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描写舟过安仁的作文800字

描写舟过安仁的作文8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描写舟过安仁的作文8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天,诗人杨万里心情大好,准备去荷花池游览一番。

到了荷花池后,远远地就望见了荷花池里的荷花随风摇曳。奇怪,怎么有一朵荷花飞在空中?原来是一叶渔舟上的两个小孩子正在嬉戏玩闹呢!

玩累了,他们 根本没有力气划船了,怎么办呢?这时,他们看到了荷花,想起了鲁班造伞的故事。他们灵机一动,拿出了船舱里的伞,并撑开,轻轻松松地就使船移动了。

诗人杨万里正纳闷这时怎么一回事儿呢,他赶忙叫来艄公,请他把船划到池中央,追上了那两个小孩子。

杨万里不解地问:“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这样借助风力使船前进呀!”孩子眨巴着一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回答杨万里道。

“哦,多么可爱的孩子们呀!”杨万里发自内心地感叹道。

第二篇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课标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说课材料文章内容由收集, 本站地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课标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说课材料

《舟过安仁》这一课,是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是穿越千年时空的。所以,教学中我利用他们的阅读期待,调动起学习的兴趣。结合教材、教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点:

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 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难点:

理解后两句诗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接下来,说一下的设计意图。本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知诗人、解诗题;划节奏、读诗文;抓重点、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吟诗句、诵诗篇;拓展、延童趣。

1、知诗人、解诗题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和老师配合吗?

生:愿意

师:请同学们听好游戏要求:请你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位人物的名字。猜到的同学可以抢答

提示一:此人性别男,生于1127年,卒于1206年

提示二:此人是一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

提示三:他的诗一善写田园著称,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文:《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

生:杨万里

师:很好!你们猜对了,他就是杨万里,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板书课题:舟过安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游戏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形式,而这样的猜诗人,也是对诗人了解的一个过程,在学生倾听竞猜的时候,她或多或少的都会记住一点,我想这要比学生说或是老师介绍,学生记忆要深刻些。而与此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划节奏、读诗文

这一部分,让学生自主读诗,然后教师泛读,根据老师的读,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诗的节奏,然后自由朗读,这是第一次读诗,目的是让学生对诗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抓重点、明诗意

这是整节课的第二次,读诗文,读后引导学说说自己都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是自己不懂的,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懂与不懂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了解了诗文的意思,对诗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篇

杨万里在安仁湖边上无忧无虑地散步,这儿风景真美!湖面上波光粼粼,时不时有一两片树叶飘落下来,溅起一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梳着翠绿的长头发,有些头发都垂到湖水里了,湖水真清啊!柳树的影子倒映在水中,显得格外和谐、安详、美丽。诗人杨万里欣赏着美景,想吟一首诗来,深思着他的诗......

忽然,湖水的尽头飘来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两个童子,强壮一点的撑着竹篙,力气小的划着船桨,小船缓慢地前进着,过了一会,两个童子索性不划了,累得趴在船上,他们互相对视了一会儿,讨论一番,眼里透出相互领悟的神情。

一个童子拿起一把伞,举在正前方,船只在水上缓缓地移动,在湖边的杨万里忍不住好奇的心,走上前去问两个童子为什么要这样做,童子笑眯眯的说道:“我们是想借风使船前进。”杨万里哈哈大笑起来,一把伞又怎能带动一硕大的渔船呢?嗯,这两个童子的想象力也够丰富的呀!

杨万里诗兴大发,叫来随从的书童,挥笔写下了这首童趣诗: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第四篇

舟过安仁改写

两个小孩一起去划船,哥哥划妹妹坐,过了一会儿哥哥划不动了,就叫妹妹来划一会儿,可是妹妹只划了几下就划不动了,又叫哥哥来划,哥哥只休息了一会儿就又没力气了。他放下船桨坐到妹妹身边对妹妹说:“妹妹我们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妹妹说:“那有什么办法能让小船前进呢?”哥哥说:“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妹妹点点头。

想了好一会儿,他们还没想出点子好点子来。这时,一阵风吹来,哥哥说:“妹妹我想到一个好办法了。”妹妹迫不及待的问:“是什么,是什么呀?”

哥哥走到船舱里,拿出一把伞。妹妹奇怪的问:“哥哥现在又没下雨,你干么拿一把伞呀?”哥哥说:“我们只要把伞口朝风刮来的方向举着,让风把船往前推,这样我们只要举举伞就行了。”

妹妹又说:“这个点子行不行啊?”哥哥说:“试试不就行啦。”

哥哥打开伞,把它举在头上,过了一会起风了,风吹在伞面上伞一直在往后退,还好哥哥力气大用两只手抓紧了伞柄,使伞不能动一下。

过了一会妹妹感觉船在动,她往下一看,船真的动起来了。妹妹赶紧叫哥哥:“哥哥,船真的动起来了”哥哥说:“看来我的主意不错喔。”

过了一会风更大了,哥哥显得有些吃力。妹妹赶紧帮哥哥一起拉住伞柄,小船开得比刚才更快了。哥哥和妹妹都高兴地笑了笑。

一会儿风小下来了,妹妹对哥哥说:“哥哥,这么好的点子你也想得出来,真聪明。”哥哥不好意思地说:“只有肯动脑筋,什么好点子想不出来呢?”妹妹点点头。他们一起随着风游到其他地方去了!

