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庄子》读后感1000字

《庄子》读后感1000字

《庄子》是一本由庄子著作,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9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庄子》读后感(一):庄子读后感

最近读了庄子,个人认为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中继往开来之人。庄子的哲学上乘老子的思想,下启后继哲学家的神思。老子的道学主要讲天,庄子的道学主要讲人。其中“道通为一”、“撄宁”和“心斋”就和陆王的心学有点像。

随性自然心无侍,不溺不焦物莫伤。乘正御辩至无己,道通为一归梦蝶。

《庄子》读后感(二):时间的长与短

不知哪里看来的,怕忘,记下来

逍遥游中写彭祖800岁,人却是很短暂。但是哪里看到说人身后就是进入了永恒的物质世界了,那是比彭祖的800年还长久的。原来时间长短可以这样转换来看。

对于朝三暮四,暮四朝三,大题表面读懂,对于这个养猴子的人喂养猴子的故事背后的哲学意思悟不进去。第二篇的齐物论真的有些难,需要花点时间慢慢体会吧。

《庄子》读后感(三):大道不发威,你当我雕虫小技?

前面庄子洋洋洒洒讲了一堆大道的好,都是空谈;作为内篇近尾处,《应帝王》终于让大道发了一次威,看得我汗毛直立。

这里有个故事,算是描述了圣人壶子和算命师季咸斗法的过程吧,实际上就是天道与人道的较量。一共斗了四回,第四回最终的较量令人胆寒。

前三回都是本于壶子的“宗”而显现给季咸看的,都是大道的一部分。但这次壶子没有再显示自己的“宗”,也没有显示大道,而是与季咸“虚而委蛇”,也就是说,季咸想看到什么,壶子就让他看到什么,他想看到谁就让他看到谁,他想看到生就让他看到生,他想看到死就让他看到死……也就是说,壶子让季咸看到的,都是季咸内心自己的东西,也就是他自己内心的人道——他自己的“宗”。人道是什么样子的呢?《人间世》已经给出了足够多的答案。壶子此时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了季咸自己内心的纷繁世界,那个丑恶的、畸形的、充满苦难和悲痛的人世间。当季咸看到这就是自己内心的宗,自己的道时,他崩溃了,于是“立未定”便“逃”。

壶子让列子去追,其实并不是要他真把季咸追回来,因为就算真的追回来了也没法改变什么,他只是想让列子知道,季咸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已经崩塌,他那站不住脚的人道已“灭”已“失”,他的精神已经彻底瓦解。没有精神的人是什么呢?是一具空壳,一具行尸走肉,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叫“季咸”的人了,因为他已经死了,他的道已经灭了,所以列子“弗及”,因为你肯定找不到更别说追得上一个已经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人。你看,不遵循天道,就是这个下场。不禁感慨圣人无情!

列子领悟了壶子的意思,最终潜心向道,可能是被吓到的。道真的太深不可测,甚至有些可怕。圣人岿然不动就能把人整死,而且只用了九渊中的三个而已……)

《庄子》读后感(四):庄子名言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3.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渔夫》

4. “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5.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6. 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8.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9.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10.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1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12.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庄子•外篇•天地》

13.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 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14.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15.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16.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17.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

18.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

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通于一而万事毕。

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

忧喜更相接,乐极还自悲。

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爱人利物之谓仁。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

《庄子》读后感(五):跟你们那种成功逼有啥可聊的

跟生人打交道,难免要被问及工作待遇神马的。不管别人干嘛,我都绽出一张欣羡热络的脸说矮油土豪您工作好不明觉厉高大上耶不像我这屌丝整天就知道疯笑傻乐穷开心。对方一般都会无比受用但故作谦逊地官方回应道哪里哪里工作都是人做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吧啦吧啦。——其实我没觉得那货有啥了不起,我当然更不自惭形秽。——你钱再多又不给我,就算给我还不稀罕呢,你除了有点儿钱还有啥,我除了没啥钱要啥有啥,何况说不定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将来可能比你更有钱,但你永远不可能像我一样有趣有品有爱有才。

