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荷马史诗经典读后感有感

荷马史诗经典读后感有感

《荷马史诗》是一本由荷马著作,20.00元出版的2008-11图书,本书定价:217,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荷马史诗》读后感(一):托尔斯泰评荷马

“无论荷马与我们的相距多么遥远,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进入他所描绘的生活。我们之所以能够这样进入,主要是因为,不管荷马描绘的事件与我们多么疏隔,他相信他所说的并且严肃地说出他正加以描绘的东西,因此他从不夸大其辞,也从未失去分寸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必说阿基琉斯、赫克托尔、普里阿摩斯、奥德修斯这些特点鲜明又栩栩如生的卓越人物,也不必说赫克托尔的告别、普里阿摩斯的出使和奥德修斯的归返等等诸多感人至深的场景,整部《伊利亚特》——《奥德赛》更是如此了——自然而然地与我们所有人密切相连,仿佛我们曾经在诸神和英雄之中生活过,而且现在仍活在他们当中。”

《荷马史诗》读后感(二):众神之下

开头第一句,高歌吧,女神,为了阿基琉斯的暴怒。我被这股阳光文风深深吸引。终于这一周读完上部伊利亚特,这部主要讲阿开奥斯人首领阿伽门农攻打特洛亚人英雄赫克托耳的战争故事。战争漫长而又残酷,人们想过终止却又被各种天神诱惑,有成千上万牛羊的贵族,一个个倒在战场之上,两眼被黑色迷茫罩住,不能再享受一点幸福,而等在家里的老父则悲痛不已。懦夫与勇士,英雄与小人都要通通在这战场上死去,命运主宰着一切。这是一部用诗记载的历史。优美高昂凄惨和谐的交织在一起,很美,很残酷。

我是分割线

终于读完下部《奥德赛》,感触很大,英雄不再风光,都走向各自的陌路。战场上天神般存在的阿基硫斯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刻倒下,身边躺着其他勇敢的英雄;阿伽门农被出轨的老婆及其情人陷害在酒宴当中,最智慧的勇士奥德修斯需要苦苦在外漂泊20年才可以只身一人落魄回家,母亲因不堪相思提早过世,妻子老父及幼儿被他人欺侮。不堪设想,那些战死在疆场的勇士家人又是何种光景。在争斗夺利的世界里没有一处合祥,轮回,受苦。

《荷马史诗》读后感(三):罄竹难书

当译者以一种“高姿态”盛气凌人之时,我们只能为一本译作摇头叹息。

以译者在前言中的“夸耀”为例:

------------以下内容为原书所著,并无更改---------------------

本书将《荷马史诗》这部经典著作故事化,较其他版本有其明显的特色:

其一,文字叙述洗练、简洁。特别是人物的对话更符合情景和任务的思想感情,而无其他众多版本冗长、啰嗦,不符合情景真实的对话。

其二,力求尊重《荷马史诗》原诗的精神,但同时,对神话的成分做了恰如其分的修剪,对于故事主线关联不大的细节进行了删节,使之更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

其三,在改编故事的过程中,并没有人云亦云,以陈腐、落后的视角去审视、批判古希腊和特洛伊的英雄们,而是以更加契合今人观察的角度、思维的方式以启发读者认识这些远古英雄的真面目。

其四,以人性、人权、民主、反战的现代意识去重新审视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史实。目的是为了帮助现在的读者在更高、更深的层面去理解原始文明的野蛮与残暴,同时,隐含了对西方文明的殖民情结的批判,张扬了中国的儒家文明,这也是同当今世界和平的主旋律一致的。

其五,在改编中,坚持让读者在轻松读懂故事的同时,启迪智慧,让读者有所感悟,并初步了解中西方两种文明从根源上的不同。

---------------引文结束---------------------------------------------------

一本译作,删了又删,改了又改,且不论还剩下多少原书的“精华”,光是意义,就洋洋洒洒地开列五条,并且不无得意地标榜“主旋律”、“理解能力”、“批判殖民情结”、“张扬儒家文明”,译者的那种阶级优越感和民族自豪感跃然纸上。

