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100字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100字

《理智与情感》是一本由简•奥斯汀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5.8,页数:2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一):清醒记

生活还是多少需要理智的。一味盲目追随情感,只会在所谓的爱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毕竟,时常我们不懂爱,只是过于执着,或是将占有、操控误以为作欢愉。理智或许冷漠,但不会受太深的伤。想要原本三分清醒的活,还是痛过七分清醒的悟出?不过又是矛盾的,能够自我支配的又如何做充沛的情感,想要天平平衡,两者互相包含,或许就像阅完此书当时是明白的,真正施行倍加困难一般吧。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二):排版严重错误

要说的是,世图的书,越做越差了。

其中单词没有转行却四处添加"-"的情形多如牛毛,单词的错误也不少,比如把"by"拼写成"bv"的。这估计是编辑和校对不到位造成的吧。不拿支笔修改,简直看不下去……望天……

另,在85页最后一段(Elinor was again obliged to decline her...)至87页中部("...I can't again imagine why you should object to it." Elinor was again obliged to decline her...),有严重的排版错误,该错误为排版时,错误复制推版造成的。

这么一折腾之后,84,85,86,87页面全是错推的文字。阅读起来极其抓狂……

所以,大家若是没有买这版的,恭喜~~

原本打算买这版的,也就别买了……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三):理智与情感

简.奥斯汀用简洁流畅的文字讽刺贪图享受,自私自利的十九世纪英国上流社会,比如艾莉诺和爱德华的爱情,布兰登和玛丽安的爱情,双双结合的前提是家世匹配,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局限和幼稚。几家人像生活在象牙塔中,脱离现实。

已故的达什伍德先生留下了太太和儿子、儿媳以及三个女儿,儿子约翰.达什伍德,儿媳范妮.费拉斯,大女儿艾莉诺,二女儿玛丽安,小女儿玛格丽特。现任的达什伍德太太是达什伍德先生在约翰的母亲去世后再娶的妻子,她给他又生了三个女儿。母女四人在达什伍德先生死之前,一直生活在诺兰庄园,过着无忧无虑的家庭生活,男主人的死亡标志着一代人的权力旁落他人,范妮敦促约翰将四个女人赶出诺兰庄园,防止她们和约翰争夺家产。

达什伍德太太带着三个女儿迁居到德文郡的一所乡舍,这是弟弟约翰.米德尔顿先生提供给她们的住所。米德尔顿的朋友布兰登上校被玛丽安的神态迷住,她像极了他的初恋情人,那个女人因为贪恋富贵与另一个男人结婚,布兰登变得忧郁而消极。玛丽安的活泼打开了他的心,二人差了十八岁,布兰登的稳重和玛丽安的轻浮配成一对,已经能预测到二人的婚姻生活将会产生各种问题。

范妮的弟弟爱德华和艾莉诺几乎一见钟情,随着交往加深,马上就要确立恋爱关系,但是爱德华如果不按照母亲的想法缔结婚姻,将失去每年的一千英镑。无能懒惰的儿子依靠家里的资助过日子,这是自私自利的一个典型形象。

爱德华按照母亲的喜好打算迎娶露西。艾莉诺只好将自己的爱情深埋,她尽管知书达理,独独缺少一双清醒的眼睛。罗伯特是爱德华的弟弟,他一心想讨得母亲的欢心,排挤爱德华,对自己未来提升家庭地位大有帮助,他看中露西的精明,露西和姐姐范妮是一个类型的人,为达目的绝不罢休,简直可以用锲而不舍来形容她们对金钱的追逐。罗伯特成功地将露西从哥哥手里夺了过来,他们两个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像露西自己在给爱德华的解释信中说的“我们离开了对方活不下去。”

爱德华被弟弟和露西伤透了心,他想到艾莉诺,她才是自己的终身伴侣。

威洛比和玛丽安的交往是一个插曲,威洛比的无耻和玛丽安的躁动是互相吸引的开端,威洛比一开始只抱着玩玩的心态,勾引单纯的玛丽安,随着威洛比娶了更有钱的小姐,二人的爱情很快消失。

很好地描绘了妄想心态和懒惰作风。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四):理智与情感,孰轻孰重?

