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的读后感大全

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的读后感大全

《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是一本由严文华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0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读后感(一):挺实用的

我在参加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最近做面询的实习带教,一开始的感觉真不知道怎么做,现在好一点了。感觉上课是理论,怎么把理论结合实际才是重点,所以看这本书觉得挺有用的。

不过很多实践的东西还是要练了才用上。

实际出真知啊!!

《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读后感(二):有不少自省与人际交往的技巧

是一本面向初做心理咨询师的人的书,可惜的是只有学员培训的案例,没有真正的咨询的个案,不过书中的讲解还是很到位的,后面有对知名心理学电影的理解也足够深刻。

书中提到了很多实用的心理咨询中的倾听与面谈技巧,对于对人际交往质量有较高的要求的人也是很实用的。

《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读后感(三):全书提要

咨询新手面临的问题及处理

正视咨询焦虑

一、 承认自己的焦虑

二、 看看焦虑背后是什么

三、 和指导老师、学员讨论这种焦虑

咨询师本人也应接受心理咨询

1. 可以体验来访者的感受,提高对来访者情绪感受的敏感性。

2. 解决自己的问题,处理好自己的问题才能引领来访者走的更远

3. 将来面临职业耗竭(job burnout)时,可采用接受同行的心理咨询的方式来来解决

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1、将“我必须帮助你”调整为“我非常愿意帮助你”

2、接受心理咨询师也是人,所以会犯错,会不完美,不应“角色过度”

3、心理咨询确实很有帮助,但它也有局限性,应将其从光环中解放出来,恢复它朴素和本源的面目

心理咨询面谈的结构

开场:专注而有支持力的目光、身体微微前倾、确认怎样称呼让对方比较舒服、口吻温暖、亲切,但不亲昵、过于随意。

信任关系建立:向来访者解释做笔记的目的,重申保密原则。记笔记时要大大方方,切忌遮挡。

正式咨询:“您今天到这里来想和我谈什么?”

沉默中,可通过目光来给来访者温暖的支持,“很多人第一次都不知道怎么开始,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你可以想到什么说什么”,可以具体化,“你是想谈工作方面、家庭方面还是你自己的情况?”或“如果你想了解什么信息,也可以问我。”

确立咨询目标:把握关键信息、找对方向,确认目标

及时小结和总结

面谈中的倾听技术训练

获取信息:区分关键信息和一般信息

传递尊重:言语和非言语

对来访者情况进行评估和诊断:评估来访者的认知模式和归因模式,不应用猜测、臆想代替事实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开锁”的钥匙往往在来访者手中

消极倾听:

1、 判断先于倾听(需要练习无倾向性倾听)

2、 只听自己想听的部分,用自己的故事去解读来访者(需要甄别来访者的真实故事和咨询师自己投射的故事)

3、 没有耐性,认为自己已经了解全部细节(需要接受心理咨询过程往往是单调的、乏味的、反复的,咨询师要始终全神贯注、全心倾听)

4、 分神或分心(需要咨询师的毅力,靠充分的休息、良好的体力,靠咨询师的情绪调节能力)

5、 倾听的敏感力不够(需要思索着倾听)

6、 应倾听不充分而提出来访者已经尝试过的无效的方法。

积极倾听(非言语信号)

目光接触:“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身体动作:“一言一行总关情”

说话声音:音质(先天性)、音量、语速和流畅性(训练)

清晰而温暖,柔和而坚定

非言语信号的同步性(pacing):咨询师可以通过有意识模仿来访者的言行达到与来访者建立深层次和谐关系的目的

倾听与回应:

点头,常配以目光注视、身体前倾(注意频率——当人们不耐放时,非言语信号的动作频率会加快;注意不要机械和僵硬——可能会被误解为敷衍)

重复回应,重复来访者所说的关键词或句子,并不添加任何其他内容,起确定、强调、共感等作用

面谈中的共感技术训练

Put one's feet in other's feet

低水平的共感常表现为运用倾听技巧,尝试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并试图让对方感受好一些。

高水平的共感是在准确理解来访者内心感受的基础上,探询这些感受背后的情绪、观点和事实来推进咨询。

真正的共感是来自咨询师的内心,语言只是载体。

共感训练中的误区

1、 认为共感就是让对方感受变好,就是给对方一些安慰

2、 认为共感就是无条件的同意对方(共感需要咨询师无条件接纳对方,但这种接纳是态度上的接纳,并不意味着完全同意来访者的观点)

3、 认为共感就是从积极角度去拔高对方的行为(正确的做法是适当地从积极角度解释来访者的行为,重构来访者的观念)

面谈中的提问技术训练

提问的功能

1、 了解更多的信息

2、 明确关键信息

3、 确认信息

4、 利用提问回到主题

5、 把谈话引向深入

6、 利用提问进行面质

提问的基本类型

封闭式提问:可以用对或错、是或否来回答的提问,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确定的答案

主要用于:

1、来访者滔滔不绝,没有主题和方向性

2、面谈时间快结束,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搜集

3、对来访者情况已基本了解,但还有一些细节需确认

开放式提问:无法简单用对或错、是或否来回答的提问,它需要回答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具体回答,常用“什么”、“怎样”来提问,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投射式提问:即让来访者设想在某种情境下自己会怎么做,借此考察来访者内在情绪、感受、观点或信念;也可以使来访者探索他们未曾发现的冲突、未曾经历的感受和未曾显现的情感

