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图书馆:无尽的奇迹》读后感100字

《图书馆:无尽的奇迹》是一本由[澳]斯图尔特·凯尔斯(Stuart Kells)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图书馆:无尽的奇迹》读后感(一):图书馆就是天堂的样子,满足你所有的想象

在“走访”了世界各地数百家实体图书馆和精神领域的图书馆之后,爱书人和珍本收藏家斯图尔特·凯尔斯写出了这本迷人的集子,图书馆秘闻、珍本八卦、书人逸事、图书馆建造者、藏书家、书商、偷书贼……全在本书相遇,建筑、人和书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相互交织,令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对于书中没有提及中国的图书馆并不意外,但我比较留意作者如何提到中国,毕竟我们的造纸术和印刷术是西方文明发展进程中躲不掉的存在。 他是这么说的,“长期以来,中国人一直掌握着造纸的秘密。751年,在恒罗斯战役中,大食击败大唐,将俘虏来的唐人带回撒马尔罕。当地人从俘虏那里学会了造纸术。”大食即阿拉伯帝国,怛罗斯之战只是一场遭遇战,据称对唐与大食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但造纸术就这样传开了。撒马尔罕人不久便开始大量生产纸张并出口,阿拉伯商人将纸带到了欧洲,这种纸张逐渐取代了羊皮纸,成为制作书籍的主要材料。 与造纸术类似,活字印刷术在传入欧洲之前已经在远东地区一显身手。传到西方后一如造纸术的横空出世,一举掀起了一场图书馆形态和规模的大革命,进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文化生态和规模的变革。 这本书让我想起另一本《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作者薛冰,根据自己的藏书讲了版本学知识,孤本、珍本、善本、抄本,平装、精装、线装、软精装,把书的方方面面讲清楚了,可作为书籍知识科普入门。还推荐韦力、谢其章、顾晓维的书,写藏书人、淘书人、卖书人,非常精彩。

《图书馆:无尽的奇迹》读后感(二):“隐藏一本书的最好地方是图书馆”

每天夜里,如果能在自家的图书角和自己的书相处一会儿,就可以缓解一天的疲劳,这是我的切身感受。因为,即使什么也没有读,看着美轮美奂的书籍封面,那些不同书的奇妙文字就像被关了一天精灵,争抢着要跳出大脑这扇门,以非常特别的优雅舞姿,又像是一个个音符,你试图抓住其中一个,又触动另一个。这种感觉让我想到博尔赫斯的“无限图书馆”。 你或许读过博尔赫斯的巴别图书馆,但你也许不知道这创作的背后还有这样一段故事,博尔赫斯曾砸破头,伤势严重,无法讲话,在失眠和谵妄中,他的母亲给他大声读他之前订购的一本书,竟然将他的知觉唤醒了,他开始哭泣:我流泪,是因为我听懂了。痊愈后,博尔赫斯创造了《巴别图书馆》。 “隐藏一本书的最好地方是图书馆” 博尔赫斯《沙之书》 博尔赫斯很早就给我种下图书馆的神秘种子。看到这本书时,就果断收入囊中。 “我们了解到图书馆不单单是堆积书籍的场所。每座图书馆都有它的气场,甚至灵魂。每次拜访图书馆,都像是邂逅条理、美丽和品味的空灵化身。” 关于图书馆,我们有什么可以想象的?有什么可以谈论的? 想象中的图书馆、现实中的图书馆.....然而不只有这些,我从来不知道还有“没有书的图书馆”。《信息简史》里说在文字产生以前,最早的信息传递通过声音。所以图书馆远比书籍出现的早,最早的图书馆是“非物质图书馆”。 爱书人因为和书纠缠过深而导致离婚。 藏书家不吝用各种比喻赐予他们的心爱之物:园中之花、苍翠之叶、果中珍品、魔药、陨石、囚犯、骨头...... 有枕边书,便有睡在书上的人 有窃书之人,便有被栓在铁链上的书 书籍的前世今生,图书馆的历史、设计、图书馆员的故事、藏书家的惊人语言和怪诞行为......没有一样不吸引着爱书之人。 毋庸置疑,爱书之人大多也喜欢逛书店和图书馆,打开《图书馆 无尽的奇迹》就可以逛到历史上著名的图书馆和世界上一流的图书馆。 以上种种已经足够稀奇,然,还有一些让人张大嘴巴的“虐书者”,把书当做脚垫,抛入河中.......还有一些症状较轻的人,把书中令他不快的部分裁掉,只保留符合他口味的章节。雪莱喜欢用书页折纸船。前一段时间逛某书店图书馆,我曾看到书籍被吊挂在屋顶,乍一看有点浪漫,也有点心疼,转念一想,那些不再被售卖和翻开的书,像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成为了另一种艺术品。这样特别的创意,你怎么看?