虽然说是happy ending,但 …~!~。

主人公埃莉诺是个“感情强烈”而又“头脑冷静”的年轻姑娘。她思想敏捷,心地善良,性格温柔,感情强烈,会克制自己(也许有些过度)。选择对象也不重仪表,而讲人品,爱上了为人坦率热忱的爱德华。后来发现爱德华早以同露西订有婚约,她尽管极为伤心,却能竭力克制自己,交际应酬,行若无事。她并没有告诉妈妈和妹妹,而是一个人默默承受。她知道,她从她们的忠告或是谈话里得不到帮助。她们的温情和悲伤只能增加她的痛苦,而对于她的自我克制,她们既不会通过以身作则,又不会通过正面赞扬加以鼓励。她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反倒更刚强些,她能非常理智地控制自己,尽管刚刚遇到如此痛心的事情,她还是尽量表现得坚定不移,始终显得高高兴兴的。

埃莉诺固然是一个理智凌驾于感情之上的的人,她将自己的情绪控制的很好,没让家里担心,但是自己无疑是痛苦的:“如果认为我还有情感的话,你现在当然会想象得到,我一直很痛苦。我现在考虑问题之所以头脑比较冷静,我也愿意承认自己得到了安慰,不过那都是一直拼命克制的结果。那不是自发自生的,而且一开始也没有使我精神上感到宽慰。”谈到此处,然而也许有人会认为“人生苦短应该及时行乐”?尽管克制住了,可却遭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孰是孰非??孰轻孰重??问题是中庸之道很难把握??

不过到最后,爱德华相继遭到母亲和露西的遗弃,埃莉诺对他依然一往情深,与他结为终身伴侣,获得了真正的爱情。但是这段时刻之后——当她消除了一切怀疑、一切焦虑——将她现在的情况与原先情况一比较——见他体面地解除了过去的婚约——见他当即从解约中获得益处,向她求婚,就像她一直料想的那样,向她表露了深沉、坚贞的爱情,这时,她喜出望外,反倒变得沉闷起来。因为人心好喜不好悲,一见到形势好转就容易激动,所以她需要经过几个小时才能平静下来。——但是如若太过克制,是否会过犹不及?可孔子所言“中庸之道”也绝非易事呢。

妹妹玛丽安娜却同埃莉诺形成鲜明对照。她虽然聪明灵慧,但过于多情善感,对爱情抱着富有浪漫色彩的幻想,被抛弃后,她又悲痛欲绝,自我作践,差一点送掉性命。沉痛的教训,姐姐的榜样,使她终于变得理智起来,最后还是嫁给了一直倾心于她而最没有浪漫色彩的布兰登上校。对于一个浪漫的女孩来说,现实无疑能使她快速成长,只有经历过痛苦,才能意识到这个世界不是她心中的象牙塔。果然!!:人不能感情用事,感情应该受到理智的制约!!关键还是“度”的把握吧!??

@沃尔波尔:“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

@埃莉诺:在没有彻底摸清他的真实思想以前,我想自己还是不要纵容这种偏爱,不要以想象代替事实,轻信妄言。

@埃莉诺:一件事情是愉快的,并非总能证明它是恰当的。

@布兰登上校:因为心里不愿意相信的事情,总会找到一点怀疑的证据。

@埃莉诺:不管什么人会这么可恶地与你为敌,你就笃信自己清白无辜、一片好心,摆出一副高姿态让他们瞧瞧,叫他们想幸灾乐祸也乐不成。这是一种合情合理、值得称赞的自豪感,可以顶得住邪恶的攻击。

@布兰登上校:“恶风不尽恶,此失则彼得”。

@埃莉诺:遇见不幸的事情,不管你心里如何认定会发生,但期待中和发生后,两者之间毕竟还有不同之处。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五):评论理智与情感

也许是从小看《傲慢与偏见》产生了太深的影响,因此看《理智与情感》的时候总会自觉不自觉的将两本书中的女主人公进行比较。开始觉得埃莉诺像简一样节制,伊丽莎白则和玛丽安一样活泼,只是《理智与情感》中的两姐妹性格要更加极端。但后来觉得伊丽莎白更像是埃莉诺与玛丽安的和谐统一体。《简奥斯汀读书会》中《傲慢与偏见》里的伊丽莎白是公认的奥斯汀笔下的最受欢迎的女性角色,她像玛丽安一样文艺多情,擅长钢琴,也会在读小说时流泪;她也像埃莉诺那般理性,能在收到达西的信后对自己的偏见进行反思。此外由于兼具了理智与情感,这得以让她在理智时不至像埃莉诺那般压抑乏味,而是机智风趣;在感性时又不至于像玛丽安那般情绪失控不可遏制,而能够较为自制的保持风度与体面。

