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以功德为话题写作文

以功德为话题写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以功德为话题写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以功德为话题写作文篇1

一次偶然,我看见了华君武画的一幅漫画,上面的景象令我至今难忘。

寒风刺骨的冬天,一个火车站中候车的位置赫然醒目地立着一个牌子;“母子上车处”。你们一定觉得那里肯定是孕妇之类的女性,可是这上面画的却是几个衣冠楚楚的大男人在这排队,真正的母子却被挤在一旁瑟瑟发抖······

这幅画用意很明显,就是在抨击那些没有公德心,不文明,不懂得礼让的人,妇女的无奈与这四位男士的行为成为鲜明对比。试问的几位男士,你们真的一点公德心都没有吗?难道那用红色标注出来的“母子上车处”就真的看不见吗?可那四位男士一个个不是西装革履就是是皮衣皮鞋的,肯定不是文盲呀!可他们为什么又要假扮文盲呢?

其实,这本就是作者华君武为了揭露事实所画的。生活中这样的人和事难道还少吗?在公交车上,靠近车门的两排座位,都标有醒目的“老弱病残优先”的大字。一次,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弯腰驼背的老人正拄着拐杖,准备小心翼翼地坐上去,可突然来一个包占了位置,是一个年轻男人。他一副轻狂的样子,让人十分厌恶,那老人摇摇头自言自语:“现在的年轻人呀,不讲道德!”而那年轻人却充耳不闻,一心只顾抠手机。突然一个急刹车。老人没抓住扶手,差点摔倒在地上,可那年轻人一脸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像聋了瞎了一样,真像那漫画中的假文盲呀!一时间,大家都将谴责的目光投向那个年轻人,而那年轻人浑然不觉。天呐,世界上竟然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我愤愤然。这时,一个年轻女人说:“老奶奶,您坐我这里吧!”说着将老人扶了过去,那老人口中不断的说着“谢谢!谢谢!”。此时,我心里十分触动,难道,那年轻人就真的感受不到吗?不,他能。只不过他装作感受不到罢了。

我家小区的拐角处排放整齐的垃圾桶。午饭后我去扔垃圾时看到,经过这里的人,要么是像投篮一样向里边扔垃圾,丝毫不在意垃圾是否扔进垃圾桶,更别说盖好桶盖子;要么就是捂着口鼻往桶旁边一丢,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离开。总之没有一个人理会这座垃圾山,那里恶臭无比,苍蝇成群成群地飞舞着,耳边全是嗡嗡声,真不想再呆一秒钟。一个小男孩儿和一个小女孩儿经过,他们看看这里都疑惑不解!“天呐,旁边明明有垃圾桶,为什么非得扔在外面呢?真奇怪!”“是呀,明明是垃圾,可非得把它当篮球一样扔在外面,真是搞不懂。”“莫非这些人就真的这么懒,连两步路都不想多走?”我也疑惑。这时小男孩和小女孩已经开始把散落在垃圾桶外边的垃圾捡起来放进它们的归属地,我也默默地加入了她们的队伍……

以功德为话题写作文篇2

成语典故 功德圆满

成语拼音 ɡōnɡ dé yuán mǎn

成语解释 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

成语故事或出处

成语造句 兄弟算是原经手,了此一事,~。(茅盾《清明前后》)

成语英译 come to a successful end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状语、定语;指某件事情已经圆满结束

以功德为话题写作文篇3

成语典故 功德无量

成语拼音 ɡōnɡ dé wú liànɡ

成语解释 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成语故事或出处 《汉书·丙吉传》:“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无量矣。”

成语造句 现在先生既然得到原文,我的希望是给他们彻底的修改一下,虽然牺牲太大,然而~。(《鲁迅书信集·致孟十还》)

成语英译 meritorious works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以功德为话题写作文篇4

