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秦腔读后感摘抄

秦腔读后感摘抄

《秦腔》是一本由贾平凹著作,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367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09-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秦腔》读后感(一):如书评人:文章之妙,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

看了1个月才看完,被女朋友讽刺说这不是本3天就能看完的书么?

没想好肿么评论,只做书摘

一碗红烧肉端着吃了,还再把馍馍揣走?

场北头的麦秸堆下一头猪瞪我,我就向猪走去踢它一脚。没想到这呆货是个图舒服的,脚一踢在它的奶上,它就以为我逗它而趴下了。

可我不敢瞅白雪的脸,我还不能瞅她的脚吗?

上善上善,你唱得不如狗!

白花花的太阳从树叶间筛下来,两个人像两只斑点狗。

上善的眼睛发了炎,用袖子粘一次,又粘一次,似乎眼里有个肛门,屙不尽的屎。

我斗不过他,我便不和他斗了,那眼睛看大槐树。

以为风在敲太阳。

夏天义养了两只狗,一只是来运,一只就应该是我。

夏天义是领狗出了门,狗要往中街去,他不去,狗要往乡政府门前去,他不去,他大声骂狗,骂得狗坐在地上呜呜地哭。

夏天礼一辈子都喜欢收藏钱,其实钱一直在收藏他,现在他死了,钱还在流通。

夏风忙推了庆玉快走,庆玉不走,哑巴拽起他一条腿往院门外拉,像拉一条狗。

我说:呸呸呸,那还不如我自己用手哩!他说:噢,你是手艺人。

他可怜,不知道什么叫秀色可餐。

书做的还是很友好的,最前的人物关系图相当体贴。

《秦腔》读后感(二):关于平等

这本书时年初频繁跑动时买的,在来来回回的飞机上读了绝大部分,且偏偏买的是陈泽的点评版。可想,本来就晃荡,好的地方又发现被人抢注了,所以看完感觉没留下什么东西,除了下面这段、到家后在马桶上、花了几分钟最后写的几行字:

初看时看到北方的民生和那艰难生活条件下的人情风土。闭卷一想,却生出对这个国家所“拟制”的工农业不平等的经济现状的愤怒,以及对处于金字塔底层的农民的复杂情感。历次受辱之后,这个民族为了能让其某一部分能与外界他国抗礼,牺牲了太多人的一生,他们的生命、青春、尊严、理想,这本书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贾平凹替他们发出的怒吼。

托克维尔说平等将成为一种趋势。平等是人格上精神层面而非经济层面的,所以我对分田地均贫富的暴力运动持保留态度,但如果马斯诺所说的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没法满足,我们没法相信会有人格上的平等,至少在现在这种趋势真不明显。

如果是在过去,实现财富增长的目标刺激不断增加的人口对有限的土地的争夺导致人们无法宽容平等的对待他人的话,我不明白在强调协作生产过剩渴求消费的现在,人们依然这么短视的要独占资源制造经济地位的极其不平等。不仅是经济基础,我看到官员们把持权力、学者挤占权威、连介乎买办与杂役之间的小资都要独占品味与风雅,号称清清白白的愤青都要霸占着爱国与自由(或自用或留用下一代)。

我一直觉得只要没有挣断一个社会的神经,贫富的较大差距可以使其更加富有血性与动力,因为占绝大多数的生理与安全的需求没有满足的人会更加努力的工作。有时候我甚至想如果有人一个人持和我一样的看法,而且他还精通种种伟大的驭民之术,并通过各种手段使这个民族保持生气与动力前进,应该是可以做到维持一个贫富不均的发展中的社会的。不能说这样就一定不好,只是这样的牺牲未免有些大。

ps:刘师培说,北方之地,水深土厚,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漾,民生其间,多尚虚无。我深以为然。曾得意都跟朋友说,虽然我不了解北方人特别是北方的农村怎么活,但现在有很多写北方乡土的小说,而南方人怎么活,你们是很难了解的了。所以要谢谢贾平凹陈平原莫言他们。

《秦腔》读后感(三):众生相

并不是一个文艺的人,并不会写书评,只是读罢《秦腔》竟有满心的感慨,暂且记录于此。

我向来读书很慢,《秦腔》更是如此。不知是过年吃了太多油水的缘故还是近来烦心事太多,读书时竟常觉得胃内积郁胀气,伴随着秦腔并不明朗的基调,以致一本书读了好久才收尾。

初读《秦腔》,读前几页并不懂得。以前上学考试的时候心不静半途而废过多次,这次下定了决心才得以继续读下去。文章过多的男女之事多次让我脸红,而我不断以最初的决心读下去却渐渐看到了那众生皮囊下的所谓人性。我向来以善良伪装世界观,哪怕知道这世上有假恶丑,也总相信自己可以超脱凡俗不关心,不理会,总可以把自己择的干净简单。《秦腔》毁了我。