《图书馆:无尽的奇迹》读后感(三):如果有天堂,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

2023年6月30日,由于法国骚乱事件升级,马赛最大的公共图书馆阿尔卡萨图书馆被抗议者纵火烧毁。据报道,阿尔卡萨图书馆于2004年开放,是马赛的一个重要文化地标,收藏了超过35万本书籍、CD、DVD和其他媒体。这一图书馆被烧事件,再次提醒我们人类文化的脆弱性,小小的一把火就可以将多年的知识积累毁于一旦,因此我们更应提高意识,共同保卫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只是那些虚拟的智力成果,还有图书馆、书店、大学等实体机构。

图书馆真的太重要了,博尔赫斯曾说过,如果有天堂,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无尽的奇迹》是一部关于图书馆的佳作,也是爱书之人写给图书馆的一封深情款款的情书。作者斯图尔特·凯尔斯可谓是骨灰级图书爱好者,他是古书收藏家,还对图书馆的历史掌故了如指掌,本书即为其“理论化的成果”。

在书中,作者不仅讲述了实际存在的图书馆(如亚历山大图书馆),还介绍了那些文学中的精神图书馆,如翁贝托·埃科、博尔赫斯、托尔金等人笔下的图书馆。对于爱书之人来讲,读这本书实在是一种无上的愉悦和幸福,因为这种“书中之书”,可以丰富我们对书籍的认知,进一步探索图书馆的世界,并徜徉在知识的无边海洋中。或者说,这种书兼具硬知识与软知识,前者是帮助我们了解古代古今中外的图书馆,后者则让我们领略到了迷人的知识与思想。

说到图书馆,我也有一屋子藏书,看到四面墙布满了书籍,我觉得自己仿佛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而这个房间就是我抵御一切风暴的精神家园。用当下时髦的话来讲,我构筑了一个自洽自足的元宇宙。在这个广袤无垠的宇宙中,我实现了文学的伟大救赎,可以探访分成两半的子爵,也可以寻找小径分叉的花园;当然,你还可以欣赏霍乱时期的爱情,可以享受地球最后的夜晚。

是啊,图书馆及其中的书籍是抵抗时间的有效方式,它能够消解时间所带来的恐慌,就像杨德昌在《一一》中所说,“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至少延长了三倍。”而图书馆与书籍让人类的生命延长了不止三百倍,它可以让你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得充沛的思想资源,从而丰厚自身的生命体验。

如果你喜欢读书,也有很多藏书的话,那么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阅读此书,你不仅会重新认识图书馆这个动人的场所,还会发现很多迷人的知识和无尽的奇迹。

《图书馆:无尽的奇迹》读后感(四):与图书馆有关的逸闻趣事

“卓越的图书馆不仅仅是收集图书的地方,更是文明的分支机构和聚焦点,是学生、学者、策展人、慈善家、艺术家、恶作剧者和调情的人齐聚一堂、创造奇迹的地方。”

本书作者为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博士、作家、古书收藏家斯图尔特·凯尔斯,其通过造访世界各地的图书馆,讲述与图书馆有关的秘闻趣事,珍本八卦,书人逸事等。

图书馆的英文“library”一词与制书木制材料有关:“从人类发明书写开始,制书材料的属性和易得程度便与书籍和图书馆的发展交织在一起。”

始建于托勒密一世(约公元前364-前283年)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曾为地中海文明的太阳。

亚历山大图书馆曾作为学术研究、翻译文献和古籍收藏等之用,旨在搜集所有国家所有语言的书籍,可惜被战火毁于3世纪末。

看到不法书商抄录的盗版书于无意间成为亚历山大图书馆幸存图书的组成部分,而那些希腊戏剧大家的作品却几乎全军覆没,实在令人唏嘘!

书籍书写材料的演变史,也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比如,美索不达米亚人用泥土制作的楔形文字陶板,埃及人曾用骨头和象牙作为写字板,中东和欧美人用动物皮革制成的羊皮纸……

18世纪还有将囚犯的皮用来做书籍封面的“贵族皮”且封面上镶嵌着各种人体零件,哈佛大学霍顿图书馆的《灵魂与命运》就是其中一例~

直至埃及纸莎草制纸和中国造纸术的出现,改变了人类手抄本、书籍传递文明的历史进程、图书馆的兴起和图书贸易等。

书籍开始成为私人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藏书人对书籍的精致追求和不断改进的储藏方法,令书籍幻化为装饰的艺术品和藏品,提升了纸质书的生存空间和社会地位等。

突然发现,关于书籍与图书馆的历史一时半会也说不完,跟之前看过的一系列相关书籍串联在一起了~

在本书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翁贝托·埃科、博尔赫斯、托尔金等人作品及其私人宝藏图书馆的方方面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