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400字 美德少年

今年暑假,老师发了一本《长翅膀的校服》给我们看,看了那么多美德少年的故事,我觉得我应该向他们学习。

中华美德“百善孝为先”,在家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今年暑假在外婆家,我天天都帮外婆扫地、拖地。由于外婆的腰疼,所以不敢弯腰,我总是在她身边帮助她。有一次外婆说床上铺的竹席脏了,要拿出去洗,我赶紧和表弟把竹席搬到外面,铺在地上,先在上面洒上水,再均匀撒上洗衣粉,然后拿起刷子使劲地刷起来。虽然那天太阳很毒,我蹲在那里刷得滿头大汗,而且手也有点酸,可是看看竹席一点一点地变得干净,我心里很满足。外婆看到干净的竹席笑了,我也开心地笑了。

那天,我和妈妈坐公交车去超市买东西,半路上车上上来了一个老奶奶。我看她站在那里有点站不稳,赶紧走过去,把她扶到了我的座位上坐下。老奶奶感激地对我笑了笑,连声说谢谢。我虽然只能站在那里,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虽然我做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美德要从小事开始培养,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以功德为话题写作文篇5

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我与美德有约

如果你是一株小草,为何不让大地充满生机;如果你是一颗明星,为何不让夜晚不在漆黑;如果你是一片湖泊,为何不去滋润生命;如果你是你,又为何不去帮助他人。生活中,你是否一口一个“美德”“善良”又是否去付诸实践了?

当地上有垃圾,我们理应去弯腰捡起,而不是抱着别人会捡的心理,对垃圾视而不见,地球需要每个人去维护,这是做人的基础。当乞丐在路边讨饭时,不该用鄙视的眼神和冰冷的话语伤害他,而要同情他。施舍那一元钱,虽然微不足道,但也能让他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体现出人的怜悯之心。

我就经历过一次。

那是一个暴雨天,我独自在一条公共走廊避雨,准备雨过后再回家,突然,我无意中瞄见了一个人坐在一张破烂的薄布上,出于好奇,我凑了上去看看。这是一个老人,他已一头白发,脸上爬满了皱纹,衣服破破烂烂的,像是从垃圾堆里出来的,面前摆着一个盆,不用多想,这是一个乞丐。我看了一眼,盆里只有寥寥几块钱,我想:可能这位乞丐十分不幸,本来是可以在晚年享福的,但出于贫困,只得出来乞讨,今天又下雨,人们都在家,只有几位好心人碰巧遇到他,顺便给他了几块钱。从遐想中退出来,再次打量这位乞丐,多了几分怜悯,把口袋里的十元钱轻轻地放在盆里,只见老人抬头看了看我,生硬地挤出了笑容,眼睛里含满了泪水。我的心猛地一抽,这时,我才发现,这个乞丐是聋哑人!

世上不乏好人好事,谭千秋舍己救人、王洪发舍亲救人……然而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却是在每个人的身边,只有我们用心去发现、去帮助才能真正领悟“美德”。

以功德为话题写作文篇6

以道德为话题的作文700字 道德小故事

道德是最美丽的花儿,最圣洁的心灵,它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有时道德是一种感恩。从小到大,我做过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如:在公交车上让位,去福利院献爱心,在小区里捡起一片垃圾等,它们就像一只只小船,在我脑海里回荡。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去福利院献爱心。

记得那天,天空一碧如洗。我,岳之阳等六位同学和家长一同去常州市儿童福利院献爱心。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就来到常州市儿童福利院。