读书时每每看到贪欲,色欲,食欲被平娃先生一点点从地缝里抠出来扭曲了放大了搁在太阳底下暴晒的时候,心中就像压了那么一团云,要下雨却被挡着,要打雷却少了水汽。

引生爱着白雪,引生是疯子,引生自己把自己变成阴阳人,引生好吃懒做,引生惹是生非,引生爱着白雪。我笑引生,笑着笑着就哭了。全书活的最洒脱最坦然的不也是引生么?想想最近一年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活脱脱朝引生发展,竟是渐渐没有了生气。每天游荡于这个世界,总是为了某个白雪记恨某个夏风,白费心罢了。寻着白雪,寻着是非,无赖一个罢了。踹开不孝子翠翠的门扛着荣叔他爹烂尸体跟着天义修七里沟,努力厚道着罢了。全书没有交代引生的生计,征税交款也极少提及引生,有时怀疑,到底有引生这个人么?还是村上待他好从来不许他缴税?引生可爱,读罢引生让人心疼。想过若我是白雪会不会跟了引生,引生是疯子,可引生爱白雪。

越长大,越复杂。周围的人,他们都爱你,也都不爱你。你爱他们,却只能蒙在被角偷偷的哭。是这世界变了么,不,是我的心复杂了。村干部都是要贪,金莲心气那样高的人也和上善有了苟且,夏风文曲星后代也不过是不肖不善不忠,夏天义一生忠厚好强钟还是一声怕牛。那些人本就那样的在那里生活,你长大了,你看透了,于是你发现,英雄不再是你记忆中的英雄,亲人不再是心目中的亲人,家其实早在悄无声息的变化了。于是你有了烦恼。

你想简单却不再简单。你发现不论你是成就大的夏风还是守在家的庆玉,又何尝真正如引生在七里沟一样支持过父母?不论你太太是美若白雪还是烈如菊娃,你能在她们死后起誓一生只忠于这一女子么?婚姻呵,爱情呵,你们纯洁的神圣呢最后却只剩下一个性。

一部《秦腔》,一本众生相,一村人,一曲人性利益的嘶喊。可恶的是,平娃写下《秦腔》给我看众生相。可悲的是,平娃这众生相也住在我的心里。

《秦腔》读后感(四):喧嚣背后的哀伤

刚刚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秦腔》,以洋洋洒洒的四十五万字,从一个陕南村镇入手,以凝重的笔墨勾画出农民的生活现状,在平凹笔下喧嚣热闹的背后,给人留下一片沉思反省的寂静。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成就令世人瞩目。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几乎一日千里。北京奥运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一声声惊叹,无疑中国不再是落后和贫穷的代名词了,可谁会在众人欢欣鼓舞的时候却思考着中国农村的现状呢?恐怕只有贾平凹了。

《秦腔》中描述的农村现状:物价的上涨,农业成本太高,耕种往往入不敷出,生活质量并没有太大改观;村里经费短缺,教师工资发不出来,留不住师资,农村教育落后;村干部工作难以开展,强行执行可能引发村民暴动;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大量劳动力的流失,造成许多耕地荒废了尚且不说,可怜老人寿终连棺材也抬不到坟前;外出打工的青年,文化水平不高,从事的工作比较低层、危险和繁重,许多人非死即伤,年轻女孩可能还要出卖原始的资本……凡此种种,在贾平凹的笔下,却似乎是一件件平常无奇而且细小的事,然而涓涓细水慢慢也会变成洪流,能把这些触目惊心的现状表露得不动声色,这就是平凹的水平了。中国的农村问题,如难啃的骨头,卡在喉中,咽不下,也吐不得。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授奖辞写道:“他笔下的喧嚣,藏着哀伤,热闹的背后,是一片寂寥,或许,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之后,我们所面对的只能是巨大的沉默。《秦腔》这声喟叹,是当代小说写作的一记重音,也是这个大时代的生动写照。”

看了这本书和这段授奖辞,内心窃喜。文学是一个重要的阵地,允许人说真话,鼓励人说真话,这是文学界的进步,也是文学界的大幸。一切民主进步的社会,都应该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允许揭短的声音存在,允许“找茬”的人存在。为什么角落会阴暗?因为缺乏阳光。有问题不应该遮遮挡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后周而复始,恶性循环,问题却始终存在,结果积小成大,给社会带来更无法想象的危害。近年来酒后驾车撞人事故频频发生,难道这是最近才有吗?恐怕不然,也许是媒体的良心发现,敢于曝光这些事情的真相,不想再把公众蒙蔽,而让肇事者逍遥法外。这是进步!也许你可以用金钱掩盖执法者的良心,但是你却遮挡千千万万公众雪亮的眼睛。倘若没有这些事故的曝光,公安部怎么会下狠心刹住这股歪风呢?近期中央电视台部分节目的改版,更关注社会的实际问题,这又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每天都看到社会存在的问题,也许会有一时的不舒服,但是问题的曝光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贾平凹能获奖,是他用心写作的结果,如此一部恢宏壮阔的小说,是要注入大量心血的;他的获奖,更是用良心写作的结果,把喧嚣留给读者,也把真相留给读者。

