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獒读后感100字

獒读后感100字

《獒》是一本由华文庸著作,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獒》读后感(一):獒

没有什么艺术价值 但是书中所透露的人性的高贵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还有藏獒带给我们的感动 一切都那么自然 毫不做作 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是冲着獒是在西藏生活的物种去的 我渴望去西藏那个信仰纯粹的地方 当我读了几页后 我就不只是感动于西藏人的淳朴和虔诚了 更多了一份对獒的崇拜 后来舍友一看了几页 忍不住当天就在英语课上读完了 还一边抽泣着~

《獒》读后感(二):挺好的

我没买这本书,无意在网上看的,就一直在网上看。

这本书是一本小说。鄙人没出过远门,自然也没到过西藏。所以不知道里面讲述的是真或假。但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读这本书的前提是,你得喜欢动物,喜欢狗,如果不喜欢,那读起来很累。我很喜欢里面的獒,但并不赞同借狗来夸奖兵。没可比性,但书还是很值得读的,与其说写獒不如说写狼吧,里面是一只獒和一群狼的事情,狼写的比较多,呵呵

《獒》读后感(三):动物的情感

有时候觉得动物的情感比人来得真实。特别是妈妈保护孩子,真是一种愿意把整个生命都奉献出来保护孩子爱孩子。我看的时候,眼眶都湿润了。我很喜欢看描写动物精神和情感的文章,那是一种最最真实的东西。某教授说他常常教育学生一定要多看动物世界。其实人常常可以从动物上来了解自己,人其实也就是一种高级动物而已。

有一段描写獒妈妈寻找自己丢失的一个孩子,那样一种焦虑,那样一种奋不顾身,真是感慨母爱的伟大。书中写了很多关于狼和獒的情感。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敌人,就像是狼和獒,他们都是自然界的一个平衡者,就像是一个生物链一样,没有谁是绝对的坏人。缺了谁都不可以。狼在冬天的时候,实在饿的慌才会来偷羊,而獒有时候也会放过他们,因为狼也在保护者自然生态平衡,缺少了它们很多动物就会少了天敌,生物链少了那一项都是不行的。

书中写了一个很感人的事情,也反映了动物界的善有善报。狼妈妈生了孩子,但是没有奶水,獒妈妈却不介意去用自己的奶水喂养小狼。后来獒妈妈的一个孩子被狼叼走了,而就是这个狼妈妈救这只小獒,用狼奶喂她,还特意把小獒送回给了獒妈妈。

为动物界的这样一种大爱感动!

《獒》读后感(四):华文庸大忽悠

看獒这本书是好几个星期以前的事情了,在新浪网上看的,对于我们这种喜欢一气呵成看完整本的宅人来说,獒这本书看得让人很上火,后来华文庸站出来解释出于对打击盗版的考虑才放慢了更新的速度,至于么书都已经出版了,再看看作者简介“性情闲散不羁,疏于世事,淡泊如风,用自己的笔写自己要写的东西,常自娱;怡人不是花和月,半缕清风入陋居”,总之我对这种说话不算数忽悠读者的人没啥好感,说好了每天更新一篇,实际上一周都难得有更新。

书的故事性很强,狼獒搏斗很扣人心弦,大黑和男主角的人物(动物)塑造得很不错。但很多关于人与自然的大道理讲得太吭吭吧吧,行文不是很流畅,读起来很是生硬。

我不知从哪里看到说华其实并未在西藏生活过,立刻感慨作者的想象能力真牛x啊.....那些风雪,那些狼獒搏斗看上去很真实,得知华的写作背景后让我有种被欺骗的感觉,这感觉就是:你在《獒》中看到的每个情节貌似都在别书中出现过,感觉华就是在拼凑出一幅西藏的山色风光和风土人情,你不知道该不该信他,(但这是小说,也无法去责备作者的虚构),总之这感觉让人比较不爽。

比较起李志军和华文庸,从文字中你可以比较看出两者的深浅,李比较满,而华只有小半壶水。

獒这本书还是值得推荐的,不过你最好等他全贴完了再看。

《獒》读后感(五):一个关于人性与交流的乌托邦

现代社会致使人类成为彼此隔绝的孤零个体,一如John Peters所言之“交流的无奈”。耐人寻味的是,人和动物的情感联络反而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亲昵。

第一时间读完华文庸所著之《獒》,心底立刻有了想为之写点什么的冲动,书中文字仿佛有种魔力,让同样隔绝孤零的我有了交流的欲望。《獒》的情节并不曲折离奇,可简单地视为主人公肖兵与一只名为“大黑”的雌性藏獒之间交流的故事。作者显然对军旅生活和藏地风俗有着深刻了解,竟以近乎“人类学”的细致将诸多兼有诗意与写实的元素融入背景,与人獒之间的朴素情感相得益彰。作者不露声色地讲述着人与自然之间的争斗与博弈,内里蕴含的却是对现代世界的厌憎和对有机时代的缅怀。

在当下,人类难免会生出种种类似的疑问。我究竟能否理解周遭的世界和这世界里的人?我与他人之间可以,或可能拥有何种程度的交流?究竟会否有人真正地理解我?而我是否真的需要他人的理解?这些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之内,依旧是难以解答的谜团。但小说家和艺术家的探索、努力,却会给我们以种种启发。

《獒》这本小说让我想起不久前的一本畅销书《狼图腾》。将两者进行类比或许是比较适宜的。相比于《狼图腾》更多纠结于区隔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神秘力量和仪式性冲突,《獒》显然更富温情和人文色彩。这世界里根本没有猎奇与妄断,有的只是一切生灵对冲破物种藩篱、追求精神交流与灵魂皈依的渴望。在这一点上,作为人类的肖兵和作为动物的大黑没有本质的区别。在《獒》中,人类讲述者始终未将自己置于全知全能的上帝之位,他对于本比自己低贱的獒是平视乃至仰视的,因为獒身上闪动着一切物种在历史进程中的无差别的尊严,和丝毫不逊于人类的、对交流的膜拜。肖兵和大黑之间的隔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流的深入而渐渐淡去,及至进入某种“无我无他”之境,这已然带有熹微的乌托邦色彩。只是,这种乌托邦是人性的,而不是技术的。肖兵鄙薄现代社会,他的身上带有一种卢梭式的浪漫情怀,他是反抗城市文化的堂•吉诃德,而大黑则是陪伴左右的桑丘,在这个意义上,《獒》超越了《狼图腾》。因为《獒》通篇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仿佛是文艺复兴时代的篇章,预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纵然如此,我始终是个悲观的人,不可救药地笃信着人类的交流将永不可能逾越那高耸入云的巴别塔。但我们总要心怀着希望,不是么?有话说,心灵栖居在何处,何处就是家园。乌托邦之所以为乌托邦,恰在于它永不可能成为现实。如《獒》一般优秀的文学作品,带给迷茫中的人类以希望,让人们相信至少在某个想象中的异次元空间中,还存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这未尝不是种功德。

以上这些,视为推荐。

沐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