哇!里面的教室可真多,有小姐妹教师,康复室,作业室等。来到一楼教室,这里大约有15人,老师正在教他们儿歌,唐诗······我们把带来的文具以及玩具分给他们,他们非常高兴。我们还表演了节目,有唱歌,弹吉他等。他们也给我们唱了:《春天在哪里》。接着,我们来到小姐妹教室,一位阿姨正在教她们剪纸,画画,做手工。阿姨说:“墙上的作品全部是她们做得。”我觉得她们很了不起。我们又进了康复室,里面的康复器材可真多啊!有滑滑梯,秋千,大圆球等。康复室旁边有一块展板,这里全是福利院小朋友的作品。突然,一个问题让我疑惑不解,我问妈妈:“为什么这里的小朋友都姓常?”妈妈回答我:“因为他们都是被父母抛弃的,没有名字,福利院给他们取名字的时候,就把他们的姓都取为常。”“哦,原来如此。”我想:天下竟然有这么狠心的父母,抛弃自己的亲生儿女。他们的道德去哪儿了?我们来到二楼,这里的小朋友只有三,四岁,他们都坐在椅子上,玩玩具,格外安静。一位阿姨告诉我们:“他们有的聋哑,有的脑瘫,有的是盲人······各种各样。”我觉得他们非常可怜。我想:要不是有社会上的好心人,他们的生活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呢?

不一会儿,我们就要走了。福利院的小朋友和我们依依不舍。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同在一片蓝天下,他们那么可怜,而我们却衣食无忧,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美好的童年。同时,我以后也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更希望那些抛弃自己孩子的父母,做一个有责任心,有道德的人。这样,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以功德为话题写作文篇7

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700字 我与美德有约

曾看过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流传到辽远的后世。”美德可以是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句安慰的话语,一次无偿的献血,一次善意的帮助,一次团结的合作。她就在我的身边,与我相约而行。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小时候读着这几句话,妈妈告诉我,美德是老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要做一个尊老爱幼,懂得谦让,知道感恩、有爱心的好孩子。懵懂中,我和美德有了个约定。

渐渐的,我长大了,和美德也越走越近了。在家里,我有空就帮着奶奶烧火、洗碗,给劳累了一天的爸爸捶捶背;校园里,也留下了我勤快的身影,和小伙伴一起为美丽的海小添风采。当我知道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小朋友时,我积极参与爱心公益活动。美德一路陪伴着我。

那一次,我参加一项爱心活动——陪伴福利院的孩子一天,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天不再孤单。他们一看到我们,高兴得脸上都乐开了花。我陪伴的是个爱笑的小男孩,手不太灵活,嘴巴有点向上翘起。我们一起去了绘画房间,我陪他一起画了一棵大大的圣诞树,挂上了彩球,头顶再放一颗星星,底下有一个雪人和许多礼物,两位小朋友坐在圣诞树下唱歌。这幅画画出了我和他的深深友谊,老师还叫我们留下来收藏呢!中午,参与爱心活动的老板给每位小朋友分发小礼物,里面装有小恐龙,这可是我最喜欢的玩具,恰巧少了一盒,我本想要,可转念一想,今天我们是来帮助小朋友的,怎么能自己拿呢?想着想着,我把那桶小玩具就给了小男孩,看到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我感到心里十分温暖。

美德像一缕阳光,给我带来光明;美德像一股清泉,给我带来甘甜。爱是美德的种子,有爱就有德,有德就有美,有美就有善……我们生活中处处有德,处处有美。公交车上的让座,不乱扔垃圾,都是美德的体现。美德不是嘴上功夫,而是勤于行动。美德是无声的,是看不见的,是摸不着的,但是,她却能让人与人之间充满感激与爱心。我也与美德一路约定着前行。

我与美德有约,你呢?让我们与美德有约,让我们一生与美德相伴!

以功德为话题写作文篇8

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美丽在身边

你们觉得,美丽在哪里呢?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脚步。有时,它不在外表;有时,它没有生命;有时,我们感觉不到;有时,我们没有注意。那么我们身边的美丽究竟是什么?其实“行为美”,“品德美”,“思想美”都是一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美。一个人拥有的美丽,可能并不在外表。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美,可能更值得我们去发现。