前阵子跟友邻讨论哲学。(远离青春哲学期后我已彻底形而下,好久没讨论过那些吓死人的终极命题了)。那姑娘在意大利留学,比较西化,认为西方哲学体系更了不起。好歹我也是学英文的,接受洋玩意儿不在话下,但作为地道的大中华论者,自然坚定不移地拥护我泱泱中华。

如果以系统性作为哲学价值的评判,当然西方更有条分缕析的严谨。但哲学的价值当真在于理论?——大概每个(尤其想太多的)矫情逼在一二十岁的时候都有诸多关于人生意义宇宙演进的上下求索。我也不例外。我曾经非常不快乐,感时伤世,多愁滥思,自命不凡又作茧自缚。那时我看佛经,看圣经,看那些读一遍就完全不想再读第二遍的西方哲学大部头,可除了觉得“佛祖真心啰嗦云山雾罩绕一大圈也没说中要害”、“犹太人好苦命唷各种曲折繁杂命途多舛”以及“洋鬼子真能叽歪何必把一句就能说清的屁话整成貌似高深的长篇大论”之外,我依然无限烦恼,前已无通路,后不见归途。

然后我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循着有无之间的中国古韵上溯到先秦哲学,然后瞬间茅塞顿开脑洞全张,所有(宗教和西方哲学没能解决的)烦恼通通迎刃而解,这使得我够胆在连学渣(在此之前我一直是学霸好咩)都良心不安遂投入紧张复习的高考冲锋期依然我行我素整日看闲书写闲文观闲景,要有何等深厚的定力才敢在兵荒马乱中气定神闲呐。我的理想生活伴侣东坡在读到庄子时一拍大腿,卧槽这位大神真特么厉害把我有苗头但不成体统的碎碎念全说出来啦。

庄子的厉害在于,这位扑朔迷离的思想家文采超拔诗情烂漫还牙尖嘴利睚眦必报(毫无疑问是先秦诸子中最恣肆妙绝的)。当年本公子读庄周,几乎每行都有生僻字,连砖头厚的现代汉语词典都查不到,必须用更厚重的古代汉语词典才行,且往往只举了《庄子》文中唯一例句,也就是说,那些横空出世的字儿只有我庄用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造(用)字大师的行伍中我庄独占鳌头当之无愧。此外,关于庄子的解读,不同注释版本甚至截然相反(所以我庄是有多难琢磨),我只好不停穿梭图书馆,参考多种解说,领悟各家精华,再使劲儿冥思苦想。但,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我愿意为了那个有形又无形的小仙儿殚精竭虑(内什么,这句针对的是某些西方哲学家,比如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得精疲力竭,可读完后,毫,无,收,获,不,值,当,哪能跟我庄相提并论——我庄的诗意和广博甩他们几条大街,读过庄子就再也不需要信则灵的宗教和条分缕析的哲学探究了好么,且我庄用字之精炼简约外国佬儿能比么)。

总之,在“不知道谁是对的只知道他们都不像我”的独行阶段,庄子是我精神生活的全部支撑,一直到现在都是我在不靠谱时最有力最自由的舒展域,没有之一。除非我庸人自扰或享受烦恼,没什么值得我操心费神。他让我真正相信“我们都觉得成功没那么严重做自己反而比较心安理得”。

试看我庄博大精深之外的辛辣生猛。关于如何噎死自以为是的炫富爱财成功逼——

孔子: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没治国之才的各位穷屌,也就只能在荷尔蒙萌动的春天忽悠一群糙汉子小男生到河边儿唱歌跳舞搓澡打炮洗洗睡。

孟子:俺这种奇葩五百年才出一位,尔等庸脂俗粉怎可领会俺浩然之气,你造吗,俺无所不包简直吞吐万象。

老子:来来来,别走神儿,跟着我的tempo,呦呦呦,现在富,不叫富,明儿你可能就不富,穷变富,富变穷,小国寡民一块儿穷。

庄子:当年秦王害痔疮,寻医无方,后有人自告奋勇给秦王跪舔,舔得越深,疗效越好,赏赐越多——小子,给人舔痔果然是致富捷径惹。

(诸子弱爆,我庄完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