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布朗神父探案全集(上下)读后感锦集

布朗神父探案全集(上下)读后感锦集

《布朗神父探案全集(上下)》是一本由[英国]吉尔伯特·基思·切斯特顿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89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布朗神父探案全集(上下)》读后感(一):情节相对简单的早期作品

和福尔摩斯差不多,整体略好于福尔摩斯吧。但是都是比较早期的推理小说了,情节比较简单。如果是一个经常看推理的人,应该看着比较乏味,全书大概三分之一的故事还算可以吧,比较符合现代的观点,其它的故事就比较平庸了。不过,布朗神父和福尔摩斯一样,毕竟是第一代的推理小说,后期很多作家都借鉴了其中的情节。因此,如果你是资深的推理迷的话,恰恰应该看,就好像武侠迷都应该看看金庸的原著一样,你至少要知道里面写的都是啥!

《布朗神父探案全集(上下)》读后感(二):情节相对简单的早期作品

和福尔摩斯差不多,整体略好于福尔摩斯吧。但是都是比较早期的推理小说了,情节比较简单。如果是一个经常看推理的人,应该看着比较乏味,全书大概三分之一的故事还算可以吧,比较符合现代的观点,其它的故事就比较平庸了。不过,布朗神父和福尔摩斯一样,毕竟是第一代的推理小说,后期很多作家都借鉴了其中的情节。因此,如果你是资深的推理迷的话,恰恰应该看,就好像武侠迷都应该看看金庸的原著一样,你至少要知道里面写的都是啥!

《布朗神父探案全集(上下)》读后感(三):不想当神父的侦探不是好伙伴

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材;头戴小圆帽,手持黑雨伞。这,就是我们的布朗神父。如果说福尔摩斯是冷峻超人,那么布朗神父则是毫无特点的普通平民。不过,所谓人不可貌相,别看神父滑稽迟钝,似乎与探案无缘,但其目光锐利,足以洞察人心;平时沉默寡言,关键时刻一针见血。

由于职业的关系,神父深知犯罪者的习惯和心态,对罪犯心理和作案手段无不通晓,所以经常凭直觉就能指出凶手,令众人大吃一惊。同样是职业的关系,他很少对罪犯穷追不舍,也不会抱持非将他们逮捕归案决不罢休的冷血态度(有好几篇他是看着罪犯逃脱后再揭开谜底)。他对罪犯的宽恕有时候达到了让我们不可思议又自叹弗如的地步,是真正的上帝的怜悯。

与其他侦探不同,布朗神父探案极少依赖严密繁杂的演绎推理,读者不会一直被强迫硬塞各类繁复的线索和证据。故事的收场多半是揭开身分的谜底,而非把一大堆晦暗不明的线索做个总结。布朗神父往往从无关紧要的小事中嗅出难以察觉的犯罪迹象,然后,以异想天开又合乎情理的推理来解开谜底。

布朗神父从来不是光芒万丈的英雄人物,但却是最亲切、最随和的良师益友。正如丘吉尔所说,“我希望和布朗神父成为朋友,一起漫步乡间,谈天说地。 ”

《布朗神父探案全集(上下)》读后感(四):描写出色的短篇侦探小说

08年三月,由英国作家G.K.切斯特顿撰写的《布朗神父探案全集》在国内首次推出,本书分为上下两集,译林出版社出版。布朗神父的探案自1911年开始发表,持续到1935年3月,分别收集在《布朗神父的清白》、《布朗神父的智慧》、《布朗神父的怀疑》、《布朗神父的秘密》和《布朗神父的谣言》五个集子中,共有五十一篇故事。本书被指是丘吉尔和希区柯克最推崇的古典侦探小说,可以比肩福尔摩斯系列,而切斯特顿也因此被推上了心证推理鼻祖的位置。当然对于我国的广大侦探小说读者而言,布朗神父的形象可能比起福尔摩斯要陌生得多,然而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布朗神父的探案已有法、德、俄的译本,并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布朗神父是切斯特顿以他自己的一个神父朋友为原型构想出来的,同样作为一个出色的探案者,布朗神父与著名大侦探福尔摩斯的小说形象截然不同。布朗神父身材矮小圆胖,戴着又大又圆的眼镜,穿着黑色牧师长袍,戴着宽檐的牧师帽子,手中拿着长柄雨伞,他言语木讷,行动迟缓,还时常辞不达意。布朗神父并不是专职的侦探,甚至不能说是业余侦探,他只是私人侦探弗兰博的好朋友,但这层关系以及神父的身份却让他经常有机会出现在案发的现场,并常常能凭借他敏捷的思维和细微深刻的观察,发掘出案件难以察觉的真相。