提问技术的误区

一、为了提问而提问。

二、过早地开始引导性提问。(应注重来访者的自发性)

三、把提问当作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咨询手段(提问要与倾听、共感、反馈等技术结合在一起)

四、为满足咨询师的好奇心而提问

使用提问的规则

一、 让来访者准备好接受提问(“在今天的咨询中,我需要问一些问题,以便更确切地了解具体信息,希望你能理解。”)

二、 引导来访者具体地回答问题。(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指导性过强而又满足于笼统的回答,主观臆断)

三、 提问的内容要与咨询主题一致,问题之间的跳跃性不要过大。

四、 谨慎地提及敏感问题。(一是社会文化中界定的敏感问题,如性关系;二是来访者个人的“雷区”。在触及敏感问题前,咨询师应该多一些确认:“你具体指的是什么?”)

评估性面谈中的提问

治疗性面谈关注咨询的推进

评估性面谈关注症状的评估、诊断和咨询目标的确立

一般来说,对来访者的第一次面谈是评估性面谈,以了解基本信息、制订咨询目标、做出基本诊断为主。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咨询,我需要了解比较多的信息,以做出诊断,商定咨询目标,所以会有很多问题,希望你能理解。”

通过提问了解来访者的经历

一、把主动权交给来访者,以考察其在最初的2—5分钟里来访者会讲什么。(为了让来访者表现其自发性,最好不要给来访者有限制性的问题,或过早提示;如果经再三鼓励来访者都不知道该谈些什么,则可提示“你可以谈一些你觉得重要的经历或回忆”,“请你谈谈自己成长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好吗?”等)

二、可以在听完来访者讲述后在提问。(在来访者有条理地叙述过程中,记下你的问题,在讲完后有选择地、有重点地探讨一些问题)

三、对那些冗长而啰嗦的叙述,咨询师可以提醒来访者注意时间有限,需要有所选择和聚焦。(但冗长和啰嗦本身是有意义的,值得重点关注)

四、如果来访者所谈及全是积极的或消极的事件,需要询问是否有相反类型的事件,以构成一个全面的图画,并探究其认知模式及该模式对其行为的影响。

通过提问了解来访者的人际交往状况

一、在询问与家庭成员的交往中,关注那些被浓墨重彩描述的家庭成员或被遗漏的家庭成员,他(她)们对来访者有重要影响。

二、在面谈中观察来访者如何与咨询师沟通,对其沟通方式、人际交往类型进行评估。

通过提问了解来访者当前的生活状况

过去型:过去的经历、事件、经验对其处理当下事件非常重要。活在过去所感知的当下。其困惑往往与过去和现在的错位有关。

未来型:看重未来,对未来充满憧憬,但可能遇到的困难是在当下和未来之间找不到桥梁,缺乏实干精神。

面谈中的反馈技术训练

新手误区

1. 把咨询师的建议当作反馈的全部内容,咨询重点关注于自己怎么说而不是怎样对来访者更有效。

2. 为了反馈而反馈,而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反馈。

3. 反馈技术单一,除了给建议外,无法有效运用重构、解述等技巧,无法推进咨询过程。

对来访者的非指导性反馈

解述技术(浅层共感):指咨询师用自己的话表达来访者所说的意思,但并不进行评价和深入分析,只是停留在来访者本人所表达的深度上。

目的:让来访者了解咨询师已理解的方面,并就这一方面继续谈下去

澄清技术:通过反问或提问,让咨询师对来访者所说的话有更清晰的理解。

常见形式是:A、重复对方的话,请来访者确认:B、给出选择项,让对方选择;C、让对方在说一遍

对来访者的指导性反馈

情感技术:是对来访者的情感或情绪进行理解,其目的是鼓励来访者进一步表达其情绪。(非指导性的情感反馈并不探究或猜测来访者更深层次的情绪,只是就其已呈现的部分进行反馈)

解译技术(深层共感):包括情感解译和内容解译。情感解译是指咨询师在理解来访者情感的基础上,对来访者自己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的情绪或情感,或来访者没有触及的那些隐藏的情感进行揭示。内容解译是指对来访者深层次的想法和感受予以揭示。

重构技术:帮助来访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问题的方法,即事实不变,但认知的角度发生变化。(要注意贴近来访者,一般在认知重构时使用)

情感接纳:指咨询师接纳并认同来访者表达出的情感,其目的是鼓励来访者以更加接受和赞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加接受自我、悦纳自我。

神经症个案的面谈

考试焦虑症

1、 分清来访者问题之间的关系,确立咨询目标。

2、 要有诊断意识,并且要了解和诊断要件相关的信息。

3、 给建议之前一定要了解来访者已产用的方法。

恐惧症

1、 要有较强的信息梳理能力

2、 要找出来访者形成恐惧症的内在模式

3、 只用认知疗法对来访者可能效果不佳

最后,本书还有三篇电影分析,写得很好,我就不再多透露啦

O(∩_∩)O哈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