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trickstersD 魔學詭術士3经典读后感有感

trickstersD 魔學詭術士3经典读后感有感

《trickstersD 魔學詭術士3》是一本由久住四季著作,台湾角川出版的2008/10/27图书,本书定价:NT$22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rickstersD 魔學詭術士3》读后感(一):废话还是稍有些多,否则可以给5星吧

嗯... 基本上这本得看完前两本再看比较有效果,所以,里面有些和前两本比较重复的交代,其实没啥必要。

文字比较不错,谜题设置确实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虽然这种诡计应该也不是首创,但是因为看过了前两本之后再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和诡计相比,人物描写依然稍微弱一些。

《trickstersD 魔學詭術士3》读后感(二):真.暴风雪山庄内的欺诈表演(泄底)

继第二卷尝试了(伪)暴风雪山庄之后,本卷出现了真正的暴风雪山庄,“我”突然晕倒之后再次醒来,发现和凛凛子还有推协的成员一起被封锁在了大楼里,大楼里一片漆黑,众人还发现有人使用了[召唤]的魔法(有人被恶魔附身了),而且不断有黑影出没,恐怖的氛围营造得很好。随着众人的调查,疑点越来越多,而成员也逐一消失(所以这次也算挑战了一把无人生还),谜面的设计上也算是比前两本更上了一层楼。本篇的梗本身不算特别,但是整个事件比较复杂,而且作者在过程中设计了诸多误导和弯弯绕绕的情节,让这个故事更富趣味。

解答本身很简单,第一个核心就在于“我”不是“天乃原周”(“我”被恶魔附身了,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在案发的起始部分,或者在后面作者说“存在误导系列读者的诡计”时我都有想到这个解答,但是中途由于凛凛子等人的言行,无人生还事件的发生,时隐时现的黑影(猫)还有最关键的meta情节(将整个系列设计成作中作,还有突破次元壁的呐喊),这一系列红鲱鱼之后我也开始怀疑自己一开始的想法,不得不说误导真的很充分,解谜环节主要是从“衣服纽扣”这一细节来进行了推理,并且通过衣笠的话来锁定了“我”的身份。

第二个核心就在于暴风雪山庄+无人生还的解答,但这一切的诡计,甚至是凶手的身份都在文中直接明晃晃地写出来。中段众人在讨论解答的时候就指出了[结界]存在的可能,甚至指出了需要两个法术师才能做到,此外还提到了[易容]的存在,可以说是直接点破了解答,暴风雪山庄正是由“我”和老师共同制造的,此外由于暴风雪山庄里的“周”是假的,那没识破这一点的凛凛子自然就是其他人易容的,而无人生还这一点也可以从“所有人都在一楼消失”推出是“我”从一楼开门把人都带出去了,但是由于那一连串的误导,导致摆在眼前的事实也被我忽略了。最后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动机解答,即“为什么要使用[召唤]”,利用“测试实力”做解还是挺有趣的。

本卷整体情节有趣,误导充分,把案子包装得很不错。此外,本篇拉开了最后一段故事的序幕,期待后续展开。

《trickstersD 魔學詭術士3》读后感(三):面壁与破壁

时至今日,推理小说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定势,本格派,变革派,新本格,硬汉派,写实派,我们似乎再也不能找出更新的诡计,更新的作品甚至更新的写作方式,固定的名词与固定的模式似乎是人脑所能想到的极限,甚至成为了八股文,成为了被桎梏的某种定势文体。三段式和意识流这些推理文风似乎已经被写尽写完了,即使有所变革,也是在语言风格和叙事方式上做文章,甚至如某些新本格小说的作者一样,只是玩弄读者罢了。

于是,诸多的推理小说家绞尽脑汁,试图推陈出新。清凉院流水,西尾维新在自己的作品中甚至以主角之口曾经驳斥过这类文风,而东野圭吾在作品中从古典推理小说的人物开始一直调侃到当今日本文坛的推理小说的著名作家。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当今的现实推理小说似乎已经无法可写,无料可用,于是以推理调侃推理,以推理反讽推理的作品开始大行其道。

在这个时候,魔学诡术士出现了。

笔者无意将其作为里程碑式的作品大肆渲染,然而推理这一根植于逻辑的写作方式中出现新的概念就好像为其开放了另外一扇门扉,这本身就是对于推理作品发展方向的一种探索。

魔学这个概念,从1的伪变革实欺诈,到2的回归本格派推理的公平竞争,直到第三部,作者在探索之路上已经破除了曾经伫立于前的障壁,达到了一个平衡点,在这个平衡点上,魔学不在是推理这盘主菜的边角余料,也不是包裹在古典推理与欺诈术之外的蛋壳,它已经融合进了推理本身的概念中,他作为推理小说公式中的变量存在,却又有其自己的一套计算方式,于是当我们开始学习,适应,理解这种概念的时候,甚至于当我们开始使用这种概念随着小说的进程展开推理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变量的加入使得作品的结局可能有无数的推导方式,每一种都有其可能的解释方向与路线。至此一部,魔学终于丰富了推理,甚至成为了推理本身,这无疑是新颖而富有创意的一种破壁之举。

如果仅仅是这样,魔学D还不足以称之为破壁之作,比之魔学1与魔学2,魔学D的优势在于它踏上了前作的肩膀,循循善诱,让读者们踏入了前作世界观与本作世界观的迷阵。以至于不管是看过前作的还是没有看过的读者,都会为小说与现实之间的转换与矛盾所困扰,甚至开始怀疑自魔学1就开始建立起来的魔学世界观,这种诱导式写作的方法的高明之处在于,它颠覆的是魔学的世界观,却又让读者们不得不使用魔学的世界观来展开推理,它在读者的心中埋下了怀疑的种子,为后续的推理设置了难度,甚至让那些较为专业的读者无从下手--------不是他们没有跳出圈套,推出结果的能力,而是这种能力根本就没有办法基于事实与逻辑开始作用--------因为事实与逻辑都被怀疑了,都变得不可信了。

掌握住这点的作者推波助澜,他遵循着新本格派的七守则(http://baike.baidu.com/view/1743896.htm),却又使用了变革派的写作手法------即以诡谲气氛与异常的心理左右读者的思路。循着第一人称视角的读者们虽然在文中找到诸多违和之处,却又无从下手。虽然努力理解作品中的魔学世界观和概念,却又为概念的深度和广度而困扰,虽然试图将先后的世界观建立联系,却又被倒错的现实与矛盾惊悚的记忆所误导。于是,读者们在诸多欺诈,误导,玩弄概念的情节中被玩得团团转,最终在看到结局的时候才恍然大悟。

至此,我们不能说作者不公平,因为尽管有诸多误导成分,作者也是将事实摆在面前,读到后面种种违和之处和破绽已经被作者有意或者无意的放了出来,可我们又不能说作者是公平的,因为众多的选择,欺诈误导下,读者几乎没可能推出最终的结果。至此,我们只能说,魔学D,久住四季已经破除了障壁,至少在此作中,他已经彻底的将文思,魔学,欺诈手法较为完善的融合在了一起,可以说,在魔学D中,传统的惯常的推理模式与结构已经被这种盐溶于水的魔学概念打破了框架,产生了新的方向与可能。

是所谓有面壁破壁之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