与柯南.道尔或者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不同,作为一部短篇小说集,《布朗神父探案全集》中的故事都具备短小精悍的特点,没有大篇幅的对话和过多的线索分析,也没有环环紧扣的伏笔和线索,甚至涉案人物也是有限几个。尽管如此,作者却擅长于用有限的篇幅和人物,以及不多的线索,设计出构思巧妙的谜底,也表达出作者个人的思想观点。切斯特顿在《侦探小说的谬误》中说,一般认为侦探小说的情节是使读者迷惑不解,他以为这很容易做到,只要读者的预料不能达到就行了,他认为好的侦探小说情节不是迷惑读者而是启迪读者,所谓启迪是要使故事中的重要情节都让读者感到意外,并且有所悟解,而最终解题。所以切斯特顿的在揭示案情真相时往往含蓄隐晦,剩下的就留给读者自行领会了,这和神父的角色特点,以及作者的创作理念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尽管我也被《布朗神父探案全集》中不少具有巧妙构思和独特思想的故事所吸引,但作为一个侦探小说爱好者而已,我还是更喜欢那些情节更复杂一些,推理和侦探过程更繁复一些的故事,因为侦探过程毕竟是侦探小说的最大乐趣之所在。不过,我认为本书中除了侦探故事情节之外,作者出色的描写和精炼到位的文字也很具有值得欣赏之处。作为通俗文学的布朗神父系列被众多文学评论家列为优秀文学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绚丽多彩的风格,诗意和气势磅礴的长句,讽刺幽默的口语,以及他对各种典故或史籍的善用。而生动如画的人物刻画和景物描写更是令人赞叹,作者习惯于在故事的开始用一两段简短的文字,便能驾轻就熟地将故事环境、时间、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例如在《太阳神的眼睛》一开始对布朗神父和弗兰博一高一矮的描写;在《断尖的指挥刀》一开始对夜晚恐怖荒地的描写,在《不适当的形状》一开始对大陆上一幢引人注目的房屋的描写。也许由于这个原因,《布朗神父探案全集》成为了一部同时能带给我侦探乐趣和描写上的启发的小说。

《布朗神父探案全集(上下)》读后感(五):博尔赫斯评价切斯特顿

发信人: borges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信区: masterpiece

标 题: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谈侦探小说(转载)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6年12月31日10:16:12 星期天)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etective 讨论区 】

【 原文由 hiluluk 所发表 】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博尔赫斯,他被喻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三位小说家之一。

博尔赫斯,仅以短篇小说就取得如此世界声誉的唯一一人。

博尔赫斯,西班牙语界的侦探小说翻译大家,是他把侦探小说介绍给阿根廷,并与人合著了许多侦探小说。

博尔赫斯,非常喜爱爱伦·坡的小说并称他为天才;也非常喜欢切斯特顿。后者的布朗神甫与福尔摩斯、坡洛并称英国三大侦探。

博尔赫斯虽然本人不发表纯粹的侦探小说(除去合著作品),但他的小说设置的情节与逻辑都是侦探小说式的,但构架略有不同(当然这就是他的奇妙之处)。作为一位纯文学作家对侦探小说模式的崇拜,博尔赫斯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的文学正在趋向混乱,在趋向写自由体的散文。因为散文比格律严谨的韵文来得容易写;但事实是散文非常难写。我们的文学正在趋向取消人物,取消情节,一切都变得含糊不清。在我们这个混乱不堪的年代里,还有某些东西仍然默默地保持着经典著作的美德,那就是侦探小说;因为找不到一篇侦探小说是没头没脑,缺乏主要内容,没有结尾的。”这段话的另外一种译法,从韵律上看我想更美一些。“我们的文学正在日趋混乱,越来越倾向于取消人物和情节,空泛得很,只有侦探小说在维持着它的经典美,因为没有开端、中间和结局,一篇侦探小说就无法读懂。”

然后摘抄一点我毕业论文中谈及这位作家事迹时候与侦探小说有关的部分(不是很多,因为我主要分析的不是这方面,只做了背景介绍):

1.3.3 切斯特顿和爱伦·坡

博尔赫斯对切斯特顿和埃德加·爱伦·坡的喜爱更主要是文本上的,也就是对侦探小说的喜爱。“应当捍卫本不需要捍卫的侦探小说(它受到了某种冷落),因为这一文学体裁正在一个杂乱无章的时代里拯救秩序。”[10]在切斯特顿和爱伦·坡的影响下,博尔赫斯日后创作了大量的侦探小说,也成为阿根廷推行侦探小说的先锋。

切斯特顿创作的《布朗神甫的故事》是博尔赫斯最为欣赏的作品之一。切斯特顿的这个系列小说充满了浪漫色彩,小说并非以暴力和血腥吸引读者,而纯粹是虚构环境下的智力游戏。同时,博尔赫斯的《英雄和叛徒的主题》就是对布朗神甫《断剑》一篇的借鉴和实验,内容几乎完全相同,都是讲述一个在时局下被塑造成英雄的叛徒被侦探发现的故事。

可以说,切斯特顿智力游戏般的小说风格,也融入到博尔赫斯后来的小说风格之中。很多被认为是迷宫式的博尔赫斯小说,其实是博尔赫斯与读者玩的智力游戏。同时,对切斯特顿的非暴力的侦探风格的喜爱,也使得博尔赫斯的耍刀手题材的小说失去了很多可能的血腥味道,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到处可见死亡却不让人因此感到恐惧。

另外说一下,博尔赫斯与人合著的侦探小说没有中文版,也许有英文版,当然肯定有西班牙文版本。

(一个简单的介绍,因为这2天忙,也没空查资料,很多书也还掉了不在手头)

睡觉先,明天我贴几篇他的代表作

WV~DETE~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