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约翰·克利斯朵夫(共四册)》读后感1000字

《约翰·克利斯朵夫(共四册)》读后感1000字

《约翰·克利斯朵夫(共四册)》是一本由[法] 罗曼·罗兰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25元,页数:157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约翰·克利斯朵夫(共四册)》读后感(一):转来的评论

罗曼·罗兰在书中有一句话:“英雄就是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这一点。”这句话又与前述的爱因斯坦所引的叔本华的话“人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相联系,教会了我如何达观地对待生活,清醒地看待自己。

《约翰·克利斯朵夫(共四册)》读后感(二):体味

看完了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

年轻的骚动,狂热的坚持,无聊的心事,彷徨的灵魂。

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直到后来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自己的幻想。

才发现一切都是自己的杜撰。

才发现,成长始终是自己的事情。成长始终是心灵慢慢的体悟。

《约翰·克利斯朵夫(共四册)》读后感(三):就是因为不完美才隽永

世事的变化,远不及人的思想在科学与艺术方面所表现的光芒更让人感兴趣,大部分人总是在别人赋予的定义中过活,对着他们自以为的快乐沉沦,或是在混沌的现实中间辨别出一些众人皆知、却又自我欺骗的因果,这些人幻想完美的偶像,来麻痹残酷。

人,因为不完美,才伟大,因为不完美,才追求,也因为是不完美,才隽永。

《约翰·克利斯朵夫(共四册)》读后感(四):体会生命的意义

克利斯朵夫从儿童时代开始对虚伪和形式的厌恶,一个真诚的音乐家在与整个社会和自己的心灵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自我,完善了自身的不足。在青年时期过于激进的思想使他被整个社会所攻击和抛弃。但他始终坚持了自己,拼命地寻求生存的途径让他渡过了这一难关。在生命的最后,他的崇高的精神境界让人们不由自主对他产生了敬意。人生不过如此,布尔乔亚的思想和心态破坏了人生的意义。美好的人生不应当有那些虚假的东西,人从一生来就懂得,但天性的缺陷使人逐渐在生活中迷失自己。克利斯朵夫在音乐和生命中取得了胜利,追求生命的价值,不应当受到其他任何的阻挡。

《约翰·克利斯朵夫(共四册)》读后感(五):不是罗曼男 是毒舌男

刚读了快一册,原谅读书太少,第一次接触法国文学,没想到罗曼罗兰这个听着蛮罗曼的名字,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毒舌男。

他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我觉得对他来说,应该是没有人为了写书而写书,而是在书中骂他想骂的人,批评他见不惯的事。借约翰克里斯多夫之口做着自己的音乐评论。尤其对德国古典音乐各个乐派毫不避讳的猛烈抨击,甚至延伸到了德意志民族的思想艺术成就,很是尖酸。而傅雷翻译的时候用语也是激烈的,可是有的话又一语道破,毫不留情。我在说勃拉姆斯的时候,曾经说过他可能因为太过追求完美而丢失了创作时最初的灵感,他的随笔小曲子尚且情感丰富,也可见其配位娴熟。而他宏大的交响曲,作曲手法大师级这一点毫无疑问,可我总听的想睡觉。我说这么多废话不如罗曼罗兰一句:勃拉姆斯根本不懂自然!

听君一句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