以下我们逐条分析:

在“其一”中,译者以“简洁、洗练”为借口,剔除原著中大部分“不符合真实情景的对话”,并且批评“其他版本冗长、啰嗦”;显然在译者看来,他们才是抓住荷马史诗精髓的人,纵然是荷马本人再世,恐怕对于这本书里“什么是冗余,什么是精华”的了解,也不及译者的十分之一。

在“其二”中,译者对神话做了“恰如其分”的删减,并且充分考虑到了现代读者的理解能力,真是“用心良苦”!译者既然有如此水平,翻译区区一本《荷马史诗》,可真是屈才:神话故事删节的“恰到好处”,还能在翻译中为读者着想,这本书与其说是“译著”,不如说是“合著”或者“新著”,既然译者自信水平甚高,何必再去翻译荷马的那本晦涩之书,直接出版一本自己编撰的神话故事集,或许还能流芳百世,岂不壮哉?!

在“其三”中,译者一扫过去“陈腐”的视角,而是通过修改、删节的方式“启迪”读者认清这些所谓英雄的真面目,真可谓是用心良苦。看来之前翻译的《荷马史诗》,都无法辨别英雄的虚伪表面,直到我们这本书的译者横空出世,这才让这些英雄还原本来面目,可敬!可叹!

“其四”无疑是本书的最大亮点,或许也是译者最为得意的地方。译者借着翻译这本书的机会,深入批判了西方文明的殖民情结,通过弘扬儒家文化,以人性、人权、民主等等“先进”的理念重新审视了这本西方的伪经,真是做到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且宣传了“世界大同”的主旋律思想,为《荷马史诗》的传播和发展立下了丰功伟绩!儒家文化在这一刻和西方的文明水乳交融,全世界臣服于博大精深的儒家文明之下——因为这样的文明,无所不包,海纳百川,在两位译者的辛苦努力之下,最终得以发扬光大!

“其五”这一部分,译者化身教师,以尊尊教诲的授课,让变身“学员”的读者们上了生动的一堂思想教育课,通过一本删节了的《荷马史诗》,深刻地反映了东西方文明在根源上的不同,并且启迪了心智,让读者拥有了更“正确”和“优越”的世界观,可以说这是一本“一本顶万本”的传世之作。

一本《荷马史诗》,一本在译者精心绘制下,改头换面的《荷马史诗》,不仅是一次西方文化的宣传册,更成为了东方文明的招魂盘。

《荷马史诗》读后感(四):神一样的阿勒桑德罗,吓得面色苍白手脚颤抖

“神一样的阿勒桑德罗倒吸一口冷气 / 为了避免送命,他退回到队伍中去 / 就像一个人在山谷中碰到毒蛇 / 他面色苍白,手脚颤抖 / 连连后退。”

我想,荷马大爷肯定不是要黑神,而且他也不像一个喜剧诗人。这看起来更像是构思上的缺陷,就像在整部作品中,人物智商经常有下线的时候,在人和神的能力上有时高时低的安排,在逻辑上对于“神意”和“命运”的混乱,这些或许正是表明,荷马大爷在构思上力有未逮的问题。

