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名联观止(增订版)》的读后感大全

《名联观止(增订版)》的读后感大全

《名联观止(增订版)》是一本由梁羽生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册¥98.00,页数:9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名联观止(增订版)》读后感(一):断烂朝报

观此所谓“名”联,大多与名士达人粘连,盖“名”来有自矣;非逢迎,即讥诮,不了解相关的掌故,还不能理解这些“名”联的来由;人间词话有云:“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则无怪其赏心悦目者寥寥矣。

想来这些散乱零碎之物,当初是非常适合断烂朝报的,若是读者想要将此“观止”当作“古文观止”的观止来看待,那是太抬举斯书了。

《名联观止(增订版)》读后感(二):梁大侠的联联看

梁羽生以武侠小说显名,其小说一大特色就是自拟的传统回目以及书中的一些原创或集句的诗词

诗词,对联,其实一脉相承,好的诗词中不乏对仗工整的对联

而一些千古流传的绝妙好对,也不逊色于诗词

据梁大侠自云,投入在收集对联上的心力尤甚于武侠小说创作

本书的内容多取自当年报纸的一个专栏,联趣

内容洋洋洒洒上下两大卷近千页,收录提及的对联恐怕不止千则,真是份量十足

对对联感兴趣的读者来说绝对值得一读

不但只是罗列出对联,而且对对联所涉“本事”(掌故、背景、人物等)介绍很细

只是,量足虽是优点,但另一方面也是缺点

书中介绍到某一类型对联时(如挽联),接下来数十篇都是同类型的,读得多了未免有些审美疲劳

还有就是书中所选录的对联,风格编于“正统”或“严肃”向,趣味性的占比较少,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趣联”反而不见收录(这点也不知该算是好事还是不好)

这也是读起来略嫌沉闷的一个原因

《名联观止(增订版)》读后感(三):梁大侠左手写的专栏

这本书现在可真是贵了,想十多年前我爸在旧书摊上淘来的老版本,才不过5元钱,厚厚的一本,还是硬皮的。现在那个版本连豆瓣上都搜不到了,估计孔夫子上还有。

书里收集的是梁羽生当年为报刊开的一个对联专栏,每天抖一个包袱,长达数年不辍。

还记得的几副,有趣对如“孙行者-胡适之”,有妙对如“五月黄梅天,三星北兰地”,有集成联如“更能消几番风雨,最可惜一片江山”。

还有大观楼长联,虽然记不清了,搜录如下“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芒芒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苯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多年过去,很多东西已经记不太清,一提起惹得心头痒痒的,啥时候再重读一遍。

这本书最适合放在床头或马桶边,随时拿起读一两则,赏心怡情养性。

《名联观止(增订版)》读后感(四):梁羽生《名联观止》所录书斋联随钞小论

“名酒过于求赵璧,异书浑似借荆州”一联道尽爱书之人怕人借书不还且不便开口催讨的心理,叶德辉曾在书橱贴上“老婆不借,书不借”的字条,较“借荆州”之说更甚;

“志不求荣,满架图书成小隐;身虽近俗,一庭风月伴孤吟”等联写出读书人在书斋中神游古今,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怡然自得和逍遥忘忧;

“学古之志未衰,每日必拥书早起;千世之心已绝,无夕不饮酒高歌”等联又表达了读书人的抱负与志向;

而由“从来名士皆耽酒,未有佳人不读书”和“清谈如晋人足矣;浊酒以汉书下之”二联可知,美女当秀外慧中方可称佳人,而名士要能以《离骚》、《汉书》等好书下酒,如《世说新语.任诞》里东晋名士王孝伯所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此书与张伯驹《素月楼联语》、梁章钜《楹联丛话》、俞曲园《楹联录存》等皆是对联爱好者值得一读的好书。

《名联观止(增订版)》读后感(五):联话梁羽生

(版权所有,媒体约稿,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在DOUBAN或BLOG留言或来信告知。)

BLOG链接:http://nowokyes.blog.sohu.com/103083945.html

梁羽生先生一直是我的偶像。读中学时,老师经常对我们的抽屉、书包采取“三光政策”,而我们应以“地道战”,在抽屉里、椅子下制作夹层,“非法”带入违禁品,其中就有梁羽生先生的《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冰河洗剑录》等等。

等长大些的时候,更知道梁羽生被誉为“新武侠小说鼻祖”。他的功绩不仅仅在于创作了那么多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和武侠人物,更重要的是在于开了武侠小说的一代新风。旧武侠小说的地位,犹如流浪江湖的卖解艺人,看的人虽多,却始终算不得名门正派。等到梁羽生、金庸一出,局面顿时改观,读者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连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看完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后,都要当面和梁羽生讨论。今天,关于武侠小说的专门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方向,堪与纯文学相媲美。

敬佩梁羽生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的急流勇退,这似乎也很符合武侠中英雄人物和中国传统名士“功成身退,不着一名”的行为准则。有人曾用诗赞誉梁羽生:“横刀百岳峙,还剑一身轻。别有千秋业,文星料更明。”“还剑”取自他的《还剑奇情录》,也说他金盆洗手,封刀挂剑,不写武侠了。“别有千秋业”则是指梁羽生一腔正气创造了武侠小说新的格调后,移居澳大利亚,潜心于历史的研究和著述。

除了武侠和历史,对联文学同样是梁羽生的最爱,供职于香港《大公报》期间,梁羽生创作多达九百零二篇则对联联话,更结集为《名联观止》上下两册,讲述古今名联的“内学”、“外学”。

所谓对联的“内学”,涵括题赠联、抒怀联、集句联、谐谑联、挽联等各类联体,以及无情对、嵌字对、拆字对、回文对等各式对法。对联因脱胎于古诗文,对于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同时又注重修辞、用典和意韵,不但要切题,还要富有文采,因此也被称为“诗中之诗”。现今中学课本中收录的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即为佳例。

而所谓对联的“外学”,则指对联中所涉及的历史掌故、世俗民风、官场沉浮、文坛轶闻、名士风雅、人事品评等等。比如上世纪初清华大学国文科入学考试,国学大师陈寅恪出题“孙行者”,考生对“祖冲之”“胡适之”等等,即有着涉及多位文化名人和时事的历史掌故。梁羽生都一一为我们考证出来,所需时间和所费功夫,可见一斑。先生自认为在对联“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方面,则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恐怕还在武侠小说之上”。——这点我非常相信,因为即便在梁羽生的武侠作品中,也随处可见对联艺术的影子,最明显的就是章回篇目名,“滚滚大江流英雄血洒,悠悠长夜梦儿女情痴”这些都是等闲的,信手拈来。

对于一般的读者而言,“外学”宛若八卦旧闻,显然比严肃而烦琐的“内学”有趣得多;而教育者若要普及对联艺术,从“外学”入手,显然也更容易吸引人们的好奇和关注。

值得惊奇的是,现今的中学考试中也有着对联考题的出现。2004年高考语文卷中,与对联有关的考题风行。浙江卷要求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上联出的是“学问藏今古”,下联据说参考答案为“才识贯中西”或“智慧集东西”;广东卷同样是给出了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让考生给出下联。随后几年各地的高考卷中对联考题也屡有涉及,据说题型更是千变万化,有组合式、调整式、情境式、概括式、话题式种种。应试教育恐怖如此,可见一斑。

不过,这样的应试教育,客观上确也保留了教育者对于对联艺术的重视,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学形式也起到了一定的普及作用。放在100年前,国人在幼学启蒙时,不也是在枯燥地背诵《三字经》、进而“四书五经”之余,还要背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