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上,也要关注一些“行为美”。就比如说一个人,在上公交车时,他能懂得做到先来后到和尊老爱幼,不拥挤。上车后,可以主动把座位让给老弱病残孕,并自觉往后门流动,这都是行为美的一种。其实,责任感也是美的表现,我身边有个叫黄静蕾的女孩子,虽然她每天都要去田径队训练,但她依然不忘自己的职责,每天无论多么辛苦都要去包干区检查卫生工作并主动完善工作。而且天天如此,你看,像她这种兢兢业业的精神,难道不是一种行为美的表现吗?由此可见,身边的美丽是很可贵的。以后多留意,自觉也是别人身边的美丽。

有时,美丽也可以在言行举止上感受出来,这就是“思想品德美”。我们常说的五大礼貌用语: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上常用的话语,也是一种美丽的表现。我的姑婆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她经常对我们以礼相待。有一次,一个小伙子不小心撞了她一下,她不但没有生气,还说:“小伙子,不要紧吧?真是对不起,我这个年纪,老眼昏花喽!”这是很少见的,也是很可贵的一种美。她为人大方,而且语言委婉。给人的感觉永远是那么的和蔼可亲。要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像她这样,世界一定会很美好。

其实不光是人,世界万物都存在着美。比如我们常见家具——椅子。您可别看不起它,其实它也是一种美的表现。你想啊,椅子,我们坐在上面,它不但不抱怨,还挺着身子让我们坐上去,让我们好好休息休息。这椅子如此轻,却承受着我们整个人的重量,还让我们坐得很舒服。你看这椅子不也是一种美吗?一种无私的美。

由此可见,美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美也是无处不在的。有时,我们用心体会,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一点一滴的举动,都是别人身边的美。也许,自己也是别人眼中的美……

以功德为话题写作文篇9

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700字 做美德少年 扬中华文明

美德像一股清泉,给人带来甘甜,美德像一盏明灯,给人带来光明,美德像一缕清风给人带来一丝清凉。美德像一朵绚丽之花绽放在中华五千年漫漫长路上。

一天下午,我乘公交车回家,在站台上人流如潮,挤公交可是一件很难的事啊!随着时光的流逝,公交车终于开到了站台边,它“喘”着粗气,打开了“大门”。这时,许多人一拥而上,挤在了门口,没有一个人可以进得去,我被大人们挤得摇晃,被夹在汗水与闷热之中。这时,司机发话了:“一个一个来,保持秩序!”可是,没有一个人听见,他们继续挤着,一直僵持在门口不动。最后,我顺着人流一起挤进了公交车。

车启动了,它慢慢地向前行驶着,到了第二站,司机把车熄了火,等待人们下车,上车……站台上空无一人,可司机迟迟未动,我开始端详这位司机,双腿裤脚管卷到了膝盖处,满下巴胡子。不一会,乘客开始指指点点,纷纷议论:“这人怎么还不开车啊?不知道人家有事啊!”“是啊!是啊!”其他人也跟着附和道。现场一片哄闹,再加上人多,公交车里非常闷热 。司机吸了一口气,又用力呼出去,发出声音。他依然耐心的坐在那里。有些人已经沉不住气了!我在人们的议论声中回过头去,看见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牵着一个小女孩缓缓地走过来。终于,他们登上了车,奶奶与司机相视一笑:“谢谢!”司机点了点头。

车子渐渐开始启动,经过几站后,人们上上下下,却始终没有空位。老奶奶牵着女孩的手从车向前走到车厢后,没有一个人起来让座。年轻的大学生和中年人都埋头看着手机,无动于衷。我想:她们好可怜,没有人让座。但丁说过:“爱是美德的种子!”我应该给她座才对啊!说着,我站了起来,对刚要走向前面的老奶奶说:“老奶奶,请您坐下吧!”“小朋友,那你呢?我没事的,你坐吧!”老奶奶推辞道。“不行,不行的!你坐吧!”“那…那……好吧!谢谢你小朋友!”她望着我感激地坐了下去。

今天,我虽然只做了一件小事,但却发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我为自己点赞!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做一个美德少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