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盛唐生态诗学》读后感精选

《盛唐生态诗学》读后感精选

《盛唐生态诗学》是一本由王志清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50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2007-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盛唐生态诗学》读后感(一):盛唐文学很生态

盛唐山水诗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文学现象,又是一个很不容易阐释清楚的现象,古往今来的研究所展现出的往往只是冰山一角,而这本书以生态思维来讨论也许一个绝佳的途径,给我以及更多的读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去看待盛唐文学~

《盛唐生态诗学》读后感(二):盛唐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关系之一,是自然界内在关系的最高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就是人类对自然的不断改造和对自然界变化不断适应的过程。唐朝300多年历史,极盛唐也有50多年。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朝代和时期的人在处理人与山水、与自然的关系上可以有盛唐人那样和谐,真正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盛唐时期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的发展繁荣,客观上为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中国古代的诗人对自然的认识经过了自然崇拜、自然占有,转向了自然和谐这个有利于山水诗发展的阶段。随着诗人宇宙中心主义的自然生态观的形成和发展,盛唐山水诗也从产生到鼎盛。

盛唐之前,人们对山水认识最为自觉、人与自然最为和谐的时期当数魏晋时期。这个时期人们对山水的认识已经从先秦哲学家的“道”变成了具体的“形色”。而在盛唐时期,诗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汲取了老庄思想和禅意,他们不只满足对自然的索取,更最要的是追求与自然的意义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价值关系。所以呈现出三种不同程度的与自然的关系:一是人出闲静,水流花开。人与自然结成的关系是物我虚静两偕的呼应;二是适性花草,物我同情。这样,诗人将自然友情化,自然即为诗人,而诗人也就是自然,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三是心随物往,不知何之。一切跟随自然,顺应变化的规律,达到了忘我,丧我的境地。而这三种不同程度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使得一切都显得那么圆融自在,说明盛唐的诗人已经进入到真正的诗意存在的空间。

《盛唐生态诗学》读后感(三):盛唐的诗人范型

一个时代的士风及士人心态,直接反映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和文化面貌,并且反映了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审美情趣。盛唐士人在吸收魏晋人格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士风范型。盛唐文化脱胎于魏晋南北朝,它吸收了南北文化之长,显示出自成特色的兼容性。而盛唐人对于魏晋名士的生存方式有着深刻的认同感,表现出了对魏晋名士生存方式和风度的企慕。但是在盛唐特定的条件下盛唐士风与魏晋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由于盛唐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盛唐时代精神和文化形态具有了休闲的特点,这样士人的生活内容、生存方式和生命精神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盛唐诗人的人格主要有了以下三种范型:一是高洁自足型。诗人王维是代表人物之一。王维具有比较高贵的身份,及时政治上不能得意,但是没有对官场,对世事有太多的愤懑,他沉浸于山水诗中,呈现出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在不知不觉中,不为得失、富贵、生死、穷达的高洁品质自然形成。二是任诞自适型。这种人格以放纵恣意、摆脱束缚为精神主导,它不为世事所羁绊,不为世人的批评所影响。他的代表是诗仙李白。李白是豪饮之人,这以他恣意随任的生活方式有直接联系,在豪饮之后,便产生出那些傲视万物的诗篇。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充斥的诗傲世、放达、执着和热情。三是事功自负型。盛唐不乏耿介孤怪之士,这些人恃才傲物,自我感觉良好,政治功名心极强,期望值极高,他们不会放过任何建功立业的机会。高适身上就体现出这种个性。在他的诗篇中,表现出他是一个极想建功立业之人,他志向远大,但是我们知道高适的一生使不得志的,他做过封丘尉一个小官,他自己也十分感慨。造成高适的一生不得志的原因很多,但是以他自负的意满志得的自我欣赏是离不开关系的。盛唐诗人的个性是张扬的,正是因为这样才产生了不同类型,风格迥异的诗篇佳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