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孟小冬》读后感锦集

《孟小冬》是一本由花映红著作,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7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孟小冬》读后感(一):难以释怀

作为一个戏迷,这是我稍有的放在手头时常翻阅的书。曾经看过一些写角儿的人物传记,有别的角儿也有这本书里提到两个人孟小冬和梅兰芳的。但是只有这本书告诉了世人不一样的故事。

这写不是那些类似官方发言一样的文字可以描绘出的。这是人,而不是神。不管你是梅兰芳还是孟小冬。最要紧的是当那一段梅孟之恋在世人眼中匆匆过去,不是戏迷的人已经忘记谁是孟小冬的时候。这本书则缓缓的讲述一个曾经的绝代风华。

那一切一霎时就与戏无关了。就只有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一个民国的奇女子就活生生的展现在了眼前。

《孟小冬》读后感(二):戏如人生

前日看孟小冬。一位住进孟小冬北京轿子胡同故居的外籍华人花映红所写。陈大师的《梅兰芳》之后,突然很感兴趣冬皇的平生。陈凯歌先生其实是个梦想着的艺术家,只可惜他的风格已与时代脱节。在这本《孟小冬》里看到几张梅兰芳先生的旧照,那个眼神仿佛就是张国荣的青年时代,而中年时期依旧的眉清目秀竟然也有点黎天王的影子。虽然电影之后,批评黎天王的声音不断,但我却坚持他是尽力了。

扯远了。人物传记这个东西常常虚虚假假。且我实在不敢恭维花映红女士的文风。可关于孟小冬与梅兰芳的相识相知相恋却分离的情绪叙述,我猜想,实情大概就是这样了。梅先生与小冬相爱本该传为佳话世代传颂,但因时代的局限以及他俩各自的年轻气盛,最终分道扬镳。当冬皇在戏台上演绎各种人生或壮烈或凄惨,却也想不到自己会被梅艳芳狠狠拒绝在其母亲去世的灵堂前,何此大辱;自然也想不到被万人崇拜的梅兰芳先生也不过普通男子希望妻子莫抛头露面能为其生儿育女;更想不到那一群梅派经纪人只因自身利益先撮合再拆散。只能说,孟小冬是个奇女子,也是个曾被时代压得要喘不过气来的普通女性。

书里没有过多叙述关于孟小冬与杜月笙的交往。只是一幕提到杜先生派人捎来青瓷花瓶。说杜先生觉得该青瓷气质与小冬相似,低调却无限尊贵。看,对大多数的女人来说,要的只不过一个知心人。所以日后孟小冬不计较身份嫁已病重的杜月笙一点都不奇怪。

都说人生如戏,而我看戏,也如人生。

《孟小冬》读后感(三):满天风雪夜归人

孟小冬是一代戏曲天王,这点毋庸置疑。她在感情里的孤傲自持,亦如她在戏曲上天下第一的坚持。且不论男权、女权这类宽泛的词汇,只是觉得她为人处世,就像漫天风雪里每日修炼的高人,每每夜深回到家,衣襟上估计是不沾染一片雪的,透着一种封建社会里女人难得能达到的独立完美。她拥有着自己的世界,哪怕是红尘万丈,有翩翩儿郎,错付了就是错付了,收拾起一地萎靡,转身还是冬黄,还能遇到性情中人守着岁月的余晖。

有一帧照片,照片上她眉眼独自清冷,身后仿佛黑夜漫长。在乱世里,她依然维护着自己感情的完整纯洁,独自默默坚持走完自己的人生。

反观现代社会,无数女性受着独立教育,她们或许在学生时代还是对自己有要求的,有对美好的追求,但是毕业后,无不受封建社会的余毒残害,听从父母的话,“女孩子嫁得好才是真的好,嫁不好一辈子都完了”“女孩子嫁人是第二次投胎,没投好胎就完了”。有谁在乎她们的真实情感呢?是她们自己,还是父母亲友?学生时代夜以继日的比同龄男孩子多一百倍的辛苦奋斗是为了什么呢?有谁在乎她们的理想呢?是她们自己,还是父母亲友?建筑设计师、CFO、作家还有画家、机械制造师,这些都是说过、想过、痛过的泛着黄的空白词汇了么?

女孩们,多少前人先贤奋战许久才为你们争取来独立、自由、自尊,请不要轻易抛弃。毕竟,生男生女,谁也不能决定,这是常识。不要因为生了男孩得了婆家的赞扬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生了女孩得了亲友婆家的厌弃而自暴自弃,女孩们,这是多么丑陋的行为。

抬起头,告诉所有人,这个世界是你的,你有创造、改造、消灭等一切权利。

风雪并不可怕,记得需每日淡然坦荡的生活,拥有自己的独立世界。

《孟小冬》读后感(四):一缕麻与孟小冬

我病的昏昏沉沉的,头上,可哪儿来的一缕麻呢?。。。。。。。。。。

我只怨他痴呆不懂人事,原来,他却是个赤诚君子。如今叫我怎么答报他呢???

**********************************************************************

我没有看完〈梅兰芳〉却自顾的看完了《孟小冬》

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却觉得木然,如果是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就这样啦。。就结束啦。。。”在我感觉,就好象一部没有高潮,,没有起伏与流转,,却只有开始,,而且永远没有讲完的故事一样,,,

如果要说一句老话。。。那就是“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倒不是对两种社会角色有什么贬低之意,,而是这句话确实是有道理的,,这两类人,,迎来送往,,台前幕后,,你侬我侬,,你方唱罢我登场,,台上真真切切,台下雾里看花。。明暗交替。。。看完后,,倒也不替梅孟二人惋惜,,只觉得,,那是他们的命,,,古来,,有几人能夫唱妇随,,歌尽天下,,把手言欢,,相敬如宾,,执手谐老???

梨园这样,,举世皆是这样,,其实,,放大人生,,似乎所有人在这一生都在时刻扮演这两种角色,,只不过,,有的时候是一色,,有的时候是混搭,,,谁敢拿自己的真面目示人,,恐怕吓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为真面目是那么苍白。。。。

梅一生都在演戏,,演的好,,演的精,,但万变不离一个演字,,,不知道,,如果离开演,,离开梅党,,梅究其一生到底能自己做几个决定??

至少在感情处理上,,梅做的就不如演的精。。。梅一辈子扮演女子,研究女子,揣测女子,从形似,到神似。。但却终不能了解女子,,,女子活一辈子,争的是什么??是女娲娘娘吹入腹中的那口气啊,,,梅终其一生却没有理解,,无论是梅的三房太太,,还是刘喜奎,,,或者是其他的女子,,这口气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啊。。。梅不懂,,天下又有几人懂???

孟小冬只是过客,,匆匆存在了四年,又匆匆了离开,,梅一生三房太太,,王明华,福芝芳,孟小冬。。。除了正室外,,其余皆是用“一掮挑两房”的名义进门的,,多产的福芝芳终是在正室做古之后,母凭子贵的转了正室,,可怜了孟小冬,终生不育,,命也。。。。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候,我想起梅唱的〈一缕麻〉,,齐如山啊齐如山,你当初写《一楼麻》的时候,,可知道,,这一缕麻也带在了孟小冬的心上,,带了一辈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