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植物的故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植物的故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植物的故事》是一本由[英]安娜·帕福德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90元,页数:4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植物的故事》读后感(一):书中的植物图谱很精美!

这本书确实不是植物的故事,书名误导人啊!文字内容太枯燥,我没有耐心看完,但该书插图丰富,很多是难得一见的古代植物手工绘图,早期的难免幼稚粗糙,后期的却相当精美,令人爱不释手。

总之,如果你是对植物至少有点兴趣的人,该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植物的故事》读后感(二):原版很好

没有机会读到该书的原版,只是读了翻译版本。译者翻译的不错,但是明显缺乏植物学知识,好多植物的名字都翻译错了,这无疑也是“跃进时代”不可避免的硬伤,大大降低了该科普作品的科普价值,而原著作者才初衷,不过是为了理清植物名称自古以来混乱的局面。植物名字翻译错的很多,不一一列举。有机会的话,建议读者阅读英文原版。有机会的话,建议译者咨询国内植物研究单位的研究者,硕士博士均可,未必找教授研究员,重新翻译出版。

《植物的故事》读后感(三):评《植物的故事》,一个兴奋的作者自以为是的叨叨[转自V]

我指的是《植物的故事》(The Naming of Names:The Search for Order in The World of Plants by Anna Pavord)

看完全书,我甚至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

是植物名称的历史演化?

是植物名称背后的有趣故事?

是各种植物名称的由来?

还是在寻访植物名称的历史中发生的有趣故事?

显然都不是。

我承认这个专业我不擅长,但是既然是通俗读物,那我想我的理解力应该是足够阅读之用。

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向我们展示了各个年代对于植物、植物学、植物命名学的面貌。但——

为什么会有变化?

不知道……

所以对于这些单纯的片断,tata她放弃了。

但我读完了,it's just bullshit。

作者毕竟只不过是个写园艺专栏的记者,发掘真相她内行,但组织在一起,那她根本做不到。

同样是关于“植物”的《香料传奇》(Spice:The History of a Temptation by Jack Turner)就要有趣的多~

至少他在传播知识之余,展示了我们喜欢的内容。

书,就是用来读的。不喜欢还读他做甚。

批评别人会让自己显得肤浅。

我宁可肤浅也要鄙视Anna Pavord。

For more information ;

http://valenrei.spaces.live.com/default.aspx

《植物的故事》读后感(四):植物

卢梭说:“不管对哪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探究自然奥秘都能使人避免沉迷于肤浅的娱乐,并平息激情引起的骚动,用一种最值得灵魂沉思的对象来充实灵魂、给灵魂提供一种有益的养料。”(《植物学通信》)这大概是对的。不过现时代,你一个普通人说,我要探究自然的奥秘,难免遭人讥笑:把已解决的“奥秘”摆在你面前,看学十辈子够不够——哪怕只是一门科学分支的分支,要到探究的地步,也要别有天赋呀。不过卢梭那时候就不同了,自然的奥秘才朴拙地露出一星半点,刚好散发着诱人深入的新鲜香气。那时候,《物种起源》还没出版,显微镜还刚刚发明出来,至于卢梭最感兴趣、要探究的那一部分自然——植物,也还处于人为分类法的鼎盛时期——作为林奈的同时代人,卢梭认为他自己若不是研究哲学,也可能成为一个植物学家。那是一个博物学的时代。

《植物的故事》一书,基本上讲的就是林奈之前的植物分类学史,英文名“the naming of names”。在植物分类学已进入分子时代的今天,这样的书大概也只有对博物学感兴趣的人还有点价值。据网搜,此书也是在宣扬复兴博物学的某学者号召下翻译成中文的。

我不知道书中所描述的历史是否详尽准确,或者用这样的线索来描写一段历史是不是合适,但看得出它是在史料堆中埋头写成。因为那种摘抄方式,不是脱离材料、随笔式兴之所致能做到的。但也看得出作者并不意在堆砌材料,或给出一本教材——看到这样的过渡段,我会心地理解了作者写作本书的情态:“11月2日,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我从那里步行前往布尼尼,一路上,我想竭力忘掉我所知道的事情”。这种和书的内容完全不搭架的精确,不足够自恋的人大概是写不出的。总体来说,书中所说的事非常琐碎,基本称不上故事;而且植物、人物繁杂,以对植物命名和编写植物书的人物为线索:从亚里士多德的弟子狄奥弗拉斯图开始,到林奈结束。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那些编植物书的人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有什么性格、怎么工作,甚至怎么互相竞争合作,以争得经济利益和虚荣。而关于植物的介绍就混编在这样的细节中。这种方式,对于我这种为了解植物而去读者,就比较悲剧了,因为除了那些古朴艳丽的植物画,翻完之后,我基本没记住任何东西。而且想要按图索花也很困难,因为按中文花名在网上一搜,很多和书中所写所画,根本不是同一种花,而书中也没有给出植物的英文或拉丁名。不过,有一个小细节倒是很可爱,那就是书中人物画中的人,基本上都拈花,不微笑,表情严肃得让人感到曾经,秩序和快乐,是多么平凡而易得啊。

《植物的故事》读后感(五):花了一年的时间来想怎么写这个书评

作者显然有很深的植物学造诣,而且热爱自己的专业。她并没有打算要写一篇严谨的论文来讲述西方植物学的发展史。而是通过植物学发展的时间顺序,游历各个重要的发展地点,一一搜集第一手资料,并且记录在寻找这段朝圣旅途中的各种神奇的际遇。

这路途中经过地方,横跨整个欧洲,自己在思考时候的吐槽,比如对普林尼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比如认为植物学的最终建立应该是最终的发展方向等等都全部包含进去。

而读者并不容易轻易的从中理清整个学科的发展线条,特别是开始的时候。由于对于早期出现的植物也没有附上英文名称,所以很多问题的评价不得不打折。

这就是我吐血的地方。

喜欢的原因很明显,一个是图。一个是叙事。

图片很清楚很明显,植物插图能够比原植物照片更好更优秀的,除了西方的一些油画,应该就只有徽宗时期的一些院体绢本画了。鉴于一般院体画很不好见到实物,印刷品也不大容易见到,所以能够看看西方的植物图片,实在是很好。

叙事手法上,作者有意要通过一个个片段故事来讲述自己热爱的学科的有趣之处,并且希望能够同样的引起读者的兴趣,所以故事情节完整有趣,的确比上课读书考试论文什么的有趣多了。

所以,我从这本书开始打算搜集点中国植物画的册子,留意下这边植物插画的发展。相关可见。

植物插画小史http://hi.baidu.com/ecoliugy/blog/item/a268788b4b22ebdefd1f10b9.html

西洋植物画的前世今生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OTcyNjUwNg==&mid=401033489&idx=1&sn=edbeb3ec8375e59ab58efc33458c7417#rd

古希腊植物学之父Theophrastus迪奥弗拉斯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3976-708367.html

我搜集的植物图画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37804927/

2016了都。。。我都不好意思说我这本书还没看完了。主要是时间线理出来有一定困难。因为我并不清楚400ac对应到陶潜的;

开篇的天山,卡拉套山,阿拉伯人的埃泽萨因为谷歌挂了所以我也球不晓得在哪。

也只有慢慢查。

这中间看了许多纪录片,包括蒙顿大叔和Tim 的Botany:A blooming history season 1 到时候整完一起加上。

中国植物学史部分暂时没有好的材料,暂时只能靠到处找找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