我像孩子般激动。我享受这那些字句,是啊,在他们哥儿们乡村聚会里泉涌的字句。字句是一个珠宝匣,把一个孤零零的事实化作一个精选的时刻;是一个魔术师,把一个事件美化,让它成为难忘的、值得存在记忆宝库里的事。生命就是字句和事件的交互渗透,前者为后者披上豪华光彩的外衣,几乎要取代吃的东西成为飨宴本身。我兴高采烈万分珍惜的,是字句而非大鱼大肉。”

书看到中间的时候我翻到了最后一篇为了知道结果。

是的,与其说这是一本篇篇独立的评论集,不如说她是一条线索贯穿多人称叙述的小说。

讨厌破坏悬念如我,很少见地跳跃着查看结局,都是因为太想知道那线索的答案——这个美食国度的国王,在临死前一直想要寻找的那道菜,到底是什么。

“我将要死了,但这没什么重要。自从昨天,自从夏波宣判以外,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我就要死了,但是我想不起在心中萦绕不去的一个味道。我知道那个味道,是我生命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真实,它掌握了我一直拒绝去倾听的心声。我知道那时童年时期或是青少年时期的一个味道,一道绝妙好菜,超越所有美食评论,超越所有我所谓的吃的愉悦的欲望和奢求。一个遗忘了的味道,深藏在我内心深处,在垂暮之年才又冒出,好想是我生命中唯一说过或是做过了的真实。我不停寻找,但找不到。”

所以须要到最后,这本书的意义才浮出水面。那道菜,才是这本书的意义。

油炸果,是油炸果,是他写过许多“不客气尖锐文章”的油炸果,在他眼里“外皮完全丧失了永恒的对比性”的油炸果。

“我们怎么能背叛自己到这种程度?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对不起自己,睁着眼否定自己的喜好,侮辱自己喜欢过的东西,把自己的口味扭曲到这种程度?那时我十五岁,和那个年级所有的孩子一样:放学时都饿得不得了,来不及分辨吃的是什么,就狼吞虎咽地吞下,带着一股洒脱,只在今天我才记起这股洒脱和随意,而这正是我所有的作品所欠缺、因而失败的悲惨原因。今晚我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弃我所有的作品,毫不后悔,只为最后再吃到一次超市卖的油炸小甜果。”

“许久以来,我为了其他高贵的珍馐而失去了它,牺牲了它,事实上我真正想要的并不是那些高贵的珍馐,在生命垂暮的此时,甚至差一点和它失之交臂。”

“我一生中大可以不断地描写它,但却从来没写过赞美它的话。经过这么久的漂泊,在我即将要死的时刻,终于重新找到了它。保罗是不是在我死前及时把它买到我面前,其实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就是这样一个关于味觉的独孤求败无剑胜有剑的故事。

书里的那个美食评论大师一生入戏太深,到最后一刻才恍悟,最终无悔于人间。

其实对于更多人来说,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小甜果”是他们的“小天国”,而更大的可悲便是,即便知道,他们还是咬着牙要逆着“小甜果”的方向,追求那根本不在真理里的幸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