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化归与归纳·类比·联想》读后感精选

《化归与归纳·类比·联想》读后感精选

《化归与归纳·类比·联想》是一本由史久一 / 朱梧槚著作,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42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0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化归与归纳·类比·联想》读后感(一):方法论显然高于双基

这几天在断续地看这本书。

如果对想对中学数学有更进一步了解——相对于双基——的话,这本书还是值得去看一看的。这是因为从方法论角度来看,其层次明显高于双基;并且,现在中学数学方法论的书每次出版的发行量都比较小,几年前的书基本上在书店都很难买到了。功利地来说,可以跳出部分题海;其实只要忽悠的本领足够好的话,完全可以跳出题海。

另外,该书中有个别错别字(应该是出版社的事情);还有个别图未放在应该的位置,从而导致上下文阅读不流畅。

《化归与归纳·类比·联想》读后感(二):重点在讲化归(以及化归的方向)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的前言部分提到,匈牙利著名数学家路莎·彼得(Rózsa Péter)在她的《无穷的玩艺》一书中对“化归”的一个比拟:“现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摆在您面前,当您要烧水时,您应当怎么去做呢?”“往水壶里注满水,点燃煤气,然后把水壶放在煤气灶上。”“您对问题的回答是正确的,现在把所说的问题稍作修改,假设水壶中已经盛满了水,其他情况都不变,此时您应当怎样去做呢?”“点燃煤气,再把水壶放上去。”“只有物理学家们才会这样说,而数学家们通常会说:只需把水壶中的水倒掉,问题就化归为前面所说的问题了。这样的推理过程对于数学家来说是很典型的,他们往往不对问题进行正面的攻击,而是不断地将它变形,直到把它转化为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

由此可见,化归是通过转化的手段,把待解决问题归结为已经能够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

> 化归 = 转化 + 归结。特殊与一般相互转化,无非是为了化难为易;分解与组合相互转化,无非是为了化繁为简。说穿了,化归就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归的方向就是简易的方向(问题更易解决的方向),把未解之问题转到已解之问题中,把未知之结论转到已知之结论中。

> 特殊之于一般,就是细之于粗。个性就是细,共性就是粗;特殊性就是细,普遍性就是粗。细乃范围之细窄,粗乃范围之粗广;细乃事物之具体,粗乃事物之抽象。特殊化即细化,即具体化,一般化即粗化,即抽象化。

> 合理猜测的前提是观察,找规律。一些“苗头”,一些“蛛丝马迹”,能够触发产生一些猜想。

> RMI(关系-映射-反演)原则不过是一种噱头罢了,现实的意义不大。它实质上就是一种化归(或者类比),映射之于转化,反演之于归结,只不过突出强调了一种整体转化的模式罢了。

> 关系结构是什么?(疑问)

> 构造就是创建有利的条件。构造就好比是酶,酶可以使蛋白质的转换变得容易,而构造可以使问题的转换变得容易。

> 推演(推理演绎)只是一个补行的手续罢了。推演只是表面,推演的背后是实验、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是它们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推演。推演不是求解的思考过程,而是求解的最终结果。

> 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猜想和证明。类比其实就是联想,但和联想又有点不同,它包含联想和逆联想两部分,没有联想那么直接。联想就是一种“近”的机制,使得联系紧密的双方能够很快地找到对方。

《化归与归纳·类比·联想》读后感(三):数学解题方法的核心:化归

一、评价 讲数学命题的证明方法、发现方法,十分系统有条理,还有例题讲解,更加便于理解。 你将从本书学到的不是一堆散乱的数学解题技巧,而是一个成体系的数学解题方法论。本书可以帮你搭建解题的技能框架,但不能帮你装上所有技能,帮你无题不破。你可能还需要补充细节技能,增加解题经验,不断总结,从而巩固你的技能框架。 二、感想 人们对数学的一种普遍印象是,数学是极其严密的学科。的确如此,但不完全如此。严密是数学最终呈现的样子,而不是最初发现它时的样子。高斯曾说过大概这样的话,严密的演绎证明只是给发现的命题补一个入库手续,有了这个手续,以后就可以放心地使用这个命题了。高斯说,他的很多定理都是靠归纳法发现的。也就是通过“实验、观察、总结”等这些经验主义的方法来发现定理。尽管通过演绎也能发现定理,甚至批量发现定理,但人们仍然青睐用经验主义的方法发现定理,再用理性主义的方法证明定理(先猜想,后证明)。因为这样十分省力、有效,特别是探索新的领域时,我们缺少足够多的定理、线索来进行演绎,猜测(合情推理)不可避免的。 人们对数学的另外一个普遍印象是,数学中的证明往往需要高超的技巧(甚至是瞎猫碰死耗子的运气),这些技巧种类繁多,似乎没有确定的规律。其实是有规律的,规律就是“要让问题简单化”,也就是本书的核心:化归。 本书阐述了各种化归方法,并有例题示范。读完全书,发现其中的很多方法,我在上学时期都用过,甚至是靠自己悟出来的,老师没有讲过的(老师很多时候都是根据题型直接套用解题方法,而不提如何想到这种方法),只是当时没有给这些方法取名分类,也没有上升到哲学高度去总结。所以,这些方法在我脑中显得比较杂乱,我以前并没有找到它们的本质联系。特别是一些特殊方法,感觉十分突兀,奇怪人们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肯定不是胡乱想到的,肯定有内外的逻辑作为指引)。读完本书,便茅塞顿开。 三、本书内容 1.发现命题的方法(经验) 实验观察(好像自然科学方法啊,的确, 人类早期的数学都是经验数学) 归纳(高斯说他用归纳法发现很多定理) 类比 联想 2.证明命题的方法(理性) 直接简单化 特殊一般(一般人都能想到) 分解组合(一般人都能想到) 归纳类比(一般人都能想到) 间接简单化 映射反演(大多是伟人开创的思想) 猜测(瞎蒙,不算理性) 联想(以知识量为基础,靠点运气) 四、本书目录(补充部分小标题) 引言 一 特殊与一般 1.1 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1.2 特殊化与简单化 1.3 命题中之特殊因素的挖掘 1.4 一般化 二 分解与组合 2.1 分解的对象 1.把问题本身作为被分解的对象 2.针对问题条件的分解方式 3.问题外延的分解(分类讨论) 4.对实现目标的过程进行分解 2.2 局部变动法 2.3 补集法 三 关系映射反演原则 3.1 关系映射反演原则的意义和一般模式 3.2 中学数学中的关系映射反演原则 1.函数法 2.坐标法 3.复数法和向量法 4.换元法 5.参数法 6.待定系数法 3.3 构造与变换 1.构造一个图形 2.构造方程 3.构造一个等价命题 4.构造一个辅助命题 5.构造一个更强命题 四 归纳、类比、联想及其在化归中的作用 4.1 归纳的意义及其在化归中的作用 完全归纳 不完全归纳 枚举归纳 因果归纳 1.用不完全归纳法发现问题的结论 2.用不完全归纳法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4.2 类比的意义及其在化归中的作用 1.类比的意义 2.类比与归纳的关系 3.类比在化归中的作用 4.3 联想的意义及其在化归中的作用 1.联想的意义 2.联想与类比的关系 3.联想在化归中的作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