第五篇

荡漾在碧波翠流之上,苍绿满目的芦苇铺满了洣水河两岸。我每天搭载客人们徜徉其间。安仁有了这条美丽迷人的洣水河,令古往今来多少的文人墨客们流连忘返,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啊!

今天要坐我船的可是大人物!杨万里,听说过吧。我俩可真是一见如故,上了船就大侃起来,说诗论词,好不痛快!

“开船喽!”我一扬手中的竹篙,筏子快了起来,在激流间水蛇般穿行。兴致盎然的我俩谈笑着,任凭水浪拍打在身上。

约摸半袋烟的功夫,洣水河拐了个弯。

“船家,那是什么‘东东’?”万里先生突然睁大眼睛,一手捋着胡须,一手指着前方远处的一条长船,惊讶地问道。

“帆船呗!”拐了弯,水流湍急了许多。这会儿我没空和他神聊了。竹篙够不着用,只能用桨了,要不然那可真要船毁人亡。好在本船夫做过水手长,有丰富的航船经验,要不就……

“帆船是啥?”杨万里追问道。

“客官,那……”

我突然噎住了,那不是帆船,船上坐着两个孩子,有一个举了一把伞。说实话,我虽然对航船见多识广,明轮船帆船啊什么的我见得多了,但以伞为帆的,我还是头次见到。只好讪讪地对杨万里说

“那是两个孩子举着伞在胡闹——哦,不,是在……呃……我也不太清楚。”我一时语塞。

杨万里眼里满是狐疑,忽又眉开眼笑了。

“他们可能是想靠风吹着船前进吧。真聪明!我杨万里咋就没想到呢,嗯,船家,借风行船,咋比我们还快呢?”

“呃!力和反……反作用力……哦,对!”我搜肠刮肚搅尽脑汁地把在私塾先生那得来的学问东拼西凑起来,听得万里先生一头雾水。

“风吹在伞上,伞……”胡来诌去,小生我也一头雾水啊!

杨万里疑惑地拿起船头一口铁锅,学着举了起来。我一看忙叫:

“客官,休得弄矣,那可是正宗苏泊尔铁锅,两百大洋呢!”顺手拿出一把伞,塞给万里先生,想不到他比那船上的孩子还孩子气。

“顶得住风么?”

“当然顶得住,这可是名牌呢!”

“OK!哟,还真是天堂伞啊。”他一看商标嚷道,随手扔下桨,把伞高高举起。看老先生那逗样!我只好立起桅杆,挂上我的一张破帆,杨老这才收了伞,只见船比风还快,疾速间追上了小船。

“爹!”

一声清脆的童音传过来,却见杨万里的小儿子杂耍般转着伞,杨万里扬声大叫:

“原来是你小子捣乱……”

“哈哈哈哈……”

两船人爽声大笑。

此时河面上水雾迷迷,两岸芦苇随风起伏。我索性弃了桨,摆出酒菜,任风吹着小舟在河面轻荡。

“来!万里兄!”我举杯向万里先生,先干为敬。

“好酒!老弟!”万里先生甚是好酒量,一葫芦的二锅头一饮而尽。

我俩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好不得意。

“老弟啊,李白斗酒诗百篇,我们也要有诗也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万里先生捋着短须,望着渐行渐远的小船朗声吟唱。

我也借着酒兴,毫不脸红地吟道:

“时代跃进昔勿比,

弃桨凭帆倚清风。

千里洣水一日尽,

任尔风云荡水中。”

哈!哈!哈!我和万里兄都大笑起来。笑声顺风顺水,在悠悠洣水河上传得很远,很远……

第六篇

一天,诗人杨万里正坐船经过安仁。

你看!春天的江南着实让人陶醉!野花开得漫山遍野,太阳照在一片片绿上,仿佛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闪一闪的。沿江两岸绿树与红花互相映衬,高低相错,真如连绵不断的画卷!

忽然,一阵嬉笑声引起了杨万里的注意,是谁在嬉笑呢?他收回目光,好奇心驱使着杨万里朝前方看去,只见一艘渔船上坐着两个小孩,他俩把竹杆和船浆随意地摆放在船上。

不一会,其中一个小孩跑进船舱,拿来了一把雨伞,两个小孩撑开雨伞,看样子,是做好了防雨的准备。杨万里满心疑惑,不禁大声喊道:“两位小童,这晴空万里的好天气,为何要打伞呢?”两个小童相视一笑,天真地对杨万里喊:“老伯伯,竹杆和船浆划船太慢,用雨伞当船帆,让船顺风行驶,加快行船速度啊!”呵呵!两个顽皮的小童!