当年我读到荷马对特尔斯特斯的描绘和塑造,心里很是不满。特尔希特斯作为一个小兵,在特洛伊战争中,显然只是一个炮灰。他没有高贵的出身,神的眷顾,没有出众的身体和能力,也没有有名望的朋友,很难让人相信他是为了功名而来的。或许有打胜之后劫掠来的战利品,但是却以很高风险的死亡为代价。在荷马描述战况的时候,他会提及那些杀人的英雄的名字,和被杀的英雄的名字,这些人多半都有显赫的身世。但是那些人数更多、死亡更多的士兵们,是没有名字的,也仅仅简单被提到死了多少。他们就像兵线上的那些无名小兵一样,仅仅是英雄们升级、赚钱买装备的工具。如果仅仅是英雄们为了争夺一个女人而发动这场战争,那么和这些小兵又有何干?所以特尔希特斯向阿伽门农说,你又不缺钱,又不缺美女,为何要把阿凯奥斯的儿子们、丈夫们、父亲们推向死地?我当初,就非常赞同特尔希特斯的看法。然而,荷马却刷ad hominem,不去反驳,反而把特尔希特斯描写成一个丑陋、瘸腿、鸡胸、驼背,而且秃头的丑八怪,并且让奥德修斯把他当一个小丑进行杖打,并被众人嘲笑。我以为这很是缺乏对小人物、弱者的关怀。

我记得在某个地方读到对阿克琉斯的评价,说这位英雄,这位被描绘成神一样的(感觉怪怪的)当时的第一英雄,这位不仅武功最高,还是第一帅的美男子(“尼柔斯是特洛伊城下阿凯奥斯人中最美貌的一个,仅次于佩流斯之子阿克琉斯”),性格上“残忍”。但是看起来,其他人也都一样的残忍。特洛伊盟军和阿凯奥人盟军疯狂厮杀、尸体遍地血流成河时,荷马说,众神坐在山顶上看得不仅津津有味有时候还哈哈大笑;在打斗中,有很多人都投降了,请求饶命,然而英雄们往往把剑就把抱着他们腿苦苦哀求的人的脑袋削掉了,头滚出去老远,嘴巴还在一张一合说着什么;奥德修斯回到家,对于吃喝他的财产、求婚他老婆的年轻人,将他们全部杀死不说,还顺便把不忠的男女仆人都杀掉了。这也就意味着,“残忍”并不是阿克琉斯的性格,这不是荷马或当时的文化所认为的一种性格特征。如果所有人都有这个特点,这就不是阿克琉斯的个体性格,而是一种民族性格——当然,民族没有性格,只有文化;文化又在演变,对应ideologies。在这个意义上,可以看到荷马史诗的内在精神,隐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我前面提到的一种人文关怀,毕竟,在希腊时代,人们的世界观不像今天这样作为一个物理世界的这种确定性,还带有许多浪漫的幻想。在这个世界观中,最重要的是,命运是被定下的。如此,人们便能够坦然接受生命中发生的不幸,并且养成一种达观的态度。既然福祸由天定,人们便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既然生死不由人,也就不必小心翼翼地贪生怕死。在这种观念之下,人们就不再寻求去控制自己的人生,就像现代的时代精神那样,认为一切都在自己把握,于是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对成功、名利手段的寻找上,认为没有成功是没有找对方法。甚至,在较不那么“命运”的小事上,比如两个人之间的比赛,往往输赢也不是自己争取来的,而是神仙决定的。就如书中英雄们之间各种技艺比赛、生死打斗中,神们会施展神力帮助自己喜欢的英雄,捣鬼对手那样。这样,就如荷马笔下的人们一样,最被看重的不是能否生还,不是能否杀死伟大的敌手,不是是否能够赢得战争,决定这些的不是命运就是天神,因此他们追去的是被人看重的品质,即一个人是否勇敢、是否坚毅、真诚、讲义气、好客等等。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希腊这些英雄和英雄们的描述散发出诱人的光辉,就如阿克琉斯在朋友死后出现在战场上时,神从天上用探照灯照射下来一束光环在他身上,使得战场上所有人为之震惊那样。

书中关于命运、神的干涉和个人奋斗之间的关系,书中对女性的歧视(应该是无视),值得改天详谈。(在《道德动物》中,赖特说,男人之所以把女人看作财产,是因为男人亲子投资成本很高因此必须守住女人的贞操以免养育了别人的孩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