再回过头来说说这本书本身。原本富有的达什伍德一家由于一家之主的去世使得母亲与三个女儿一夕之间从庄园主人沦落为座上客,并不得不忍受自私贪婪的继子及儿媳的冷嘲热讽。在这令人伤心的日子里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儿媳范妮的弟弟爱德华与大女儿埃莉诺的两情相悦,然而由于女方的贫穷使得这对恋人不但无法得到男方家人的认可,反而让母女四人在庄园中的日子更加难过。索性此时慷慨好客的米德尔顿爵士邀请母女四人入住自己的乡舍,于是她们怀着迫不及待又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情搬离了昔日的家。埃莉诺与爱德华的分离并没有让这段爱情告终,但是理智的埃莉诺十分清醒的明白两人之间隔着多么艰难的阻碍,这使得她将自己的情感压抑隐藏起来,默默忍耐。这在浪漫多情的玛丽安看来不可思议,甚至有些薄情,在她看来爱情定当是轰轰烈烈,激情四射的,隐忍节制是对真情实感的破坏与践踏。玛丽安无法理解埃莉诺,她当然无法理解。埃莉诺作为家中的长女,承担着家中一应大小事务,有其是在父亲离世,母亲与妹妹又都没有能力冷静应对的情况下,她只有用自己的理智撑起这个家。所以当玛丽安弹着伤心的歌曲抒发澎湃的情感时,埃莉诺则要安慰痛苦的母亲;当玛丽安对诺兰庄园的一草一木深情告别时,埃莉诺则要关系行李车马是否齐全;当玛丽安清高的冷落不喜欢的客人时,埃莉诺则要顾全大体事事周全。玛丽安不能理解埃莉诺,直到很久以后。此时的她遇到了这世界上最称心可意的人儿威洛比,她带着全身心的热情毫不犹豫的扑进这一场爱情中,即使威洛比匆匆辞别是她伤痛欲绝,这爱火也丝毫不曾减弱。然而当姐妹两人一同来到伦敦时,她们才认识到威洛比是个何等自私浅薄之人,他为了金钱绝情的抛弃了玛丽安而娶了一个根本不爱的富家女,玛丽安为此肝肠寸断,失魂落魄。埃莉诺一面为妹妹的痛苦而伤心,另一方面还要独子忍受自己的不幸。她得知了自己心爱的爱德华早已订婚的消息,而这一消息还是由爱德华的未婚妻露西告诉她的,可敬的是她竟能压抑住痛苦冷静的判断出露西的虚情假意,阴险狡诈及爱德华当初的年少无知与如今的后悔莫及。但是她太隐忍了,对于迎面而来的事实她只是一味的逆来顺受,毫不争取,她不但接受了两人订婚的消息,接受了露西的阳奉阴违明争暗斗,接受了自己爱的男人娶一个如此阴险浅薄远不如自己的女人,甚至还为帮助这段婚姻而出力。如果说玛丽安的情感泛滥的过火,那么埃莉诺就是情感压抑的过火了。被纵情悲痛而导致大病的玛丽安在痊愈并得知埃莉诺的遭遇后终于真心的敬佩姐姐的理性与节制,钦佩她的善解人意,时时为他人着想以至忘我。而得知爱德华最终没有与露西在一起而前来找自己的埃莉诺也终于将长久以来深深压抑的情感彻底爆发了出来。埃莉诺与爱德华的最终结合有些出人意料,而玛丽安与布兰登上校走在一起就更让人感慨。很难说玛丽安究竟是出于怎样的心情而嫁给布兰登上校,她忘不了威洛比,一辈子都忘不了,她是个浪漫多情的少女,很难想象她会对年长沉稳的布兰登上校报以当初对威洛比那般的爱情。究竟是出于对上校的感激及其人品的敬佩,还是出于嫁给一个爱自己的有钱男人的理性考量,这里已经不得而知。究竟是当初那般不顾一切的轰轰烈烈的初心更好,还是如今冷静下来的选择更好,也难以评说。一切只有自己去经历才能知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