但愿这个奖,仅仅是一个开始。

《秦腔》读后感(五):捡芝麻的读书

读秦腔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发了微博说:全篇家常琐事,枯燥无聊。

现在读完了,却还想再读一遍。你说奇怪不奇怪?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捡芝麻,点点芝麻事让我一点一点的弯腰拾起来,拾到半路,便觉头脑发胀,不知所以。可是撑着捡下去了,却发现点点芝麻在一起反而香了起来,捡得越发起劲,便不觉得无聊枯燥了。

这本书的版本是绘画点评本,不得不说被这本书的评点批注困扰了,我认为读书是自己的事,至少是在读的时候,别人的思想横插一脚进来,自己的心思便乱了,甚至到最后都觉得点评人有好几处精妙之处未点出来,有几处矛盾之处也未点出来。见仁见智,读书,便是要读出自己的味道,老是跟着他人的思路走,读书的意义也就不在了。

书名秦腔,一来是合了夏家长老对秦腔的偏好,二来是陕西农村文化的代表元素,三是这书中各式人物在秦腔脸谱中的各式角色,四是借秦腔文化的没落指代给农村文化的没落衰败。

发生地清风街是一条街,却也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风雨飘摇中生存下来的,着眼小处,心系大处。清风街的戏是天天演的,干部逼交税费的年终风波,庆玉跟夏天义抢桌子,夏天智出殡,夏天义的护麦苗等等。这些描写画面感强,通常是以对话表现,语言生动,把台上唱戏的戏子都演活了。书中有一段讲秦腔脸谱的一段,是不是在讲这清风街的各式街坊呢?

一直有个“衰”字藏在其中,衰的是什么?衰的是人心,夏家四兄弟老一辈的人互相关爱互相扶持,而到了庆玉这一代,却背弃父母,唯利是图。村中商人无赖一个个见钱眼开。衰的是领导班子,君亭接过了夏天义的班,却一心只想政治,不理政事,顾政绩,不顾百姓的声音。不仅是君亭,乡长县长等天天先进评优。衰的是土地,成本费越来越高,收入又不见好,无人愿种地,年轻人一个个向外面跑,只有留守的老人和妇女小孩,还有大片荒芜的耕地。衰的是秦腔文化,没有人愿意听秦腔,剧团七零八落,倒是流行歌曲挺合大家的口味。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气息慢慢流逝的无力与颓废,就连高亢的秦腔都透露着凄凉之感。这个衰字以不同方式呈现在你的眼前,不得不直视,不得不忧心。人物对话比比皆是,语言通俗朴实,掷地有声。事情繁琐,初看无聊费劲,仔细琢磨,大有联系。

土地的衰落是农村文化衰落的极大一部分,土地是农民的根,离开了根,农民自然就如泉水失去源头,没法有生气了。这反映了中国现今的城市化导致的农村劳动力不足,耕地荒芜的问题。夏天义在里面扮演的角色是个迟暮的英雄,有心无力,此处我有一疑问之处,前几次夏天义出场,全是以与君亭的矛盾出场,不免让人觉得夏天义是重视权利的小人物而已,后面这形象逐渐高大,大公无私天地宽,不免有前后矛盾的感觉。但仔细一想,人谁没个缺点呢?完全善完全恶的人本就不现实,但是作者在叙述上是否有偏颇。

再来是文化,秦腔是个引子,由秦腔而言其他,农村文化是什么?是农民头顶天,脚踏地的土地根性,善良朴实真诚踏实。可是清风街的闹剧真是从来没有断过,农民的本性去了哪里?出走农村,在城市的归宿又在哪里?面对城市化的进程,作者已感叹历史车轮无法阻止,回忆中农村风貌是否就此消失?

用记忆中的故乡做原型,塑造出清风街这台戏,再推出全中国千千万万的在城市化建设中逐渐没落的农村,只是用这近五十万的文字来祭奠已经慢慢泯灭的不知会不会永远消失的农村文化,贾平凹说这是他为农村文化树的一块碑,而不是祠堂。我想,祠堂是供人瞻仰不忘本的,而碑则是为了做提示之用,告诉人们有一段历史存在,不用去模仿,只需怀念寄托。他说为农民写作,为社会主义写作,真的做到了。但是还是得说,看此书时不能看个一时半会儿,只能长时间的看慢慢进入书中才能体味深奥之处。不然这台戏就是一盘散沙,毫无趣味可言。

贾平凹还有一段话:但我是作家,作家是受苦与抨击的先知,作家职业决定了他与现实社会可能要发生摩擦,却绝没企图和罪恶。以此来献给对此文大加讨伐的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