多像自己的童年呀!多么天真的孩子!杨万里疾步返回船舱,把刚才的情景写了下来:“一叶渔船两小童,收身篙停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第七篇

在那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正在缓缓地飘着一叶渔船,上面的两个八、九岁的娃娃正在吃力地划着船。他们一起喊着号子,在操动着船桨。一层层波纹在微风的吹拂下荡漾开去。可能是有点累了,便放下了船桨,坐在了船尾上。过了一会,只见他们收起了竹蒿,停下了船桨。

这时,微风拂过,浪花点点。其中的一个小孩灵机一动,拿起一把小花伞。可能是他的父母给他的,怕万一下雨,孩子被雨淋湿。那个小孩一下子张开了小花伞,这是干什么呢?天气这么好,也没有下雨,难道他会预测天气?不是的,原来他们累了,想利用风把船吹 走。这就是船帆的用处?这也是一个小发明呀!

看到了这个小孩的举动,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那是一个远古的清晨,鲁班行走在薄雾缭绕的山路上。不经意间,一片叶子划伤了他的腿。面对这样一件小事,粗心的人选择走开,愚蠢的人选择扯下叶子报复一番。鲁班都没有,他停下来,于是历史选择了他。他仔细地观察那一丛植物,以微小的事物中发现了智慧的光芒。锯就这样诞生了。智慧之树上又多结了一颗鲜红的果实。

这个小孩不就和他一样吗?对于点滴的小事,他并没有忽视。换一种思维,换一种角度,你将收获更多的财富!

第八篇

一天,风和日丽,诗人杨万里乘着一艘小船行驶到了安仁县,他欣赏着美景,心情格外舒畅。

无意间他发现了一艘小渔船,船上有两个天真活泼的小男孩,只见他们小心地收起了竹篙,慢慢地停了船桨。其中一个小孩说:“这样划船太累了,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轻松一些呢?”另一个小孩儿说:“我倒是见过一种船,船上有那一种叫帆的东西,这种船不用划就能前进,我们找一种可以代替帆的东西吧。”于是他们就找了起来,终于找到了一把伞,一个小孩儿说:“我们用伞试试看吧。”另一个小孩儿说:“好主意,就这么办吧。”结果他们就撑开了伞,想借用风的力量让船前进。

杨万里看到这一切很不理解,为何没有下雨他们却要打伞呢?他苦思冥想,终于想明白了。这两个小孩儿是为了借用风的力量,使小船前进而撑伞的。十分赞赏他们的聪明伶俐,即兴赋诗《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第九篇

蓝蓝的天空中,太阳公公和几片白云宝宝正玩着捉迷藏,玩得可开心了。

诗人杨万里吃完饭后,来到河边散步,徐徐微风吹拂着他的脸庞,使他感到神清气爽。河面上片片荷叶翠色欲流,犹如一个绿色的大圆盘。一朵朵娇嫩的荷花从大圆盘中冒出头来。河里不时有几条小鱼和小虾蹦出水面,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河边,岸上的小草对他点头,小花对他微笑,小树对他招手。一切都是这么宁静,这么美好。

忽然,他看见远处有一只小船,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开始卖力地划着,忽然一个小孩好像想到了什么好办法。他们把用来划船的船桨和船稿全部收起,放入船中。其中一个小孩拿出一把大雨伞挂在船头,撑了起来,两个小童就坐在船里,嘻嘻哈哈的聊起天来。杨万里见到这情景,很是奇怪:这大白天的,太阳又出的这么好,他们拿雨伞干什么?他正想前去询问,就在这时,一阵清风吹过船,随风而动。他这时才恍然大悟,叫道:“原来是这样,真聪明!”

原来两个小孩撑伞,不是为了“撑伞”,而是他们想坐顺风船,这样就不用他们手来划了呀!想到这杨万里不禁哑然失笑起来。

第十篇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在一个阳光明媚、清风徐徐的日子,宋代诗人杨万里乘船来到安仁县游玩。

他被周围的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吸引住了,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小孩子的欢声笑语,不禁站在船头向四周张望。不远处的一叶渔船上并排坐着两个年龄相仿,机灵可爱的小孩。他们即不用竹竿撑船,也不摇动船浆,只是任由小船随着湖面的微风轻轻荡漾。这时穿着红肚兜的小孩撑起了一把伞,但是天气晴朗,并没有要下雨的征兆。杨万里也不知道两个孩子要干什么,好奇地看着他们。只见两个小孩商量着把伞举过头顶不停地变换着方向,船终于徐徐地动了起来,随着风越走越快。两个孩子高兴极了,湖面上传来了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

杨万里这才恍然大悟,感叹道:好聪明的两个孩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